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翻译论文-钟浩

汉日翻译论文-钟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日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阐释学,文学典籍,译者能动性

汉日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钟浩[1](2019)在《阐释学视角下汉日文学典籍翻译的译者能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阐释学与解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翻译局限于语言学的闭环,把翻译放在"社会文化"这一大的语境下,结合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形成了全新的学科视野和翻译评价标准,译者地位得到显着提高,译文成为译者参与创作后的新作品。笔者认为文学典籍有着鲜明的历史烙印和语言特点,应根据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时代传播特点,在阐释学理论的指导下,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实现译作"忠实性"与音律美、形式美、意象美的统一。(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7期)

时春慧,赵圣花[2](2019)在《邀请言语行为语言表现形式的汉日翻译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汉语还是日语,邀请行为均属于生活中最典型的言语行为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借助对译语料库与视频语料库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汉日两语言中邀请常见表达方式的翻译情况。(本文来源于《品位经典》期刊2019年06期)

杨菁[3](2019)在《转喻理论在汉日新闻翻译中的合理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更好的融合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大潮,中国需要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都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其中中日两国之间的新闻讯息交流就是十分重要的桥梁。但由于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需要通过合理的翻译来更好的实现中日两国之间新闻信息的传播。为了减少翻译后新闻与原语言之间语义的差异,就需要选择更为科学和合理的翻译技巧。本文旨在叙述转喻理论在汉日新闻翻译中的合理应用,如何使用转喻理论来减少汉日新闻翻译中语义表达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4期)

张利军[4](2019)在《《教学的游戏性研究》的汉日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中日两国在教育学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研究成果丰硕。但是,有关教育类文本汉日翻译的研究并不多见。《教学的游戏性研究》是一篇博士论文,共五章,从对“沦为苦役的教学”的反思出发,通过分析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论证教学具有游戏性,提出了相应地实现策略,以期改变学校教学“沦为苦役”的现实问题。本报告节选第四章“教学游戏性的理性建构”和第五章“教学游戏性的实现策略”为翻译文本,这两章主要阐述了教学游戏性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动方式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的游戏性,是该论文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日本相关人士了解中国在教学游戏性方面的研究状况。该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注重信息的准确传达。该文本具有以下特点:文中涉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知识,专业词汇多;内在逻辑紧密;多用四字词汇,生动有文采;以例论理,情境性强。根据以上文本特点,本次实践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词汇、句法和文体叁个方面为视点,分析探讨了教育文本翻译适用方法。最终提出如下翻译对策:翻译专业术语时通过选用专业适用词汇,实现专业信息的对等;四字词的翻译,可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实现文采信息的对等;句法方面,通过语序转换,实现表达习惯的对等;篇章方面,力求再现语境,实现风格对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雅婧[5](2019)在《关于续译对学习者汉日翻译过程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语习得中,目标语言的输入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说话和写作来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VanPatten,2003)。此外,在会话的互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听取对方的反馈来相互交流。不仅如此,学习者的语言体系和书面的语言输入之间也存在着与之类似的协同效应(Gass,1997;Long,1996)。基于此理论基础,语言学家提出了续译这一教学方法。许琪(2016)的实验结果表明,完成续译任务的学习者能够灵活运用被提供的参考译文中的语言表达,并且通过续译提高了维汉翻译质量。该实验结果验证了续译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但尽管如此,上述研究选择的语种有限,且定量研究的结果无法解释在续译过程中学习者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考察以下叁个问题。1续译过程中是否存在语言的协同效应?2续译对学习者目标语言的使用是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若有,对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哪些方面存在影响?3续译对翻译学习是否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为了探究以上几个问题,本文将开展一项实证研究。实验一为定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广东省某高校日语笔译专业的8名研一学生。在实验一中,4名被试进行有续的翻译任务,剩余的4名进行没有参考译文的非续译任务。为了观察实验组4人的翻译过程,实验组的翻译任务在Translog软件中进行,任务结束后启动重播功能重播被试的翻译过程,与此同时被试进行反省式有声思维的口头报告。之后通过文字化的数据分析被试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考察续译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此外,还将对8名被试的译文进行评分和比较。实验二将进行为期4个月共7次的历时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人,在每次实验中实验组需要完成有参考译文的续译任务,而对照组则需要完成没有参考译文的非续译任务。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翻译水平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汉日续译过程中存在语言的协同效应。(2)续译对学习者的目标语言使用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在单词层面效果最为显着。(3)续译任务对于汉日翻译学习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最后,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翻译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刘亚燕[6](2018)在《转喻理论在汉日新闻翻译中的运用——以人民网日语版的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汉日新闻翻译过程中的转喻处理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概念的移植与映射上,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均构成了语义之间的级阶关系。具体而言,它在事件过程中根据凸显环节的不同,对不同序列进行邻近性激活;在信息结构上通过概念与形式的显隐和认知信息的增量与减量进行调适,形成信息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转换,最终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行文合理,以适应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转喻机制的产生既来源于语言类型、文化认知差异等因素的驱动,同时也离不开语境的参与,以及基于主体经验的个体性发挥。(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亚辰,周潇滢,周鸣鹤,于晓曼,赵晨悦[7](2018)在《南京旅游景点汉日翻译研究——以玄武湖、中山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南京旅游景点玄武湖、中山陵为例,分析其标志牌文本中的汉日翻译内容,找出其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发现主要存在词汇的误译、助词的误用等问题,还存在语句的地道性表达、词汇的搭配、时态的应用、敬体与常体的混用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2期)

