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壳聚糖纳米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塞那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药物转运
化壳聚糖纳米粒论文文献综述
董晶剑,沈斌,肖艳萍,曹青日,施丽丽[1](2019)在《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修饰的艾塞那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转运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修饰的艾塞那肽固体脂质纳米粒(HACC-Exenatide-SLNs),并体外评价其转运能力。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Exenatide-SLNs和HACC-Exenatide-SLNs。取纳米粒悬液,高分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其粒径及表面电位,HPLC法测算载药量。建立黏膜滤泡相关上皮(FAE)单层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叁个组,分别加入艾塞那肽溶液(艾塞那肽溶液组)、Exenatide-SLNs混悬液(Exenatide-SLNs组)、HACC-Exenatide-SLNs混悬液(HACC-Exenatide-SLNs组),测算药物转运率并检测细胞中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结果 HACC-Exenatide-SLNs组粒径低于Exenatide-SLNs组,表面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载药量略低于Exenatide-SLNs组(P均<0.05)。HACC-Exenatide-SLNs组药物转运率高于艾塞那肽溶液组,且HACC-Exenatide-SLNs组高于Exenatide-SLNs组(P均<0.01)。HACC-Exenatide-SLNs组Claudin-1相对表达量低于艾塞那肽溶液组、Exenatide-SLNs组(P均<0.05)。结论成功制备HACC-Exenatide-SLNs,HACC修饰后纳米粒的药物转运能力提高,可促进药物从旁路途径转运。(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宋玉品,周冉,邹卫,金韵[2](2019)在《杯状细胞靶向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叁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荧光标记。以粒径和成球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纳米粒的制备处方。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测试(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分别考察载体材料和纳米粒对Caco-2和HT29-MT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单分子层,进行纳米粒的跨膜转运实验。利用免疫荧光法考察纳米粒在体内吸收情况。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FITC-TMC纳米粒和FITC-TMC-CSK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14.5 nm和234.3 nm;电位分别为15.81 mV和8.96 mV;成球率分别为98.14%和91.58%。FITC-TMC-CSK的细胞毒性低于FITC-TMC,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载体材料。FITC-TMC-CSK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高于FITC-TMC纳米粒,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是后者的2.17倍。FITC-TMC-CSK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不同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将CSK键合到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纳米粒,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吸收,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俊丽,代明琴,杨昭,李姝岿,张栓栓[3](2019)在《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Ast/DC)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分子自组装结合溶剂蒸发法制备Ast/DC。紫外照射脱毛小鼠30d模拟皮肤光老化,研究Ast/DC对小鼠皮肤表观形态、组织纤维结构以及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等的影响;并用Franz扩散池模拟透皮吸收过程研究纳米载体对虾青素的经皮递送效果。结果将平均粒径为266nm、Zeta电位为32.7mV的Ast/DC(虾青素有效剂量为1.5μg·cm~(-2)·d~(-1))涂抹于紫外照射小鼠的背部,可维持其皮肤正常形态和结构,在角质层厚度、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结构等方面与未经紫外照射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表达水平较光老化小鼠分别显着提高31.4%、25.1%和41.7%(P<0.05)。当虾青素有效涂抹剂量低至0.33μg·cm~(-2)·d~(-1)时,Ast/DC仍能显着提高皮肤组织中的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且优于游离虾青素;相较于光老化模型小鼠,低剂量Ast/DC组小鼠和虾青素油(Ast/oil)组小鼠中GSH含量分别提高26.4%和15.1%。同时,Ast/DC的24h累积透皮吸收量比游离虾青素提高20.7%。结论 Ast/DC能有效保护小鼠皮肤,抵御紫外照射引起的皮肤光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4期)
冀玉莹,李玲华,张舒彦,祝侠丽,贾永艳[4](2019)在《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处方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验证。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2.0 mg·ml~(-1)的壳聚糖溶液4.75 ml,pH 4.52,黄连总生物碱加入量0.54 mg。制备出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5.6±17.9) nm(n=3),PDI(0.323±0.027)(n=3),包封率(74.36±4.76)%(n=3),Zeta电位(27.8±4.36) mV(n=3)。体外释放试验显示,普通纳米粒和叶酸修饰纳米粒在12 h内累计释放率为83.69%、81.95%。结论:成功制备出叶酸修饰的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且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7期)
吕文娟,刘福定,王桃姣,万浪,陈芳[5](2019)在《制备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异甘草素是一种异黄酮化合物,有着很强的药理活性如抗癌、抗病毒、抗糖尿病等,但水溶性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制备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探讨其在体外对人肺癌细胞A54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异甘草素为模型药物,叁聚磷酸钠为离子交联剂,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散度和Zeta电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通过离心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将异甘草素与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分别置于透析袋内,以PBS为释放介质,动态观察其体外释放。