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剪切粘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剪切增稠液,粘度,剪切应变率,纳米线
剪切粘度论文文献综述
谭柱华,周浩,韩旭[1](2018)在《不同维度纳米材料对剪切增稠液粘度及防护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增稠液是一种纳米颗粒悬浮液,在通常情况下,剪切增稠液是可以流动的流体,在外载作用下的剪切应变率达到临界值时,其粘度会发生急剧增大甚至达到类固态状态,当外载撤销时,其恢复流体状态。在剪切增稠过程中,其粘度的变化可以吸收大量的能量,因此,剪切增稠液在防护装备和振动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SiO_2纳米颗粒/PEG400剪切增稠液为基础,分别采用SiC纳米线和石墨烯增强纯纳米颗粒剪切增稠液,测试表征了不同工况下的粘度曲线,分析了纳米线和石墨烯对剪切增稠液粘度的增强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剪切增稠液浸透凯夫拉纤维布的抗侵彻实验,得到了不同的破坏模式,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增强凯夫拉纤维布的抗侵彻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维度纳米材料增强剪切增稠液浸透纤维布的抗侵彻机理,开展了不同剪切增稠液浸透纤维布的单纱线拔出实验,分析了不同剪切增稠液对纱线间滑移力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剪切增稠液对纤维布抗侵彻性能的影响。本文系统的分析不同维度纳米材料对剪切增稠液粘度的影响规律,为剪切增稠液在防护和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范芳怡[2](2018)在《剪切变稀体系下宽粘度域搅拌器的气液分散及传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原胶是由黄单胞杆菌发酵制得的一种复杂多糖,具有假塑流变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开采及化学品工业等领域。在黄原胶发酵的中后期,由于产物不断积累,发酵液粘度增加,气液搅拌混合和传质也愈加困难。本文选用具有典型剪切变稀特性的黄原胶溶液作为研究体系,研究了 LDB、FZ和MB搅拌器在剪切变稀体系下的气液分散与传质过程,考察了通气量、搅拌转速、黄原胶质量分数和气体分布器对于搅拌功率、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的影响,这对于提高黄原胶的发酵效率和产品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通气搅拌功率、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均增大;通气量增加,通气搅拌功率略有减小,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增大;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整体气含率增大,而氧传质系数减小;在相同条件下,FZ搅拌器的通气搅拌功率和整体气含率均高于LDB和MB搅拌器;在0.25wt%和0.5wt%的黄原胶溶液中,FZ搅拌器的溶氧能力最强,而在1.0wt%黄原胶溶液中,MB搅拌器的氧传质系数高于LDB和FZ搅拌器;采用新型球面微孔气体分布器时,叁种宽粘度域搅拌器的通气搅拌功率均较小,且搅拌釜内的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较高,新型球面微孔气体分布器的分散效果和传质性能较环状气体分布器更好。对叁种搅拌器进行了单相模拟,得到宏观流场、剪切速率以及排液量分布,且模拟的搅拌功率与实验值的最大误差小于20%。而在气液两相流的CFD模拟中发现,模拟的通气搅拌功率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得到了釜内的局部气含率分布,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于氧传质系数的影响,详细直观地描述了叁种宽粘度域搅拌器在剪切变稀体系下的气液分散和传质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8)
刘孔满,李佑贵[3](2017)在《在高温和低温下,憎水改进型羟乙基纤维素与CTBA/NaSal的混合物中剪切粘度的意外改变Sonke Svenson和Robert K.Prid’homme》一文中研究指出总所周知,当溶解于水时,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和聚合电解质作为稠化剂都是很有用的。这一粘度的增强是由于同单个水分子相比,单个聚合物链具有很大的尺寸所致。聚合物的尺寸和浓度如果出现任何增大,都将导致溶液的粘度相应地增强。在凡是单个链开始发生重迭的浓度下(缠结浓度C*),非离子型聚合物会变得特别有效。尽管如此,还是有几大特征限制了这些物料的用途。单个非离子型聚合物链的尺寸受限于其在水中的可溶解性,在达到C*之前,需要使用相对大量的聚(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23期)