路邈[8](2018)在《汉日口译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在翻译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料库翻译研究是当今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口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理应成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对象。本论文旨在通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近年在汉日平行语料库(尤其是多模态口译语料库)构建方面的尝试,考察口译语料库在汉日翻译教学及研究中的应用,并探索其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熊仁芳[9](2018)在《公示语汉日翻译错误分析与翻译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公示语的日语翻译存在不少问题。本论文首先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国内公示语日语翻译中常见的四类错误类型:文字表记错误、词汇语法错误、信息失真和语用失误。公示语具有一定的示意功能,根据其示意功能,本论文将公示语分为"信息型"和"感召型"两大类。不同类型的公示语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信息型公示语的翻译重在信息的准确传达,感召型公示语的翻译要体现感召功能,重视读者的感受。(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刘亚燕[10](2018)在《转喻机制下汉日文学翻译的认知操作与动态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喻的本质是"相关性",突显事物和概念之间的关联,形成相互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翻译过程中转喻加工发挥着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物理空间的近邻性替代,"以大喻小"或"以小喻大",构建源语和译语间的可及性通道;语义概念范畴的"上下位"或"同位"间近邻性转换;事件过程中构式的压制与扩展,逻辑关系替代的"以点带面""以面带点"或"以点对点"模式;篇章回指信息中概念与形式的替换等。转喻翻译的产生体现了跨语言跨文化背景下经验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的参与和观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汉日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论汉语还是日语,邀请行为均属于生活中最典型的言语行为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借助对译语料库与视频语料库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汉日两语言中邀请常见表达方式的翻译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日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钟浩.阐释学视角下汉日文学典籍翻译的译者能动性[J].北极光.2019

[2].时春慧,赵圣花.邀请言语行为语言表现形式的汉日翻译对照研究[J].品位经典.2019

[3].杨菁.转喻理论在汉日新闻翻译中的合理应用[J].校园英语.2019

[4].张利军.《教学的游戏性研究》的汉日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张雅婧.关于续译对学习者汉日翻译过程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刘亚燕.转喻理论在汉日新闻翻译中的运用——以人民网日语版的翻译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

[7].李亚辰,周潇滢,周鸣鹤,于晓曼,赵晨悦.南京旅游景点汉日翻译研究——以玄武湖、中山陵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8].路邈.汉日口译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在翻译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

[9].熊仁芳.公示语汉日翻译错误分析与翻译策略探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

[10].刘亚燕.转喻机制下汉日文学翻译的认知操作与动态建构[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汉日翻译论文-钟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