地球参考框架论文-戴海亮,孙付平,朱新慧,肖凯,蔡富

地球参考框架论文-戴海亮,孙付平,朱新慧,肖凯,蔡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球参考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非线性变化,空间大地测量技术,ITRF2014

地球参考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戴海亮,孙付平,朱新慧,肖凯,蔡富[1](2019)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为确定和维持地球空间坐标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其他区域和全球参考框架提供坐标基准。随着GPS、VLBI、SLR和DORIS等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观测数据的积累,建立和维持更高精度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已经成为可能。首先介绍了全球和区域参考框架的关系,总结了目前的相关研究进展。然后对建立毫米级参考框架的关键性问题,即基准站非线性变化的成因进行了着重分析,总结了减弱或消除各种非线性变化的方法。针对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对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需求,分析了毫米级参考框架建立的必要性,给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最后,对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5 空间基准与精密定位》期刊2019-05-22)

邢云剑,程鹏飞,成英燕,姚向东[2](2019)在《多普勒系统对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历元地球参考框架在确定站点高频非线性运动和季节性变化方面具有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不具备的优势问题,该文通过比较两种技术间组合策略建立的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精度,研究DORIS对于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影响。通过基于坐标的法方程迭加方法进行技术内法方程迭加和技术间组合,并利用并置站条件联系不同技术的法方程,从而建立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结果表明,DORIS的引入并不会对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基准定义或其他3种技术站点的点位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能够体现4种技术中精度较差的DORIS对于ETRF的精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林鹏[3](2018)在《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的约束、推估、组合与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地测量领域,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近年来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了不同的求解方法。首先,系数矩阵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奇异,因而不可逆,而现有的约束解法在求解过程中却对系数矩阵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直接求逆,这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缺陷。其次,多数研究聚焦于如何求解转换参数,而忽略了参考站之间的相关性,而已有的考虑相关性的无缝推估算法在模型的建立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对于涉及多个框架转换的问题以及具有多期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对地球参考框架的转换参数进行组合与更新的问题,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本文基于参数估计的理论与方法,围绕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的约束、推估、组合与更新四个方面对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的相关理论和算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参数估计的理论模型,包括Gauss-Markov模型、EIV模型/partial EIV模型、广义EIV模型与非线性Gauss-Helmert模型,详细推导了各个模型的相应解法以及探讨了各个模型的适用性,为研究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的约束、推估、组合与更新奠定了理论基础。(2)基于非线性Gauss-Helmert模型,提出了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的两种约束解法。通过二维和叁维框架转换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解法所求解的参数精度一致,与已有的方法相比,在保持精度一致的情况下,本文提出虚拟观测方程法在计算效率上更具有优势,而且算法本身简单易于实现,无需估计旋转矩阵可以直接求解框架转换参数。(3)提出一种混合大地坐标和直角坐标的框架转换无缝推估模型,基于广义EIV模型,考虑所有参考站之间的相关性,将转换参数估计与参考站坐标转换(平差)同时处理,采用Pope迭代法和虚拟观测方程法详细推导了计算公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大地坐标可以有效地避免原始精度损失造成的估计精度降低。另外,在估计参数的同时给出了所有参考站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即方差-协方差矩阵,以便于成果的精度评定、质量控制以及后续应用。(4)以叁个框架为例,提出了一种多框架统一转换的无缝推估模型。采用多框架统一转换在提高参数估计精度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避免参考站坐标多解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框架统一转换的结果优于两个框架之间的单独转换的结果,且在框架转换完成后,可以获得一个统一的、拓展的参考框架网络。(5)基于广义EIV模型和非线性Gauss-Helmert模型,结合经典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序贯平差和整体最小二乘(total least squares,TLS)顾及系数矩阵含有随机误差的思想,提出了一种TLS序贯平差方法。通过两期的GNSS高程拟合实验验证了采用TLS序贯平差可以采用递归处理的方式对多期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不仅提高了参数估计的效率,而且估计结果优于每一期独立平差的结果。(6)基于提出的TLS序贯平差方法,针对地球参考框架中目标框架和源框架的公共站具有多期观测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解组合算法。