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消融论文-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

冷凝消融论文-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凝消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温标测,冷凝消融,心动过速.室性,心肌梗塞

冷凝消融论文文献综述

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1](1997)在《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低温标测与冷凝消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2条犬进行了冷凝后病理学、血液动力学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和室性心动过速(VT)模型,并进行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结果显示:①心内膜冷凝损伤灶的长、短径和深度大于心外膜冷凝(36.60±11.06mmvs22.80±3.70mm、29.30±10.97mmvs19.60±3.12mm、8.14±2.41mmvs5.16±2.03mm,P均<0.05),冷凝损伤灶与其周围正常心肌分界清楚。②10条心梗犬采用电刺激或乌头碱诱发出20次持续性VT,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均成功。③心外膜冷凝6条犬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均于术后3日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7日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依据上述较高的成功率、短暂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无心功能障碍等可以认为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1997年02期)

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陈新,孙瑞龙[2](1997)在《冷凝消融实验性犬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冷凝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基础及冷凝手术中影响冷凝消融作用的各种因素。方法:对7条犬行心外膜冷凝,5条犬行心内膜冷凝,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诱发出20次室性心动过速,并用冷凝予以终止。心外膜冷凝犬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所有犬均行病理检查。结果:心外膜冷凝时,冷凝时间主要影响冷凝损伤灶的深度,冷凝次数主要影响冷凝损伤灶的直径。心内膜冷凝的损伤灶直径和深度均大于心外膜冷凝。冷凝损伤灶的演变过程可分为4期,冷凝损伤灶的特点可归纳为“匀”、“齐”、“明”、“整”。冷凝后即刻心肌肌原纤维即发生不可逆性溶解,而间质细胞受损较轻,后期可以修复。冷凝后1周内心律失常均自行消失。结论:冷凝消融的病理特点说明冷凝可有效地消融位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病灶,而冷凝灶修复后无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1997年01期)

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3](1996)在《犬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冷凝标测与冷凝消融(论着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犬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冷凝标测与冷凝消融(论着摘要)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陈新,孙瑞龙,唐承君,李永利,阮英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10条犬按Harrls二期阻闭加灌注法建立心肌梗塞...(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方丕华[4](1995)在《冷凝消融室性心动过速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凝消融室性心动过速的新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方丕华综述王方正审校自1948年Hass等首次在犬的心脏上进行冷凝实验以来,冷凝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而在心外科和心肌冷凝消融方面很少引起重视。1977年Gallagher等[1...(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1995年05期)

方丕华[5](1995)在《冷凝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况》一文中研究指出1948年Hass等首次在犬的心脏上进行了冷凝实验,1951年Taylor等报道用低温方法可在心脏上产生一个可控制、可预测大小的冷凝损伤灶。此后虽然冷凝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心脏(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通讯》期刊1995年02期)

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陈新,孙瑞龙[6](1994)在《冷凝消融室性心动过速中两种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比较了冷凝消融实验性室性心动过速(VT)中两种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各自的局限性。结果表明:用心肌梗塞模型诱发VT适用于研究心肌梗塞后VT的产生机理、病理生理、血液动力学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及观察预后等。而乌头碱局部心肌注射所用剂量小,诱发VT的时间短、诱发率高、持续时间长,是研究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如电灼、冷凝、激光和化学消融等理想的VT模型。(本文来源于《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尹彦琳,路黎明[7](1994)在《冷凝消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6条犬于冷凝手术后进行了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实验犬在冷凝后出现频发窒早和室速;室速产生的机理是自律性增高;室速及室早一般出现在手术后3天以内,一周后室速及室早自行消失,无一例恶化为室颤,说明冷凝手术致心律失常作用时间短暂,冷凝手术安全可行。(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冷凝消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冷凝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基础及冷凝手术中影响冷凝消融作用的各种因素。方法:对7条犬行心外膜冷凝,5条犬行心内膜冷凝,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诱发出20次室性心动过速,并用冷凝予以终止。心外膜冷凝犬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所有犬均行病理检查。结果:心外膜冷凝时,冷凝时间主要影响冷凝损伤灶的深度,冷凝次数主要影响冷凝损伤灶的直径。心内膜冷凝的损伤灶直径和深度均大于心外膜冷凝。冷凝损伤灶的演变过程可分为4期,冷凝损伤灶的特点可归纳为“匀”、“齐”、“明”、“整”。冷凝后即刻心肌肌原纤维即发生不可逆性溶解,而间质细胞受损较轻,后期可以修复。冷凝后1周内心律失常均自行消失。结论:冷凝消融的病理特点说明冷凝可有效地消融位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病灶,而冷凝灶修复后无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凝消融论文参考文献

[1].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低温标测与冷凝消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

[2].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陈新,孙瑞龙.冷凝消融实验性犬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1997

[3].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犬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冷凝标测与冷凝消融(论着摘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

[4].方丕华.冷凝消融室性心动过速的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

[5].方丕华.冷凝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况[J].医学研究通讯.1995

[6].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陈新,孙瑞龙.冷凝消融室性心动过速中两种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J].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4

[7].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尹彦琳,路黎明.冷凝消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4

标签:;  ;  ;  ;  

冷凝消融论文-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