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杆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楔形锚固机理,液体压力,耐久性能
复合杆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承高[1](2019)在《碳/玻璃纤维复合杆体的锚固及其耐久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耐疲劳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结构材料,并部分替代钢材用于结构的增强/加固/修复以及新建结构。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发挥了碳纤维的高力学与耐腐蚀性能与玻璃纤维的低价格与高变形等优势而逐渐应用于预应力索锚结构。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的锚固与恶劣环境耐久性能是影响其设计应用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文发展了针对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的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通过力学分析、有限元模拟及试验测试研究了锚固系统的应力传递机制,研究了复合材料杆在高温/高压/蒸馏水(盐水)耦合环境下的性能退化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纤维复合材料楔形锚固机理研究采用力学分析与试验手段揭示了纤维复合材料楔形锚固体系内部应力传递机理;对楔形锚固体系进行参数分析与优化,获得锚固体系的极限锚固承载力、锚固效率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楔形锚固体系利用纤维复合材料与填充树脂间的化学粘结及物理挤压施加锚固作用,锚固区应力分布均匀,锚具内无滑移现象,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充分发挥。(2)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锚固方法研究研发了一套高效的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采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手段揭示了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的锚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层锚固系统由于杆体截面减小而导致其锚固承载力较低;力学锚固系统由于挤压作用导致杆体表面形成初始损伤,在静力及疲劳荷载作用下锚固系统提前失效;粘结型锚固系统受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填充树脂界面粘结强度限制,其极限锚固承载力较低;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锚具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锚固承载力高。(3)高温高压水浸泡下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耐久性研究研究了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在蒸馏水环境下的水吸收与长期热、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及机理,并对复合材料杆体界面粘结强度进行了长期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吸水行为符合Fick定律,且浸泡温度和液体压力增加了水分子在复合材料杆体内的扩散速率;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吸水浓度随径向位置、浸泡温度、液体压力和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高温高压浸泡后,杆体树脂基体发生后固化,玻璃化温度大幅提升,且水分子进入杆体内,导致树脂水解与塑化及纤维/树脂界面脱粘;复合材料杆体界面粘结强度随浸泡温度和时间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其稳定强度保留率仅与纤维/树脂界面类型有关。(4)高温高压盐溶液浸泡下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耐久性研究研究了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在盐溶液浓度下的水吸收性能与长期力学性能演化,揭示了浸泡温度、液体压力和盐溶液浓度对复合材料杆体吸水性能的影响机理及盐离子浓度对杆体吸水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杆体径向和纵向吸水行为符合Fick定律,且纵向相比径向具有较小的吸水率和较大的扩散系数;浸泡温度增加了杆体的吸水速率,液体压力次之,盐溶液浓度的影响较小;浸泡在盐溶液中导致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界面粘结强度下降,且浸泡温度影响最大。(5)高温高压浸泡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疲劳性能研究研究了高温高压浸泡前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疲劳性能,揭示了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体系及高温高压耦合环境对复合材料杆体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形成了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疲劳性能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楔块-粘结复合型锚固系统相比于传统力学锚固系统锚固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其疲劳寿命提高了5.8~7.4倍;其疲劳破坏过程为:皮/芯界面层脱粘、疲劳荷载重分布及皮层断裂;高温高压浸泡导致杆体疲劳寿命提升3倍以上,其提升机理为浸泡过程导致树脂韧性的提升及皮/芯界面层热应力的释放,减小了杆体在疲劳过程中树脂基体的早期开裂及皮/芯界面的脱粘几率。