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谐振逆变器论文-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

串联谐振逆变器论文-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联谐振逆变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频链,矩阵变换器,串联谐振,脉宽脉位调制

串联谐振逆变器论文文献综述

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1](2019)在《串联谐振式高频链逆变器及电流型解结耦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在换流时变压器副边后级电路功率器件上存在的电压过冲问题,通过在变压器原边的前级H桥逆变电路中引入LC串联谐振槽的方式,提出一种串联谐振式高频链矩阵逆变器结构,并对此提出一种电流型解结耦单极性调制方法。在所提方案中,高频链变压器前级逆变电路采用脉宽脉位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and position modulation,SPWPM)以输出高频谐振电流,后级矩阵变换器应用电流型解结耦调制策略,通过与前级电路保持同步工作,构造前级输出电流的无中断的流通路径,以避免对变压器副边漏感电流的强制打断,可实现矩阵变换器的谐振软开关安全换流。在重点阐述串联谐振式高频链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电流型解结耦单极性调制策略的具体工作模态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电路及其调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2](2018)在《基于DSP的串联谐振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解决在串联谐振逆变器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应用领域中其负载特性容易发生突变的问题,利用DSPTMS320F2812单片机进行负载电压电流实时性采集,缩短采样周期,并进行频率跟踪并锁相。在此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频率跟踪锁相,对中高频率感应加热电源负载突变这一现象实现了响应时间极短,提高了性能的稳定性保证了逆变器开关器件的正常工作并使得系统能够始终在稳定的功率因素下工作,提高了逆变器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给定系统额定功率,用单片机处理,实现了系统自动移相,从而改变输出功率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移相控制,也大大缩短了其响应时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9期)

赵二亮[3](2018)在《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软开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串联谐振逆变器在弱感性的工作模式,分析了这种模式下开关器件和各元件的工作状态并给出了控制时序。通过各时段的分析,从理论上得出了串联谐振逆变器开关器件实现软开关与死区时间、并联吸收电容、负载频率和输出电压电流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检测负载电流电压相位差,选择使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态的最小功率因数角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系统性的仿真和实验,进而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期刊2018年01期)

刘大鹏,吴冠男,徐建源,林莘[4](2017)在《高频变压器次级串联谐振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减小输出电压谐波畸变率,提出一种高频变压器次级串联谐振软开关推挽电路,两个推挽变换器次级串联,实现功率器件软开关。给出了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电路工作过程,研制了24V输入、220V/50HZ输出、3k W功率的原理样机。通过实验证明,该并网逆变器效率提升1.6%~2.0%,THD(谐波畸变率)为1.71%,小于2.5%,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输入的分布式发电领域。(本文来源于《2017年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论文集》期刊2017-07-12)

