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论文-黄溯源,梁婷,吴建博,龚皓鸣,沈杰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论文-黄溯源,梁婷,吴建博,龚皓鸣,沈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利伐沙班,心房颤动,抗凝药,住院病人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论文文献综述

黄溯源,梁婷,吴建博,龚皓鸣,沈杰[1](2019)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合理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使用利伐沙班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等标准评价使用利伐沙班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用药指征、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及安全性,并考察相关因素对服用利伐沙班后出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利伐沙班用药指征符合率为100%,但利伐沙班日剂量与指南推荐相符率仅为9.8%。服用利伐沙班后出血发生率为9.8%,年龄(≥75岁)及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更易发生出血(OR分别为0.162和0.175)。结论本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利伐沙班使用尚合理,但量效关系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丹,于海华,冯凯[2](2019)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房颤组),收集同期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4例(非房颤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现状。结果房颤组在年龄、女性、意识障碍、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梗死灶、梗死后出血转化、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营养障碍、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脑疝、死亡及出院后90d复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眩晕、构音障碍、感觉障碍和预后良好比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房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慢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OR=5.206,95%CI:2.906~9.040,P=0.016)、慢性心力衰竭(OR=15.026,95%CI:7.460~30.020,P=0.003)、冠心病(OR=8.920,95%CI:4.200~12.906,P=0.030)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2.020,95%CI:0.406~1.020,P=0.042)是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抗凝治疗比例明显低于抗血小板治疗(25.3%vs 74.7%,P<0.01)。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高龄老年、女性为主,意识障碍为主要首发症状,脑梗死病灶多发、面积偏大且出血转化较多,慢性心力衰竭、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为显着的危险因素,抗凝现状有所改善,新型抗凝药物选择较多。(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保蕴坚[3](2019)在《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20±6.39)s长于对照组的(55.97±4.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03<0.05)。试验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治疗,不仅可以适当延长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还可以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丁征,王莹,彭昆,陈星伟,于欢[4](2019)在《抗凝门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出血发生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服用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出血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抗凝门诊接受口服抗凝药(OAC)治疗的682例NVAF患者,对其3 102次就诊时报告的出血及其他安全性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的患者分别有551例(80.79%)、83例(12.17%)和48例(7.04%)。出血类别包括小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CRNMB)和大出血。同时分析华法林抗凝患者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不同范围内的百分比以及INR危急值(>4.5)的发生率和原因等。结果:682例患者共发生174例次(25.5%)出血事件,其中16例(2.3%)患者发生CRNMB,10例(1.5%)患者发生大出血。小出血148例次,占就诊次数的4.8%。接受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中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共2 869次就诊中,INR危急值共出现27例(0.94%),其中10例(37.0%)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6例(22.2%)为华法林快代谢型。华法林抗凝期间发生小出血的患者INR多在目标范围内。结论:在抗凝门诊接受华法林和NOACs治疗的NVAF患者中,小出血和CRNMB事件发生率较高。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出现INR危急值的原因以及出血事件与INR的相关性能够为临床提供预见性的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彭金华,王平,胡婧,杨靓淇,郑丹[5](2019)在《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利尿钠肽分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人数逐渐增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极其重要。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新技术,能有效地预防卒中,同时,左心耳封堵术后对心脏利尿钠肽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临床研究较少。现对此做一系统综述,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心脏利尿钠肽分泌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张鑫,韩立会,刘玉红,张化勇,苏子德[6](2019)在《吲哚布芬治疗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布芬在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40例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吲哚布芬进行抗血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心肌缺血无改善、总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血栓弹力图AA途径抑制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脑卒中、心肌缺血无改善、总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1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5%、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AA途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用于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更少,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谢红英,张小群,罗晓丽,罗浩[7](2019)在《Nod样受体蛋白3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NVAF患者260例,根据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55例和非血栓组205例。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和蛋白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分析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LRP3炎性小体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持续性心房颤动、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IL-1β及IL-18水平明显升高,心房颤动病程更长,PBMC中NLRP3、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程、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NLRP3mRNA及caspase-1mRNA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栓组NLRP3 mRNA水平与NLRP3蛋白表达、caspase-1mRNA和蛋白表达、IL-1β、IL-18、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程、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r=0.890,r=0.905,r=0.904,r=0.862,r=0.827,r=0.706,r=0.742,r=0.762,r=0.690,P<0.01)。ROC曲线显示,NLRP3炎性小体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37~0.944),阈值点为1.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03%和84.51%。结论 PBMC中NLRP3炎性小体在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丁小亮[8](2019)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经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门诊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分别予以华法林、利伐沙班口服用药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血栓栓塞以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门诊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1期)

陈明[9](2019)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100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则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比两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有优势,P<0.05。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2%)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菁,马小静,程冠[10](2019)在《实时叁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TO)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接受PLAATO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RT-3D-TEE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分别测量左心耳口最大径、左心耳口最小径、左心耳口深度,并比较叁者的差异。以RT-3D-TEE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大径测量值为依据,选择适当封堵器型号,并在RT-3D-TEE、CAG引导下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6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封堵压缩率为(19.78±6.92)%;术中、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D-TEE、RT-3D-TEE及CAG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大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RT-3D-TEE测值高于2D-TEE而低于CAG;叁者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小径和左心耳深度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G、RT-3D-TEE和2D-TEE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大径与封堵器尺寸均呈正相关(r=0.925、0.841、0.716,P均≤0.001)。结论 RT-3D-TEE可用于PLAATO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术前筛选、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能准确观察左心耳口形态并评估封堵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房颤组),收集同期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4例(非房颤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现状。结果房颤组在年龄、女性、意识障碍、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梗死灶、梗死后出血转化、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营养障碍、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脑疝、死亡及出院后90d复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眩晕、构音障碍、感觉障碍和预后良好比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房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慢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OR=5.206,95%CI:2.906~9.040,P=0.016)、慢性心力衰竭(OR=15.026,95%CI:7.460~30.020,P=0.003)、冠心病(OR=8.920,95%CI:4.200~12.906,P=0.030)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2.020,95%CI:0.406~1.020,P=0.042)是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抗凝治疗比例明显低于抗血小板治疗(25.3%vs 74.7%,P<0.01)。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高龄老年、女性为主,意识障碍为主要首发症状,脑梗死病灶多发、面积偏大且出血转化较多,慢性心力衰竭、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为显着的危险因素,抗凝现状有所改善,新型抗凝药物选择较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论文参考文献

[1].黄溯源,梁婷,吴建博,龚皓鸣,沈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合理性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2].王丹,于海华,冯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3].保蕴坚.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丁征,王莹,彭昆,陈星伟,于欢.抗凝门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出血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9

[5].彭金华,王平,胡婧,杨靓淇,郑丹.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利尿钠肽分泌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6].张鑫,韩立会,刘玉红,张化勇,苏子德.吲哚布芬治疗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谢红英,张小群,罗晓丽,罗浩.Nod样受体蛋白3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8].丁小亮.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经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陈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9

[10].李菁,马小静,程冠.实时叁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标签:;  ;  ;  ;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论文-黄溯源,梁婷,吴建博,龚皓鸣,沈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