李云鹏,王刚,张国浩,郭书鋆,杨红斌[4](2017)在《剪切方式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粘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剪切方式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在某油田的地层条件下,通过研究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剪切和机械剪切的条件下粘度降低及恢复实验结果可知: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后粘度会降低,并且随着岩心长度和流速的变化,聚合物粘度有显着的改变,当岩心长度达到4 cm和流速达到5 mL/min之后,溶液粘度不再降低,当岩心长度为4 cm,流速为1 mL/min时,1750 mg/L的溶液粘度由48.5 mPa·s降到8.5 mPa·s,采用机械剪切的方法,在乳化机下以300 r/min的速度搅拌一分钟也可以使溶液粘度降低到9 mPa·s左右;对比两种剪切方式,岩心剪切的粘度恢复速度比机械剪切的恢复速度要快,机械剪切在70 h之后溶液粘度可以恢复到初始粘度的70%左右,而岩心剪切后30 h左右溶液粘度就可以恢复达到90%左右。并且机械剪切与岩心剪切后溶液的储能模量相近,而损耗模量岩心剪切的要高,因此岩心剪切性能更加优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期刊2017-07-24)
刘晓东,林江涛[5](2017)在《零剪切粘度应用于沥青及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R-2000ex型动态剪切流变仪对石油沥青及改性沥青进行动态频率剪切扫描试验,利用Cross、Carreau预测模型对0.1~100 Hz频率范围内的复数剪切粘度进行零剪切粘度的拟合计算。(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祝争艳,江瑞龄,孟令国[6](2017)在《60℃零剪切粘度ZSV指标在高速公路养护沥青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不同情况,通过试验室模拟现场情况制备相应条件的SBS改性沥青样品,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并采用Carreau模型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不同样品的60℃ZSV。试验结果表明,储存温度越高、储存时间越长,其改性沥青的ZSV降低的幅度越大,说明养护工程中,改性沥青高温下不能长期储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SBS改性沥青60℃ZSV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在相同循环次数时,60℃ZSV在170℃降温至室温条件下较150降温至130℃下降幅度大,说明在养护工程周期较长的时候,改性沥青不宜多次循环加热,且储存温度不宜过高。(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李婷,祝振威,汪泽幸,李洪登[7](2016)在《SiO_2/PEG200剪切增稠液体的制备及粘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SiO_2粉体为分散相,PEG200为分散介质获得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剪切增稠液体,并分析了SiO_2质量分数及粒径对剪切增稠液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欲提高剪切增稠性能,可通过减少分散相粒径,同时增加分散相质量分数来实现;但当分散相质量分数较高时,需要添加以无水乙醇为代表的稀释剂,降低液体的粘度,以获得分散均匀的剪切增强液体;同时为去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需对制备的剪切增稠液体进行真空处理,但真空处理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过度损失。(本文来源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东茹[8](2016)在《温拌沥青胶结料的零剪切粘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对温拌沥青技术已有一定了解,但目前为止对温拌沥青胶结料性能的研究仍有欠缺,所以有必要对含有温拌沥青添加剂的胶结料性能展开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在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SHRP车辙参数G*/sinδ对预测胶结料车辙性能、尤其是改性沥青胶结料车辙作用并不显著。通过对零剪切粘度(ZSV)进行评估,可以进而确定预测的沥青胶结料的车辙行为的有效性。因此,对五种掺和不掺温拌沥青添加剂Asphamin和Sasobit的沥青胶结料的ZSV进行计算,并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添加剂的掺入导致五种胶结料的ZSV值均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6年06期)
张鸣,周明耀,黄俊,杨鼎宜[9](2016)在《絮凝剂及辅助剂对水泥净浆剪切应力与粘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絮凝剂是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分,絮凝剂及其改性研究是设计水下混凝土用抗分散剂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剪切应力和粘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絮凝剂的电性、分子量、掺量对新拌水泥浆体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少量辅助剂部分取代絮凝剂,实现絮凝剂性能的显着提高,同时试验分析了醛类辅助剂及高分子胶水辅助剂对水泥浆体剪切应力与粘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分子量为600万~1000万时,水泥浆体的剪切应力和粘度随掺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胶水辅助剂不适于改善絮凝效果,醛类辅助剂可显着提高絮凝效果,且抗分散剂总量越高,醛类辅助剂的作用效果越显着。(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6年03期)
