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二维论文-沈春蕾

准二维论文-沈春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准二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钙钛矿相,激子,发光二极管,叁线态,发光效率,有机组分,量子阱结构,发光材料,上转换,光子学

准二维论文文献综述

沈春蕾[1](2019)在《揭示准二维钙钛矿激子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沈春蕾)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和日本九州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揭示了导致一类准二维钙钛矿发光效率低的机理,进而开发出基于该类材料的高效率绿光发光二极管,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有机无机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1-21)

宁鲁慧[2](2019)在《准二维胶体系统中结构与扩散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散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基础且重要的物理过程。最简单情况下的粒子扩散系数——介观粒子在牛顿流体中的布朗运动——可以用偓侧偯偫健偳倭偅偩偮偳侧健偩偮方程计算求解。但在实际情况中,粒子通常在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相互作用的媒介中运动。例如:半导体中掺杂粒子的运动,胶体粒子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运动,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运动以及晶格中点缺陷的运动等。同时,扩散动力学与结构之间关联的研究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无序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致密流体、液态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聚合物、颗粒以及胶体等。因此,研究扩散动力学和结构之间的关联,并且寻找一个可以定量预测原子或大分子在复杂媒介中扩散系数的理论模型是非常有意义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论文主要介绍利用显微镜和粒子跟踪技术,在准二维胶体体系中,系统地研究介观胶体粒子在复杂结构(晶格结构和无序结构)背景中的动力学行为。论文中第一部分介绍了采用浓硫酸磺化的方法可以使1.0μ偭聚苯乙烯胶体粒子带电,通过改变磺化反应时间和加入浓硫酸与待磺化粒子的比例来调节胶体粒子的带电量。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随着磺化时间的增加,聚苯乙烯胶体粒子的带电量增大,粒子间排开距离增大。论文中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准二维胶体系统中,带电量不同的1.0μ偭带电聚苯乙烯胶体粒子组成五种晶格常数不同的运动晶格结构背景和无序结构背景,带负电的倲倰倰偮偭示踪荧光粒子在不同结构的背景中运动。研究示踪荧光粒子的无量纲等效扩散系数与系统两体结构熵之间的关系。首先检验了先前科研工作者提出的理论模型,发现均不能恰当地定量描述胶体粒子在复杂环境中扩散系数和系统两体结构熵之间的关联。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新表达式,此关系式考虑了胶体系统中溶剂的贡献,这在先前的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同时我们首次采用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此关系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论文最后介绍了由强带电聚苯乙烯胶体粒子组成背景粒子固定不动的晶格结构背景和无序结构背景,倳倵倰偮偭和倵倶倰偮偭示踪小粒子在其固定结构中运动时无量纲扩散系数与系统两体结构熵之间的关系。对描述粒子扩散系数与系统两体结构熵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先前的理论模型都不能有效地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叁章提出的新公式可以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证明了在背景粒子固定的复杂结构中,此关系式也成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姜源植,徐鸿宇,袁明鉴,陈军[3](2019)在《高效准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准二维钙钛矿材料与传统叁维钙钛矿材料相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及载流子传输各向异性的特点,准二维钙钛矿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偏低,尤其体现在高的电压损失上。