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矿步距论文-丁航行,牛伦,孙明志,任凤玉,邱海涛

崩矿步距论文-丁航行,牛伦,孙明志,任凤玉,邱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崩矿步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底柱分段崩矿法,崩矿步距,采场结构参数,数值模拟

崩矿步距论文文献综述

丁航行,牛伦,孙明志,任凤玉,邱海涛[1](2019)在《基于PFC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地下铁矿山的开采中大量应用,采场结构参数不断增大,为了符合散体流动规律,提高回采指标,崩矿步距的优化尤其重要。本文结合梅山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生产实践,采用PFC3D软件建立了放矿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FISH程序,来控制矿岩颗粒的流动。对初步设计的6组崩矿步距方案进行模拟,得出在18m×20m采场结构参数条件下,最优的崩矿步距为2.2m。经过现场工业试验验证,2.2m崩矿步距下回采率和贫化率指标提升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03期)

行鹏飞,时磊,汪龙,王满,黄滚[2](2018)在《某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铁矿生产中矿石损失贫化严重的问题,以该铁矿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相似材料放矿模拟试验,测得了其矿岩散体流动参数和沿进路方向放出体形态,得到了不同崩矿步距下矿石的贫损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当崩矿步距为3.7~4.2m时,矿石贫损指标好。然后通过对不同崩矿步距的进路进行现场出矿跟班标定,统计了各出矿口矿石放出量及废石混入情况,结果表明,放出体高度一定时,崩矿步距越大,放出体形态越小,放矿截止时间推迟,可回收更多矿石。故推荐该铁矿崩步距优化值为4 m(2m+2m),矿山可取得较好的贫损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12期)

常贯峰,路增祥[3](2018)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铲入深度与崩矿步距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损失贫化大这一技术难题,以大结构参数单进路放矿模型为基础,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进行了3种崩矿步距、7种铲入深度下的21组放矿实验。从放矿口出现废石的早与晚、出现废石时顶部废石漏斗凹陷深度、放出纯矿石量、损失与贫化等方面分析了铲入深度与崩矿步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崩矿步距越大,正面废石侵入时间越晚;铲入深度越大,正面废石侵入时间越早。4.6 m崩矿步距条件下,铲入深度为5.32 m时,矿石回收率达到最优值59%左右,此时混岩率为16%左右。(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07期)

金爱兵,孙浩,孟新秋,高永涛,吴琼[4](2017)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放矿方式下崩矿步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梅山铁矿为研究对象,在分段高度×进路间距为18 m×20 m的大结构参数下,设置不同的步距,分别采用无贫化放矿、低贫化放矿和现行截止品位放矿3种方式进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合PFC2D数值模拟,分别从正面和侧面2个方向对矿石回收及废石混入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贫化放矿、低贫化放矿和截止品位放矿3种出矿方式的最优崩矿步距分别为4.5,3.8和3.8 m。无贫化放矿方式基本不破坏矿岩界面的完整性,减少矿岩的混杂机会,因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化;不同的放矿方式有不同最优放矿步距,当终止出矿时,步距较大,则混入废石主要来源于上部,正面残留较多;当步距较小时,正面废石会过早混入,整体回收率低;当步距适中时,正面废石和上部废石同时混入,回收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孙浩,金爱兵,高永涛,孟新秋[5](2016)在《期望体理论的实验研究及端部放矿崩矿步距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出体形态研究是研究崩落矿岩流动规律和确定最优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基于标志颗粒法,通过底部与端部放矿物理实验,研究无限边界条件和半无限边界条件下放出体形态及其变化规律,验证期望体理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18 m×20 m结构参数下端部放矿崩矿步距的优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放出体形态并不是标准的椭球体,而是与期望体更为相近;在无限边界条件和半无限边界条件下,放矿量与放出体高度满足幂函数关系,与放出体半径满足指数函数关系;建议在18 m×20 m结构参数下,优先选用无贫化放矿方式和4.6 m的崩矿步距.(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孙浩,金爱兵,高永涛,孟新秋[6](2016)在《不同端壁倾角条件下放出体形态研究及最优崩矿步距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端部放矿中放出体形态,获得大结构参数下最优的崩矿步距,基于颗粒元理论和PFC3D程序,构建具有矿石散体细观力学性质的放矿模型.通过已有研究结论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FC程序的放矿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18 m×20 m结构参数下不同端壁倾角崩矿步距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倾角端壁条件下放出体形态不完整,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椭球体.当放矿量相同时,放出体高度随端壁倾角的减小而增大,放出体整体形态也随之越来越"瘦长".在无限边界和不同倾角端壁条件下,放出体高度的变化趋势均可概括为两个阶段:在放矿初始阶段,放出体高度呈指数形式快速增加,随放矿量的增加,其增长率逐渐减小;随后,放出体高度将随放矿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建议在18 m×20m结构参数下采用85°~90°的端壁倾角,4.8 m的崩矿步距.(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何荣兴,任凤玉,宋德林,马娇阳[7](2015)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优化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的影响因素很多,一直以来没有得出较好的优化方法。根据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北洺河铁矿2种崩矿步距出矿时的废石混入情况进行了跟班标定,结果表明:1.7m崩矿步距时,废石从正面流出;3.4m崩矿步距时,废石先从顶部出露,说明崩矿步距合理值位于两者之间。针对1.7,2,2.2m叁种步距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为2.2m崩矿步距时,矿石回收效果最好,在北洺河铁矿现有爆破参数条件下,推荐崩矿步距值为2.2m。(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8期)

