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抗性论文-吴慧信

和抗性论文-吴慧信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美洲星,小麦产量,小麦高产,提升作用

和抗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慧信[1](2019)在《新美洲星拌种对小麦产量和抗性的提升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播种时用新美洲星拌种,明显增强了小麦的抗旱涝能力,既能保证小麦的出苗率,又能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可有效解决缺苗断垄问题;方便种植户根据小麦高产需要的群体结构进行合理播种,从而有效解决苗稠的问题,奠定了小麦高产的基础,是小麦生产上一项成本低廉、使用简便且行之有效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将新美洲星在小麦上(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时俊帅,章超,陈双林,谷瑞,郭子武[2](2019)在《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鞭根养分和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鞭根养分和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土厚度[0(ck), 10, 30, 50 cm]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细根养分含量和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覆土厚度30 cm及以下的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鞭根的氮、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氮碳比,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着影响(P<0.05),但对鞭根碳、磷质量分数,碳磷比,氮磷比,相对电导率影响并不显着(P>0.05)。其中,随覆土厚度的增大,高节竹鞭根氮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氮碳比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适当厚度的覆土(10和3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节竹鞭根的生长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对高节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覆土厚度过大(50 cm),对鞭根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综合竹笋品质、经济效益及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等分析,高节竹覆土控鞭栽培适宜的覆土厚度为30 cm。表4参32(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江川,朱业宝,张丹,陈立喆,王金英[3](2019)在《福建漳浦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和抗性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和利用福建漳浦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对福建漳浦普通野生稻2个居群(石湖潭和古糖)67份材料的苗瘟、叶瘟和穗瘟进行抗性鉴定评价,并用Pi9、Pid2、Pi5、Pi2、Pi54和Pikm共6个抗性基因的功能标记分析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病级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在31.65%~43.46%之间,苗期平均病级为7.51,分糵期和成熟期平均病级分别为5.15和5.84,2个自然居群3个时期的稻瘟病抗性差异不显着,筛选出M1044、M2010和M2016共3份表现中抗(3级)的材料。漳浦野生稻稻瘟病总体抗性差,易感稻瘟病。苗瘟与叶瘟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穗颈瘟与苗瘟和叶瘟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41。67份材料中,4份含有稻瘟病Pi9抗性基因、17份含有Pi5抗性基因、23份含有Pi54抗性基因、2份含有Pikm抗性基因,均不含Pi2、Pid2这2个抗性基因;材料含有的抗性基因数量在0~3个之间,其中有30份材料不含所检测的抗性基因,29份材料含1个抗性基因,7份材料含2个抗性基因,1份材料含3个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漳浦野生稻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裕宏,刘月,蔡全英[4](2019)在《广州市城市河涌黑臭水体和沉积物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城市河涌水体和沉积物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变黑变臭。然而,关于城市河涌水体和沉积物治理前后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其与抗性基因相关性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广州市6条典型的城市河涌水体和沉积物中9种抗生素(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相应的抗性基因的空间分布及黑臭水体治理后的变化。在水体和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浓度分别从到2702 ng/L和未检出到449μg/kg,平均浓度分别为5.39~1051 ng/L和0.03~166μg/kg,诺氟沙星的平均浓度最高,其次是环丙沙星。喹诺酮类抗性基因qnrA(~103ARGs/16srRNA)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C(-10-2ARGs/16s rRNA)。单条河涌中沉积物的抗生素和ARGs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上下游较大。总体上,严重黑臭的城市河涌(工业和生活污水双污染源)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抗生素污染水平高于轻度污染河涌,另外沉积物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A、tetC和tetM)丰度水平也呈现相同的污染特征。TetA (或tetC)的相对丰度与某些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TetA与沉积物中镍(Ni)、铬(Cd)和砷(As)的浓度呈现显着正相关。研究发现,城市河涌治理(达到无黑臭或轻度黑臭的效果)可以降低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但某些抗性基因(如tetB、qnrA)的相对丰度仍然较高。(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范洪琼[5](2019)在《乳酸处理小麦和玉米对其植酸磷和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乳酸浸泡处理小麦和玉米对植酸磷、抗性淀粉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玉米、小麦和小麦+玉米(1∶1混合),分别在0、10和25 g/kg乳酸中浸泡0、6、12、24和48 h。然后直接分析样品的营养成分或在21℃下保存4周直至分析。结果显示:乳酸对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养分的影响随乳酸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培养48 h后以25 g/kg乳酸处理的影响最大。在25 g/kg乳酸中浸泡48 h后,玉米、小麦和小麦-玉米总磷含量降低9%(P <0.05),植酸磷含量分别降低24%、30%和25%(P <0.05)。浸泡48 h后,小麦和小麦-玉米中植酸酶活性显着降低(P <0.05)。虽然乳酸处理对总淀粉含量无显着影响(P> 0.05),但浸泡在25 g/kg乳酸中,小麦的抗性淀粉含量增加了51%(P <0.05),而玉米和小麦-玉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52%和19%(P <0.05)。综上所述,乳酸处理小麦和玉米可以有效降低谷物中植酸磷的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和玉米在25 g/kg乳酸中浸泡48 h是降低植酸磷含量的最适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4期)

