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源供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项目建设管理,水源供给,雨城区,人大常委会,城区供水,水环境保护,施工进度,水库枢纽,严桥镇,水库工程
水源供给论文文献综述
唐小未[1](2019)在《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 最大程度保障优质水源供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2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伊林赴雨城区调研九龙水库工程。他指出,九龙水库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地方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形成共识,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统筹谋划库底清理、源头监管和管网建设等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障优质水源供给。位于雨城区(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9-10-23)
杨东[2](2019)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湘江流域水源供给能力的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因为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各地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水源供给能力的影响,对于制定合理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开发策略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南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湘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统计降尺度模型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and Tradeoffs)生态系统服务模型预测和分析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流域水源供给时空变化。从而探究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湘江流域水源供给时空分布的影响,以期为流域水资源高效、科学、可持续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分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InVEST模型在湘江流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在年尺度上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序列拟合程度理想。其相对误差PBIAS 4.95%,相关系数R~2为0.74,均方根误差RMSE为75.17。而且在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四期湘江流域水源供给模拟中,表现出InVES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湘江流域年尺度的水源供给时空变化。(2)SDSM模型在湘江流域也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湘江流域年尺度上的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变化。其中对降水的模拟R~2达到了0.54,RMSE为165.7 mm。而对气温的模拟更好,R~2都达到了0.96以上,RMSE最高也只有0.4℃。(3)利用气象站点数据、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数据和大气环流模式(CanESM2)下的两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RCP2.6和RCP4.5情景数据。基于SDSM模型模拟预测了湘江流域未来叁个时间段2020s(2020-2035)、2050s(2050-2065)和2080s(2080-2100)的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在RCP2.6情景下,2020s和2050s时段内最低和最高气温均有所升高,2080s时段内,最低气温不再继续增长,最高气温甚至有所下降,不过相对基准期(2000-2015年)仍分别升高了约0.5℃和0.8℃。而在RCP4.5情景下未来叁个时段内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到2080s时段,最低和最高气温相对基准期分别升高了约1.5℃和1.4℃;而降水在两个情景下的2020s时段内变化都不大,在2050s时段内相对基准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RCP2.6情景下增加约9%,RCP4.5情景下增加约18%。而在2080s时段内相对基准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RCP2.6情景下增加约10%,RCP4.5情景下增加了约20.4%。(4)以SDSM模型模拟预估的湘江流域未来气候要素作为输入驱动InVEST模型,预估湘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源供给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湘江流域在2020s时段内,两种情景与基准期的水源供给相差无几。在2050s时段内,湘江流域水源供给量在RCP4.5情景下比在RCP2.6情景下相对基准期高出了很多,在RCP2.6情景下增加了约18.8%,而在RCP4.5情景下增加了约33%,为9.4×103 m~3ha~(-1)。在2080s时段内,RCP4.5情景下湘江流域水源供给量依旧涨幅很高,相对于基准期增加了约33.5%,而在RCP2.6情景下增长了约19.3%。(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宫丹丹,王衣倩[3](2018)在《多水源供给模式下的灌区干旱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区域的水资源安全,已成为中国大范围的一种慢性自然灾害,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很大程度的制约影响。文章结合泾惠渠灌区的多水源供给模式,建立起灌区供需双侧的干旱危机诊断指标体系,通过验证计算分析在多水源供给下灌区干旱体系诊断的合理性以及预警体系的适宜性,所得成果对指导实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何莎莎,叶露培,朱文博,崔耀平,朱连奇[4](2018)在《太行山淇河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对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n VEST模型对淇河流域近16年间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共占流域总面积的90%以上。近16年间淇河流域的耕地面积显着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扩张明显。(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显着降低,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54.27 t/(hm~2·a),2015年减少到32.09 t/(hm~2·a);强度侵蚀、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由9.03%、12.19%和25.96%分别减少到7.17%、6.36%和4.21%,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由24.31%、16.96%和11.57%增加到41.89%、27.71%和12.68%;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优化了土地利用格局,促进植被恢复,对治理土壤侵蚀起到了显着效果。(3)水源供给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5年达到峰值(1.79亿m~3)。相邻两期水源供给量增减变化不一,2000-2005年水源供给量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其水源供给的量值也呈增加趋势,水源供给能力整体增强;而2005-2010年、2010-2015年的水源供给能力随之减弱,其中,2010-2015年水源供给减少的较小;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造成水源供给量降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是山地生态脆弱性响应的重要指标,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增强山区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黄鸿华[5](2018)在《45个水源保护区供给市民饮用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生命的源泉,饮用水源的保护因此变得十分重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饮用水源保护压力也随之增大,近期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联合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部署全国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工作,汕头市也己查清了饮用水保护区的违规违法构筑物。从环保部门了解到,下来汕头市将不断加大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和监管力度,按要求完成对县级以(本文来源于《潮商》期刊2018年03期)
