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教学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

线索教学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

邓丽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初级中学256200

摘要:历史发展线索是把历史知识前后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目录引导便于学生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清楚了,就能使学生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提高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线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牢固掌握。

关键词:目录线索教学有效复习

历史发展线索是把历史知识前后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能不能抓住历史线索,会不会在历史教学中把握线索,是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涵养本质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技能技巧。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点,这样学生学习历史比较容易,也很感兴趣。

下面就自己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和落实线索教学的,简单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目录引导,理清线索

“目录”居于课本之“首”,在新学期或新课本开始使用时,可首先运用“目录”介绍新学期学习内容或全书内容、篇章结构。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本内容,为新学期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学习中国现代史,先让学生了解每课时内容,再引导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再延伸总结中国现代史的几条历史发展线索:经济、政治、外交、科教文体等。

同时利用目录也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的横纵向整合。例如关于“世界经济专题”,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的变革”这一方面可以进行如下整合。

1.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20世纪50-80年代一系列改革;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

3.中国: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被认为是“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经济体制变革”;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逐渐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经过按目录顺序归纳,该专题历史知识的内容一目了然了,便于学生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回答综合性的材料解析和探究性试题。

二、分课渗透,明确位置

每一节课学习过程中,可首先概述本课所学内容在中国或世界历史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首先对课本内容进行定位。例如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定位。可首先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学生通过前后对比,结合所学知识点总结出:本课内容是过渡时期的最后一课时,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了;之后再详细叙述本课主要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等。做到由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宏观把握所学知识。

把历史知识或每课时内容置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历史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线索贯穿,有效复习

复习课中,利用线索把所学知识点贯穿起来,使学生系统有效复习。这是复习课中最常用的做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线索为例,如运用一条时间轴线进行贯穿,会收到好的效果。引导学生抓住1952年、1953年、1957年、1958年、1976年、1978年、1993年这几个重要年代,整体复习经济建设中的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把重大事件展现出来,再进行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归纳“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四个步骤”“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确立起来的”“探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而深化了课堂,有效复习了所学知识。

历史教学中,既可以以时间为轴线前后贯穿,也可以加强事件的前后联系性,展示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前后贯通,例如复习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可以展现如下体系:(见文章后附录)

总之,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清楚了,就能使学生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提高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线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牢固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附录:

标签:;  ;  ;  

线索教学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