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清散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清散曲,艺人,戏曲史料,剧本
全清散曲论文文献综述
王紫君[1](2018)在《《全清散曲》戏曲史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咏剧、咏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与批评的形态之一,能够反映戏曲家的戏剧观、散曲观。本论文以《全清散曲》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与分析其中的戏剧史料,研究咏剧散曲的史料价值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价值。笔者通过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对咏剧作家的研究。对作家的籍贯、生卒年、科举等进行整理和统计。通过对咏剧作家的构成,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作家文人身份的分析,能够了解作家的活动轨迹和作家身份对戏曲的影响。第二章,对艺人的研究。首先,表达艺人体貌形态上的美。其次,分析艺人的戏曲活动,包括艺人的场上演出、地域分布与艺人得到的奖励。最后,研究艺人的境遇。第叁章,对剧目的研究。首先,整理和统计《全清散曲》中涉及的剧本剧目情况。其次为《西厢记》专题研究,对散曲中涉及作家咏《西厢记》的语言和情节的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西厢记》在清代具有的艺术特色。第四章,对泛戏剧形态的研究。分为泛戏剧形态的种类与泛戏剧形态演出场所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30)
欧阳春勇[2](2014)在《《全清散曲》(增补版)拾遗》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清散曲》(增补版)是迄今为止搜集和辑录清代散曲最多的版本,它不仅对保存一代散曲文献意义重大,而且嘉惠学林,亦功德无量。由于清代文献资料浩若烟海,遗漏之作无法避免。缘此,其成"全"之美,仍需时日,致使学人至今难睹清代散曲全貌。笔者现将平日翻检所得之"散金碎玉",作整理辑出,以备将来修订采择之需。(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卢偓[3](2009)在《《全清散曲》(下册)卢前《饮虹乐府·小令》点断拾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的凌景埏、谢伯阳编《全清散曲》,所选现代着名学者、戏剧家、散曲作家卢前《饮虹乐府》中773首小令,参考《康熙曲谱》,特别是与卢前相关的散曲论着及散曲专集,从断句、标点、用字等多方面,整理出《全清散曲》中卢前小令部分的文字舛误60条,正确再现作者作品的原貌,给人们研究现代散曲,研究作者卢前及其作品,提供了可靠的文本资料。(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陈小林[4](2008)在《《全清散曲》“王永命”条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谢伯阳、凌景埏合编《全清散曲》是迄今为止搜集清人散曲最多的书籍,但清人散曲专集甚少,搜罗不易,遗漏在所难免。笔者近日发现该书对王永命其人其曲的介绍就存在疏漏,特撰小文,予以补正。《全清散曲》“王永命”条下的作者小传曰:“王永命,字九如,号劬庵,山西临汾人(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08年04期)
范春义[5](2008)在《《全清散曲》(增补版)补遗》一文中研究指出谢伯阳、凌景埏二先生主编《全清散曲》,意在网罗有清一代散曲文献,于散曲学研究贡献甚巨。今又经订补,更臻完备(齐鲁书社2006年1月出版)。只是由于清人传世作品浩繁,穷尽几不可能。笔记杂说中的"散兵游勇",寻检起来更属不易。笔者在阅读时偶有所得,现整理出来,以备将来修订时补入。(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08年00期)
