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年运动论文-朱小羽

国货年运动论文-朱小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货年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申报》

国货年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朱小羽[1](2017)在《“国货年”运动中《申报》的经济新闻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国货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在1933年到1935年达到高潮,被称为"国货年"运动,而《申报》作为旧中国最负盛名的一份商业性报纸,以其优质的内容、开阔的眼界、精准的定位,以及适应时代背景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赢得读者的喜爱。为适应当时上海经济信息的需求量,除去商业广告,《申报》报道了大量的经济新闻,详见于各版的消息、专题报道以及副刊,成为当时"国货年"运动发展的缩影。(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7年32期)

仝群旺[2](2016)在《20世纪30年代国货年运动中的家庭主妇访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货年运动的持续失败使得国货运动联合会和国货厂家逐步将目光由大众转向个体,女访问员访问家庭主妇即是这种转向的创新性尝试。通过女访问员与家庭主妇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国货运动联合会和国货厂家希望起到提倡和推销国货,调查主妇对国货意见的作用。在国货运动联合会的支持下,女访问员克服访问中的种种困难使访问得以顺利进行。访问家庭主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限定访问区域和女访问员人数,使得访问效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6年09期)

任娟娟[3](2014)在《女性民族主义消费观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国门洞开,洋货大量涌入。中国民众在感受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消费观念也随之受到影响。本文以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为研究对象,企图从“女性民族主义消费观的构建”这一独特视角进行叙述、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与评价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本文共分为绪论与正文两部分。绪论介绍概念界定,选题意义,相关文献回顾与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危机加深,20世纪初期民族主义思潮对消费观的影响及1934年“妇女国货年”的由来。第二章主要叙述、分析在“妇女国货年”运动中,组织者和参与者对女性民族主义消费观的构建。第叁章介绍在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中,通过举办舆论宣传活动、举办国货展览会、设立国货商场等一系列活动,用民族主义消费观积极引导女性进行经济消费行为。第四章分析与评价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综上所述,在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中,组织者和参与者努力构建女性民族主义消费观,倡导女性服用国货、消费国货,并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引导女性的经济消费行为。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境遇的一种无奈选择,同时也是一种争取民族经济复兴的积极态度。尽管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为期一年,便已结束,但是“妇女国货年”运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容忽视。我们不应完全局限于该运动当时的经济效益,而应重视其对长远社会政治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如增强了女性的民族主义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提高了女性的社会政治地位等。(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2)

朱晓鸿[4](2013)在《对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1934年的"妇女国货年"运动,由于未能达到国人预期的目的,而被时人与今人所否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妇女国货年"运动是中国国货界病急乱投医的集中体现,而随后的"妇女国货年失败论"则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的巨大反差而导致的无理发泄。从经济史的角度而言,妇女国货年对于国货销量的增长、降低入超指数等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香水脂粉进口增长的内在原因是此类产品在近代中国的生产能力极为不足造成的。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不仅没有为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的大环境,而且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支持和援助,这才是导致中国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根源,而不仅仅在于作为消费者的妇女是否购买了国货。(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黄庆庆[5](2012)在《20世纪30年代国货年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危机的加深,社会上掀起了以“中国人应用中国货”为主旨的国货年运动。国货运动的组织者每年定一个主题,1933年被定为“国货年”,组织者通过改进生产、注重宣传等方式,唤醒了部分民众对国货的信仰和决心;1934年为“妇女国货年”,社会上对女性应付的社会责任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但女性自身社会意识的薄弱,致使其在国货年运动中的作用远逊于预期;1935年被定为“学生国货年”,人们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国货教育,相关教育活动依次展开,其他群体也受到国货教育的影响;1936年被定为“市民国货年”,因华北时局动荡、走私严重,对南洋地区进行国货宣传和市场开拓的国货运动开展起来;1937年被定为“公务员国货年”,这一年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加,提出了“第一流国货”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国货年运动的发展。总之,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年运动,是时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救国出路而做出的努力,也由此将近代中国国货运动推向了顶峰。(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黄庆庆[6](2011)在《近代“国货年”运动史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国货运动的研究非常重视,但对作为国货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国货年运动则鲜少关注。研究者们大都将其作为国货运动的一部分加以考察,成果也大都是在论述国货运动的发展时,对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年运动有所提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货年运动的研究,也开始得到部分研究者的关注,主要是对国货年运动下的每一个国货年加以宏观上的概述。但国货年运动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深入和完善。(本文来源于《高校社科动态》期刊2011年04期)

