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员后备人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
运动员后备人才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1](2019)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强调要加大力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游泳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加强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掌握地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采取实地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于地区的体育教育院校、体育运动俱乐部、游泳馆进行调研,分析地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具体现状,并探究当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7期)
侯爽[2](2019)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的认同、冲突与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本文来源于《体育科研》期刊2019年03期)
刁军辉[3](2019)在《青少年户外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模式革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人民综合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加快了公共卫生和公共体育事业建设,政府加大了培养现代青少年户外游泳运动员的力度,并积极进行地区试点,为不断壮大青少年户外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队伍而奋斗。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此项工作还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将结合目前青少年户外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青少年户外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郑会青,陈华[4](2019)在《加快培养更多“冰雪小将”》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冰雪运动强省,必须夯实后备人才基础,加快培养更多“冰雪小将”。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我省冬季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为1410人,虽然较之前有了大幅增加,但注册人数仍然偏少,且高水平后备人才数量不足。日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01-21)
温筱茜,侯爽,任杰[5](2018)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生涯建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首次提出"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经历了多种模式的资源整合探索,共同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中融合使得运动员逐渐由单一职业生涯建构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生涯建构转变。根据Wylleman等人(2013)提出的运动员生涯发展模型,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一种主要关注点就是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因为运动训练与学校教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发生在这一阶段。最近的文化体育心理学研究解释了精英体育的文化叙事与话语事件如何通过强调与调节感受方式与运动行为表现来塑造运动认同发展的心理过程。研究采用Ryba(2016)提出的质性方法,对15名有国际比赛经验的青少年运动员(7男8女,年龄15-17岁,冬季项目8人,夏季项目7人)以生活故事方法进行低结构化访谈。采用叙述性解释框架对受访者生活故事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过去与当前生活的叙述描绘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双重职业角色生涯建构现状。研究发现,(1)青少年运动员在当前运动员生涯中有相似的竞技表现与成绩目标,当前学生生涯建构中大多以获得更高学历为目标;(2)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故事叙事特色分为竞技绩效为主与双职业相关两种方式;前者在未来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与体育相关工作,后者则将专业性较强与体育无关工作同样列为职业目标;(3)青少年运动员叁种风格建构双职业生涯,一种是运动与教育相互依存,运动与教育上的获取进步的方式相对独立,但在结果上相互促进;第二种是单一总体主题,通常为主观业运动生涯;第叁种是主题相对模糊,倾向于服从权威安排,对未来没有形成清晰预期。研究表明,双重职业建构正在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未来思维,令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预期更加多元化。(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于海波,,宋一枫[6](2018)在《我市竞技体育人才闪亮国内外赛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于海波 宋一枫)在不久前成立的“奥运直通计划”速滑国家集训队上,我市短道速滑运动员金名成功入选。金名是绥化市体工队培养的优秀短道运动员,在3月份结束的黑龙江省十四运会短道速滑比赛中,一举获得3枚银牌,是一名较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目前,金名正(本文来源于《绥化日报》期刊2018-10-27)
邓惠洁[7](2018)在《广西业余训练体系举重后备人才运动员选材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为例,对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依据、科学选材方法以及选材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探讨,旨在为举重训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8年08期)
刘孝清[8](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在我国存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监管不严、法制建设不完善,导致足球人才的流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没有持续性和社会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同时大多数俱乐部都没有设置健全的U系列青少年足球训练梯队,在足球用人方面导致选材面窄、技术动作不全面、为足球俱乐部贡献率低、成材率低、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关系,出现了对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投入低,成材率(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4-27)
郝俊[9](2018)在《辽宁省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着集约型的方式开始转变,从而将以往的广种薄收的现状改变,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为主导,要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优化系统结构,避免造成系统混乱,带来了人才极大浪费。(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09期)
吕昌元,侯亚琴,武雨佳,王庆伟[10](2017)在《我国网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健康中国"建设。我国也进入了下一个奥运会备战期,最近几年,随着李娜、郑洁等一批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退役,我国网球迎来了发展的低谷,网球运动员整体水平下降,网球后备人才力量的不足正在显现出,从政府到民间都希望提高我国网球后备力量,选拔出有潜质的、优秀的网球选手,通过系统的培养机制,实现我国网球项目在奥运会和大满贯赛场创造优秀的成绩。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我国网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选材体(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运动员后备人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员后备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风尚.2019
[2].侯爽.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的认同、冲突与转化[J].体育科研.2019
[3].刁军辉.青少年户外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模式革新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郑会青,陈华.加快培养更多“冰雪小将”[N].河北日报.2019
[5].温筱茜,侯爽,任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生涯建构质性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于海波,,宋一枫.我市竞技体育人才闪亮国内外赛场[N].绥化日报.2018
[7].邓惠洁.广西业余训练体系举重后备人才运动员选材现状分析[J].运动精品.2018
[8].刘孝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C].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2018
[9].郝俊.辽宁省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J].才智.2018
[10].吕昌元,侯亚琴,武雨佳,王庆伟.我国网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机制研究[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