以具有四期观测数据为例,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解组合算法可以利用多期观测数据,在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准则下,得到参数的最优无偏的唯一解,且结果优于每一期的单独平差的结果。(7)针对地球参考框架中仅仅是源框架下的参考站具有多期观测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解更新算法。以四期观测数据为例,通过求解转换参数估计的RMSE,以及参考站(包括公共站和非公共站)点位坐标分量的RMSE序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解更新算法可以利用重新观测数据对已有的转换参数和坐标估值进行更新,且优于未更新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曾安敏[4](2017)在《地球参考框架确定与维持的数据处理理论与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涉及基准约束及其影响、组合模型、区域框架的数据处理、速度场模型建立、框架间坐标转换等内容,这些研究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的数据处理算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分析了自适应参数估计与内外部精度的关系。随机模型可依据内部精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也可依据外部精度或半外部精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现有随机模型自适应估计理论都与内部精度、外部精度或半外部精度有关,进而将相应参数估计也分为内部、外部和半外部自适应参数估计,分析了这几类自适应参数估计的特点和主要性质,指出这几类自适应估计的应用前提和存在的问题。2.综合分析了基准定义中的约束方法及其影响。基于框架点平差前后坐标所确定的坐标转换参数为零这一约束条件构造了相似变换基准,推导了大地控制网中平移、旋转和尺度的内约束条件,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从理论上证明了重心基准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基准。从参数估值验后精度最优条件出发,推导了最小约束条件的最优选择公式,分析了最小约束条件下观测噪声、基准噪声、异常误差对框架建立的影响,分析指出:基准噪声虽然不影响“观测网形结构”,但影响框架坐标精度。3.推导了基于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双约束的参数最小二乘解及其验后精度估计模型。作为双约束参数解的特例,给出了仅含函数模型约束或仅含随机模型约束的参数解,以及无任何约束的参数解。从理论上讨论了双约束参数解的性质,分析指出:函数模型约束自身的误差将给参数估计带来强制性扭曲(简称“硬性影响”);先验随机模型自身的误差将给参数估计带来随机性影响(简称“软性影响”),随机模型误差影响可以通过随机模型验后估计进行补偿。4.从坐标转换模型和时变框架模型出发,推导了建立长期框架的组合模型。给出了同一技术坐标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和不同技术间的组合模型,构建了基于各技术单历元处理结果的分步融合模型和一步整体融合模型,证明了二者的关系:以单历元观测法方程N阵为权矩阵,分步融合模型完全等价于一步整体融合模型。利用IGS第二次重处理的单天解结果,计算了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共5年跨度的长期解,在X、Y、Z方向WRMS优于3 mm,与ITRF2014的结果相比,X、Y、Z方向标准差分别为3.45 mm、4.04 mm、2.84 mm,速度标准差分别为1.53 mm/a、1.46 mm/a、1.21 mm/a。5.研究了区域参考框架建立时的基准约束问题,包括基准约束方法、基准点的选择以及基准点坐标框架对结果的影响。采用相似变换基准法,利用基准点在ITRF97、ITRF2008框架下的坐标作为基准定义,经框架间转换后结果仍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偏差,在X、Y、Z方向的平均偏差约2 mm、17 mm、6 mm,去除系统性差异后其标准差为1.1 mm、0.8 mm、0.5 mm,但基线长度差异小,最大也不超过1 mm;采用ITRF97坐标作为基准定义,随机约束法和相似变换法的结果之差的标准差在X、Y、Z方向分别为5.6 cm、1.9 cm、5.27 cm,而采用ITRF2008框架坐标时,随机约束法和相似变换法的结果之差的标准差为1.26 cm、0.27 cm、0.15 cm,明显优于ITRF97所计算的结果。6.处理了“陆态网络工程”260个基准站4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和2000个区域站2期重复观测数据。以基准站的周数据作为输入,采用法方程组合得到了长期累积解,在X、Y、Z方向的内部精度分别为0.3 mm、0.5 mm、0.4 mm;获得了2000个区域站2009年、2011年的最小约束解,其点位标精度叁个分量均优于2 cm;建立了ITRF2008与长期解间的转换关系,在X、Y、Z方向的平移参数分别为0.03 mm、17.25 mm、4.16 mm,旋转参数分别为0.278 mars、-0.150 mars、0.229 mars。7.利用我国1998-2009年10年数据获得的1070个点实测速度,构建了顾及板块运动的速度场自适应拟合推估模型,将拟合推估法与多面函数拟合法相结合构造了多面核函数配置模型,扩大了拟合推估模型的应用范围。信号协方差矩阵经自适应因子调整后,外部精度有一定改善,较拟合推估法,自适应拟合推估模型东方向精度从1.81 mm/a提高到1.76mm/a,北方向从1.78 mm/a提高到1.35 mm/a;采用正双曲面函数作为核函数时(平滑因子取10时),多面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稳定,东方向、北方向的精度为2.51 mm/a、1.77 mm/a;采用正叁次曲面函数的多面核函数配置模型,较拟合推估模型,外部检查点的东方向精度从1.81 mm/a提高到1.25 mm/a,北方向从1.78 mm/a提高到0.89 mm/a,但多面核函数配置模型的结果与核函数的选取有关。8.将相似变换作为坐标变换函数模型的趋势项,把模型变换后的残差看成随机场,针对原框架和目标框架坐标均存在误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顾及框架间误差的坐标转换拟合推估模型。通过自适应因子调整信号向量与观测向量的先验权比,构建了一种坐标变换的自适应拟合推估算法,并将其应用于1980西安坐标系(XAS80)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坐标转换,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拟合推估的坐标变换结果精度明显优于相似变换结果和拟合推估变换结果,提高了坐标转换精度。9.针对原框架和目标框架坐标均存在误差、非公共点与公共点间存在相关性,以及转换系数矩阵中仅部分元素存在误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同时考虑框架内误差以及转换点间相关性的基准转换严密模型,该模型将公共点和非公共点联合处理,同时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和所有计算点的坐标转换值,推导出了新的严格坐标转换公式,该公式为传统坐标转换公式基础上增加一改正量的形式;进一步,推导了原框架和目标框架坐标的方差不一致情况下的坐标转换模型的自适应解法;最后,利用“陆态网络工程”2000个区域站的实测坐标进行坐标转换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严密模型较传统坐标转换模型具有更高的坐标转换精度。(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4-20)

