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振论文-周洋

减隔振论文-周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隔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振动,轨道减振,屏障隔振,减振措施

减隔振论文文献综述

周洋[1](2019)在《铁路枢纽临近建筑的减隔振技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和高铁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其带来的环境振动问题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问题。通过翻阅查找参考资料和文献,文章深入了解了铁路枢纽临近建筑的3种常用减振技术:轨道减振、屏障隔振、建筑物振动防护,并阐述了各种减振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根据已有的研究理论,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梁文伟,钟玉平,王勇[2](2019)在《基于ANSYS-UM联合仿真的减振支座减隔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通过桥梁时产生巨大的振动,车致桥梁振动通过支座传递至桥墩,再通过桥墩传递至地基及周围环境引发环境的振动污染。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车线桥耦合振动大系统进行车桥耦合联合仿真,计算得到与支座连接处的梁底和桥墩在分别使用普通球型支座和新型减振球型支座时的动力响应数据。结果一致表明:采用减振球型支座时桥梁上部车致振动传递至桥墩时起到明显的隔振效果;(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5期)

陈冬梅[3](2019)在《直升机聚焦式主减隔振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在工作过程中,旋翼旋转产生的交变气动力经由主减速器与机体之间的安装结构传递到机体上,使机体各部件以及驾乘人员处在一个相当复杂且恶劣的振动环境之中。现代直升机在研制过程中均会对机体采用一定的振动控制技术。主减隔振技术是一种易于实现的直升机振动控制方法,国外很多直升机机型都是利用主减隔振来对机体的振动进行控制,国内也有相关应用。本文研究直升机的主减速器通过四根撑杆、锥形销和软弹性支撑橡胶减振垫与机体连接。四撑杆聚焦于一虚焦点形成聚焦式隔振,软弹性支撑橡胶减振垫是主要的隔振元件。本文针对该隔振系统,对其隔振性能及相关元件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本文首先研究了聚焦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对系统各部件进行力学等效简化得到系统的叁维参数化几何模型;利用Lagrange方程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其动力学模型,并与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传递特性及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有了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便能根据隔振性能要求对系统的相关元件进行尺寸设计,本文主要对橡胶减振垫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利用常规计算与有限元模拟两种方法确定了减振垫的主要尺寸。最后,对设计后的聚焦式主减隔振器进行了系统仿真,包括模态分析、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以及参数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1-01)

王自励,李娜,秦星[4](2018)在《高速铁路侧隔振沟不同填充物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轮轨系统振动对周围居民、建筑物、学校以及精密实验室等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轮轨系统模型,对隔振沟填充不同填充物情况下减隔振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填充物空沟1的间隔振效果最好,填充物的空洞率越大其减隔振效果越好。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共同治理的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隔振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铁道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张树桢,黄斌根[5](2018)在《直升机支架式主减隔振系统建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直升机主减速器处的支架式被动振动装置,并进行建模分析。通过阻抗理论建立平面的动力学方程,经仿真计算分析研究该类型隔振装置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该类型隔振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旋翼系统的激振力向机体的传递,研究可以为此类隔振装置的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20期)

沈安澜,刘续兴,陈静,张鹏杰[6](2018)在《新型聚焦反共振式主减隔振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直升机向机体传递的旋翼动载荷,提出了一种新型聚焦反共振式主减隔振装置。通过建立聚焦反共振式主减隔振系统参数模型,分析了聚焦反共振式主减隔振系统的载荷传递特性,讨论了弹簧板刚度、惯性质量等关键参数对主减模态频率以及隔振效率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及后续进一步研究,按照某型机主减接口加工了一套聚焦反共振式主减隔振装置同时进行了地面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经试验结果表明,加装聚焦反共振式主减隔振装置对垂向、航向和侧向叁向激励的隔振效率均达到了80%,为新研直升机以及现役直升机减隔振需求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1期)

