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件报道论文-张鑫,程景

灾难事件报道论文-张鑫,程景

导读:本文包含了灾难事件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灾难报道,媒体责任,人文关怀,规避路径

灾难事件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程景[1](2019)在《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中的媒体责任——以江苏媒体报道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裂变式的信息传播特点,使灾难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网络空间,媒体关于灾难的报道一旦失实,很快会被网民转发、质疑、批评,从而引发社会混乱和舆论危机。确保灾难报道的及时、准确是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媒体人、媒体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3·21响水爆炸事件"为例,观察传统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反应和作为,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失职的规避路径。(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黄瑞[2](2019)在《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泰灾难新闻报道研究——以普吉岛游船倾覆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8年泰国普吉岛发生的游船倾覆事件为例,依据接受美学理论对比分析了人民网和曼谷邮报对此次灾难新闻报道的数量、基调、主题以及受众接受程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加深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9期)

汪沁涵,于志浩[3](2019)在《微博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与舆论引导研究——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成为灾难报道的中坚力量。其中,微博在繁琐的新媒体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专注于自身的业务,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与议程设置的能力,因此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介入,使得微博平台成为灾难事件的率先报道地与网民讨论的聚集地。微博的广泛应用性使其在发生突发灾难事件中形成由网民组成的强大舆论阵地,它除了对灾难事件的信息进行传播外,还会对微博的使用用户与社会舆论起到重要的引导与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9年14期)

马强,柴苗苗,王雨嘉[4](2019)在《中外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差异——以俄罗斯火灾事件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3月25日的一场大火使整个俄罗斯陷入恐慌,中国和美国的新闻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文章对新华网和纽约时报对该事件的报道差异进行分析。从结构、来源、内容、数据和视角5个方面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中美媒体的报道差异主要是由各自国家的道德伦理观所决定的。(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06期)

季洁[5](2017)在《新时期突发灾难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失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灾难不断迭起,我国俨然进入了贝尔口中的高风险社会。在众多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新媒体的涌起以及新老媒体之间激烈的新闻竞争,对媒介应对该类事件的新闻报道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正负双面影响。2008年我国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动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把握,也使我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迈上了一层新的台阶。但是通过针对最近发生的一些突发灾难事件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本文揭示了新时期下相关新闻报道的失衡表现并且随后通过分析探讨出阻碍新闻媒介把握相关新闻平衡报道的一些因素。本文通过将新闻媒介的相关职能与新闻报道各方要求进行解构分析,同时分析新时期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优劣势,进一步得出新闻媒介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进行新闻平衡报道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7期)