姜卫平,马一方,邓连生,周伯烨[5](2016)在《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方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参考框架是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参考框架的不断完善为人类更好地认知地球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空间大地测量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间的渗透交叉融合,建立顾及基准站非线性变化的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已经成为可能。首先,探讨了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定义及建立的必要性,阐述了地球参考框架的研究进展;然后,提出了顾及基准站非线性变化的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构建方法;最后,围绕解决建立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6年04期)

门葆红,董文亮,孙付平,刘帅[6](2016)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代大地测量学对毫米级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需求,该文简单回顾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发展概况,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方法及基准约束的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两种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维持方法,即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维持方法的框架点坐标位移模型改进情况、地球质心运动模型改进情况,及监测网和并置站的布设情况;最后,给出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改进计划,指出了动态实时维持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对参考框架维持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邹蓉,丁开华,杨少敏,王琪,李志才[7](2014)在《利用GRACE改正地球参考框架的季节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RACE观测值对框架站季节项进行建模,并以全球分布的139个连续观测的基准站为例,分析季节性变化在参考框架实现过程中对坐标转换参数以及测站的影响。对80%以上全球站的单日解而言,在附加季节项改正之后,其单位权中误差减小的幅度接近1 mm,其中用年周期-半年周期和非参数方法对季节性变化建模,单位权中误差最大分别减小1.4和1.6 mm。(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4年06期)

魏娜,陈国,蔡洪亮,苏醒,李敏[8](2014)在《北斗地球参考框架的初始实现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性坐标基准是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具重要性的基础设施之一,建立、维持和精化北斗坐标基准不仅可以直接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而且也是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基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定义和实现方法,并顾及与CGCS2000以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参考框架的兼容性,利用国内永久监测站和适当的国际监测站来定义、精化和维持北斗地球参考系统和北斗地球参考框架的理论和方法。基于PANDA软件,利用武汉大学北斗实验网的Beidou/GPS双模监测站,借助GPS数据,完成了北斗地球参考框架CTRF的初始实现,水平方向速度精度为0.3mm/yr,垂直方向为0.9mm/yr。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Beidou和GPS的系统误差以及CTRF初始实现的精度,为今后建立以北斗数据为主的地球参考框架及其精化作准备。结果表明,北斗实验网国内站Beidou与GPS定位的一致性分别为水平方向5mm,高程方向1.5cm。(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 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期刊2014-05-21)

刘经南,魏娜,施闯[9](2013)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是目前理论背景最完善、构建方法最全面、实现精度最高的全球参考框架,并为其他全球和区域参考框架提供基准。笔者在介绍ITRF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着重从ITRF的多技术组合模型、框架基准的定义与确定方法,以及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站坐标时间序列的质量叁个方面回顾了ITRF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冯炜,吴星,钱进[10](2013)在《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总结了ITRF等参考框架的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和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地球参考框架的区别。本文在协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我国新一代地球参考系统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3年05期)

地球参考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历元地球参考框架在确定站点高频非线性运动和季节性变化方面具有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不具备的优势问题,该文通过比较两种技术间组合策略建立的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精度,研究DORIS对于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影响。通过基于坐标的法方程迭加方法进行技术内法方程迭加和技术间组合,并利用并置站条件联系不同技术的法方程,从而建立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结果表明,DORIS的引入并不会对多源融合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基准定义或其他3种技术站点的点位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能够体现4种技术中精度较差的DORIS对于ETRF的精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球参考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戴海亮,孙付平,朱新慧,肖凯,蔡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研究进展[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5空间基准与精密定位.2019

[2].邢云剑,程鹏飞,成英燕,姚向东.多普勒系统对历元地球参考框架的影响研究[J].测绘科学.2019

[3].林鹏.地球参考框架转换问题的约束、推估、组合与更新[D].中国矿业大学.2018

[4].曾安敏.地球参考框架确定与维持的数据处理理论与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

[5].姜卫平,马一方,邓连生,周伯烨.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方法与展望[J].测绘地理信息.2016

[6].门葆红,董文亮,孙付平,刘帅.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的研究进展[J].测绘科学.2016

[7].邹蓉,丁开华,杨少敏,王琪,李志才.利用GRACE改正地球参考框架的季节性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

[8].魏娜,陈国,蔡洪亮,苏醒,李敏.北斗地球参考框架的初始实现及分析[C].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2014

[9].刘经南,魏娜,施闯.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自然杂志.2013

[10].冯炜,吴星,钱进.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

标签:;  ;  ;  ;  

地球参考框架论文-戴海亮,孙付平,朱新慧,肖凯,蔡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