赵国森,邓琳,刘思博,郭圣洁,张思玥[6](2019)在《稻瘟病菌对唑菌酯的抗性风险评估和抗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病害,与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并称为水稻四大病害。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40%~50%,有时甚至绝收,化学防治仍是稻瘟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唑菌酯(pyraoxystrobin)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并开发的高效、广谱的QoI类杀菌剂,目前关于稻瘟病菌对该药剂的抗性风险及抗性分子机制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9株采自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的水稻稻瘟病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其EC_(50)值分布于0.001 5~0.022 0μg/mL,平均EC_(50)值为0.009 4μg/mL,敏感性分布呈单侧峰曲线,未出现抗药性亚群体,可将该曲线作为稻病瘟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基线。通过室内药剂驯化的方法,从7株敏感菌株中筛选获得了15株抗药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25×10~(-3),抗性水平在1 112.98~5 415.46倍,抗药性性状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产生能力和孢子萌发率与亲本无显着性差异。交互抗药性结果表明,唑菌酯与嘧菌酯存在正交互抗药性,与田间生产中防治稻瘟病常用药剂多菌灵、稻瘟灵、咪鲜胺和百菌清无交互抗药性。根据药剂驯化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突变体的抗性倍数及其生存适合度,交互抗药性结果以及同类药剂田间使用情况等,综合分析表明,稻瘟病菌对唑菌酯可能存在中到高等抗性风险。进一步克隆了抗药突变体及其亲本的cytb基因,CYTB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5株高抗突变体143位甘氨酸均突变为丝氨酸(G143S),该点突变已被报道能够引起多种植物病原菌对QoI类杀菌剂的抗性,因此我们推测G143S点突变导致了稻瘟病菌对唑菌酯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唑菌酯在稻瘟病防治过程中的科学合理使用以及制定有效延缓其抗性发生发展的治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张红建,梁爱文,贺艳萍,张维农,郑联合[7](2019)在《磷化氢敏感和抗性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磷化氢敏感和抗性赤拟谷盗信息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表明两者存在差异。两者的GC-MS检测结果均表明可能含有目前已报道的4,8-二甲基癸醛和1-十五烯两种聚集信息素;磷化氢抗性赤拟谷盗信息素种类比敏感赤拟谷盗多1-十六烯、1,3-二异丙基萘和2,4-二异丙基萘这叁种信息素,缺少反式十氢化萘和(Z)-7-十六碳烯醛这两种信息素。对比4,8-二甲基癸醛相对含量,磷化氢敏感赤拟谷盗比抗性赤拟谷盗的4,8-二甲基癸醛高2倍。(本文来源于《粮食储藏》期刊2019年03期)