侯恩品[7](2018)在《高速铁路非连续减隔振措施及波传播特性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有效率高、载货多、消耗低等优点,在交通运输行业被广泛应用,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高速铁路蓬勃发展,同时不可避免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振动、噪声等,其中振动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在提高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前提下,降低环境振动影响,成为当今高速铁路发展的关键。为了研究不同非连续减隔振措施减隔振效果及周期性结构衰减域特性,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方式,分析了振动波在土体中传播规律,把非连续减隔振措施的几何尺寸、排布形式、净间距及排距等因素考虑在内,分析了非连续减隔振措施(混凝土桩、异型桩及PVC空井)的减隔振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以明确不同频率下减隔振效果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周期性排桩、空井衰减域特性,并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距振源距离增大,土体表面加速度不断减小,高频率振动波衰减迅速,测点距离振源越远加速度值衰减越迅速,最后趋于平缓。(2)封闭式PVC空井对振动波阻隔作用效果良好,空井深度对减隔振效果影响较大,空井直径增大和空井间距减小能够提高减隔振效果。(3)混凝土单排桩减隔振效果较显着,加速度衰减率在47.9%~70.5%,单排桩截面尺寸对减隔振效果没有明显影响;桩减隔振效果随着桩埋设深度增大而增加,随着桩间距减小减隔振效果增加。(4)减隔振效果优劣排序为:混凝土排桩、混凝土异型桩、封闭式PVC空井,异形桩减隔振效果随着空心率增加而增加,影响较小的因素为异型桩内部形状,外截面形状对减隔振效果有一定影响,其中外部截面形状方形要优于圆形,空心不填充原状土比填充原状土减隔振效果好,建议选择空心不填充原状土的异形桩作为减隔振措施。(5)周期性隔振井具有衰减域特性,随着排数增加衰减域宽度增加,起止频率减小,减隔振效果也显着增强,并得出不同排数衰减域范围内几何参数与波长的比值范围;深度增加对起止频率、衰减域宽度影响较大,减隔振效果也增加;保证同样井直径及间距条件下,填充率较大的排布形式产生较宽衰减域,并得出不同排布形式下衰减域范围内,填充率与波长的比值范围;通过增大隔振井直径及减小井间距可以提高衰减域宽度。(6)周期性隔振桩具有衰减域特性,随着排数增加衰减域宽度增加,起止频率减小,减隔振效果也显着增强,并得出不同排数衰减域范围内几何参数与波长的比值范围;深度减小对起止频率、衰减域宽度影响较大,隔振效果也减弱;保证同样桩截面尺寸及间距条件下,填充率较大的排布形式产生较宽衰减域,并得出不同排布形式下衰减域范围内,填充率与波长的比值范围;通过增大隔振桩截面尺寸及减小桩间距可以提高衰减域宽度。(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8-06-01)

