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哌嗪论文-梁建国

无水哌嗪论文-梁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水哌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水哌嗪,叁乙烯二胺,共沸精馏,Aspen,Plus模拟

无水哌嗪论文文献综述

梁建国[1](2012)在《无水哌嗪分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哌嗪的合成路线及用途,并对国内外哌嗪分离工艺进行了综述,在查阅大量文献及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剩余曲线判断精馏的可行性范围,通过测定乙二胺-水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数据,采用Aspen Plus预测环己烷-乙二胺、环己烷-水的气液相平衡曲线,选择环己烷为共沸剂对哌嗪粗品混合溶液进行共沸精馏去除乙二胺和水,最终得到哌嗪产品的纯度为96.33%、叁乙烯二胺产品的纯度为97.65%。并以水为萃取剂,实现环己烷的回收利用,其中环己烷层液体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5:3。在间歇精馏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哌嗪产量为1000t/a、叁乙烯二胺产量为680t/a的工业化分离工艺流程,并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整个工艺进行模拟,利用sensitivity模块对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和回流比等工况进行优化,在优化工况条件下,模拟得到的哌嗪产品纯度为98.20%,回收率为97.28%;叁乙烯二胺的产品纯度为98.90%,回收率为93.67%。以Aspen Plus模拟数据为基础,使用Tray Sizing和Tray Rating模块对精馏塔进行初步设计与核算,其中各精馏塔都采用化工分离中常用的单流型筛板塔。同时运用Aspen HTFS+换热器设计软件对预热器、冷却器和再沸器进行设计与核算,并对各换热器及其它设备进行选型。精馏塔优化工况及设计结果为:1.脱水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2块,进料位置为第10块塔板,塔内径为0.68m,板间距为0.45m,最大液泛因子为0.7914;回流比为0.7,蒸馏比率为0.7892。2.共沸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为19块,原料和环己烷的进料位置分别为第6、17块塔板,塔内径为0.68m,板间距为0.45m,最大液泛因子为0.7681;回流比为0.4,蒸馏比率为0.9319。3.哌嗪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3块,进料位置为第14块塔板,塔内径为0.36m,板间距为0.30m,最大液泛因子为0.7848;回流比为4.0,蒸馏比率为0.6604。4.叁乙烯二胺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为15块,进料位置为第8块塔板,塔内径为0.22m,板间距为0.20m,最大液泛因子为0.7557;回流比为1.0,蒸馏比率为0.9770。(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2-06-30)

田忠社,赵君民,刘荣杰,刘文,韦雄雄[2](2012)在《无水哌嗪合成工艺放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放大实验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无水哌嗪合成的小试研究工艺条件为依据,对无水哌嗪合成过程进行工艺计算,以空速为放大参数,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放大方法。结果实验得到预热器温度180℃,反应温度360℃,原料流量25L/h,放大条件下合成无水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91.19%,哌嗪(PA)收率为65.34%,叁乙烯二胺(TE-DA)收率为25.74%。结论放大实验结果与小试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田忠社,梁建国,韦雄雄,刘荣杰[3](2011)在《无水哌嗪精馏分离过程模拟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hemCAD软件,利用SHOR模块对工艺流程做初步计算,确定相关参数,并对无水哌嗪分离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重点考察了回流比、塔板数、进料位置等参数的变化对模拟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经过分析计算确定了最优分离参数,可以得到摩尔分数为99.55%的哌嗪及摩尔分数为99.29%的叁乙烯二胺产品。间歇精馏实验表明,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1年10期)

刘荣杰,田忠社,张春苗,刘文,陈彪[4](2011)在《无水哌嗪合成工艺放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水哌嗪合成的小试研究工艺条件为依据,对无水哌嗪合成过程进行工艺计算,以空速为放大参数,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放大方法,完成了放大试验的工艺研究,得到原料液中乙二胺质量分数50%,反应温度360℃,原料流量30 L/h放大条件下合成无水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91.19%,哌嗪收率为65.34%,叁乙烯二胺收率为25.74%。放大试验结果与小试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陈彪[5](2010)在《无水哌嗪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哌嗪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工原料,对哌嗪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开发,不但有利于节约外汇,而且可促进我国医药、农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已工业化或者有工业化前景的无水哌嗪合成方法,并对本中试所采用的小试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以小试生产数据和工业设计要求为基础,进行了年产23吨的无水哌嗪中试设计。其中包括对生产流程进行模拟与工艺计算,对生产中各个设备进行设计和选型,对车间和设备进行厂房布置等,依据设计要求与计算结果绘制出了流程图、设备图、以及车间布置图。根据中试设计结果完成设备安装,并对其进行试压试漏等调试工作。开车前,对各个管道和储罐进行清洗,针对开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工艺流程和设备的进行改进与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放大效应,摸索出在此中试条件下的最佳操作条件。最后得出如下结果:①确定了成熟完整的哌嗪合成工业化路线,其中包括生产工艺和公用工程。②由于放大效应主要表现在空速上,中试实验表明中试空速与小试空速相比有较大提高,而反应温度和乙二胺浓度与小试结果相差不大。③得到中试条件下合成无水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液中乙二胺浓度5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360℃,原料流量30L/h。在此工艺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91.19%,哌嗪收率为65.34%,叁乙烯二胺收率为25.74%。(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0-06-30)

