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离散点论文-陈明晶

空间离散点论文-陈明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离散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散点,叁维建模,Delaunay叁角剖分,逐点插入算法

空间离散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明晶[1](2017)在《基于离散点的空间复杂实体叁维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GIS,即二维GIS,一般以平面为定义域,实数空间的子集为数值域,定义域与值域存在唯一的映射关系,由此产生的函数关系决定了传统GIS的二维本质,因此它在信息显示、高级空间分析、对空间复杂实体的处理等方面均存在局限性,这使得二维GIS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资源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地质探勘测量等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需求,为了克服其局限性,从而更加准确和完整地表达和重现真实的叁维空间信息,必须将二维GIS过渡到叁维GIS,而叁维GIS的核心正是叁维建模。在诸多的叁维建模算法中,目前又以叁维Delaunay叁角剖分算法应用最广,原因在于它具备良好的数学理论基础,对网格的局部控制能力强,网格单元自动趋向于正四面体等优良特性,这些特性保证了其所生成的网格能够更好地逼近于实体边界,重现原始模型的尖锐特征,非常适用于空间复杂实体的叁维建模,但由于叁维空间的复杂性,该算法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同时,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采集的精度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甚至出现了精度过剩的现象,而实际的空间分析精度又普遍低于测绘成果,基于这样的情况,本文试图在不影响视觉效果和空间分析精度的前提下,初步探究离散点可移动的建模思想。本文首先对空间离散点的叁维Delaunay叁角剖分算法进行了研究,基于逐点插入算法的基本思想,针对算法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包括数据预处理、初始四面体网格的建立、点定位及Delaunay空腔的确定、新四面体的生成及拓扑关系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提高算法实现过程中各环节的运行效率,从而在保证网格质量的同时,提高叁维Delaunay叁角剖分的整体效率。而针对离散点可移动的建模算法,首先要明确离散点的“移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要充分考虑原始模型的特征,确定合适的离散点移动规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离散点的原始点位进行“微调”,离散点移动的幅度,可视实际应用的精度需求而定,在保证不影响视觉效果和空间分析精度的前提条件下,使得移动后的离散点之间的拓扑关系便于确立,然后以离散点移动后的点位进行空间实体建模,最后通过建立模型评价系统对离散点移动前后的建模效果进行比较,以检验该算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的内容如下:(1)研究二维凸包问题,实现不同初始凸包形式的快速凸包算法,对比不同的初始凸包形式对其整体效率的影响;(2)深入研究基于逐点插入算法的叁维Delaunay叁角剖分,并对其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网格质量和算法效率;(3)研究了离散点集数据预处理的问题,使得原本杂乱无章的离散点集,具备局部有序性,提高点定位的效率;(4)研究叁维空间中的点定位问题,提高点定位效率,使其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插入点所在的四面体;(5)对利用空外接球准则确定Delaunay空腔以及提取Delaunay空腔的边界的问题进行研究;(6)初步探究离散点可移动的建模理论,对离散点的移动规则以及离散点的移动算法进行研究;(7)研究了外围轮廓线的生成算法,根据平面上离散点的分布情况生成外围多边形,通过凸包逐步收缩逼近离散点的轮廓;(8)研究了相邻两轮廓线间生成叁角网的算法;(9)离散点可移动的建模算法。先将离散点移动到相应的平面上,然后生成外围轮廓线,最后在相邻两条轮廓线之间生成叁角网,并对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最后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测试,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实验结果,取得了一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实验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改进的叁维Delaunay叁角剖分算法和离散点可移动的建模算法是正确、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陈明晶,方源敏,李国柱,孔璧[2](2016)在《一种基于离散点可移动条件下的空间实体叁维建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散点的空间实体叁维建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叁维建模算法均将离散点视为固定框架点,在点位不动的条件下完成空间实体的建模。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测量精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精度富余和过剩的情况。围绕这个特点,针对总体上呈轴向分布的离散点集,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实体叁维建模算法,在不影响视觉效果和空间分析精度的前提条件下,该算法将离散点沿着轴线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移动,并以离散点移动后的点位进行空间实体建模。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01)

袁伟亮,张雷雨,杨洋[3](2014)在《实现空间约束轨迹离散点的平面连杆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平面四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通过自寻刚体合理的轨迹离散点,以四位置刚体导引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为理论基础,利用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得到圆心曲线以及与各连杆长度的关系图。结合实例的设计与分析,构造符合要求的四连杆机构。运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刚体关键点的轨迹曲线,验证了四连杆机构满足空间约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4年04期)

王志永,翟华明[4](2014)在《螺旋锥齿轮齿面离散点空间坐标及法矢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螺旋锥齿轮的切齿加工方法和齿轮啮合原理,运用矢量运算的方法建立了大轮成形法加工和小轮刀倾法加工的理论齿面方程并规划了齿面计算网格点区域。运用Visual Studio 2008编程环境,编写了理论齿面各离散点空间坐标及法矢的计算软件,通过该软件可计算得到螺旋锥齿轮理论齿面各离散点在齿轮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和单位法矢。将得到的理论齿面坐标点及法矢导入到叁坐标测量机中进行测量获得各离散点的齿形误差,然后将获得该理论齿面坐标点及法矢的参数输入到CNC3906齿轮测量中心进行齿形误差测量,获得齿面上各离散点的齿形误差。将两组齿形误差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所开发的计算软件的正确性,为螺旋锥齿轮齿面偏差的测量以及螺旋锥齿轮数字化闭环制造提供了正确的理论齿面数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4年05期)