Alemayehu,Adugna,Ergie[8](2019)在《埃塞俄比亚阿瓦什流域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抗生素和抗性基因作为新兴污染物,由于其潜在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对公共健康影响,已然成为了新的环境挑战。过去十年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抗生素的消费量逐年递增。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针对环境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污染现状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在埃塞俄比亚,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不完善的药物管理机制以及废物处理机制的缺乏等因素都有可能促成抗生素的耐药性。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更多的调查研究、帮助人们充分了解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分布情况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埃塞俄比亚阿瓦什河流域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相萃取(SPE)方法从样品中提取目标抗生素,并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各样点中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OTC、DC、CTC),4种磺胺类抗生素(SN、SME、SMX、SDZ)及4种氟喹诺酮(OFL、CIP、ENR、NOR)进行测定,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qPCR)对相应的抗性基因及1种整合子基因(intI1)的相对丰度进行了检测,此外,对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潜在联系进行了评估。沉积物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12种抗生素中,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分别表现出最高和最低的检测频率。抗生素总浓度范围从23.73到126.46ugkg-1dw。不同种类抗生素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检出浓度最高达62.39ugkg-1。PCR分析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tetA和tetB基因。沉积物样品中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依次为tetA>etB sul2>sul1。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某些特征与sul1抗性基因相关,可能对sul1抗性基因的分布产生影响。农业活动中肥料的可能会向土壤中引入抗生素,从而增强土壤环境中的抗性基因的丰度和传播。农田土样结果分析表明,12种目标抗生素中有11种被检测到。四环素和金霉素是农田土壤中最主要的两种抗生素。总抗生素浓度范围从1.52到22.72ugkg-1 dw。PCR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出tetB和tetG这两种基因。四环素类抗生素总浓度(TETs)与相应的抗性基因(teB和tetG)呈正相关性。土壤中抗生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表明,磺胺嘧啶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本研究首次对埃塞俄比亚土壤和沉积物中抗生素残留和抗性基因污染进行调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土壤抗生素污染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抗生素的监测战略以及减少这些新兴污染物进一步的污染和传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期刊2019-06-01)

何海燕,柴荣耀,邱海萍,毛雪琴,王艳丽[9](2019)在《五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和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浙江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和中国稻瘟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5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40份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和6份稻瘟菌鉴别品种中Pit、Pib、Pii/Pi3/Pi5、Pia、Pi1等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这5个抗性基因在浙江省栽培品种中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ib基因分布最广,占63.04%;其次是Pia,占58.70%;携带Pii/Pi3/Pi5和Pit抗性基因的材料较少,分别为21.74%和10.87%。同时用2015—2017年田间采集到的141个稻瘟菌菌株检测46个水稻品种苗瘟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其中仅15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70%以上,大部分品种携带其中1~2个抗性基因。聚合了多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抗性水平相对较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叶雯澜,马国兰,袁李亚男,郑士仪,程琳乔[10](2019)在《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病原特性和抗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细菌性穗枯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全球范围水稻的高产稳产。虽然该病目前仍被列为我国的检疫性病害,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穗枯病随时有在内地蔓延的潜在危险,因此除了加强检疫工作,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技术研发也十分必要。水稻细菌性穗枯病菌在侵染过程中涉及多种毒力因子,同时,水稻在与病原菌的长期互作过程中演化出了多种防卫机制,抗性基因是主要的防卫机制之一。挖掘水稻基因组中抗细菌性穗枯病遗传位点并培育抗病品种是最安全且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该文综述了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病原菌特性、发病特征、发病机制、病害循环和对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抗性研究现状,以期为挖掘和分离水稻穗枯病抗性位点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和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鞭根养分和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土厚度[0(ck), 10, 30, 50 cm]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细根养分含量和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覆土厚度30 cm及以下的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鞭根的氮、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氮碳比,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着影响(P<0.05),但对鞭根碳、磷质量分数,碳磷比,氮磷比,相对电导率影响并不显着(P>0.05)。其中,随覆土厚度的增大,高节竹鞭根氮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氮碳比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适当厚度的覆土(10和3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节竹鞭根的生长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对高节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覆土厚度过大(50 cm),对鞭根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综合竹笋品质、经济效益及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等分析,高节竹覆土控鞭栽培适宜的覆土厚度为30 cm。表4参3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抗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慧信.新美洲星拌种对小麦产量和抗性的提升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时俊帅,章超,陈双林,谷瑞,郭子武.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鞭根养分和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3].江川,朱业宝,张丹,陈立喆,王金英.福建漳浦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和抗性基因检测[J].核农学报.2019

[4].黄裕宏,刘月,蔡全英.广州市城市河涌黑臭水体和沉积物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特征[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范洪琼.乳酸处理小麦和玉米对其植酸磷和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6].赵国森,邓琳,刘思博,郭圣洁,张思玥.稻瘟病菌对唑菌酯的抗性风险评估和抗性机制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张红建,梁爱文,贺艳萍,张维农,郑联合.磷化氢敏感和抗性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比较[J].粮食储藏.2019

[8].Alemayehu,Adugna,Ergie.埃塞俄比亚阿瓦什流域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9

[9].何海燕,柴荣耀,邱海萍,毛雪琴,王艳丽.五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和抗性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9

[10].叶雯澜,马国兰,袁李亚男,郑士仪,程琳乔.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病原特性和抗性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9

标签:;  ;  ;  ;  

和抗性论文-吴慧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