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抽象名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抽象名词,搭配,思维模式
英语抽象名词论文文献综述
李瑛瑛[1](2019)在《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下英语抽象名词的搭配研究——以高频词“attention”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承载并表现思维。英语的抽象名词也是西方世界思维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以"attention"为代表的英语抽象名词的搭配问题,探索在词汇学习中如何克服思维差异带来的语言障碍。(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8期)
张雪梅,刘萍[2](2019)在《英语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抽象名词释义的局部语法研究——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外壳名词语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向型学习词典的词条释义因其读者群体和功能具有独特性。基于Schmid(2000)外壳名词的发现,该研究从《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提取出656个外壳名词释义,建立小型语料库;然后借鉴Sinclair (1991)和Barnbrook (1995;2002)等整句释义的研究结果,采用局部语法的路径对上述外壳名词释义进行分析,以揭示抽象名词的释义范式。该研究对汉语外向型学习词典释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及计算机语言处理均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彦霞[3](2019)在《英语抽象名词的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抽象名词的使用是英语语言的一大特色,其意义概括性强,在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教育类文本中有着显着的体现。该实践报告以Child’s Talk:Learning to Use Language作为翻译实践材料,从抽象名词的概念及分类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抽象名词提出并总结了不同的翻译策略。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学习和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句式结构和思维习惯的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在抽象名词使用上的差异。因此,以抽象名词为研究对象对英语抽象名词的汉译以及英语抽象名词的其他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另外,国内外对英语抽象名词的研究大多也只是篇幅较小的浅谈。因此,为了丰富和延伸英语抽象名词翻译的研究,该报告将抽象名词作为单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本报告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该报告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详述了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对。第叁章主要概述了英语抽象名词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在翻译抽象名词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抽象名词是用于表示抽象概念的。通过分析和整理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英语抽象名词可分为五大类,即固有抽象名词、身份抽象名词、行为抽象名词、品质抽象名词和复合抽象名词。其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征也是造成抽象名词难翻的本质原因。第四章通过翻译实践活动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别的抽象名词的翻译策略,包括转译法、增译法、分译法等。第五章总结了该翻译实践的心得体会以及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写作过程中,本实践报告采用了文献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平行文本对照法叁种研究方法。总体而言,本报告是一篇较为系统、较为全面、较为具体的论述英译汉过程中抽象名词处理方式的翻译实践报告,对抽象名词的汉译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艳[4](2019)在《英语抽象名词的分类及其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抽象名词词义多变,内涵丰富,常见于英语的各种文体,一般可将其分为叁类:行为抽象名词、品质抽象名词和固有抽象名词,英语抽象名词的理解和翻译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根据其类别探讨一下抽象名词的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5期)
陈敏[5](2018)在《顺应论视角下英语行为抽象名词的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英语的特点之一是,抽象名词广泛用于描述无形的抽象概念。其中,行为抽象名词较为特殊,这类名词来源于动词名词化,在逐层的压缩中意义更加抽象。关于这类名词的翻译研究缺乏系统性,并且给出的翻译策略缺乏理论支撑。基于此,本文选取Prde and Prejudice及孙致礼的修订译本建立了语料库,对语料中的英语行为抽象名词的汉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描述译者在翻译中的不同选择,并在顺应论的视角下总结影响翻译的因素。根据观察,英语行为抽象名词的翻译策略分为扩展和隐化两种,扩展是主要的翻译策略。扩展是意义和边界的扩展。扩展的过程中,原文的内容和意义更加主观,界限更加模糊。扩展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去除语法标记,翻译为意义对应的词,第二层是显化隐含在语境中的与中心词相关的信息,第叁层是添加带有主观色彩的修饰词或使用修辞,第四层是重组句子逻辑,向意义过程阶段推进。本文从汉语重过程的语用原则角度提出,英语行为抽象名词常常包含结果意义,若将行为抽象名词译为意义对应的词却不符合中文行文规范时,可以将焦点从行为的结果状态转为过程状态,顺应汉语的语用原则。隐化则是将与中性词有关的信息隐含在语境中。部分具体化的行为抽象名词和抽象化的行为抽象名词的主要扩展方法为去除语法标记,具体化的行为抽象名词主要扩展方法为显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不断做出选择以顺应目的语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语用原则都会对译者的动态顺应和选择产生影响,译者倾向于使用动词,人称主语,迭词,四字格和排比。本文为英语行为抽象名词的汉译研究、实践和教学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12-21)