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准二维钙钛矿结构首先可以用来稳定一些常温常压下难以稳定的亚稳态钙钛矿相,实现较高的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我们利用界面诱导的方法,通过同步辐射辅助表征,实现了准二维钙钛矿材料的垂直分布。垂直于基底分布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展现出了较随机分布准二维钙钛矿材料更为优异的载流子输运特性。在此方法基础上,我们获得了较高效率的准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然而,此器件仍然展现了较高的电压损失。进一步,我们通过材料结构设计并结合器件工艺优化,获得了极窄<n>值分布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通过光物理动力学研究,我们发现此类窄<n>值分布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显着抑制了体系内部的能量转移过程,从而实现了降低了载流子在不同n值组份间的复合,实现了较高的载流子收集效率,进而获得了低电压损失的高效准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李昊,郑华琳,王峰,李世彬[4](2019)在《基于准二维钙钛矿的高效稳定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传统叁维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迅速提升~([1-6]),最高效率已达24.2%~([7]),但环境不稳定性仍然是阻碍其走向商业化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准二维钙钛矿由于具有优异的环境稳定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二维钙钛矿中的疏水性长链有机胺可以有效地隔绝水氧,从而显着提高了器件稳定性。在本研究中,通过在甲胺碘化铅(MAPbI_3)和甲脒碘化铅(FASnI_3)中引入少量正丁基碘化胺(BAI),使得基于MAPbI_3和FASnI_3的器件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准二维钙钛矿材料大的光学带隙、差的层间电荷传输和高的激子束缚能限制了器件效率的提升。目前提高准二维钙钛矿器件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调控晶格取向。通过引入添加剂,在改善薄膜形貌和结晶性能的同时,又使得准二维钙钛矿具有垂直于基底的生长取向,这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与收集。因此,基于BA_2MA_3Pb_4I_(13)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从原来的1.5%提升至12.6%,并展现出优异的环境稳定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维钙钛矿可以有效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陈龙,倪明玖[5](2018)在《磁场下准二维湍流剪切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直接数值模拟(DNS),计算了MATUR实验装置中(J.Fluid Mech.,vol.456,2002,pp.137-159,如下图所示)的磁流体准二维湍流剪切流动。为保证湍流发展,但Hartmann层仍为层流,本文主要选取的计算参数范围是:电极半径r_e=0.054m,入射电流3A≤I≤10A,磁场1T≤B≤3T。研究发现自由剪切层的不稳定性是湍流发展的起源,而且本文直接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理论模型结果吻合很好,说明了计算的可靠性。同时,我们呈现了实验或者是二维模型都无法提供的流动结构,例如由Ekman效应引起的二次流,并证实了实验得到的关于湍流运动状态下的剪切层厚度和能量谱等物理特性。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如涡量显示,我们发现了流动结构具体的演化过程,最终状态及其随入射电流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变化趋势。获得的平均速度剖面表明湍流会增加剪切层厚度,增加剪切层内的耗散。当焦耳耗散相对较弱时,能量谱呈现k~(-5/3)变化规律,而当焦耳耗散相对较强时,能量谱呈现k~(-3)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付鹏[6](2018)在《准二维材料储氢能力的预测以及叁维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能源的应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新型储氢材料的开发。