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油海上运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带一路,脆性风险,故障树,贝叶斯网络
石油海上运输论文文献综述
丁浩,杨洁,王家明[1](2018)在《“一带一路”视角下进口中东石油海上运输脆性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为保障中国进口石油安全稳定开辟了新通道。利用故障树及贝叶斯网络构建脆性风险评估模型,采用专家综合评判法对事件发生故障的概率打分,通过重要度分析对风险进行预测、预防及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力影响、石油运输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弱、对海运航线的控制防卫水平低等是"一带一路"视角下引起进口中东石油海上运输环节发生脆性风险的重要原因。采取建立"一带一路"石油输送合作规划、提高海军的检测水平及防控能力等风险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脆性风险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8年07期)
梁琰[2](2018)在《全球主要海上石油运输要道及运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伊士运河和苏麦德管道苏伊士运河和苏麦德管道是波斯湾石油和天然气运往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战略航线。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连接红海与地中海。2016年,石油及其他液体(原油和精炼产品)和液化天然气运输量分别占苏伊士运河总吨位的17%和6%(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8-04-17)
王芳,季海伟,汪熹微[3](2018)在《中国石油首个海上运输包运合同签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芳 通讯员季海伟 汪熹微)2017年12月27日,从国际事业公司获悉,国际事业公司与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能源)签署云南石化原油包运合同,成功开辟了一条波斯湾—马德岛国际航运的最佳航线。此举将为云南石化有效降低物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8-01-02)
曹德国,彭星来[4](2016)在《影响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相关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国际石油相对分布不均匀,石油相对的集中在一些区域,作为现在产业发展重要的国际性资源,石油成为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急需要的能源原料。一些地区需要跨海才能运输,以及海运石油相对成本控制以及运输量较大的优势,海运成为众多国家进行石油运输必不可少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14期)
潘卫新[5](2014)在《基于ISM的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油海上运输安全定义为基础,分析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ISM(解析结构模型)的方法对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层次建构,最后通过对解析结构模型的分析提出提高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于群[6](2012)在《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现状,通过对我国海上石油安全运输现状的分析来得出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对策,即通过加强我国海军军事实力、加强自有油船船队建设、提高政府间的互访和沟通来提高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2年36期)
彭丽[7](2009)在《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有保证地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安全。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国内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进口石油是缓解供需缺口的重要手段之一。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7888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达51%,而80%以上的进口石油是通过海洋运输的,因此进口石油的海上运输安全是影响中国石油进口供应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海运线路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海盗事件频发的战略要道,沿途经过的地理环境复杂,所经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军事稳定性差,使得石油海上运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正确评价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确保我国进口石油的安全,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对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定义还没有明确的描述,对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评价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法。本文在分析已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石油海上运输安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和描述,为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评价奠定了基础。在评价方法的选取上,结合石油海上运输安全评价的特点和现有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选取了灰色模糊模型。灰色模糊模型以灰色模糊集合为理论基础,用灰度来描述信息的不充分程度,用模糊关系来描述影响因素与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等级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在石油海上运输安全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各种因素,同时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各项原则,从影响因素中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分别从石油货物运输安全,油轮及其设备的安全,海运航线的安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四个方面建立了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对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评价,所以本文选取2005-2008年这一时期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的安全为评价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权重矩阵;再根据隶属度的确定标准建立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矩阵;最后运用灰色模糊模型对2005-2008年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的安全进行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了这一时期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的安全度等级,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评价结果与2005-2008年这一时期海上运输的现状,发现二者的吻合程度较高,表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适用于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评价研究,为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评价提供了参考基于2005-2008年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评价结果,为有效加强我国未来进口石油的海上运输安全,本文分别从稳定石油供应和保障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对保障我国石油进口供应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6-13)
刘连会[8](2009)在《中国石油海上运输与海域环境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中国石油进口海运量的大幅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风险不断加大,确保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免受污染成为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和学界关注的重点。分析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并提出海上石油运输防污对策。(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尹新[9](2009)在《危险品石油海上安全运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海上运输石油量的快速增加,石油海上运输事故也频繁发生,事故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及财产经济损失,为确保石油海上的安全运输,本文根据第3类易燃液体危险品石油的运输特性,通过文献法和对比法,从我国石油生产与需求变化趋势、石油海上运载与装卸能力状况和石油海上运输事故统计叁个方面,剖析我国石油海上运输的现状,提出石油在装运的空档舱容,运载工具及运油监控处理等方面预防和减少海上运输事故发生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09年02期)
姜大庆,王志平,韩京伟[10](2008)在《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及石油通道安全的意义、我国石油市场分析及预测,提出保障我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的措施与建议。(本文来源于《2008'危险品运输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05-01)
石油海上运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伊士运河和苏麦德管道苏伊士运河和苏麦德管道是波斯湾石油和天然气运往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战略航线。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连接红海与地中海。2016年,石油及其他液体(原油和精炼产品)和液化天然气运输量分别占苏伊士运河总吨位的17%和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油海上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丁浩,杨洁,王家明.“一带一路”视角下进口中东石油海上运输脆性风险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
[2].梁琰.全球主要海上石油运输要道及运量分析[N].期货日报.2018
[3].王芳,季海伟,汪熹微.中国石油首个海上运输包运合同签署[N].中国石油报.2018
[4].曹德国,彭星来.影响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相关因素[J].化工管理.2016
[5].潘卫新.基于ISM的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4
[6].于群.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
[7].彭丽.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9
[8].刘连会.中国石油海上运输与海域环境保护[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尹新.危险品石油海上安全运输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9
[10].姜大庆,王志平,韩京伟.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的思考[C].2008'危险品运输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