张瑞明,张洁,刘荣杰,田忠[6](2007)在《气固相催化合成无水哌嗪宏观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确定气固相合成无水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筛选出最佳催化剂活性组分、确定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试放大,需对在确定工艺条件及所采用催化剂的结构和粒径的条件下催化合成无水哌嗪的宏观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采用改性后的ZSM-5分子筛Φ2 mm×2 mm柱状催化剂,以工业品乙二胺(EDA)为原料,选用平推流反应器,气固相催化法合成无水哌嗪和副产物叁乙烯二胺。在350—370℃下,建立了合成无水哌嗪和叁乙烯二胺的宏观动力学模型。此模型的建立可以指导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07年11期)

张彦[7](2006)在《气固相催化合成无水哌嗪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无水哌嗪的物理化学性质、生产状况以及相关用途。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以工业品乙二胺为原料常压气固相催化合成哌嗪的工艺路线。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K-ZSM-5型分子筛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无水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该反应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模型。本文为哌嗪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结果表明: 1.采用工业品乙二胺为原料,合成哌嗪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都较高。离子交换法制备的K-ZSM-5分子筛作为脱氨环化反应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为:硅铝比值为50的ZSM-5型分子筛;1.00mol/L的KCI溶液在25℃下浸渍48hr;在110℃条件下干燥3hr左右;在500℃下焙烧6小时;最后在450℃活化2.5小时以备使用。 2.合成实验所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液浓度5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350℃,反应空速为2.532×10~(-3)mol·g~(-1)·hr~(-1)。在此工艺条件下,乙二胺转化率为97.28%,哌嗪收率为50.87%,叁乙烯二胺收率为34.82%,总收率为85.70%。 3.对合成哌嗪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该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模型,求出了生成哌嗪和叁乙烯二胺的活化能及反应速率常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6-05-01)

[8](1999)在《无水哌嗪产不足需》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哌嗪主要应用于制药工业,以哌嗪为原料的药品200余种。随着我国新型抗菌剂氟哌酸、吡哌酸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哌嗪的需求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国生产此类药品的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年消耗无水哌嗪900~1100吨,今后用量还会不断增加。哌嗪利富霉素类抗生素为新(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1999年06期)

邓贤勇[9](1994)在《无水哌嗪的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水哌嗪为薄片形无色固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大量用来合成药物,如抗阻胺,氟哌酸,利福平等。国内尚无无水哌嗪气相色谱法的报导。本文探索的气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完全能用于科研和生产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1994年S3期)

无水哌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放大实验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无水哌嗪合成的小试研究工艺条件为依据,对无水哌嗪合成过程进行工艺计算,以空速为放大参数,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放大方法。结果实验得到预热器温度180℃,反应温度360℃,原料流量25L/h,放大条件下合成无水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91.19%,哌嗪(PA)收率为65.34%,叁乙烯二胺(TE-DA)收率为25.74%。结论放大实验结果与小试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水哌嗪论文参考文献

[1].梁建国.无水哌嗪分离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12

[2].田忠社,赵君民,刘荣杰,刘文,韦雄雄.无水哌嗪合成工艺放大[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田忠社,梁建国,韦雄雄,刘荣杰.无水哌嗪精馏分离过程模拟与实验[J].现代化工.2011

[4].刘荣杰,田忠社,张春苗,刘文,陈彪.无水哌嗪合成工艺放大研究[J].化学工程.2011

[5].陈彪.无水哌嗪中试研究[D].西北大学.2010

[6].张瑞明,张洁,刘荣杰,田忠.气固相催化合成无水哌嗪宏观动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2007

[7].张彦.气固相催化合成无水哌嗪及动力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6

[8]..无水哌嗪产不足需[J].山东化工.1999

[9].邓贤勇.无水哌嗪的气相色谱分析[J].四川化工.1994

标签:;  ;  ;  ;  ;  

无水哌嗪论文-梁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