近年来,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等二维材料被发现在多个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确定氢分子流体的逸度系数和状态方程出发,用少量的计算资源预测了扩张的双层石墨烯与六方氮化硼材料的储氢能力,由此得到了多孔碳材料和多孔六方氮化硼材料的准确氢存储量;同时,对3D-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构体系的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研究内容:1.逸度参数法逸度在热力学中表示实际气体的有效压力,它等于相同条件下具有相同化学势的理想气体的压强。逸度与压强的比值被称之为逸度参数。有效连续模型和DFT计算(范德华修正项)相组合是合理设计新型气体物理吸附储存材料廉价且准确的理论方法。为了弥补这个方法中逸度系数和状态方程只能够用经验表达式这一缺陷,我们期望找到一种方法来确定具有完整物理意义的逸度系数表达方式。本章采用对真实气体状态方进行程维里展开的方法,通过对维里系数的理论计算,可以确定非极性粒子流体的逸度参数,并获得氢气状态的准确描述。我们所获得的状态方程可以在160-773K的温度范围内准确描述氢分子流体。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该方法以相对高的精确度和低的计算成本来预测所设计的新型材料的储氢能力,并获得详细的热力学信息。2.多孔碳材料储氢能力的理论预测通过储氢材料的边界条件,即氢流体在材料内外相之间化学势的平衡,以及对逸度的定义,我们使用上文所获得的逸度系数配合DFT单点能的计算,对扩大层间距的双层石墨烯系统进行了储氢能力研究。我们发现,具有9?层间距的双层石墨烯系统有着相对较高的氢存储能力。用B3LYP-D2方法分别计算出其在P=10MPa,T=243K,和P=21MPa,T=298K时的质量储氢密度分别为3.84 wt.%和3.65 wt.%。这些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从而证明了我们的逸度参数法对于材料储氢能力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以确信,我们的逸度参数法对于预测材料系统对其它非极性粒子流体(例如:惰性气体,甲烷,氮气,氧气等)的储存能力或选择性也具有巨大的潜力。3.多孔六方氮化硼材料储氢能力的理论预测我们采用扩大层间距的六方氮化硼系统(eh-BN)作为多孔六方氮化硼材料的简化模型,对其储氢能力进行了理论预测。采用我们自己新开发的氢分子流体状态方程(EOS)预测了eh-BN系统中氢分子的密度分布。由此,将材料所处的环境条件(即,温度和压强)增添到了预测结果当中。考虑到长程色散校正对于弱相互作用系统的重要性,在采用PBE泛函的同时加入了Grimme色散修正,对不同层间距的eh-BN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由于h-BN面内具有较强的极性键,必须考虑一系列不同的吸附位置,从而获得氢分子在面内的吸附能分布情况。由此,得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影响下吸附量与层间距之间的关系。我们最终确定,理想的eh-BN体系在243 K和10 MPa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质量储氢密度的极限值为2.96 wt.%。4.叁维石墨烯/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理论研究在最后一部分研究中,我对3D周期性石墨烯/六方氮化硼(G/BN)范德华异质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DFT计算,讨论了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单层之间的堆迭形式。展示了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层之间界面处的几何和电子构型细节。我们发现,G/BN材料的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调整六方氮化硼单层之间的堆迭形式或改变晶胞中石墨烯所占比例来实现。我们还发现,在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处存在着静电势阱。由于界面处的静电势阱和层间仅存的色散作用,垂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zz与晶胞单元中组合物的厚度或组成比例无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叶敏恒[7](2017)在《准二维碳化钛作为助催化剂提升P25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二维碳化钛是新近开发的一种不含贵金属、具有半金属性质的新型层状无机材料。