陈超,申梦飞,井伯详,孙成[8](2015)在《庙沟铁矿多端壁倾角下崩矿步距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放出体和崩落体最大程度吻合理论,耦合优化庙沟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不同端壁倾角下的崩矿步距和进路间距。基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运用数学模型,结合庙沟铁矿的工程实例,计算了该矿山端部放矿时的理论体积贫化率和回收率,预测得出在端壁倾角87.5°的情况下,崩矿步距约为4.0 m,进路间距为17.5~18 m,回收指标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5》期刊2015-07-09)

安龙,邬金,徐帅,李元辉[9](2015)在《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落矿崩矿步距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厂沟梁金矿18#薄矿脉为工程依托,以实验室相似材料实验为手段,开展倾斜边壁约束条件下端部放矿实验研究.约束边壁条件下,测得12,14 m段高时沿进路方向放矿椭球体宽度分别为1.7和2.1 m,流轴角为4°,向下盘倾斜.确定步距仿真实验范围为1,2,3 m.通过步距仿真实验,以回贫差指标最大为判据,得到12和14 m段高下,步距为1 m时方案最优.利用叁维激光扫描系统CMS对1 m步距下的工业实验区域进行扫描,探测结果表明:爆破后矿岩散体基本全部放出,实验区域下盘局部出现少量欠挖,上盘围岩基本完整,整体爆破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高锋,甘德清,陈超,卢宏建,李泽营[10](2014)在《庙沟铁矿崩矿步距与进路间距的耦合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放出体和崩落体最大程度吻合理论,耦合优化庙沟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和进路间距。结合结构参数和实际体积贫化率与回收率的经验公式,推导质量回贫差的数学模型,计算不同崩矿步距的理论最优进路间距、放出体体积和质量回贫差。综合理论计算结果和工程类比法选择试验参数,进行1∶50比例尺立体模型相似模拟放矿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回贫差数学模型是可靠的,同时得出最优崩矿步距约为3.6m,最优进路间距为16.5~17m。(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4年10期)

崩矿步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铁矿生产中矿石损失贫化严重的问题,以该铁矿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相似材料放矿模拟试验,测得了其矿岩散体流动参数和沿进路方向放出体形态,得到了不同崩矿步距下矿石的贫损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当崩矿步距为3.7~4.2m时,矿石贫损指标好。然后通过对不同崩矿步距的进路进行现场出矿跟班标定,统计了各出矿口矿石放出量及废石混入情况,结果表明,放出体高度一定时,崩矿步距越大,放出体形态越小,放矿截止时间推迟,可回收更多矿石。故推荐该铁矿崩步距优化值为4 m(2m+2m),矿山可取得较好的贫损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崩矿步距论文参考文献

[1].丁航行,牛伦,孙明志,任凤玉,邱海涛.基于PFC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优化[J].中国矿业.2019

[2].行鹏飞,时磊,汪龙,王满,黄滚.某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优化[J].中国矿业.2018

[3].常贯峰,路增祥.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铲入深度与崩矿步距的关系[J].金属矿山.2018

[4].金爱兵,孙浩,孟新秋,高永涛,吴琼.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放矿方式下崩矿步距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孙浩,金爱兵,高永涛,孟新秋.期望体理论的实验研究及端部放矿崩矿步距优化[J].工程科学学报.2016

[6].孙浩,金爱兵,高永涛,孟新秋.不同端壁倾角条件下放出体形态研究及最优崩矿步距的确定[J].工程科学学报.2016

[7].何荣兴,任凤玉,宋德林,马娇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矿步距优化方法及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5

[8].陈超,申梦飞,井伯详,孙成.庙沟铁矿多端壁倾角下崩矿步距优化[C].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5.2015

[9].安龙,邬金,徐帅,李元辉.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落矿崩矿步距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高锋,甘德清,陈超,卢宏建,李泽营.庙沟铁矿崩矿步距与进路间距的耦合优化研究[J].中国矿业.2014

标签:;  ;  ;  ;  

崩矿步距论文-丁航行,牛伦,孙明志,任凤玉,邱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