分别以含不同质量浓度(1,5,25 mg/L)异甘草素、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及壳聚糖纳米粒的培养液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与结论:(1)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结构完整,大小较为均一,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9±20)nm,Zeta电位为+17.2m V,分散度为0.243,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5.28±1.31)%和(13.28±0.53)%;(2)游离异甘草素在8 h内释放完毕;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具有缓慢释放特性,72 h累积释放量达83.98%,体外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纳米粒对A549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异甘草素、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并且相同质量浓度下,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异甘草素(P <0.05);(4)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提高了异甘草素在体外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张淼,王萌,吴登[6](2019)在《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的构建及大鼠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用于注射的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并观察其微观形态,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考察其体外释药特征;测定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情况。结果:本研究制备的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呈球状分布,其粒径为(98.5±16.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57±0.009),Zeta电位为(+12.2±1.8)mV,包封率为(95.4±1.5)%;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体外释药前期较快,后期缓慢;大鼠药动学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半衰期(t_(1/2))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是灯盏花素注射剂的2.57倍和3.92倍。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可以延长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6期)
初晓阳[7](2019)在《共载siRNA与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的磷脂壳聚糖纳米粒用于姑息性瘤内注射抗肿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是针对全身一般状况差、肿瘤复发等无法手术治疗、或无法耐受全身化疗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是控制或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由于肿瘤占位造成的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可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肺癌、食管癌、消化道肿瘤等。但是,目前临床上没有适合瘤内注射给药的化疗药物剂型,普通注射液肿瘤局部停留时间短,肿瘤细胞对药物摄取差,目前研究较多的温敏、pH敏感凝胶有注射压力大等问题。小分子化药与基因药物联用在癌症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化药与基因药物双载的纳米系统可以改善药物耐药通道、提高细胞药物摄取量以增加化疗疗效,基因药物siRNA可以通过沉默肿瘤细胞特定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双载纳米制剂一方面可以增加小分子化药溶解度,降低其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保护siRNA不被血浆中的核酸酶降解,增加其细胞摄取量。基于以上目的,本课题设计制备一种磷脂壳聚纳米粒(LCS_NPs)同时负载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PTX-CH)及siRNA~(VEGF),一方面利用PTX-CH的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siRNA~(VEGF)抑制肿瘤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减少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协同发挥抑制肿瘤的目的,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首先,为了进一步增加PTX的亲脂性,以增加LCS_NPs的载药量,用溶剂蒸发法将PTX与胆固醇(CHO)制备成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PTX-CH),DSC、FTIR、X-射线粉末衍射检测确定其制备成功。其次,用乙醇滴入法制备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磷脂壳聚糖纳米粒(PTX-CH-loaded LCS_NPs),在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条件下,纳米粒粒径为142.83±0.25nm,Zeta电位为13.5±0.2mV,包封率为92.83±0.29%。稳定性实验证明纳米粒3天内稳定性良好,满足体内外实验要求。药物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在偏酸性环境下药物可以更快的从纳米粒中释放出来,而肿瘤组织微环境呈酸性,纳米粒在肿瘤组织可以加速释放,有一定的靶向性。用4T1细胞对PTX-CH-loaded LCS_NPs进行体外抗肿瘤评价,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速度及摄取量明显高于游离药物。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机制为高尔基体参与下有能量依赖性的穴样内陷内吞及巨胞饮。细胞凋亡实验表明,PTX-CH-loaded LCS_NPs可以诱导更多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荷瘤小鼠体内实验表明,PTX-CH-loaded LCS_NPs瘤内注射治疗较PTX溶液能够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周期,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基于对PTX-CH-loaded LCS_NPs的研究基础,本研究选择靶向VEGF的siRNA——siRNA~(VEGF)为基因药物,涡旋法制备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49.63±2.05nm,平均Zeta电位为10.70±0.30mV。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PTX-CH-loaded LCS_NPs可以较好的固缩住siRNA~(VEGF),并保护siRNA~VEGFEGF 12h不被血浆中的核酸酶降解。用人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对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进行体外抗肿瘤评价,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表明LCS_NPs作为载体可以将siRNA有效的递送至细胞内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LCS_NPs为载体的复合纳米粒能够有效的沉默CAL-27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能够更有效的抑制CAL-27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了考察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瘤内注射给药体内抗肿瘤效果,本实验建立了Cal-27鳞状细胞癌荷瘤裸鼠模型,复合纳米粒瘤内注射后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更强。肿瘤组织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siRNA~(VEGF)/Blank LCS_NPs组及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组中siRNA~(VEGF)mRNA相对表达量及siRNA~(VEGF)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肿瘤组织切片TUNEL染色后可以观察到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组肿瘤中有更多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表明复合纳米粒瘤内注射给药后抗肿瘤效果更强,明显优于普通的PTX注射液。本研究结果表明LCS_NPs可以作为PTX及siRNA双载的载体,siRNA~(VEGF)/PTX-CH-loaded LCS_NPs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瘤姑息性瘤内注射治疗时,可以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肿瘤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9-05-30)