许颖颖[6](2008)在《《全清散曲》用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全清散曲》67位北曲作家作品、206位南曲作家作品的分析比较,考察出清代北方语音同南方语音的基本情况,即清代南北方音各有十叁个韵部。同时还比较出南北方音的异同及在语音史上的地位,并得出以下五个结论:一、《全清散曲》中的南北曲用韵系统反映出了清代北方话和南方方言的韵部情况。清代前中后叁个时期直至民国时代,南北方言各韵部独用通用情况皆有变化。北方方言中,萧豪、歌戈、姑模等韵部在四个时期变化较少,独用与同用情况相对稳定。而支回、庚青、真文、先山部变化较大。至于入声衍化问题,入声经历了宋以来逐渐并入各阴声韵,清代的原入声韵字已经很少独立押韵了。南方方言中,支鱼、庚文及天欢部包含的各韵的通用比例随四个时期逐渐增加。清代南曲用韵的特殊形式:(一)开闭口韵通押不分,(二)入声以两种形式押韵。二、语言的发展变化与国家政权的变迁、文化的交流息息相关。叁、清代的南北方言差异大。南曲用南韵,北曲用北韵。四、语音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是依着由繁到简的规律发展。五、戏曲语言与实际语音是有差别的。本文在共时层面对清代南北方言韵部系统进行描写、比较,揭示南北方言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且通过对清代和民国四个时期南北方言内部进行历时层面的比较和分析,归纳出清代南北方言各自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这些结论将对汉语音韵史、汉语语音史乃至古代散曲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9)
艾立中,鲍开恺[7](2007)在《《全清散曲》补遗——《琴学心声》中的散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康熙年间出现的《琴学心声》是一部在当时很有影响的琴学论着,此书刊刻于康熙年间,作者庄臻凤,为清初着名琴家。字蝶庵,幼年随父居南京。因体弱多病,后又就正于当代名家,攻琴近叁十年。他不拘泥于其师所授的虞山一派,而是兼采白下、古浙、中州各派琴家之长。因此,在(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07年03期)
刘英波[8](2007)在《《全清散曲》曲家考补》一文中研究指出谢伯阳、凌景埏二先生的《全清散曲》(增补版)是迄今为止辑集清代散曲最多的集子。然而,清代文献浩瀚、个人着述繁多,加之文人喜题字号、或托伪他名等原因,致使对散曲家的生平事迹很难一一考订。笔者对《全清散曲》(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07年03期)
刘英波[9](2007)在《《全清散曲》曲家考补》一文中研究指出谢伯阳、凌景埏两先生的《全清散曲》是迄今为止辑集清代散曲最多的集子。然而,清代文献浩瀚、个人着述繁多,加之作者喜题字号、或托伪他名等原因,该着述对某些散曲家的生平事迹语焉不详,因而对其中颜鼎受、陶焜午、栖云野客、镜塘的生平予以考补。(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07年01期)
谢伯阳[10](1987)在《《全清散曲》补编(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匀张匀(一作劭),字博山,号荻岸散人(又作山人)、荑获山人,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幼聪慧,着有《玉娇梨小传》四巷二十回。又有《平山冷燕》二十回,亦传为张匀所作。套数咏红梨花[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索影从来宜清夜,爱友溶溶月。谁知春(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1987年04期)
全清散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清散曲》(增补版)是迄今为止搜集和辑录清代散曲最多的版本,它不仅对保存一代散曲文献意义重大,而且嘉惠学林,亦功德无量。由于清代文献资料浩若烟海,遗漏之作无法避免。缘此,其成"全"之美,仍需时日,致使学人至今难睹清代散曲全貌。笔者现将平日翻检所得之"散金碎玉",作整理辑出,以备将来修订采择之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清散曲论文参考文献
[1].王紫君.《全清散曲》戏曲史料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2].欧阳春勇.《全清散曲》(增补版)拾遗[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3].卢偓.《全清散曲》(下册)卢前《饮虹乐府·小令》点断拾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陈小林.《全清散曲》“王永命”条补正[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
[5].范春义.《全清散曲》(增补版)补遗[J].古典文献研究.2008
[6].许颖颖.《全清散曲》用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7].艾立中,鲍开恺.《全清散曲》补遗——《琴学心声》中的散曲[J].中国韵文学刊.2007
[8].刘英波.《全清散曲》曲家考补[J].文献.2007
[9].刘英波.《全清散曲》曲家考补[J].中国韵文学刊.2007
[10].谢伯阳.《全清散曲》补编(下)[J].文献.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