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掺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r修饰,Mg修饰,叁元阳离子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混合掺杂论文文献综述
郑剑锋[1](2019)在《基于Er~(3+)/Mg~(2+)掺杂TiO_2纳米棒的混合阳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及形貌调控对研发高性能介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非常关键。本文研究了Er、Mg掺杂对水热法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形貌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以此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叁元阳离子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生长了TiO_2纳米棒阵列(NRAs)。以钛酸四丁酯(TBT)作为钛源,并使用五水合硝酸铒引入Er稀土掺杂来改善TiO_2 NR array电子传输层的光电性能,并进行了电池组装。探讨了TBT浓度和Er掺杂比例对TiO_2 NRA的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0.04 M的TBT和Er:Ti原子比为20:100时获得的电子传输层具有最优性能,所组装的PSCs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PCE)为17.54%,相较于传统TiO_2纳米颗粒电子传输层PSCs,所组装的光伏器件性能有显着提升。2)利用水热法研制了Mg/Er修饰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以醋酸镁作为Mg源,利用Mg~(2+)修饰TiO_2致密层(c-TiO_2)。以Mg~(2+)@c-TiO_2为种子层,使用钛酸四丁酯作为Ti源,使用五水合硝酸铒引入Er离子,水热生长Mg/Er共修饰TiO_2纳米棒阵列。探讨了Er掺杂比例对Mg/Er修饰TiO_2纳米棒阵列的形貌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获得了均匀,高密度,直立生长的Mg/Er掺杂TiO_2纳米棒阵列,纳米棒密度为382μm~(-2),并基于此电子传输层制备了Cs_(0.05)(MA_(0.17)FA_(0.83))_(0.95)Pb(I_(0.83)Br_(0.17))_3叁元阳离子混合型PSCs。SEM表征在Mg/Er共同修饰下,钙钛矿层与电子传输层接触更紧密,光吸收测试表明直立生长的TiO_2纳米棒阵列获得了更好的光吸收性能,瞬态光谱测试表明Mg/Er掺杂TiO_2 NRAs提升了PSCs的载流子分离能力,减少了载流子复合。所制备的叁元阳离子混合型PSCs获得了19.11%的光电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密度(J_(SC))为22.01 mA cm~(-2),开路电压(Voc)为1.08V。(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胡清柳,张汝楠,赖志强,卢小送,张印东[2](2019)在《混合碱效应对Ti~(4+)掺杂硼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熔点硼酸盐玻璃为基质玻璃,通过改变玻璃中混合碱金属的种类及配比,研究了在紫外光激发下,Li-Na、Li-K和Li-Cs混合碱效应对过渡金属离子Ti~(4+)发光性能,如荧光强度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碱效应会显着增强Ti~(4+)离子峰值位于可见光波长处的发光强度,且这种增强效应与混合碱金属离子半径差有关。从玻璃网络结构随混合碱组成变化的角度阐释了玻璃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清柳[3](2018)在《本征缺陷及混合碱效应对离子掺杂发光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子玻璃广泛应用于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电子器件、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光纤通讯、生物成像等领域,对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光学及材料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白光发光二级管迅速发展,人们对光学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光学材料的宽带发光成为了重中之重。本论文研发了以SiO_2-KF-ZnF_2为基质的新型氟硅酸盐(fluorosilicate,FS)光子玻璃,该玻璃在中心波长为260 nm的深紫外(deep-ultraviolet,DUV)光激发下,在350 nm近紫外(near-ultraviolet,NUV)波段出现高强度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通过对比硅酸盐、硼酸盐、磷酸盐、锗酸盐、碲酸盐、氟硅酸盐、氟硼酸盐、氟锗酸盐和氟化物玻璃,发现本论文所研究的新型氟硅酸盐玻璃具有独特的量子效率高达85%的强近紫外发光。这种发光归因于新型氟硅酸盐中的本征缺陷,并分析了本征缺陷的发光机理。首次阐述了在这种新型氟硅酸盐玻璃中缺陷对Mn~(2+)与稀土离子(rare-earth ions,REs)发光的敏化作用,并对敏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发现通过适当的调控,缺陷可以成为赋予光子玻璃更多新功能的有利因素。通过简单的成分修饰改造硼酸盐玻璃结构是满足工业和光学研究领域特殊需求的关键。本论文通过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和拉曼(Raman)光谱研究了Li_2O与Na_2O、K_2O和Cs_2O的混合对玻璃网络中3-配位和4-配位硼的相对丰度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混合碱对玻璃化转变温度、显微硬度、密度、折射率以及Er~(3+)的近红外发光特性(如带宽和寿命)等影响。从混合碱对硼和非桥接氧的连接的结构影响出发,讨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选择Ti~(4+)及Er~(3+)作为发光中心进行研究,从玻璃网络结构随混合碱变化的角度阐释网络结构对Ti~(4+)及Er~(3+)掺杂混合碱硼酸盐光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12-20)