董武军,王玮珏,周君卓,刘玉玲[8](2019)在《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为新型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以"壳聚糖""磷脂""纳米粒""自组装""Chitosan""Lecithin""Phospholipid""Nanoparticles""Self-assembled"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2年-2018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机制和微观结构、制备方法以及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应用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9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带正电荷的壳聚糖与磷脂中负电荷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脂溶性致密内核、壳聚糖包裹带正电荷水化外壳的核壳结构纳米粒;采用常规的溶剂注入法制得的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促进药物渗透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等,在口服、经皮、眼部及鼻腔黏膜等给药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后可考虑对壳聚糖或纳米粒表面进行结构修饰和功能性设计,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精准调控自组装纳米粒的微观结构、尺寸大小、药物分布以及功能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8期)
李雪[9](2019)在《半乳糖化壳聚糖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奈达铂纳米粒联合光热治疗的抗肿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它分为多种类型,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有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热疗(Hyperthermia,HT)、超声疗法等及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联合起来治疗癌症。因此,本课题拟构建半乳糖化壳聚糖(galactosylated chitosan,GC)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Magnetic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MSNs)负载奈达铂(Nedaplatin,NDP)的双重靶向给药系统(NDP@MMSN-COOH-GC NPs),将该系统联合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具有以下优势:(1)半乳糖化壳聚糖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主动靶向作用使药物可以有效蓄积在肿瘤部位,减小全身毒性,提高生物安全性;(2)纳米载体凭借自身良好的光热效应,使得光热治疗大大增强了制剂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效果。相关研究如下:1、NDP@MMSN-COOH-GC NPs的制备与表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水溶性Fe_3O_4。接着以Fe_3O_4为磁核,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CTAB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并对MMSNs表面进行羧基化修饰,再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利用羧基可以和半乳糖化壳聚糖上的氨基作用,制备GC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MSN-COOH-GC NPs),通过红外,粒径电位,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纳米载体在808激光照射不同时间下的升温情况,最后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处方工艺的筛选,通过优化制剂制备的条件,最终得到具有双重靶向作用的NDP@MMSN-COOH-GC NPs制剂。红外光谱图显示Fe_3O_4磁核已被成功制备,MMSNs表面已经成功修饰上氨基和羧基,半乳糖化壳聚糖也已被成功包覆在MMSNs-COOH上;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Fe_3O_4粒径为15 nm左右,MMSN–COOH NPs和MMSN–COOH–GC NPs粒径增至100 nm左右;Zeta电位图显示经柠檬酸钠修饰之后的Fe_3O_4的Zeta电位是-12.6 mV,此外,MMSNs表面成功修饰氨基后,电位为正,增加到+16.7 mV,而再次修饰羧基后,电位变为-21.8 mV,最后,MMSN-COOH NPs成功包覆GC后,电位变为+18.0 mV。磁性测试结果显示Fe_3O_4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值(Ms)为65 emu/g,具有超顺磁性,MMSN-COOH NPs和MMSN-COOH-GC NPs饱和磁化值分别为38 emu/g和28 emu/g;N_2吸附-脱附曲线表明MMSN-COOH NPs的等温线符合IUPAC分类的IV型等温线,这说明MMSN-COOH NPs属于介孔材料。此外,通过BET法计算MMSN-COOH NPs的比表面积为568.80 m2/g,通过BJH计算其孔体积为1.15 cm3/g,孔径为6.3 nm。与超纯水对比,纳米载体在808激光的照射下均能够快速升温,在3分钟内,温度均可升至43℃以上,能达到光热治疗的目的。最后,经过各种条件筛选,最优处方所制备的NDP@MMSN-COOH-GC NPs,载药量为24.6%±1.34%,包封率为33.09%±1.22%。制剂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NDP@MMSN–COOH–GC NPs组相比NDP@MMSN–COOH NPs一组,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此外,体外释药实验还表明在NIR激光的照射下由磁性纳米粒子产生的热量可以加速药物从制剂中释放。2、NDP@MMSN-COOH-GC NPs联合光热治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模型,进行一系列体外实验以研究NDP@MMSN-COOH-GC NPs制剂联合光热治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细胞毒结果表明空白载体对A549细胞无明显毒性,此外,NDP@MMSNs-COOH-GC NPs联合光热治疗后可以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摄取结果表明我们所构建的NDP@MMSNs-COOH-GC NPs载药系统可以更多的被A549细胞摄取;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NDP及其制剂(不)联合光热治疗和单独的光热治疗均能将A549细胞阻滞在S期,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最终治疗组NDP@MMSNs-COOH-GC NPs+NIR laser的总凋亡率最高,远高于其他任何实验组,诱导了更多A549细胞的凋亡。