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柠条人工种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土丘陵,柠条人工种群,有性生殖,无性繁殖
柠条人工种群论文文献综述
保长虎[1](2011)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繁殖特征及天然化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0年生柠条人工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室内实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柠条种群的生态学特性、生殖规律,以及群落特征及更新;分析了柠条人工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生殖能力及适应策略,并对天然化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柠条人工种群的天然化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柠条人工种群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均能完成有性生殖过程,但种子落地后很少能够成苗定居,有性生殖在该区很难维持种群更新。光照对柠条结实产生积极影响,但水分是限制种子萌芽成苗的关键因素。(2)柠条人工种群的天然更新主要依靠母株无性繁殖产生的根蘖苗以及平茬后产生的萌生苗。柠条人工种群的无性繁殖方式有伐桩萌苗、根基萌苗和根系萌苗叁种形式。不同生境下柠条无性苗数量呈现出:半阳坡(1863.5株/100m2)﹥阳坡(1641.9株/100m2)﹥峁顶(1587.3株/100m2)﹥半阴坡(1119.7株/100m2)﹥阴坡(1091.1株/100m2);而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无性苗生长状况呈现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峁顶的趋势;柠条根蘖苗的萌发点主要集中在10~30 cm的土壤范围中,其扩展距离呈现出:阳坡(1.16 m)﹥半阳坡(0.96 m)﹥峁顶(0.88 m)﹥半阴坡(0.75 m)﹥阴坡(0.66 m)。(3)对不同生境30年柠条人工种群单株干物质分析表明,柠条以发达的地下根系来适应干旱生境,越是干旱生境,根系干物质所占比例越大;不同生境30年生柠条单株个体干物质表现出:阴坡(3.325 kg/株)﹥半阴坡(3.114 kg/株)﹥半阳坡(2.911 kg/株)﹥阳坡(2.792 kg/株)﹥峁顶(2.680 kg/株);而不同生境无性系标准株根冠比呈现出:峁顶(0.710:1)﹥阳坡(0.611:1)﹥半阳坡(0.523:1)﹥半阴坡(0.399:1)﹥阴坡(0.340:1)。(4)柠条人工种群年龄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柠条人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属于进展型,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Ⅱ型;柠条人工林林下共记录植物44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峁顶的趋势;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气温、湿度等对种群产生了主要影响。(5)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隶属函数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柠条人工林群落进行了综合评判,所得的结果符合当地柠条人工林的生长发育状况。柠条人工林的天然化发育程度大小依次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峁顶。(6)在未来柠条人工林的经营过程中,应每7年对其地上部进行平茬一次,促进其生长和萌蘖;同时,在群落建立初期对较早入侵的乡土树种进行及时抚育,努力改善群落结构,为柠条林的天然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保长虎,张文辉,何景峰[2](2010)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0年柠条人工种群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阳坡、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4个生境条件下种植30年后的柠条人工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了标准生命表及不同坡向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柠条人工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幼龄级个体数量多,中老龄级个体数量少;不同坡向由于环境异质性,柠条种群密度表现不同,其中以半阳坡种群密度最大,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Ⅱ型;影响柠条群落恢复和种群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因子和光照因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30年后的柠条种群生长状况良好,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潜力,说明只要对现存的人工林实行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抚育,就能够实现柠条种群自然更新和生长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孙黎黎,张文辉,何景峰,李倩[3](2010)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柠条人工种群无性繁殖与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柠条人工种群样地群落特征和无性繁殖特征进行调查,系统地研究了柠条人工种群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柠条人工种群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生长在阳坡的柠条无性繁殖较阴坡旺盛,无性系母株通过萌生苗和根蘖苗产生的分株数量和扩展范围均优于阴坡,山坡上部优于山坡下部,但从分株生长情况来看,阳坡无性分株的个体生长不如阴坡,山坡下部的柠条长势弱于山坡上部;不同生境柠条人工种群均存在分株枯死现象,坡上部的分株枯死量较坡下部大,最大枯死率出现在阳坡上部(25.9%);不同龄级比较,1~2 a生幼苗枯死率最高;对土壤中柠条根系萌芽点的空间分布范围分析表明,山坡上部柠条根系在6~30 cm土层最为密集,山坡下部以6~20 cm土层最为密集,山坡上部柠条根系水平扩展距离比山坡下部大;无性分株萌芽点空间分布格局受坡位影响大,而与坡向关系不密切。柠条种群适应力、繁殖力强,在丘陵沟壑区能够自我更新,是严酷条件下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孙黎黎[4](2009)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繁殖与生存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0年生柠条人工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对柠条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群落结构特征,种群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特性、干物质分配以及种群更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柠条人工种群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最适生长区域,为柠条人工种群天然化培育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开花结实、种子散落基本正常,种子产量也较高,但种子落地后很少能够成苗定居,有性生殖在该区很难维持种群更新。光照对柠条结实产生积极影响,但水分是限制种子萌芽成苗的关键因素。(2)柠条人工种群的天然更新主要依靠母株无性繁殖产生的根蘖苗以及平茬后产生的萌生苗。根蘖苗在种群水平扩展中作用较大,其分布主要以稀疏游击型为主,且根系萌芽点在6~30cm土层最为密集;种群平茬后,萌生苗在迅速恢复林地盖度方面作用较大,且主要萌生于平茬1~2年后的伐桩上。影响柠条无性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和光照,生长在阳坡的柠条无性繁殖较阴坡旺盛,根蘖苗数量多,但枝条枯死率较高;生长在阴坡的柠条株高、基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均大于阳坡,但根蘖苗数量少于阳坡。(3)以无性系为单元,统计无性分株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柠条人工种群均呈现出幼龄个体多、老龄个体少的现象,表现出强烈的无性繁殖扩展能力。种群中虽有枯死和枯稍发生,但并不影响种群的繁衍,仍有一定数量的幼苗足够维持种群更新,柠条人工种群可以实现天然化发育。(4)不同生境条件下30年生柠条人工种群单位面积(100 m2)无性系地上总干重比较结果为:阴坡上部>阴坡下部>阳坡上部>阳坡下部;不同生境无性系标准株根冠比呈现出:阳坡上部(1:0.67)>阴坡上部(1:0.70)>阳坡下部(1:1.04)>阴坡下部(1:1.53)。说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以减少地上茎叶干物质、扩大地下根系的方式以适应干旱环境。(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任永亮,王永平[5](2002)在《石楼草业唱大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任永亮通讯员王永平)石(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02-01-07)
梁钢华[6](2000)在《中华鲟越来越多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广州7月28日电(梁钢华)由于人工繁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民间资金的广泛参与,被视为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已处于迅速恢复状态,几年(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0-07-29)
柠条人工种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阳坡、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4个生境条件下种植30年后的柠条人工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了标准生命表及不同坡向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柠条人工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幼龄级个体数量多,中老龄级个体数量少;不同坡向由于环境异质性,柠条种群密度表现不同,其中以半阳坡种群密度最大,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Ⅱ型;影响柠条群落恢复和种群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因子和光照因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30年后的柠条种群生长状况良好,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潜力,说明只要对现存的人工林实行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抚育,就能够实现柠条种群自然更新和生长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柠条人工种群论文参考文献
[1].保长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繁殖特征及天然化发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2].保长虎,张文辉,何景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0年柠条人工种群动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
[3].孙黎黎,张文辉,何景峰,李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柠条人工种群无性繁殖与更新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
[4].孙黎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繁殖与生存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5].任永亮,王永平.石楼草业唱大戏[N].山西日报.2002
[6].梁钢华.中华鲟越来越多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