王娇,刘少辉,赵利敏,郝好山,夏思怡[4](2018)在《混合碱法制备Zn掺杂NiO纳米粉体及其甲醛气敏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甲醛气敏传感器材料,采用混合碱法制备了Zn掺杂Ni O纳米粉体,并对其进行SEM、XRD和气敏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浓度Zn掺杂对Ni O纳米粉体的形貌、晶体结构及甲醛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掺杂对其结构及形貌未产生影响,Zn掺杂明显提高了Ni O纳米粉体对HCHO气体敏感性能,在Zn掺杂量为摩尔分数5%的Ni O纳米粉体对HCHO气体具有最佳的气敏特性,工作温度为300℃时,粉体对体积分数为2000×10~(-6)的HCHO气体灵敏度达到18.19,在体积分数为(50~2000)×10~(-6)的HCHO气体范围内,随着HCHO气体浓度增大,Zn掺杂Ni O纳米粉体的灵敏度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Zn元素掺杂使Ni O的空位增多,缺陷增多,从而为气敏反应提供更多的活化点,提高了气敏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8年09期)
吴圣涵,曹良才,郝金坪,朱辰,金国藩[5](2018)在《金纳米颗粒掺杂光致聚合物的体全息混合光栅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颗粒掺杂光致聚合物在全息曝光过程中,光产物周期分布会形成折射率调制相位型主光栅,同时金纳米颗粒周期分布形成由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强吸收的振幅型辅助光栅。研究基于耦合波理论的一种混合光栅模型,分析了光栅的体全息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光栅中的折射率光栅和吸收光栅都能够提升体光栅的衍射效率;体光栅的角度选择性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学民,田国锋,王蓉蓉,龚小琴[6](2018)在《掺杂橡胶颗粒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实验法验证了掺杂橡胶颗粒目数、掺杂比例、剪切温度与时间对橡胶沥青的粘度、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弹性恢复率的影响,并按最优方案混制了橡胶沥青混合料(RAM),并对其路用性能与普通沥青混合料(AM)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掺杂20%、40目的胶粉,在150~170℃的温度下拌和90min,所制备的橡胶沥青具有最优的性能,由其混制的RAM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都明显优于AM,其中动稳定度提高了52%,车辙深度降低了近26%,变形速率降低了近60%,抵抗破坏应变的能力较AM提升了15.6%。各方面性能都有明显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6期)
侯蒙杰[7](2018)在《掺杂低维纳米材料的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_2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控制和消减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高效、清洁等优点,在CO_2捕集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高性能膜材料的开发是加快膜技术工业化步伐的最根本途径。本文旨在开发高性能混合基质膜,设计制备了功能化低维纳米材料作为分散相填充材料,通过调节填充材料在膜中排布,优化界面形貌,构建CO_2传递通道,从而提升膜的CO_2分离性能。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叁部分:(1)将聚苯胺修饰的埃洛石纳米管(PANI-d-HNTs)加入到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中,构建多层管状促进传递通道,制备混合基质膜。ATR-FTIR和SEM表征结果表明PANI-d-HNTs和SPEEK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系统的研究了PANI-d-HNTs添加量以及进料压力对混合基质膜的CO_2分离性能影响,并考察了膜的CO_2/N_2混合气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压力为1 bar、温度为25°C时,PANI-d-HNTs含量为0.9wt%的混合基质膜具有超过120 h的混合气长期性能稳定性,CO_2渗透系数为1250 Barrer,CO_2/N_2分离因子为82.9;超过2008年修订的Robeson上限。这是因为PANI-d-HNTs多层管状传递通道中紧密排列的仲氨基可以与CO_2发生可逆反应,高速传递CO_2。(2)将原位掺杂碳量子点的磺化聚醚醚酮聚合物(SPEEK-CDs)与PVA共混交联,制备SPEEK-CDs-PVA/PSf混合基质复合膜(其中以多孔聚砜(PSf)作为支撑层)。ATR-FTIR、SEM、DSC表征以及凝胶含量测试证实了CDs、PVA与SPEEK之间发生交联反应,SPEEK-CDs-PVA混合基质膜具有显着提高的热稳定性和耐溶胀性能。在混合气进料条件下,系统的研究了膜的组成、进料压力以及温度对混合基质膜的CO_2分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1bar、温度25°C时,SPEEK-CDs-PVA/PSf膜(膜中SPEEK-CDs-0.5与PVA的质量比为80:20)的CO_2渗透速率为110 GPU,CO_2/N_2选择性为92.9;高于文献报道的SPEEK气体分离膜。这是因为在SPEEK-CDs-PVA有机-无机交联网络中,CDs表面通过酯化反应接枝的磺酸基团可作为吸附传递位点,在界面处形成亲CO_2传递通道,优先传递CO_2。