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块运动估计论文-曹宇鹏

可变形块运动估计论文-曹宇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变形块运动估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频编码,小波变换,可变形块运动估计,SPIHT算法

可变形块运动估计论文文献综述

曹宇鹏[1](2009)在《基于小波变换和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的视频编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视频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视频信息具有信息量巨大的特点,视频压缩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新技术层出不穷。本论文首先对传统视频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分块DCT变换会引起块效应和传统运动估计模型不能有效表示非平移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可变形块运动估计技术的视频压缩算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原理、实现方法和二维Mallat算法及小波变换在视频压缩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不同特点图像的小波变换系数,分别介绍了分层小波树集合分割算法(SPIHT)和零树熵编码算法(ZTE)。其中根据ZTE算法中量化的特点探索了相应的码率控制方法。随后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快速块搜索算法的影响因素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引入双线性运动模型和基于节点搜索的1/4精度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算法,并给出了两种1/4精度内插的实现过程。由于视频编码中I帧编码无残差补偿,且对后续P帧编码效果影响较大,所以对I帧的编码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小波变换技术和SPIHT算法编码I帧,使得I帧在低码率下获得了较高的重建质量、码率可控且无块效应。对于P帧编码,本文采用自适应快速块搜索和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明显增加运算量和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表示了实际中物体的非平移运动,显着提高了运动估计精度。同时针对运动估计后预测残差较小的特点,本文采用小波变换和ZTE编码算法,并结合码率控制方法,高效的组织了残差数据。本文采用的所有算法均在VC6.0环境下用C语言实现,并对I帧对P帧的影响、运动估计和补偿算法的效果以及不同内插方法对运动估计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对复杂运动和包含大量细节的视频序列均有良好的压缩效果。虽然运算量有所增加,但明显减轻了块效应,克服了块运动估计不能很好表示非平移运动的缺陷,在相同码率下有效提高了视频质量,而码率控制技术和对剧烈运动物体的运动估计方法仍需改进。(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王艳营,郭继坤[2](2009)在《带有阀值的基于节点搜索的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讨论基于节点位移的可变形块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NS-DBMA的搜索过程和流程,从而提出了带有阀值的基于节点搜索的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算法(TNS-DBMA)。以四节点模型为例,详细研究了该算法的流程,并利用两个序列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TNS-DBMA算法的预测图像效果与NS-DBMA算法接近,但它的运算量大大的减少,比NS-DBMA算法减少一半多。(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王艳营[3](2008)在《基于节点交叉搜索的可变形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讨论可变形块(DBMA)的运动估计和基于节点位移的可变形块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节点交叉搜索的可变形块匹配算法(CS-DBMA)。以四节点模型为例,详细研究了该算法的搜索过程和流程,并利用两个序列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预测效果减少很小的情况下,CS-DBMA算法的运算量大大的减少。(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魏伟[4](2005)在《基于可变形块匹配的运动估计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可变形块匹配(DBMA)的运动估计与补偿,用以减小传统方块匹配算法(BMA)的预测误差,提高帧间运动估计的准确性,实现对非平移运动的预测。提出了基于节点搜索的可变形块匹配算法(NS-DBMA),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优化方法,进一步降低运算量和提高预测质量,弥补了BMA的不足。本文首先介绍视频压缩编码的系统结构,分析运动估计与补偿的基本原理与重要作用;介绍BMA的发展和几种有代表性的快速算法,分析快速BMA的共同特点并对加快匹配速度的方法进行总结。然后分析视频信号的实际属性,从根本上解释了BMA所采用的平移模型的缺陷,提出了适合实际运动特性的基于节点位移的可变形块运动模型。为了实现此模型的运动估计,首先介绍基于梯度的可变形块匹配算法(GB-DBMA),并指出GB-DBMA的预测精度和运算量都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进而提出NS-DBMA,它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并降低运算量,有效地预测帧间非平移运动。在NS-DBMA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计算过程的优化方法、结合BMA和DBMA的双模式混合估计方法、在预测质量足够好时结束搜索的适可而止估计方法、使用简化点阵的交叉搜索算法和提高预测质量的分数像素精度预测算法,使DBMA更加适合实际应用的要求。测试结果表明,NS-DBMA的运算量仅为GB-DBMA的一半,而预测质量平均提高0.71dB,能得到更好的主客观预测质量,且更易于硬件实现;综合各种改进方法的DBMA的运算量只相当于全搜索法BMA的42%,而预测质量平均提高1.53dB,可以替代BMA应用在实际视频压缩系统中。(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12-01)

可变形块运动估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讨论基于节点位移的可变形块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NS-DBMA的搜索过程和流程,从而提出了带有阀值的基于节点搜索的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算法(TNS-DBMA)。以四节点模型为例,详细研究了该算法的流程,并利用两个序列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TNS-DBMA算法的预测图像效果与NS-DBMA算法接近,但它的运算量大大的减少,比NS-DBMA算法减少一半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变形块运动估计论文参考文献

[1].曹宇鹏.基于小波变换和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的视频编码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

[2].王艳营,郭继坤.带有阀值的基于节点搜索的可变形块运动估计算法[J].通信技术.2009

[3].王艳营.基于节点交叉搜索的可变形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J].通信技术.2008

[4].魏伟.基于可变形块匹配的运动估计与补偿[D].天津大学.2005

标签:;  ;  ;  ;  

可变形块运动估计论文-曹宇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