上述结果说明NDP@MMSNs-COOH-GC NPs联合光热治疗可以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显着的体外抗肿瘤活性。3、NDP@MMSN-COOH-GC NPs联合光热治疗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以荷S180瘤的KM雌性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一系列体内实验以研究NDP@MMSN-COOH-GC NPs制剂联合光热治疗的体内抗肿瘤效果。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IR783@MMSN-COOH-GC NPs(肿瘤部位绑有磁铁)可以将药物有效靶向至肿瘤部位,24 h后肿瘤组织仍然有较强的荧光信号,证明了载体的靶向性。体内药效学结果显示NDP@MMSN-COOH-GC NPs+MT+NIR laser组有最好的治疗效果,抑瘤效果最佳。此外,有结果显示,相比奈达铂原料药组,其他各实验组小鼠的体重均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制剂和载体均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HE染色结果表明各组的心肝脾肺肾并未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再次说明了制剂的安全性。但是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NDP@MMSN-COOH-GC NPs+MT+NIR laser组肿瘤细胞出现大部分凋亡坏死的现象,比其余几组更加明显。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证明本课题所制备的NDP@MMSN-COOH-GC NPs联合光热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增殖,且生物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龚轶,严小宏[10](2019)在《莫匹罗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的制备与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莫匹罗星壳聚糖纳米粒(Mupirocin-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Mup-loaded CNs)原位凝胶,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Mup-loaded CNs,以药物与壳聚糖比例(X_1)、pH值(X_2)、搅拌速度(X_3)作为考察对象,以药物包封率(Y)作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优化Mup-loaded CNs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Malvern Zetasizer Nano型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微观形态;以泊洛沙姆407作为凝胶基质将Mup-loaded CNs制备成原位凝胶;并比较了莫匹罗星软膏、Mup-loaded CNs以及原位凝胶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优化得到Mup-loaded CNs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为:药物与壳聚糖比例为0.2、pH值为3.5、搅拌速度为350 r·min~(-1),Mup-loaded CNs的包封率为(89.5±1.8)%,平均粒径为(217.8±10.5)nm,PdI为(0.158±0.015),Zeta电位为(24.8±1.8)mV;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Mup-loaded CNs呈近似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粒径分布较均匀;Mup-loaded CNs原位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Mup-loaded CNs原位凝胶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抗菌活性,有望成为Mup外用给药的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化壳聚糖纳米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叁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荧光标记。以粒径和成球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纳米粒的制备处方。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测试(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分别考察载体材料和纳米粒对Caco-2和HT29-MT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单分子层,进行纳米粒的跨膜转运实验。利用免疫荧光法考察纳米粒在体内吸收情况。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FITC-TMC纳米粒和FITC-TMC-CSK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14.5 nm和234.3 nm;电位分别为15.81 mV和8.96 mV;成球率分别为98.14%和91.58%。FITC-TMC-CSK的细胞毒性低于FITC-TMC,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载体材料。FITC-TMC-CSK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高于FITC-TMC纳米粒,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是后者的2.17倍。FITC-TMC-CSK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不同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将CSK键合到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纳米粒,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吸收,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壳聚糖纳米粒论文参考文献
[1].董晶剑,沈斌,肖艳萍,曹青日,施丽丽.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修饰的艾塞那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转运能力评价[J].山东医药.2019
[2].宋玉品,周冉,邹卫,金韵.杯状细胞靶向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吸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3].刘俊丽,代明琴,杨昭,李姝岿,张栓栓.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2019
[4].冀玉莹,李玲华,张舒彦,祝侠丽,贾永艳.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处方优化[J].中国药师.2019
[5].吕文娟,刘福定,王桃姣,万浪,陈芳.制备异甘草素壳聚糖纳米粒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6].张淼,王萌,吴登.灯盏花素壳聚糖纳米粒的构建及大鼠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师.2019
[7].初晓阳.共载siRNA与紫杉醇胆固醇复合物的磷脂壳聚糖纳米粒用于姑息性瘤内注射抗肿瘤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
[8].董武军,王玮珏,周君卓,刘玉玲.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9
[9].李雪.半乳糖化壳聚糖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奈达铂纳米粒联合光热治疗的抗肿瘤研究[D].郑州大学.2019
[10].龚轶,严小宏.莫匹罗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的制备与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标签:艾塞那肽; 固体脂质纳米粒; 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药物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