叶露培[6](2018)在《淇河流域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空间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是地球生命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陆地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陆地表面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变化较为敏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近年来山地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森林面积减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加剧等方面。山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较大的地形差异使生态系统在短距离内发生剧烈变化,形成了显着的地理梯度差。随着人们对山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增强,围绕着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山地生态系统对水分的敏感性非常突出,山区气候变化与植被覆被变化必将引起山区流域水文过程变化,对流域乃至区域的水源供给及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的防治等将产生较大影响。山地水源供给服务功能是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基础。占陆地面积24%的山地为人类提供80%的水源,因此山地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的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淇河流域地处太行山南段,属于第二阶梯向第叁阶梯过渡的区域,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山区占全流域面积的96%,具有山地、低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617.8mm,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本文利用2000-2015年降雨、蒸散量、DEM、土壤深度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Kriging、InVEST模型等工具,对淇河流域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空间异质性进行评估,分析探讨了16年间淇河流域水源供给服务时空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形条件下水源供给的变化特征,为淇河流域生态社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相关结论如下:(1)近16年淇河流域水源供给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05年达到峰值(1.79亿m~3)。研究区16年间水源供给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水源供给量最高值均出现在流域下游;研究区相邻两期水源供给量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2000-2005年淇河流域水源供给量增加的区域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水源供给能力整体增强;而2005-2010年、2010-2015年的水源供给能力随之减弱,其中2010-2015年水源供给量的减少幅度相对较小。(2)2000-2015年淇河流域水源供给重要功能区的供给量基本呈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增加的趋势,即从一般重要区向重要区变化的过程。研究区四期水源供给重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3)淇河流域单位面积水源供给量随起伏度逐渐增加而降低;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海拔>1600m上达到最低值(348.05mm/km~2);随坡度的增加呈逐级微减而后微增,在较陡坡处达到峰值后突减,坡度低的地区水源供给能力相对较强;研究区平地地区(-1o)单位面积水源供给量达到峰值(4771.98mm/km~2),说明与其他坡向相比,平地的水源供给能力较强。(4)从不同地形起伏度分析,水源供给总量在小起伏分布最大,其次是微起伏和平坦区;从不同垂直带分析,淇河流域水源供给量主要是由低海拔地区提供;从不同坡度分析,整体上研究区坡度低的水源供给总量较坡度高的大;从不同坡向分析,水源供给总量在各坡向的分配较均匀,在阳坡略高于阴坡,研究区水源供给量在坡向上的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5)淇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16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面积显着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林地面积变化不大。2000-2015年研究区水源供给总量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水体,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水源供给量大小在不同年份具有一定的差异,2000年和2005年均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2010年和2015年均表现为建设用地>草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6)从不同地形条件上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单位面积水源供给变化分析可知,随着不同地形条件上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对应的单位面积水源供给量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宇豪,党虹,叶苗,张玉凤,蒋晖[7](2018)在《祁连山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系统水源供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InVEST模型的水源供给模块,对祁连山区天涝池流域的水源供给能力进行估算,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水源供给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nVEST模型水源供给模块在本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拟相对误差为7.52%;在自然发展优先、经济发展优先和环境保护优先情景下,模型模拟水源供给量分别为2.51×10~6、3.16×10~6、2.18×10~6m~3;与当前情景相比,经济发展优先情景下,流域水源供给量增加,增幅约为25.78%,环境保护优先情景下,水源供给量减少,降幅约为13.37%;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会使流域内水源供给能力减少,只关注水源供给前提下,当前关于祁连山区以增加森林面积为主的生态恢复策略值得重新思考.(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康靖[8](2018)在《基于土地利用分类和InVEST模型长汀县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人类大肆掠取自然资源的行为,过度的开发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这一行为也加速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我们不仅可以直观认识研究区域的生态恢复近况,还能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决策。本文以福建省典型亚热带土壤侵蚀区龙岩市长汀县作为研究样地,结合1989、1995、2000、2006、2010和2016年卫星影像和基础数据,定量分析该区自1989年生态治理每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In 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对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两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块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结果进行服务区等级强弱划分并进一步迭加得出综合分区。研究的主要结果有:1989-2016年,长汀地区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格局发生了加大的改变。林地面积增加了 14.69%,由2286km2增加至2622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6.74%,耕地面积减少了 15.05%,园地面积减少了 51.34%,水域面积减少了 17.96%,裸地面积锐减94.51%,由64km2锐减至3km2。其他用地锐减了86.81%,由268km2锐减至35km2。裸地的面积已经基本上消除殆尽,其他未利用地也充分得到了利用。从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转移矩阵来看,林地面积持续增长,主要依靠除水域和建设用地外其余地类的直接转变和间接转变,在所有地类中,除去林地,其余地类的转化幅度都大于50%,另外耕地、其他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相互利用转化程度高。1989-2016年叁期水源供给数值在单位象元分别为1067mm、1559mm和2257mm。长汀县水源供给功能较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四周地势较高的地区,水源供给功能较差的地区主要以中部河田盆地为主。总体来看,林地水源供给服务总量.最大,裸地单位面积水源供给服务能力最强,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水源供给服务能力较小。