此外,SPEEK-CDs-PVA/PSf膜具有优异的抗塑化性能、良好的温度适应性以及超过200 h的长期操作稳定性。(3)将支化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埃洛石纳米管(PEI-HNTs)加入到聚乙烯胺(PVAm)中,构建具有支化结构的限域传递通道,以PSf为支撑层制备混合基质复合膜。ATR-FTIR表征结果证明PEI-HNTs与PVAm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系统的研究了PEI-HNTs添加量、进料压力、湿涂层厚度以及进料气氛对混合基质膜的CO_2分离性能影响,并考察了膜的CO_2/N_2混合气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压力为1 bar、PEI-HNTs-3含量为1wt%时,PVAm-PEI-HNTs/PSf膜的混合气CO_2渗透速率为228 GPU,CO_2/N_2选择性为143.0;分别为PVAm/PSf膜的2.17倍和2.52倍。这是因为PEI-HNTs作为限域传递通道,其内腔负载的支化PEI链上的氨基载体可与CO_2发生可逆反应,快速传递CO_2,消除载体等待效应。此外,该膜也具有优异的耐压性能以及超过200 h的长期操作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陈少峰[8](2018)在《天津海淡所水滑石掺杂混合基质反渗透膜研究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粒径尺寸、孔道结构和界面性质,在优化膜结构和提高膜渗透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多孔纳米材料中相互贯通的孔道可为水分子提供传递通道,将其引入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皮层,制备混合基质反渗透膜,可显着提高膜的渗透性能。基于上述理论,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膜技术与应用研究室开发了水滑石(HT)混合基质反渗透膜,利用水滑石中贯(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陈莉[9](2018)在《阴离子掺杂的混合导体透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导体透氢膜是一种同时具有质子和电子混合传导性能的无机致密陶瓷膜,因其在含氢混合气中具有100%的氢气分离选择性而备受关注。对于实际工业应用,透氢膜必须在相应的操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透氢性能和较高的操作稳定性。基于此,本论文选取了一种质子电导率较高的钨酸镧基混合导体材料La_(5.5)W_(0.6)Mo_(0.4)O_(11.25-δ)(LWMO)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LWMO氧位掺杂阴离子对材料的晶体结构、透氢性能及透氢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最优比例通过共压法和高温烧结技术制备了非对称透氢膜,研究了其透氢性能及稳定性。首先,我们制备了F~-掺杂的钨酸镧基混合导体透氢膜La_(5.5)W_(0.6)Mo_(0.4)O_(11.25-δ)F_x(LWMF_x,x=0~0.50),考察了不同F~-掺杂量之下,LWMF_x的相结构、稳定性和透氢性能变化。结果表明,x≤0.20时,F~-的掺入不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F~-掺杂量的增加,LWMF_x膜片的透氢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透量峰值出现在x=0.05处。LWMF_(0.05)膜在900°C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但950°C和1000°C下透量却大幅衰减,950°C下透氢量衰减的原因主要是Mo~(6+)被还原,通过干燥空气的氧化处理,衰减的透量可以重新恢复,而在1000°C下透量的衰减不可逆转,主要是由于Mo~(6+)的挥发。此外,我们也制备了Cl~-掺杂的钨酸镧基混合导体透氢膜La_(5.5)W_(0.6)Mo_(0.4)O_(11.25-δ)Cl_x(LWMCl_x,x=0~0.20),考察了不同Cl~-的掺杂量对LWMCl_x的相结构、透氢性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综合对比了F~-掺杂与Cl~-掺杂的膜片的透氢性能差异。结果表明,x≤0.20时,LWMCl_x的立方萤石相结构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Cl~-掺杂量的增加,不同掺杂比例的膜片的透氢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透氢量峰值出现在x=0.10处。综合比较LWMO、LWMCl_(0.10)和LWMF_(0.05)膜片的透氢通量,掺F~-的LWMF_(0.05)膜片的透氢性能最佳,在1000°C干气气氛下达到0.17 m L?min~(-1)?cm~(-2)。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La_(5.5)W_(0.6)Mo_(0.4)O_(11.25-δ)F_(0.05)(LWMF_(0.05))膜的透氢性能,我们制备了非对称LWMF_(0.05)片状透氢膜,详细研究了非对称结构对LWMF_(0.05)膜片透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非对称结构大大降低了膜的致密层厚度,与常规LWMF_(0.05)片状膜相比,LWMF_(0.05)非对称膜的透氢量得到了显着提升;膜的多孔层降低了致密层表面的氢气化学势,对致密层起到了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致密层Mo~(6+)直接被氢气还原,从而提高了膜的透氢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昆显[10](2018)在《混合金属无水硼酸盐的热化学及其稀土掺杂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金属硼酸盐体系被认为是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荧光材料与双折射材料,近年来,有关混合金属硼酸盐的晶体合成、表征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较多,但是关于混合金属硼酸盐的热化学性质研究以及其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研究报道还较少,继续深入研究很有必要。