贾冰[5](2017)在《基于FPGA的串联谐振逆变器斩波调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感应加热技术具有加热温度高、效率高、速度快、加热温度容易控制、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无空气污染等优点,现在感应加热己广泛应用于金属熔炼、透热、热处理和焊接等工业过程。但是目前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感应加热电源多采用模拟电路控制,控制精度不高,灵活性较差,系统可靠性低。而数字式电路控制精确,软件设计灵活,整个控制系统简单、可靠,因此研究感应加热电源的数字化电路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串联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感应加热的基本知识和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感应加热的控制问题也作了简要的介绍。接下来分析并制定了电源的构成方案,并分析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各种调功方式,在对比几种功率调节方式的基础上,为了克服由串联谐振逆变器构成的感应加热电源调压式调功和移相式调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逆变斩波式调功的控制方法,在满足频率跟踪的条件下,产生了四路脉宽相间依次可调的逆变触发脉冲信号,通过控制H桥四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达到了对输出功率调节的目的。由于感应加热过程中负载参数的变化会引起负载谐振频率的变化,为了保证感应加热电源工作在弱感性准谐振状态,逆变控制电路必须具有频率跟踪功能,系统中需要设计一种锁相环电路。传统的锁相环易受电网电压、温度漂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系统的同步调节很难实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环,该电路控制精度高、软件设计灵活。并分别对触发脉冲信号、引前触发角度以及死区时间等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对其工作原理和电路模块作了详细描述,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产生的脉冲信号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彭咏龙,江涛,李亚斌,史孟[6](2017)在《串联谐振逆变器最优锁相角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分析了串联谐振逆变器的不同工作状态,得出功率器件的最佳开关过程,并从理论上计算出了最优锁相角度。采用负载电压、电流双反馈的定角锁相控制策略来实现最优相角锁定功能。搭建了一台串联谐振逆变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江涛,彭咏龙,李亚斌,史孟[7](2016)在《基于延时环节的串联谐振逆变器锁相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锁相控制是谐振式逆变器控制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串联谐振逆变器锁相环的数学模型,理论上分析了加入延时环节后锁相环系统稳定的条件,并对其动态响应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负载在加热过程中频率升高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动态延时的锁相控制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加快锁相控制的动态响应速度并保持负载功率因数角的恒定,提高了锁相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刘斌,黄新波,程文飞,张周熊,乔卫中[8](2015)在《新型高压变频串联谐振试验电源逆变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功率IPM模块代替GTR、IGBT等开关器件设计逆变器,运用电压幅值、频率综合控制策略控制逆变器产生正弦波,在IPM集成过流、短路、欠压和过热等保护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高压变频串联谐振试验电源逆变器,并利用16nF试品电容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电源逆变器能扫描到谐振频率,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误差在±0.4Hz之间,输出谐振高压是原有装置的1.75倍,保护功能更加可靠完善.(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何艳凯,孙宏宇[9](2015)在《串联谐振高频链逆变器数字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联谐振技术、高频链技术和周波变换技术的完美结合,使逆变电源实现了ZCS软开关、缩小了整机体积、能量双向流动,促进了逆变电源朝高频、高效、小体积方向的发展。数字化控制代替模拟控制,可以使逆变电源便于采用各种先进的控制策略,以提高逆变电源的各种性能,逆变电源的数字控制已成为逆变电源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电源世界》期刊2015年01期)

于月森,年长春,解光庆,刘志远,贾娜[10](2014)在《负载不对称叁相串联谐振逆变器电流平衡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叁相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传输的有效控制,对一次侧采用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叁相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基于PR控制器可有效实现对某一频率的正弦信号进行跟踪控制,针对负载不对称工作模式下叁相电流不平衡导致功率传输控制困难问题,在??坐标系中采用PR控制器,对一次侧叁相电流进行电流平衡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PR控制器能够对叁相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负载电流进行追踪控制,较好地解决叁相电流不平衡问题,为叁相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功率传输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串联谐振逆变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解决在串联谐振逆变器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应用领域中其负载特性容易发生突变的问题,利用DSPTMS320F2812单片机进行负载电压电流实时性采集,缩短采样周期,并进行频率跟踪并锁相。在此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频率跟踪锁相,对中高频率感应加热电源负载突变这一现象实现了响应时间极短,提高了性能的稳定性保证了逆变器开关器件的正常工作并使得系统能够始终在稳定的功率因素下工作,提高了逆变器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给定系统额定功率,用单片机处理,实现了系统自动移相,从而改变输出功率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移相控制,也大大缩短了其响应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联谐振逆变器论文参考文献

[1].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串联谐振式高频链逆变器及电流型解结耦调制[J].太阳能学报.2019

[2].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基于DSP的串联谐振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3].赵二亮.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软开关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8

[4].刘大鹏,吴冠男,徐建源,林莘.高频变压器次级串联谐振并网逆变器的设计[C].2017年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论文集.2017

[5].贾冰.基于FPGA的串联谐振逆变器斩波调功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7

[6].彭咏龙,江涛,李亚斌,史孟.串联谐振逆变器最优锁相角度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7

[7].江涛,彭咏龙,李亚斌,史孟.基于延时环节的串联谐振逆变器锁相控制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6

[8].刘斌,黄新波,程文飞,张周熊,乔卫中.新型高压变频串联谐振试验电源逆变器的设计[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

[9].何艳凯,孙宏宇.串联谐振高频链逆变器数字化控制[J].电源世界.2015

[10].于月森,年长春,解光庆,刘志远,贾娜.负载不对称叁相串联谐振逆变器电流平衡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4

标签:;  ;  ;  ;  

串联谐振逆变器论文-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