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加强学习,提高素养等方面阐述拥有平常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的意义。
关键词:平常心;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前提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五种精神”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其中“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五种精神”的最高境界。
1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无不把真善美视为一种道德风范和精神境界,作为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行为准则。大凡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皆以此为其精神动力。我国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曾提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曾说过:“一个人只知道吃光、用光、什么也不留一点给后来的人们,这样的人,不配享有做人的尊严和权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又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这些至理名言所表达的一个共同理念就是,人活着要有价值,而这种价值须以为百姓、为国家、为人类多做贡献来体现。
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志向,个人的名利得失比之于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微不足道的。古代先贤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共产党人更应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更应该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谈人的价值。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所说的,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不同之处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我”的态度不同,是唯我呢?还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而要忘我,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就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就要有不怕“吃亏”,乐意“吃亏”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心中装着人民,装着党的事业,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为之努力实践并身体力行,不仅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而且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
2着力营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社会环境
坚持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而获得外部动力和社会支持,是共产党人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光荣的使命。
2.1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是在外界的各种思想理论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不是这种思想理论起主要影响作用,就是那种思想理论起支配作用。比如在名利的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对共产党人来说,名和利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无数革命先烈和先进模范人物,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奉献,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而有的人图名图利,最终为名利所累所害,直到走向毁灭。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活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身素养。知书才能达礼:好学才有品格,只有不断进行科学理论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才能逐步实现自身的完善,也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2.2正确认识坚持按劳分配的现行政策与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关系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长期坚持的现行政策,作为共产党人,要坚持党的宗旨,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认为这两者是矛盾的,现在搞市场经济,不宜再提倡奉献精神,很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就是要根据对象层次的不同提出要求,区别对待。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为。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这段话清楚地说明,提倡奉献精神,并不是否定党员、干部正当的个人利益,按劳分配政策对群众适用,对党员干部同样适用。在通常情况下,党员干部的正当利益是能够得到保证的,由于党员干部不同于一般群众,对他们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求党员在做奉献时,不以获取个人利益为前提,为维护人民利益需要作出牺牲时,能自觉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2.3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底蕴,不是靠行政命令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思想理念,能否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取决于对党的认识程度,在群众还没有认识它,或者心有疑虑的时候,不能因此轻言废弃,又不能硬性要求群众接受并为之叫好,只有通过教育与引导,使群众了解其内涵、意义及其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群众才会乐意接受,并将其化为自己的信念与动力,变为一种自觉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革命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巨大的推动力量。当前,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正处在体制的创新和观念转变时期,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正确引导,在全社会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既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王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顺乎民意,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措施。
3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要从自身做起
高尚的精神境界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培养,需要用行动来体现,我们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就是要自觉“照镜子”,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别人,不但要做领导者,更要做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仰和信念能够催人奋进,使人生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影响着人生的行动方向。因此,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信仰和信念,其次,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第一是吃苦,凡是吃苦的事,自己走在前面,别人自然就会跟上来。第二是吃亏,在物质利益不好平衡时,自觉自愿地吃点亏。第三是受得了委屈,能够任劳,也能够任怨。第四是敢于开拓,敢担风险,敢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不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而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表现,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行的具体反映。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摒弃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才能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完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