热力学性质作为物理化学的基础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热化学数据能提供所使用材料的稳定性与反应性。作为本课题组系统研究金属硼酸盐热化学工作的继续,本论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四种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混合碱/碱土/过渡金属硼酸盐:NaCaBO3、Li4CaB2O6、Li6Zn3B4O12和Na3ZnB5O10,并且制备了 Li6Zn3B4O12和Na3ZnB5O10为基质的稀土发光材料。使用XRD、EDS、IR、TG以及化学分析等对制备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其基本热力学参数,研究了其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根据设计的热力学循环,利用微量热计在298.15 K下分别测量了NaCaBO3/Li4CaB2O6/Na3ZnB5O10/ZnO 在 1 mol·dm-3 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Li6Zn3B4O12在溶剂(H3BO3+ HC1)(aq)中的摩尔溶解焓;CaCl2·2H2O(s)在两种不同溶剂(H3BO3+ HCl+NaCl)(aq)和(H3BO3+HCl+LiCl-H2O)(aq)中的溶解焓;LiBO2(s)/NaBO·4H2O(s)在溶剂(H3BO3+ HCl+ZnO)(aq)中的摩尔溶解焓;与已见报道的ZnO(s)在(H3BO3+ HCl)(aq)中,NaCl(s)在(H3BO3+ HCl)(aq)中,LiCl·H2O(s)在(H3BO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以及H3BO3(s)在1 mol·L-1HCl(aq)溶液中的溶解焓,CaCl2·2H2O(s)、LiCl·H2O、NaCl(s)、LiBO2(s)、NaBO2·4H2O(s)、ZnO(s)、H3BO3(s)、HCl(aq)和H2O(1)在298.15 K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得到NaCaBO3、Li4CaB2O6、Li6Zn3B4O12 和 Na3ZnB5O10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664.5±0.9)kJ·mol-1、-(3391.7±1.9)kJ·mol-1、-(5867.5±4.8)kJ·mol-1和-(4655.3±6.6)kJ·mol-1。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以Li6Zn3B4O12、Na3ZnB5O10为基质的Eu3+和Tb3+稀土离子单掺的稀土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的稀土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的掺杂浓度越大会使Li6Zn3B4O12:Eu3+产生微弱的红移,且掺杂浓度越大,荧光强度越强;Li6Zn3B4O12荧光粉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强;Na3ZnB5O10:Tb3+中 Tb3+的猝灭浓度为 0.5%。本论文所得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混合金属硼酸盐材料的研究内容,为其应用提供了热力学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混合掺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低熔点硼酸盐玻璃为基质玻璃,通过改变玻璃中混合碱金属的种类及配比,研究了在紫外光激发下,Li-Na、Li-K和Li-Cs混合碱效应对过渡金属离子Ti~(4+)发光性能,如荧光强度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碱效应会显着增强Ti~(4+)离子峰值位于可见光波长处的发光强度,且这种增强效应与混合碱金属离子半径差有关。从玻璃网络结构随混合碱组成变化的角度阐释了玻璃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掺杂论文参考文献
[1].郑剑锋.基于Er~(3+)/Mg~(2+)掺杂TiO_2纳米棒的混合阳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胡清柳,张汝楠,赖志强,卢小送,张印东.混合碱效应对Ti~(4+)掺杂硼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9
[3].胡清柳.本征缺陷及混合碱效应对离子掺杂发光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4].王娇,刘少辉,赵利敏,郝好山,夏思怡.混合碱法制备Zn掺杂NiO纳米粉体及其甲醛气敏性能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8
[5].吴圣涵,曹良才,郝金坪,朱辰,金国藩.金纳米颗粒掺杂光致聚合物的体全息混合光栅模型[J].应用光学.2018
[6].王学民,田国锋,王蓉蓉,龚小琴.掺杂橡胶颗粒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J].功能材料.2018
[7].侯蒙杰.掺杂低维纳米材料的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_2分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8].陈少峰.天津海淡所水滑石掺杂混合基质反渗透膜研究取得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8
[9].陈莉.阴离子掺杂的混合导体透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吴昆显.混合金属无水硼酸盐的热化学及其稀土掺杂发光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标签:Er修饰; Mg修饰; 叁元阳离子卤化物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