吴建涛,刘泉[10](2015)在《零剪切粘度在农膜改性沥青抗车辙性能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基于零剪切粘度评价农膜塑料改性沥青的抗车辙性能,分析了图像外延法对改性沥青零剪切粘度(ZSV)预测的局限性,运用Cross和Carreau模型预测不同掺量改性沥青的ZSV值,发现农膜塑料的掺入有效地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按照该研究中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从抗车辙性能角度,最佳的农膜塑料掺量应控制在3%~4%之间。研究还表明:Carreau模型更加适用于农膜改性沥青的ZSV预测,Cross模型的拟合结果存在"虚高"特点,且这种"虚高"特点随着农膜塑料掺量的增加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5年06期)
剪切粘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原胶是由黄单胞杆菌发酵制得的一种复杂多糖,具有假塑流变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开采及化学品工业等领域。在黄原胶发酵的中后期,由于产物不断积累,发酵液粘度增加,气液搅拌混合和传质也愈加困难。本文选用具有典型剪切变稀特性的黄原胶溶液作为研究体系,研究了 LDB、FZ和MB搅拌器在剪切变稀体系下的气液分散与传质过程,考察了通气量、搅拌转速、黄原胶质量分数和气体分布器对于搅拌功率、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的影响,这对于提高黄原胶的发酵效率和产品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通气搅拌功率、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均增大;通气量增加,通气搅拌功率略有减小,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增大;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整体气含率增大,而氧传质系数减小;在相同条件下,FZ搅拌器的通气搅拌功率和整体气含率均高于LDB和MB搅拌器;在0.25wt%和0.5wt%的黄原胶溶液中,FZ搅拌器的溶氧能力最强,而在1.0wt%黄原胶溶液中,MB搅拌器的氧传质系数高于LDB和FZ搅拌器;采用新型球面微孔气体分布器时,叁种宽粘度域搅拌器的通气搅拌功率均较小,且搅拌釜内的整体气含率和氧传质系数较高,新型球面微孔气体分布器的分散效果和传质性能较环状气体分布器更好。对叁种搅拌器进行了单相模拟,得到宏观流场、剪切速率以及排液量分布,且模拟的搅拌功率与实验值的最大误差小于20%。而在气液两相流的CFD模拟中发现,模拟的通气搅拌功率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得到了釜内的局部气含率分布,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于氧传质系数的影响,详细直观地描述了叁种宽粘度域搅拌器在剪切变稀体系下的气液分散和传质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切粘度论文参考文献
[1].谭柱华,周浩,韩旭.不同维度纳米材料对剪切增稠液粘度及防护性能影响分析[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2].范芳怡.剪切变稀体系下宽粘度域搅拌器的气液分散及传质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刘孔满,李佑贵.在高温和低温下,憎水改进型羟乙基纤维素与CTBA/NaSal的混合物中剪切粘度的意外改变SonkeSvenson和RobertK.Prid’homme[J].化工管理.2017
[4].李云鹏,王刚,张国浩,郭书鋆,杨红斌.剪切方式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粘度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2017
[5].刘晓东,林江涛.零剪切粘度应用于沥青及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J].山东交通科技.2017
[6].祝争艳,江瑞龄,孟令国.60℃零剪切粘度ZSV指标在高速公路养护沥青评价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17
[7].李婷,祝振威,汪泽幸,李洪登.SiO_2/PEG200剪切增稠液体的制备及粘度性能分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8].刘东茹.温拌沥青胶结料的零剪切粘度测定[J].北方交通.2016
[9].张鸣,周明耀,黄俊,杨鼎宜.絮凝剂及辅助剂对水泥净浆剪切应力与粘度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
[10].吴建涛,刘泉.零剪切粘度在农膜改性沥青抗车辙性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