本文研究了纤维复合材料的楔形锚固机理并提出了适用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新型锚固体系,采用模拟与试验等手段揭示了新型锚固体系内部应力传递机理;基于Fick定律及扩散数学理论,定量地获得高温/高压/蒸馏水(盐水)耦合作用下水分子在复合材料杆体内部的分布;揭示了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热、力学性能退化机理,并建立了杆体的长期寿命预测模型;研究了高温/高压/蒸馏水溶液浸泡后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疲劳性能,揭示了锚固系统、疲劳参数及耦合环境对复合材料杆体的疲劳性能影响机理,形成了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的疲劳性能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陈鹏,何勇,沈培辉,郭磊[2](2019)在《复合杆体侵彻半无限靶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LS-DYNA软件对复合杆体在不同弹芯长径比、弹芯截面积形状、弹芯和护套材料参数情况下垂直侵彻半无限靶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研究,找到了相关物理量对侵彻效果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进一步建立弹坑简化模型,分析了复合杆体的侵彻机理。结果表明:在保证侵彻过程中弹芯不弯曲变形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弹芯长径比和着靶速度能有效提高侵彻效果;圆形弹芯截面侵彻效果相对于正方形和叁角形弹芯截面的复合杆体更为稳定;在满足内外弹道强度要求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密度较高的弹芯材料、密度和杨氏模量较低的护套材料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杆体的侵彻效果;复合杆体的长径比和材料类型会对不同侵彻阶段穿深与弹坑总穿深之比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杜忠华,杜成鑫,朱正旺,夏龙祥[3](2016)在《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长杆体弹芯穿甲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体积分数为80%的钨丝/Zr_(38)Ti_(17)Cu_(10.5)Co_(12)Be_(22.5)非晶复合材料长杆体弹芯,开展了在1300~1700 m/s撞击速度下侵彻30CrMnMo钢板的实验研究,并与普通钨合金弹芯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由这种材料制成的弹芯在高速侵彻时形成完全不同于钨合金和贫铀合金的侵彻特性,主要表现在:(1)在高速撞击条件下,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弹芯先后发生非晶气化、弹芯外侧钨丝屈曲和弯曲断裂、钨丝回流现象,使弹芯在侵彻过程中保持自锐,并且其侵彻能力高于普通93钨合金;(2)这种复合材料在高速侵彻过程中,由于非晶气化,一方面会造成钨丝的动态屈曲与劈裂、弹芯刚度降低、侵彻分叉,会使侵彻过程中靶板抗力不对称,产生弹道弯曲等现象,相对减弱自锐性效果;另一方面,非晶气化导致回流的钨丝在弹坑侧壁产生沟槽划痕,气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作用在弹坑划痕沟槽处易形成贯穿性裂纹,利于二次杀伤。(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4](2014)在《高大型夹芯复合材料杆体设计与制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开发单位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简介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重点突破了大型夹芯复合材料杆体的结构设计技术、成型技术等关键技术,以10k V~220k V输电杆塔产品为应用背景,通过对复合材料输电杆塔材料体系、结构、节点连接等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低成本制造、高结构刚度低挠度设计、复合材料杆塔的防老化等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期刊2014年12期)
李勇[5](2010)在《复合杆体斜侵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杆体是指在杆式穿甲弹弹芯上包裹一层密度低、杨氏模量高的护套材料形成的复合结构杆体。本文主要针对复合杆体斜侵彻半无限靶的现象进行研究,探讨这种异形杆体的斜侵彻能力。本文应用ANSYS/workbench中新增的显示动力学模块对复合杆体的斜侵彻能力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主要探讨了复合杆体结构参数(长径比、护套厚度、弹芯直径等)、材料参数(弹芯材料、护套材料)及不同着靶角(0°到60°)对斜侵彻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这些变量对终点效应影响的规律。同时也对复合杆体斜侵彻时的弹坑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实际弹坑基本一致。本文研究复合杆体斜侵彻条件下的穿甲机理,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杆体的比动能、增强杆体的抗弯抗断能力和复杂侵彻角度下的穿甲能力,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皮林立[6](2009)在《大长径比复合结构杆体侵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杆体指在细长的弹芯上包裹一层密度较低、杨氏模量较高的护套材料的复合结构杆体。为了探讨这种异形杆体的侵彻能力,本文对复合结构杆体垂直侵彻半无限靶的现象展开了研究。文章应用ANSYS/DYNA软件对不同结构复合杆体(主要是护套结构的不同)的侵彻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护套结构对终点效应影响的规律。同时也对复合结构杆体的弹坑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Bjerke的研究成果进行拓展,提出了“等效杆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据垂直侵彻的物理图像,结合经典穿甲理论,建立了复合结构杆体垂直侵彻半无限靶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个参量对垂直侵彻的影响。最后,对复合结构杆体侵彻半无限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近似一致。(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宋晓欢[7](2008)在《复合杆体结构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了复合杆体结构在具有工程背景的105mm脱壳穿甲弹中的应用。