刘家慧[6](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民航英语中抽象名词的汉译——以“alleviation”和“relief”的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航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英汉汉译翻译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直升机医疗救护为主题的文本的翻译实践为基础,根据自己翻译与后期校稿,借助语料库的知识对"alleviation"、"relief"此类抽象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积攒翻译经验,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为今后民航文献翻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17期)
韩景泉,蒙岚[7](2018)在《英语名词性成分抽象格的可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普遍语法原则,格鉴别式本质上属于一种描述性的规定,缺乏解释力。它要求每个显性的名词组必须获得抽象格,但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应遵守该条件。本文论证,基于可见性的格解释在经验与理论两方面都优越于基于格鉴别式的解释。一方面,空算子与空代词PRO之类的无语音形式成分要求有格,对此可见性分析能正确预测和解释,而格鉴别式分析却不能。另一方面,取消格鉴别式,并代之以可见性条件,得到的是一条原则而不是两条,可以简化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我们的语言能力,尽量减少整个理论的复杂度是完全合理的举措。然而,格的可见性解释也并非没有问题。由于格与题元角色指派明显地捆绑在一起,这意味着凡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需要格,而凡不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不需要格。按照该分析,虚词应该不需要格。由于虚词没有被指派题元角色,理应无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虚词只能出现在受格标记的位置上。我们认为,虚词之所以需要格,实际上是其配对成分需要格。根据可见性分析,谓词只给可见的名词组指派题元角色,抽象格能使名词组变得可见;所有的格违例都能在题元准则上得到解释。(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甘祖荣[8](2016)在《名词化与西方抽象思维——及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与翻译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Halliday在1985年第一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其中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大类。自提出之日起,语言学界便不间断地发表了大量论文对"语法隐喻"的性质和功能等各方面加以论述。在此基础上,Geoff Thompson等人又提出存在"语篇隐喻"。该文对语法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名词化"现象做了详细的论述,并运用"西方抽象思维方式"这一概念与之结合,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名词化"现象作为一种隐喻表现形式,也是"西方抽象思维方式"在英语语言表达上的一种体现,两者密切相关。文章最后还指出"名词化"和"西方抽象思维"在英语中的体现对我们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与翻译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04期)
陈茜[9](2016)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抽象名词前不定冠词使用情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四类抽象名词前不定冠词的使用情况。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不定冠词不仅重要,而且难度大,尤其是抽象名词前不定冠词的使用很难掌握;对于英语教学者来说,不定冠词的教学也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本研究尝试探索抽象名词种类对不定冠词使用的影响,同时考查英语水平和任务类型对不定冠词使用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叁组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参与实验,他们都是南京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分别完成了强制性提取任务和可接受性判断测试。两个任务采用不同的形式检验了受试对于四类抽象名词前不定冠词的使用情况,此外,从每组中随意挑选出十名学生参与即时访谈。受试都秉着自愿的原则参与实验和访谈。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结果分析如下:1.受试在四类不同抽象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存在显着差异,说明抽象名词的种类影响不定冠词的使用。学习者对于第一类抽象名词(状态名词)和第四类抽象名词(有界独立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掌握情况较好,而对于第二类抽象名词(持续动作名词)和第叁类抽象名词(非持续动作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掌握情况较差,尤其是持续动作名词对学习者来说难度最大。其中的原因可以归咎于抽象名词自身的多变性,学习者对各类名词的不同理解与感知,语际影响以及语内影响。2.不同英语水平组对于抽象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情况也呈现显着差异,不定冠词掌握情况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和中、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组学习动机更强,英语语言输入更多,具有更强的学习意识,因此在抽象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方面表现出优势。3.任务类型对于受试在四类抽象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影响不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强制性提取任务和可接受性判断测试中,第二类抽象名词(持续动作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正确率显着低于其他叁类抽象名词,并且在两个任务中呈现显着差异。因此可以推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无论什么任务类型,掌握第二类抽象名词前的不定冠词使用都较为困难。本研究印证了现有的对于抽象名词前不定冠词使用的语料研究,尤其是有关界性这一概念的研究,还揭示了不定冠词使用与抽象名词种类之间的关系。另外,本研究还探讨了英语水平和任务类型对不定冠词使用的影响。最后,本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新思路,启发学习者和教学者意识到抽象名词的异质性,从而启发教学者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激励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从而掌握不定冠词的用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20)