其制备成本低,且稳定性良好,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能量储存和转化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但是,将准二维碳化钛用于光催化领域的相关研究迄今为止还非常少见,人们对于碳化钛作为助催化剂是否满足光催化反应热力学条件以及是否能通过适当的表面修饰来加速反应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系统研究了碳化钛/二氧化钛(P25)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产氢和CO_2光还原的性能,特别考察了碳化钛表面羟基化对于提升CO_2光还原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果。将碳化钛与氧化钛采用机械混合的方式构建异质结,复合之后的样品相比纯氧化钛的光催化水分解产氢效率提升了18倍。与此同时,纯碳化钛并不具有水分解产氢的能力,结合一系列的光电化学表征,我们证明了碳化钛可以作为光催化水分解产氢反应的助催化剂,其费米能级位置满足水分解产氢的热力学条件,即比产氢电位更负,但低于氧化钛的导带位置。合适的能级结构有利于碳化钛捕获光生电子,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除此之外,碳化钛在与其他光催化剂(石墨相氮化碳、钛酸锶)复合之后,催化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这表明碳化钛作为水分解出氢反应的助催化剂具有普适性。通过表面碱性化处理,实现碳化钛表面-F到-OH的转化。羟基修饰的碳化钛与氧化钛复合之后,相比纯氧化钛而言,二氧化碳还原性能有很大提高,具体表现为CO的转化量提升3倍,CH_4转化量提升277倍,对于甲烷的选择性由1.5%提升至58.5%,远远高于贵金属铂的助催化效果,是目前报道的性能最高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非贵金属助催化剂。其提升性能的机理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1)碳化钛合适的能级位置有利于分离光生载流子;(2)碳化钛自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表面构建了电子富裕环境;(3)羟基修饰的碳化钛表面构筑了大量碱性位点有利于酸性二氧化碳分子的吸附。该研究首次证明碳化钛这种新型的准二维材料可以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二氧化碳还原转化效率的提高和反应产物选择性的控制提供了一整套材料体系,为廉价、环境友好型助催化剂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朱琳[8](2017)在《铝合金准二维多晶试样中时效析出相对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节能减排、轻量化的要求下,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β”相、β’相作为铸造Al-Si-Mg合金和Al-Mg-Si(6000系)变形合金的主要强化相,显着提高合金的强度。但是时效后的铝合金在强度增加的情况下,塑性往往下降严重,这就限制了它在需要高强高塑性结构材料上的运用。本课题采用定向凝固Al-1Mg-0.3Si合金,制备准二维多晶试样,减少不同试样之间晶粒位向分布差异,排除非表面晶粒与其他第二相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聚焦离子束(FIB)、滑移迹线分析(slip trace analysis)等技术,通过显微硬度、常规拉伸、准原位拉伸等实验,研究了析出相对合金力学性能与变形机制的影响。通过时效曲线分析与拉伸试验,表明合金在保持甚至提高强度的同时可以提高其塑性,具体结论如下:225°C-1h(峰值时效)的屈服强度为114.79MPa、延伸率为12.53%,175°C-12h(峰值时效)的屈服强度为138.26MPa、延伸率为18.84%,175°C-9h(欠时效)的屈服强度为124.41MPa、延伸率为24.2%;175°C峰值时效相比225°C峰值时效在屈服强度提高了20.5%的同时延伸率提高了50.4%,175°C-9h相比225°C峰值时效在屈服强度提高了8.4%的同时延伸率提高了92.8%。本论文实验重点分析此叁个样的微观组织与变形特点。结合拉伸试验与TEM测试,结果表明:175°C-9h含有析出相间距为33nm且尺寸可达50nm的共格针状β”相,175°C-12h含有析出相间距为25nm且尺寸可达63nm的半共格棒状β’相,225°C-1h含有析出相间距为50nm且尺寸可达150nm的β’相与半共格板块状B’相。从欠时效到峰值时效,析出相由β”相转变为β’/B’相。从宏观角度通过准原位拉伸试验、滑移迹线分析,OM结果显示:1)175°C-12h与225°C-1h塑性变形不均匀性明显,各别晶粒内有大量滑移迹线且变形剧烈;而延伸率高的固溶态、175°C-9h塑性变形更加均匀,滑移迹线均匀遍布整体;2)塑性较好的固溶态与175°C-9h多个晶粒内多滑移开动明显,而塑性较差的175°C-12h与225°C-1h只有个别晶粒内有多滑移现象。结合TEM技术,微观上结果显示:3)175°C-9h与225°C-1h基体上的析出相有剪切现象;175°C-9h变形样析出相没有观察到剪切的现象,有多滑移、位错环结构产生。结合以上结论可知:可剪切析出相使合金变形集中,导致合金的塑性变形不均匀,延伸率下降。不可剪切析出相使合金塑性变形更均匀,延伸率更好;时效强化合金的最高强度出现在析出相不可被剪切且析出相间距小的情况下。(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6-01)