包括弹托与复合层之间啮合结构,和复合层的形状结构及尺寸。主要成果如下:(1)将间隙啮合技术运用到105mm穿甲弹中,设计出合理的间隙,验证了其对改善弹托齿根面受力状况的可行性;(2)设计长径比加大到40后的穿甲弹结构,设计复合杆体的结构,分析表明这种结构可以很好的改善弹芯的受力状况;(3)分析了复合层的厚度和长度变化对弹芯发射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比较合理的复合层结构尺寸;(4)研究了采用复合杆后弹托齿根面的受力变化,分析了等效应力随复合层厚度和长度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杨雄源[8](2007)在《复合杆体碰撞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各种防护装置的防护能力显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长杆体的侵彻贯穿能力,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文中进行了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一:根据已有的钨杆侵彻半无限靶实验数据,调节LS-DYNA数值模拟程序,使得由模拟得到侵彻深度与实验数据接近。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其穿深、杆体的速度和长径比的关系。二:对铝包裹层和铜包裹层复合杆侵彻半无限靶板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这两种复合杆体的侵彻机理,并得到它们的侵彻深度、杆体的速度和长径比的关系。叁:改变复合杆的几何参数,使得这两种复合杆体的质量与钨杆的质量相等,对比分析这两种复合杆体与传统的钨杆侵彻机理。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复合杆具有更好的侵彻能力。由此可以推测:大长径比钨杆外包裹一层轻质材料具有更好的侵彻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赵建明[9](2002)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锚杆杆体强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锚杆在3种应力状态下的受力及破坏情况,提出了锚杆在设计及安装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02年S1期)
张树光,张向东,李永靖[10](2001)在《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锚杆杆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纤/环氧复合材料有很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以及较高的单向抗拉强度,同时与金属相比又具有耐腐蚀的优点,并且该材料制成的锚杆价格低廉(仅为金属锚杆的一半左右),因此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非常适合于制作锚杆。本文主要对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锚杆的配比、力学性能参数及其损伤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期刊2001-09-13)
复合杆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ANSYS/LS-DYNA软件对复合杆体在不同弹芯长径比、弹芯截面积形状、弹芯和护套材料参数情况下垂直侵彻半无限靶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研究,找到了相关物理量对侵彻效果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进一步建立弹坑简化模型,分析了复合杆体的侵彻机理。结果表明:在保证侵彻过程中弹芯不弯曲变形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弹芯长径比和着靶速度能有效提高侵彻效果;圆形弹芯截面侵彻效果相对于正方形和叁角形弹芯截面的复合杆体更为稳定;在满足内外弹道强度要求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密度较高的弹芯材料、密度和杨氏模量较低的护套材料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杆体的侵彻效果;复合杆体的长径比和材料类型会对不同侵彻阶段穿深与弹坑总穿深之比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杆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承高.碳/玻璃纤维复合杆体的锚固及其耐久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陈鹏,何勇,沈培辉,郭磊.复合杆体侵彻半无限靶的数值模拟分析[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3].杜忠华,杜成鑫,朱正旺,夏龙祥.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长杆体弹芯穿甲实验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4]..高大型夹芯复合材料杆体设计与制造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
[5].李勇.复合杆体斜侵彻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6].皮林立.大长径比复合结构杆体侵彻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7].宋晓欢.复合杆体结构动力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
[8].杨雄源.复合杆体碰撞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9].赵建明.复合应力状态下的锚杆杆体强度变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
[10].张树光,张向东,李永靖.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锚杆杆体的研究[C].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2001
标签:碳;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体; 楔形锚固机理; 液体压力; 耐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