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废内燃机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废内燃机油,热处理,蒸馏深拔
废内燃机油论文文献综述
柳云骐,陈艳巨,刘赟,张贤明[1](2017)在《废内燃机油的预处理过程及其产物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废内燃机油进行了热处理-蒸馏深拔的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两种废油40℃的黏度分别降低36.20%和48.79%,杂原子总含量分别降低56.11%和50.25%,杂元素总含量分别降低86.81%和87.12%,基本达到降黏除杂的目的;热处理后的废油经蒸馏深拔后回收利用率达到了89.72%,同时实现了黏度的进一步降低,杂原子和杂元素的进一步脱除,获得了适合加氢改质的原料油。(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孙军梅,夏明桂,黄继明,吴超,肖玲君[2](2012)在《废内燃机油再生成基础油的脱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内燃机油为原料,二乙烯叁胺为脱酸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二乙烯叁胺的用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脱酸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搅拌速度和剂油比的加强,脱酸率一直增大。结合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60℃、转速300r/min、剂油比(g:g)1:300,此时1#废机油的酸值可以从0.5195 mgKOH/g降到0.0293 mgKOH/g,脱酸率达94.36%。对不同的废内燃机油进行脱酸——白土精制,再生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得到很好的改善,基本接近HVI型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标准。(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孙军梅[3](2012)在《废内燃机油再生成基础油的脱酸及氧化安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润滑油在润滑油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汽车润滑油的更换频率很高,所以废发动机润滑油产量很大。近年来中国的汽车数目增加很快,按照每辆汽车年更换一次5L的润滑油来计算,中国一年生产废润滑油能达2.7亿升,这些废润滑油如果不能被合理利用,将会对我国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本论文主要以废内燃机油为研究对象,对其脱酸过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通过脱酸剂的筛选,以脱酸率为标准,进行了无机碱脱酸、乙醇胺脱酸和有机胺脱酸,最终确定采用有机胺来脱除废内燃机油中的酸性物质,并确定了脱酸工艺条件。有机胺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h、剂油比1:3、反应温度160℃、搅拌速度300r/min,此时脱酸率达94.36%,酸值低于0.03mg KOH/g。进行脱酸处理后的废内燃机油的酸值虽然有很大改善,但是其碱性氮含量并没有任何改变,颜色仍旧比较深,氧化安定性也不好,所以对脱酸处理后的油再进行白土精制来脱除碱性氮化物以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并且改善油品的颜色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验结果表明:白土精制对废内燃机油的脱氮有很明显的作用,最佳白土精制工艺为:白土用量5%、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2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碱性氮含量减少至15.60ppm,脱氮率达到77.46%,颜色号为17。用此工艺对叁种脱酸油进行白土精制,碱性氮含量分别从69.209ppm、69.209ppm、109.802ppm减少到7.840ppm、11.224ppm、21.705ppm。经过两次白土精制以后,油品的颜色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色度号为19降至色度号为11。(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2-03-01)
任雅琳,郭大光,王利芳[4](2011)在《废内燃机油再生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内燃机油为原料,采用钠的液氨溶液作为化学试剂,与废油中的变质烃类发生反应,达到再生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钠的液氨溶液加入量为3.2 mL(以100g废油为基准),精制温度为40℃,回收的润滑油的黏度指数可达100,在补充白土吸附改进再生油的色度后,各性能指标均可达到HVI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赵展,郭大光,李璐,莫娅南[5](2008)在《溶剂精制法回收废内燃机油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段式溶剂精制工艺,进行溶剂精制工艺改善的实验研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的粘度指数为104.61,折光率为1.4594,色度为1.0,符合润滑油基础油的HVI标准。回收后的油品经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调和后可作为成品润滑油继续使用。(本文来源于《化工文摘》期刊2008年05期)
胡云林[6](1986)在《利用废内燃机油作为防锈油脂的原料》一文中研究指出В.П.Лазаренко等曾对30多个从船舶、拖拉机、汽车的机油箱和石油站机油罐在例行的换油期中取得的废内燃机油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潮湿箱锈蚀试验、人工海水浸渍锈蚀试验和溴氢酸锈蚀试验.并用商品内燃机油和封存防锈油与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各种废内燃机油样品的防锈性能均(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1986年09期)
黄光焕,张在鋗,覃儒芬,魏达滢[7](1953)在《废内燃机油再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工业建设上和生产上操作过程日益自动化和机械化,为保证机器的完全运转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润滑剂对它起着绝大的维护作用。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正在进行机械化施工和生产,因而对机器的使用量大增,需用润滑剂的种类,用量亦激增。由于祖国石油工业尚在萌芽时期,润滑剂之制造无论在种类上质量上及数量上尚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既经用过的废油,也每因设备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未能进行再生工作。我们有鉴于各方面对润滑油使用量之钜,为减少润滑油之耗损,克服浪费,以补润滑油来源之不足;国外购运之不易和麻烦,更可刺激我国润滑油制造工业的往上发展,因而我们开始了废油的再生实验,选择了废内燃机油为试料。(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53年04期)
废内燃机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废内燃机油为原料,二乙烯叁胺为脱酸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二乙烯叁胺的用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脱酸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搅拌速度和剂油比的加强,脱酸率一直增大。结合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60℃、转速300r/min、剂油比(g:g)1:300,此时1#废机油的酸值可以从0.5195 mgKOH/g降到0.0293 mgKOH/g,脱酸率达94.36%。对不同的废内燃机油进行脱酸——白土精制,再生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得到很好的改善,基本接近HVI型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内燃机油论文参考文献
[1].柳云骐,陈艳巨,刘赟,张贤明.废内燃机油的预处理过程及其产物性质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孙军梅,夏明桂,黄继明,吴超,肖玲君.废内燃机油再生成基础油的脱酸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
[3].孙军梅.废内燃机油再生成基础油的脱酸及氧化安定性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
[4].任雅琳,郭大光,王利芳.废内燃机油再生方法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1
[5].赵展,郭大光,李璐,莫娅南.溶剂精制法回收废内燃机油的工艺研究[J].化工文摘.2008
[6].胡云林.利用废内燃机油作为防锈油脂的原料[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6
[7].黄光焕,张在鋗,覃儒芬,魏达滢.废内燃机油再生实验[J].化学世界.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