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150500
【摘要】目的:分析丹参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供氧、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同时保护脑组织,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丹参酮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丹参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脑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效果,并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脑损伤,进而提高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丹参酮;脑梗死;高血脂
【中图分类号】R743.3;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09-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以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为病理基础而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及病死率高等显著特点,它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突然、治疗时间长期且反复、见效慢等特点,发病后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脑内自由基与乳酸生成,进而加剧患者的病情进展,影响患者的良好预后[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致认为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尽快恢复脑组织血供,减轻炎性反应损伤,以挽救脑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为该病临床治疗的关键原则。为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在保护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提高脑梗死患者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本文应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100例脑梗死患者,并与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行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头颅CT或MRI显示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35例,脑叶13例,丘脑5例,多发性9例,腔隙性11例;合并疾病为高血压13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6例,两种以上1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59.04±7.02)岁;病情分度:轻度21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40.58±10.85)岁;病情分度:轻度19例、中度18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分级、梗塞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供氧、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同时保护脑组织,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20026438)25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丹参酮n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lo22558),每次40一80mg,混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一50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周为1补序程,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行自由基与血液流变学生化检查,每周行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1.3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指标: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DS评分、Bathel指数(BI)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自由基生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NIHSS、NDS和ADL、BI指标测定;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由基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SOD活性(6.06±0.21)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0.23)U/mL,MDA水平(9.16±0.82)mmol/mL与LPO水平(11.23±2.31)m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64±0.35)mmol/mL和(14.34±3.71)m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时间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的比较
治疗2周、4周时,两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两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可导致大量自由基出现,另外,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自由基清除能力受损,并大量自由基出现连锁反应对细胞膜和线粒体产生损伤。
丹参酮是提取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可加快血流速度,解聚红细胞,从而改善脑循环,丹参酮可稳定生物膜,增加谷胧甘肤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可有效清除自由基,从而降低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它还有线粒体保护作用,可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提高机体纤溶及抗凝活性,加快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形成[3]。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功能、生活能力与血液微循环,且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琪琦,张之龄.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2):145一147.
[2]肖辉,宁倩,李乐军.丹参酮ll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2):39-40.
[3]徐宏芳,徐秀华,陈粉扣.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3(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