成秋杨[10](2015)在《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认知机制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是英语词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传统英语语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英语新闻、政论和科技语篇在各种外语教材及各种类型的外语考试中大量出现,英语抽象名词的使用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较汉语抽象名词应用更为广泛。为此,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传统语义学的角度对抽象名词进行了研究。虽然这些研究对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起到了指导性的理论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只注重于对语言意义本身的系统研究,对抽象名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现象的表面研究以及对英汉抽象名词的对比研究上,即多集中于对抽象名词在形态上和句法上转变的研究,却未能对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动因及潜在的深层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机制的研究是对名物化研究的一个补充,同时也成为英语抽象名词研究的一个全新发展趋势。在当今的认知研究中,学者们借助于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认知语言学中常用的理论对英语抽象名词的语义表征进行了研究。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将用内省法、定性分析、及以语料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从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非范畴化理论、概念隐喻、动态识解操作等角度对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原型理论下词汇范畴之间的动态属性构成了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动因,该论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叁角连续统,从而确保了语义范畴之间的转化。其次,概念意义的动态识解和识解机制构成了语义表征机制的认知基础。然后,该论文在第四章分别对四种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认知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图式表征的方式分别针对四种抽象名词建构了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过程中的认知机制。通过研究发现,行为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过程经历了由凸显过程到凸显事体的过程,由序列扫描到整体扫描;品质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过程经历了由凸显属性到凸显事体的过程,由具体的概念域向抽象的概念域映射的过程;身份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过程经历了由范畴典型的指称意义向边缘的陈述意义转化的过程;固有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过程经历了具象化。从认知语义学上来说,英语抽象名词即在不同词类范畴的图象构式中凸显不同的概念语义。最后,论文简要阐述了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认知机制建构的意义及其对当代外语教学的影响。通过研究,该论文认为掌握好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的认知机制,对今后的外语语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英语抽象名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向型学习词典的词条释义因其读者群体和功能具有独特性。基于Schmid(2000)外壳名词的发现,该研究从《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提取出656个外壳名词释义,建立小型语料库;然后借鉴Sinclair (1991)和Barnbrook (1995;2002)等整句释义的研究结果,采用局部语法的路径对上述外壳名词释义进行分析,以揭示抽象名词的释义范式。该研究对汉语外向型学习词典释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及计算机语言处理均有一定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抽象名词论文参考文献
[1].李瑛瑛.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下英语抽象名词的搭配研究——以高频词“attention”为例[J].校园英语.2019
[2].张雪梅,刘萍.英语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抽象名词释义的局部语法研究——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外壳名词语料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9
[3].王彦霞.英语抽象名词的汉译[D].山西大学.2019
[4].王艳.英语抽象名词的分类及其翻译[J].海外英语.2019
[5].陈敏.顺应论视角下英语行为抽象名词的汉译[D].华东理工大学.2018
[6].刘家慧.基于语料库的民航英语中抽象名词的汉译——以“alleviation”和“relief”的翻译为例[J].文存阅刊.2018
[7].韩景泉,蒙岚.英语名词性成分抽象格的可见性分析[J].外语学刊.2018
[8].甘祖荣.名词化与西方抽象思维——及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与翻译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6
[9].陈茜.中国英语学习者抽象名词前不定冠词使用情况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
[10].成秋杨.英语抽象名词名物化语义表征认知机制建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