胡俊杰[8](2018)在《波浪作用下跨海桥梁动力响应及减隔振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桥梁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相继设计、建造了很多的跨海大桥。例如青岛胶州湾海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这些不同形式、不同尺寸的跨海桥梁结构,都是建造在海洋中。海洋水面宽阔,水域较深,环境复杂多变,跨海大桥经常会受到很大的波浪力作用。因此跨海桥梁波浪力计算对桥梁设计很重要。同时,波浪荷载、地震荷载同时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以及不同支座的减隔振效应,也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波浪作用下跨海桥梁动力响应及桥梁采用不同类型支座的减隔震效应,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的对比了桥梁工程相关构件:桥梁桩基、墩柱、直立墙(大尺度承台)上计算波浪力的国内外相关规范。全面的介绍了各国相关规范中大、小尺度桩柱波浪力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原理;对比了各国规范计算立波、近破波、远破波叁种情形分别作用在直立墙上的相关规范和计算公式。具体包括波浪压力分布,计算公式,波浪力计算参数取值都做了详细对比,以及各国规范中相关条文的适用条件。(2)编制了Matlab程序计算跨海大桥下部结构所受波浪力。通过输入实际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几何参数,求解了跨海桥梁单桩、群桩、承台各个组成部分的波浪力。然后通过改变水深28.5m,30m,31.5m叁种情形,对比分析了叁种水深下的桥梁所受波浪力、波浪力矩的大小。对比了承台波浪力在整个下部结构波浪力中所占的比重,对跨海桥梁下部结构选型提出了建议。(3)将Matlab计算的波浪力荷载施加在实际跨海桥梁引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一联上,研究桥梁在波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首先计算有水、无水情况下一联简支梁桥的动力特性,发现考虑水体时,结构各阶自振频率都有所降低。同时设置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支座,对比发现,设置铅芯橡胶支座后,桥梁桥墩、主梁的动力响应明显减少,铅芯橡胶支座减振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毕全超,赵倩,刘晶磊,宋绪国[9](2018)在《高速铁路连续隔振措施减隔振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连续隔振措施减隔振效果及对不同措施减隔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在模型箱内布设不同连续隔振措施,以土体表面加速度作为评价标准,分别研究空沟和橡胶颗粒、沙、碎石填充沟减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体表面加速度随距离振源增大而减小,较近处衰减比较快,随着频率增加相应位置加速度减小;空沟减隔振效果明显,其深度影响显着,而宽度对其效果影响不大;橡胶颗粒、碎石填充沟减隔振效果不显着;沙子填充沟对波的阻隔效果较强,随着沙密度增加减隔振效果增强;几种隔振措施优劣顺序为空沟、沙填充沟、橡胶颗粒填充沟和碎石填充沟。(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晶磊,赵晓玉,张瑞恒,冯桂帅,赵敏[10](2018)在《轨道交通混凝土异形桩减隔振效果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轨道交通应用混凝土异形桩的减隔振效果,通过无限元边界与有限元边界相结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研究,并通过模型试验方法对混凝土异形桩减隔振效果进行验证与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方法和模型试验方法得出结果的趋势吻合,可以有效反映出减隔振措施的实际效果;异形桩空心率越小减隔振效果越好,但随着距离增加空心率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快速降低;异形桩内部形状变化对减隔振效果几乎没影响,而异形桩外部形状变化对减隔振效果有一定影响,同时不论是内部形状还是外部形状变化圆形都略好于方形;异形桩空心不填充原状土比填充原状土减隔振效果好,而填充原状土1 000~1 900 kg/m3,减隔振效果几乎没有变化。(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减隔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列车通过桥梁时产生巨大的振动,车致桥梁振动通过支座传递至桥墩,再通过桥墩传递至地基及周围环境引发环境的振动污染。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车线桥耦合振动大系统进行车桥耦合联合仿真,计算得到与支座连接处的梁底和桥墩在分别使用普通球型支座和新型减振球型支座时的动力响应数据。结果一致表明:采用减振球型支座时桥梁上部车致振动传递至桥墩时起到明显的隔振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隔振论文参考文献

[1].周洋.铁路枢纽临近建筑的减隔振技术研究综述[J].江苏建筑.2019

[2].梁文伟,钟玉平,王勇.基于ANSYS-UM联合仿真的减振支座减隔振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3].陈冬梅.直升机聚焦式主减隔振器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王自励,李娜,秦星.高速铁路侧隔振沟不同填充物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8

[5].张树桢,黄斌根.直升机支架式主减隔振系统建模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8

[6].沈安澜,刘续兴,陈静,张鹏杰.新型聚焦反共振式主减隔振系统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8

[7].侯恩品.高速铁路非连续减隔振措施及波传播特性模型试验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8

[8].胡俊杰.波浪作用下跨海桥梁动力响应及减隔振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9].毕全超,赵倩,刘晶磊,宋绪国.高速铁路连续隔振措施减隔振效果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10].刘晶磊,赵晓玉,张瑞恒,冯桂帅,赵敏.轨道交通混凝土异形桩减隔振效果研究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8

标签:;  ;  ;  ;  

减隔振论文-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