1989-2016年叁期土壤保持数值在单位象元分别为19068t、23440t和33284t。土壤保持量大的地区对应林地地区,主要分布在河田盆地周边的西部、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土壤保持量较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汀县中心区域的河田盆地。总体上林地的土壤保持功能最强,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差。1989年,长汀县大部分地区水源供给功能分区等级均为0级,水源供给服务功能较弱。2000年,整个长汀县的水源供给功能分区等级达到1级一般水平。2016年除少量城镇其余地区均达到2级服务功能等级。1989年,整个长汀县的土壤保持功能分区等级以1级居多普遍较弱,2000年,长汀县周边地区服务功能等级达到1级或2级。2016年长汀县的土壤保持功能分区等级均达到2级。长汀县服务功能的叁期综合分区图对比差异较大。1989年,整个长汀县的综合服务功能等级较弱,除城镇外其余长汀县地区综合服务功能等级多以1和2居多。2000年,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等级均保持在2以上,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极大的改善。到2016年整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大部分地区的服务功能等级以及达到最高级4级,综合服务功能等级较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6)
吴丹,邹长新,徐德琳,徐梦佳[9](2017)在《汉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汉江上游流域2000—2010年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模块分析汉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供给服务。[结果]10a间研究区林地、湿地和人工表面面积有所增加,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基本稳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005 1/a。2000,2005,2010年,汉江上游流域平均水源供给量分别为4.67×1010,5.22×1010,4.73×1010 m3。[结论]研究区水源供给量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增加对水源供给量增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下垫面改变及生态系统好转可能是水源供给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力。(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裴世魁[10](2017)在《在灭火战斗中如何做好水源供给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火场供水决定灭火战斗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供水充足与否的问题。如何确保"水"这种灭火剂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火场的第一线,保证火场灭火用水量,决定了灭火战斗的成败,因此,火场供水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科学家》期刊2017年16期)
水源供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来,因为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各地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水源供给能力的影响,对于制定合理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开发策略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南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湘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统计降尺度模型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and Tradeoffs)生态系统服务模型预测和分析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流域水源供给时空变化。从而探究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湘江流域水源供给时空分布的影响,以期为流域水资源高效、科学、可持续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分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InVEST模型在湘江流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在年尺度上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序列拟合程度理想。其相对误差PBIAS 4.95%,相关系数R~2为0.74,均方根误差RMSE为75.17。而且在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四期湘江流域水源供给模拟中,表现出InVES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湘江流域年尺度的水源供给时空变化。(2)SDSM模型在湘江流域也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湘江流域年尺度上的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变化。其中对降水的模拟R~2达到了0.54,RMSE为165.7 mm。而对气温的模拟更好,R~2都达到了0.96以上,RMSE最高也只有0.4℃。(3)利用气象站点数据、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数据和大气环流模式(CanESM2)下的两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RCP2.6和RCP4.5情景数据。基于SDSM模型模拟预测了湘江流域未来叁个时间段2020s(2020-2035)、2050s(2050-2065)和2080s(2080-2100)的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在RCP2.6情景下,2020s和2050s时段内最低和最高气温均有所升高,2080s时段内,最低气温不再继续增长,最高气温甚至有所下降,不过相对基准期(2000-2015年)仍分别升高了约0.5℃和0.8℃。而在RCP4.5情景下未来叁个时段内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到2080s时段,最低和最高气温相对基准期分别升高了约1.5℃和1.4℃;而降水在两个情景下的2020s时段内变化都不大,在2050s时段内相对基准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RCP2.6情景下增加约9%,RCP4.5情景下增加约18%。而在2080s时段内相对基准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RCP2.6情景下增加约10%,RCP4.5情景下增加了约20.4%。(4)以SDSM模型模拟预估的湘江流域未来气候要素作为输入驱动InVEST模型,预估湘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源供给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湘江流域在2020s时段内,两种情景与基准期的水源供给相差无几。在2050s时段内,湘江流域水源供给量在RCP4.5情景下比在RCP2.6情景下相对基准期高出了很多,在RCP2.6情景下增加了约18.8%,而在RCP4.5情景下增加了约33%,为9.4×103 m~3ha~(-1)。在2080s时段内,RCP4.5情景下湘江流域水源供给量依旧涨幅很高,相对于基准期增加了约33.5%,而在RCP2.6情景下增长了约19.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源供给论文参考文献
[1].唐小未.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最大程度保障优质水源供给[N].雅安日报.2019
[2].杨东.未来气候情景下湘江流域水源供给能力的时空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宫丹丹,王衣倩.多水源供给模式下的灌区干旱诊断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4].何莎莎,叶露培,朱文博,崔耀平,朱连奇.太行山淇河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8
[5].黄鸿华.45个水源保护区供给市民饮用水[J].潮商.2018
[6].叶露培.淇河流域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空间异质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8
[7].赵宇豪,党虹,叶苗,张玉凤,蒋晖.祁连山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系统水源供给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张康靖.基于土地利用分类和InVEST模型长汀县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功能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8
[9].吴丹,邹长新,徐德琳,徐梦佳.汉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变化[J].水土保持通报.2017
[10].裴世魁.在灭火战斗中如何做好水源供给工作[J].科学家.2017
标签:项目建设管理; 水源供给; 雨城区; 人大常委会; 城区供水; 水环境保护; 施工进度; 水库枢纽; 严桥镇; 水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