孙强[9](2017)在《压力管道中瞬变流准二维模型数值计算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电厂或核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城市供热和供水系统以及建筑内空调水系统等有压管道系统中,因阀门突然启闭或是水泵突然启停而导致管道中流速剧烈变化,常会引发水锤事故。传统水锤分析主要采用一维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拟稳态摩阻模型近似计算管道瞬变流的摩阻耗散,因而无法准确模拟瞬变流的压力波衰减过程。准二维模型计算管道瞬时的二维速度场和一维压力场,并结合代数湍流模型计算瞬变流摩阻耗散,可以真实地反映瞬变流的压力波动,但现有求解方法因计算过程复杂仍无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维与准二维联合求解方法,该方法简化现有准二维模型计算方法的求解过程,同时可直接利用一维模型的分析策略,并与一维模型进行耦合求解,扩展准二维模型的应用范围并提高其计算效率。首先,分别阐述了一维特征线法和有限体积法,提出了改进的有限体积法,该方法的计算节点可以与特征线法的计算节点一一对应,同时验证了其准确性。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一维和准二维联合求解方法,分别建立了一维特征线法和改进的有限体积法与准二维模型联合求解的方法,并研究了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特征线法与准二维模型联合求解方法与现有准二维模型求解方法的计算精度相同,有限体积法与准二维模型联合求解方法的计算精度受粘性项权重系数的取值影响较大。在计算效率方面,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比现有的准二维模型求解方法的计算效率更高,并且该方法可应用于一维交错网格。同时,提出修正的拟稳态摩阻模型。以文献中的实验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拟稳态摩阻模型、修正的拟稳态摩阻模型、改进的Brunone摩阻模型、Vardy-Brown摩阻模型和准二维模型的模拟结果。以准二维模型的模拟结果为依据,对修正的拟稳态摩阻模型中修正系数的选取规律进行了研究。其次,建立了基于准二维模型的离散蒸汽空穴模型和离散气体空穴模型,并以文献中的实验数据为依据,对比分析了拟稳态摩阻模型、改进的Brunone摩阻模型和准二维模型的离散蒸汽空穴模型和离散气体空穴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基于准二维模型的液柱分离模型相比一维模型的液柱分离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准确,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更接近,可以准确地模拟气液两相瞬变流的压力波动过程。然后,基于事故停泵模型和压力罐模型,提出水泵-阀门-压力罐模型,并基于准二维模型的模拟结果,对传统一维模型模拟有压力罐防护的停泵水锤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维模型的压力波动的波峰和波谷值均小于一维模型的结果,并且准二维模型模拟得到的压力波动衰减速度更快。最后,基于上述准二维模型的模拟结果,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分别对叁种不同连接结构的压力罐尺寸和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所绘制的最优罐体体积随管道允许最大压力和罐体连接结构参数的变化图,可简便直观地确定最优罐体体积和连接结构参数,并且在优化过程中应基于准二维模型的结果对一维模型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压力罐参数优化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一维模型与准二维模型联合求解瞬变流问题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校核一维摩阻模型、分析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动过程、模拟事故停泵水锤及优化选择压力罐尺寸等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高效性和适用性。本文的研究成果扩展了准二维模型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了瞬变流准二维模型的基本理论,对有压管道瞬变流分析具有指导意义,并为其用于实际工程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周梅[10](2016)在《准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预测和应力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具有高性能输运特性和高柔韧性的新型准二维半导体材料是当前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本论文研究了拉伸应变对单层硒化锡输运性质的调控机制;预测了宽带隙的准二维半导体单层碘化铅和叁碘化铋,并研究其对应变的响应;提出了一种特殊的调控石墨烯带隙的方法。首先,我们发现在零应变条件下,单层硒化锡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的近直接带隙准二维半导体,其可承受的双轴拉伸应变极限约为12%。双轴拉伸应变能够有效调控单层硒化锡的带隙大小,同时可在2%的应变下实现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并在较大的应变范围内(2%~8%)保持直接带隙的状态。零应变下,单层硒化锡中电子比空穴更易于移动,其迁移率高达1.5×104cm~2V~(-1)s~(-1)。随着双轴应变的增加,单层硒化锡的电子迁移率会逐渐下降,但在8%的应变之前都保持在600 cm~2V~(-1)s~(-1)之上。其次,我们预测了宽带隙半导体单层金属卤族化物(单层碘化铅和叁碘化铋)的存在。单层碘化铅是一个带隙约为2.63 eV的间接带隙半导体。我们指出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碘化铅从体的直接带隙转变到单层的间接带隙。双轴应变可以有效地调控该能隙大小,但无法实现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这可以通过应变会均匀地改变铅和碘原子层之间的电场来理解。单层叁碘化铋可以通过剥离方法获得。它也是一个间接带隙半导体,其带隙随层厚的增加而减小。在双轴拉伸应变下,单层、双层和叁层的碘化铋带隙都呈下降趋势,这从侧面反映了碘化铋的层间耦合作用很弱。单层叁碘化铋、碘化铅和石墨烯的复合结构都可以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最后,我们研究了在连续的石墨烯中形成的类似于zigzag-GNR的一维褶皱结构。提出了利用衬底作用和量子尺寸效应的联合效应在连续的石墨烯中打开能隙的方案。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证实通过褶皱结构弯曲部分与衬底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能够打开约0.7 eV的能隙。在不破坏完美石墨烯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金属-半导体-金属结,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6-01)