周石峰[7](2009)在《民族主义与女性时尚: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主义与社会时尚均为"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其冲突在"妇女国货年"运动中得到充分展现。赋予女性消费行为和时尚观念的民族主义色彩,将女性消费时尚政治化与道德化,乃是运动期间舆论宣传基本的话语策略。运动期间女用奢侈品进口不减反增的悖论性现象,表明民族主义终究不敌消费时尚。近代都市女性的崇洋时尚,不应简单归诸女性民族主义情感之缺失,实质乃是近代男性社会建构的必然结果。(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09年04期)

付艳[8](2009)在《从1933-1935“国货年”运动看国货质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国货运动阶段性明显,呈现由低级到高级渐次发展的趋势。该运动自辛亥革命时期产生,此后虽逐步发展,但始终未形成全国性的运动,至叁十年代,国货运动发展到顶峰,标志就是1933到193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国货年”运动。无论是组织领导的严密性、宣传形式的多样性,还是社会参与的广泛性、运动开展的深入性等方面“国货年”运动都远远超出以往的任何一次,然而声势浩大,“国货年”运动却并未获致与洋货竞胜的市场和减少外贸入超的预期利益。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货质劣价高不敌洋货的物美价廉,也有民众的崇洋心态构成了民族产品市场的重大阻力等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文章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1933年到1935年的国货运动为主线,对1933年“国货年”运动,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1935年“学生国货年”运动做简要介绍。在对“国货年”运动成效分析的基础上,引出国货质量问题。第二部分:“国货年”间质优国货的研究,国货质量改进的实践和外部环境建设。第叁部分:“国货年”间质劣国货的研究,时人的建议以及分析制约国货质量改进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强[9](2007)在《“摩登”与“爱国”——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34年被社会各界公定为妇女国货年。在妇女国货年运动中,妇女被推至国货运动的前台,承担起振兴国货的责任。社会各界力图通过社会舆论重塑"摩登"的含义,以及借助于政府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使妇女的日常消费行为政治化,并企图借此影响都市妇女时下流行的消费文化。妇女国货年运动反映了作为国货主要消费群体的都市妇女与国货运动的关系,它的失败暴露了近代国货运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张光华[10](2007)在《从《国货周刊》解析“国货年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国货运动阶段性明显,呈现由低级到高级渐次发展的趋势。学界偏重对整体中的某一侧面进行考察,纵向比较分析虽偶有着墨,但都比较笼统,史料也欠详实。《国货周刊》与30年代的国货年运动相始终,集中反映了这次运动的历程与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国货年运动是近代国货运动的最高峰,无论是组织领导的严密性、宣传形式的多样性,还是社会参与的广泛性、运动开展的深入性等方面都远远超出以往的任何一次。(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07年04期)

国货年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货年运动的持续失败使得国货运动联合会和国货厂家逐步将目光由大众转向个体,女访问员访问家庭主妇即是这种转向的创新性尝试。通过女访问员与家庭主妇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国货运动联合会和国货厂家希望起到提倡和推销国货,调查主妇对国货意见的作用。在国货运动联合会的支持下,女访问员克服访问中的种种困难使访问得以顺利进行。访问家庭主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限定访问区域和女访问员人数,使得访问效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货年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小羽.“国货年”运动中《申报》的经济新闻报道[J].青年.2017

[2].仝群旺.20世纪30年代国货年运动中的家庭主妇访问研究[J].学术探索.2016

[3].任娟娟.女性民族主义消费观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4

[4].朱晓鸿.对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的再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黄庆庆.20世纪30年代国货年运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

[6].黄庆庆.近代“国货年”运动史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

[7].周石峰.民族主义与女性时尚: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新论[J].妇女研究论丛.2009

[8].付艳.从1933-1935“国货年”运动看国货质量问题[D].北京工商大学.2009

[9].王强.“摩登”与“爱国”——1934年“妇女国货年”运动述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7

[10].张光华.从《国货周刊》解析“国货年运动”[J].东南文化.2007

标签:;  

国货年运动论文-朱小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