韩庆瑶,肖强,乐英[5](2012)在《空间离散点最小二乘法分段直线拟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提出了空间点列的最小二乘法分段直线拟合的原理,给出了这种拟合方法的程序框架图。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空间点列进行直线拟合是很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2年04期)

陈应显[6](2012)在《空间离散点的方向聚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聚类方法(如划分方法、层次方法等)的聚类相似度由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决定。但在空间数据的分布中,数据间的方向变化往往产生不同的类簇。空间离散点的方向可以是空间的任意方向,通过将空间离散点的方向转换为其所在叁角面的方向,设计并实现了空间离散点在一定方向变化阈值内的方向聚类。设计各点间等间距的金字塔形实验数据,使用空间离散点方向聚类算法成功实现了对实验数据进行聚类。以内蒙古某露天煤矿的实际测量点数据为例,使用该聚类算法成功实现对露天矿采场的测量点进行聚类。(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2年11期)

李涛,程朋根[7](2011)在《运用Direct3D实现空间离散点的四面体剖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四面体模型由于其灵活性,在地学及GIS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空间离散点四面体剖分中采用的逐点插入算法,介绍了此算法数据结构的定义,算法实现中所需要的3D向量类的构造,阐述了点位的快速搜索的方法,应用Visual C++6.0这一集成开发环境(IDE),结合微软的DirectX 9.0 for C/C++SDK,实现四面体剖分与更新及剖分结果的最终显示。(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1年04期)

吕志强[8](2010)在《基于空间离散点的叁维地质体精细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地质建模是运用计算机在叁维环境下进行地质分析的技术。传统的地质信息模拟与表达只是将叁维空间信息在某一平面上进行呈现,存在空间信息损失与失真、制图过程繁杂和更新信息困难的缺陷。地质体叁维空间模型能够获得直观的地下地质体,在指导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在研究凸壳算法和Delaunay叁角剖分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四面体剖分算法和快速凸包技术进行离散点集的凸壳求取,实现了凸壳地质体的建模和体积计算。生成的叁维文件可在蓝光叁维可视化系统中直接打开和编辑。数据量大和数据精度高是地质体的两大特点,鉴于以上特点,本文对算法进行了两方面的优化:一是结合快速凸包技术,利用一维和二维极值点构造最大初始凸壳,使尽可能多的点包含其中;二是利用向量数量积判断点和凸壳的位置关系,排除初始凸壳的内部点。本文在凸壳地质体建模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由离散点生成最大体积非凸壳地质体构建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处理。该算法适用于给定点必须是生成的地质体的顶点的情况。在研究平面两个叁角形不相交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叁维空间两个叁角形不相交的判断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证明。通过在山东某矿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模块构建的地质体模型能直观的再现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并可准确计算出地质体的体积,在深部找矿预测和矿业开发中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0-06-30)

帅向华,侯建盛,刘钦[9](2009)在《基于地震现场离散点灾情报告的灾害空间分析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重点研究了基于地震现场能够获取的离散的地震灾情点信息进行灾情的总体分析和模拟。依靠灾情速报人员或相关人员上报的地震现场灾情点信息,运用泰森多边形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离散点进行面插值分析和边界修正处理,形成适合计算离散灾情采样点的模型和算法,并借助GIS技术和WebService技术实现该模型和算法,建立相应的试验系统。该模型和系统能够随着灾情收集点的变化进行动态的分析模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快速地反映并确定地震灾情的基本分布情况,为地震救灾指挥提供相对确切的灾情分布信息。文中以汶川地震部分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基本与实际灾情吻合。选取的数据为73条有效短信,这些短信是从截至5月12日24:00收到的600余条灾情上报数据短信中分析提取出来的。(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9年02期)

张松林,张昆[10](2008)在《用格网法建立离散点的空间权矩阵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生成离散点的空间权矩阵最常用的方法,将其归纳为基于拓扑关系的方法和基于距离的方法两大类:前者是基于邻接关系生成权矩阵,后者是根据距离建立权矩阵。研究指出了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格网生成空间权矩阵的方法,并用模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在空间点分布极不均匀情况下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08年06期)

空间离散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离散点的空间实体叁维建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叁维建模算法均将离散点视为固定框架点,在点位不动的条件下完成空间实体的建模。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测量精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精度富余和过剩的情况。围绕这个特点,针对总体上呈轴向分布的离散点集,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实体叁维建模算法,在不影响视觉效果和空间分析精度的前提条件下,该算法将离散点沿着轴线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移动,并以离散点移动后的点位进行空间实体建模。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离散点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明晶.基于离散点的空间复杂实体叁维建模[D].昆明理工大学.2017

[2].陈明晶,方源敏,李国柱,孔璧.一种基于离散点可移动条件下的空间实体叁维建模算法[C].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3].袁伟亮,张雷雨,杨洋.实现空间约束轨迹离散点的平面连杆机构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

[4].王志永,翟华明.螺旋锥齿轮齿面离散点空间坐标及法矢的计算[J].机械工程师.2014

[5].韩庆瑶,肖强,乐英.空间离散点最小二乘法分段直线拟合的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2

[6].陈应显.空间离散点的方向聚类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7].李涛,程朋根.运用Direct3D实现空间离散点的四面体剖分[J].北京测绘.2011

[8].吕志强.基于空间离散点的叁维地质体精细建模[D].西安科技大学.2010

[9].帅向华,侯建盛,刘钦.基于地震现场离散点灾情报告的灾害空间分析模拟研究[J].地震地质.2009

[10].张松林,张昆.用格网法建立离散点的空间权矩阵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

标签:;  ;  ;  ;  

空间离散点论文-陈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