准二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扩散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基础且重要的物理过程。最简单情况下的粒子扩散系数——介观粒子在牛顿流体中的布朗运动——可以用偓侧偯偫健偳倭偅偩偮偳侧健偩偮方程计算求解。但在实际情况中,粒子通常在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相互作用的媒介中运动。例如:半导体中掺杂粒子的运动,胶体粒子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运动,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运动以及晶格中点缺陷的运动等。同时,扩散动力学与结构之间关联的研究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无序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致密流体、液态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聚合物、颗粒以及胶体等。因此,研究扩散动力学和结构之间的关联,并且寻找一个可以定量预测原子或大分子在复杂媒介中扩散系数的理论模型是非常有意义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论文主要介绍利用显微镜和粒子跟踪技术,在准二维胶体体系中,系统地研究介观胶体粒子在复杂结构(晶格结构和无序结构)背景中的动力学行为。论文中第一部分介绍了采用浓硫酸磺化的方法可以使1.0μ偭聚苯乙烯胶体粒子带电,通过改变磺化反应时间和加入浓硫酸与待磺化粒子的比例来调节胶体粒子的带电量。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随着磺化时间的增加,聚苯乙烯胶体粒子的带电量增大,粒子间排开距离增大。论文中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准二维胶体系统中,带电量不同的1.0μ偭带电聚苯乙烯胶体粒子组成五种晶格常数不同的运动晶格结构背景和无序结构背景,带负电的倲倰倰偮偭示踪荧光粒子在不同结构的背景中运动。研究示踪荧光粒子的无量纲等效扩散系数与系统两体结构熵之间的关系。首先检验了先前科研工作者提出的理论模型,发现均不能恰当地定量描述胶体粒子在复杂环境中扩散系数和系统两体结构熵之间的关联。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新表达式,此关系式考虑了胶体系统中溶剂的贡献,这在先前的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同时我们首次采用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此关系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论文最后介绍了由强带电聚苯乙烯胶体粒子组成背景粒子固定不动的晶格结构背景和无序结构背景,倳倵倰偮偭和倵倶倰偮偭示踪小粒子在其固定结构中运动时无量纲扩散系数与系统两体结构熵之间的关系。对描述粒子扩散系数与系统两体结构熵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先前的理论模型都不能有效地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叁章提出的新公式可以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证明了在背景粒子固定的复杂结构中,此关系式也成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二维论文参考文献

[1].沈春蕾.揭示准二维钙钛矿激子行为[N].中国科学报.2019

[2].宁鲁慧.准二维胶体系统中结构与扩散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3].姜源植,徐鸿宇,袁明鉴,陈军.高效准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李昊,郑华琳,王峰,李世彬.基于准二维钙钛矿的高效稳定太阳能电池[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陈龙,倪明玖.磁场下准二维湍流剪切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6].付鹏.准二维材料储氢能力的预测以及叁维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叶敏恒.准二维碳化钛作为助催化剂提升P25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

[8].朱琳.铝合金准二维多晶试样中时效析出相对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7

[9].孙强.压力管道中瞬变流准二维模型数值计算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周梅.准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预测和应力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6

标签:;  ;  ;  ;  ;  ;  ;  ;  ;  ;  

准二维论文-沈春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