唐永峰[6](2017)在《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灾难新闻报道是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大众包括灾民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渠道,承担着灾情预警、安抚民心、协助复建、乃至对事故原因调查问责等重要功能。理应准确反映灾民呼声,致力增进公共讨论,并促成对体制漏洞的反思和检讨,推动灾难治理和防灾救灾方式的革新与完善,以维护公众利益,避免类似悲剧重复发生。然而,当前媒体对灾难的介入和报道却并不如人意,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中存在着“新闻偏向”。新闻通过话语建构灾难事件,同时话语又受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影响。本文论及的“新闻偏向”,是指新闻采集或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意或无意的、对某一方或某种立场、对特定话语形式和叙事方式的偏好。本文综合运用话语分析及深度访谈研究方法,以2015年天津滨海爆炸这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恶性安全事故为例,探讨我国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中存在的新闻偏向。论文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并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章对灾难新闻和新闻控制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新闻偏向”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第叁章归纳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天津爆炸事件的新闻再现;第四章就具体个案对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透视其隐含的“新闻偏向”;在此基础之上,第五章对灾难报道新闻偏向的成因、影响与治理途径做了深入分析。本研究提出:受新闻管控及新闻娱乐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仍然存在新闻偏向。其在话语叙述和话语结构等方面的表现特征,主要包括用戏剧化和片段化的方式再现灾难事件,以及对个人事迹和聚焦权威的偏好。而这一新闻偏向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中呈现分异性。部分地方媒体较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和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新闻偏向表现得较为明显。灾难事件中新闻偏向的存在将削弱媒体的公信力,不利于舆论监督的切实执行,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借鉴可行的实践范例,笔者提出纠正新闻偏向性的相关措施,并呼唤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在新闻媒体中能切实得到重视和贯彻。(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李文瑶[7](2017)在《央视与凤凰卫视灾难事件报道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灾害事件频发,天津塘沽爆炸、美国“马修”飓风、3.11日本地震、台风“尼伯特”等灾难一方面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大量的报道素材。其报道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电视媒体自身品牌的建立、话语权在电视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媒体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研究灾难报道的报道方式和媒体对其相关节目的设置都具有现实意义。央视和凤凰卫视作为两岸主流媒体的代表,在对灾难性事件报道时具有引导舆论、推动救援活动以及监视灾难发生环境的作用。本文以天津港爆炸、东方之星沉船、7.23温州动车事故等案例为视点,剖析凤凰卫视和央视在报道角度、新闻价值取舍、内容建构以及节目设置上的异同。并结合两地媒介环境和媒体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等因素,认为产生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家媒体受众定位存在差异、媒体体制有所区别以及服务对象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优劣势,即央视更加注重报道的权威性,而凤凰卫视则以深度报道见长;凤凰卫视报道方式新颖,央视充分发挥传统灾难报道模式;凤凰卫视灾难报道善于从小处入手,央视则善于从大处着眼。但二者在不断探索中均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灾难报道风格,并都坚持人文关怀的原则,都试图通过对灾难事件还原引导舆论走向,宣传自身的新闻价值观。此外,本文最后还对凤凰卫视和央视灾难报道对比后产生的启示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嘉懿[8](2016)在《新媒介环境下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研究——以2016年南方洪灾事件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6年7月初发生的南方洪灾事件为例,探讨突发自然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从短暂满足受众情感需求而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偏离了媒体应该持有的中立态度,会逐渐降低了信息透明度,削弱受众信任程度,引发次生舆论危机。(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6年11期)

杨媛,张馨怡,罗娴晖[9](2016)在《中西主流媒体对华报道差异的跨文化因素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灾难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主流媒体的对华报道有较大差异,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中国和英美主流媒体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报道为例,运用吉尔特·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探讨不同文化对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影响,寻求中西跨文化和谐交流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6年09期)

李珂[10](2016)在《媒体微博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应对——以人民日报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和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如何依托微博信息传播平台对突发事件进行反应已经成为衡量一家媒体报道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微博@人民日报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媒体微博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并提出改进意见,优化传播效果。(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4期)

灾难事件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2018年泰国普吉岛发生的游船倾覆事件为例,依据接受美学理论对比分析了人民网和曼谷邮报对此次灾难新闻报道的数量、基调、主题以及受众接受程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加深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灾难事件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张鑫,程景.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中的媒体责任——以江苏媒体报道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19

[2].黄瑞.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泰灾难新闻报道研究——以普吉岛游船倾覆事件为例[J].视听.2019

[3].汪沁涵,于志浩.微博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与舆论引导研究——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J].新闻传播.2019

[4].马强,柴苗苗,王雨嘉.中外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差异——以俄罗斯火灾事件报道为例[J].科技传播.2019

[5].季洁.新时期突发灾难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失衡[J].智富时代.2017

[6].唐永峰.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偏向研究[D].深圳大学.2017

[7].李文瑶.央视与凤凰卫视灾难事件报道对比研究[D].西北大学.2017

[8].张嘉懿.新媒介环境下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的煽情传播现象研究——以2016年南方洪灾事件报道为例[J].视听.2016

[9].杨媛,张馨怡,罗娴晖.中西主流媒体对华报道差异的跨文化因素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灾难报道为例[J].视听.2016

[10].李珂.媒体微博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应对——以人民日报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

标签:;  ;  ;  ;  

灾难事件报道论文-张鑫,程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