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台港口航运合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霍伟伟,刘伟[1](2020)在《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海峡两岸航运合作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海峡两岸航运历经40年发展历程,极大地促进了两岸关系和经贸发展。通过分析海峡两岸直航、两岸航运合作发展概况,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贸易变化对两岸航运合作的新契机。近两年海峡两岸贸易增长提速,台湾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密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岸航运合作发展带来机遇。海峡两岸可通过港口合作布局海外市场,通过两岸直航与中欧班列的联运合力开拓沿线市场。
吴丹洁[2](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认为迈入21世纪,各国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方向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研究福建省海洋经济纵深发展的理论机制,对丰富和深化海洋经济理论体系,对促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海洋强国都有重大意义。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已步入高效开发应用的时期。经济发展受到陆地资源缺口日益扩大、社会需求不减反增、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走向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为实现海洋经济展的新突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海陆再平衡是新时期深化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新机遇、新挑战面前,探讨推进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论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综合运用产业经济、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海洋经济等相关理论,采用归纳与演绎推理、理论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理论阐释——现实分析与评价——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本文核心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国内外海洋经济研究进展,阐释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对海洋经济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文献梳理和述评,研究发现将海陆经济一体化与再平衡的研究较少,研究中存在着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结果导致目前理论研究滞后和不足,本论文研究福建省海洋经济纵深发展的理论机制,凝练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践,提炼、丰富和深化海洋经济理论体系。本论文阐释了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中蕴含的海陆再平衡战略思维:在以海带陆、陆海联动,陆海经济共同发展、良性循环的框架下,推动福建省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强化,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落实,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协同发展,海洋经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发展,推动海洋经济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扩大开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第二部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描述,发展评价与实证研究。在分析了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同时提出福建省海陆统筹发展的评价模型,通过两个模型的对比评价分析,得出2010年以后,海陆经济逐渐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海洋经济需要深度调整,通过海陆再平衡的战略思维,加强海陆联动,促进优质要素向海集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第三部分,以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体系化的路径:融入“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深化合作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而言,论文实现了系列层面的创新。一是研究视角上,研究主要指出海陆再平衡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战略思维;二是理论框架上,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理论框架,在海陆联动、良性循环的框架下,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之间的要素有效流动与协同发展、海峡两岸合作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升级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借助并助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海洋经济迈向深化发展;三是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体系化的路径与政策建议。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要融入“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深化合作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海洋高新技术人才,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的体系化政策建议。
舒梦瑶[3](2017)在《基于SEM模型福建沿海港口吸引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规划的五大港口群从北到南依次为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和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在这五大港口群体中福建沿海地区港口群,即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实力较弱,发展落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福建带来机遇,泉州港有幸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是唯一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因此,福建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加快建设,发展壮大港口群,提升港口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使福建逐步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方向迈进。本文从提升福建港口吸引力的角度出发,基于SEM方法论,构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主观变量。其中内生变量评估港口基础设施特征,外生变量评估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观变量评估港口声誉。选取货物吞吐量、泊位数、泊位长度作为衡量港口基础设施特征的指标;地区GDP、进出口、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集装箱航线、集装箱年通过能力作为衡量港口声誉的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分析对选取的8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沿海港口的港口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港口运营效率低下。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8个指标中货物吞吐量、港口泊位数、泊位长度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地区GDP、进出口、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集装箱航线和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这8个指标在组内相互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证明选取的指标可以用于构建港口吸引力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主观变量三者同时影响港口吸引力,且主观变量对港口吸引力影响力最强,其次是内生变量,最后是外生变量。本文依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给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给出以下建议:一、港口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建设深水码头和深水航道,优化港口运输布局,完善港口公共配套设施。二、港口运营效率方面,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营造良好的航运环境,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三、综合性方面规划建设高水平陆地港网络,积极拓展港口经济腹地;且由于福建与台湾地缘深、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应加强港航交流,促进形成闽台跨海峡港口群。
陈言国,王法垠[4](2017)在《基于两岸自贸区对接视角的闽台物流竞合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闽台自贸区的对接合作有利于促进闽台经贸的共同发展,闽台自贸区在基于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区对区"对接合作战略和合作重点,实行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实现闽台物流合作共赢。文章通过研究闽台物流业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闽台自贸区对接给闽台物流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博弈论模型进行分析论证,闽台物流业在竞合中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针对闽台物流的竞合策略提出具体建议。
汤鹏宇[5](2016)在《航运联盟背景下港口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航运市场的低迷现状,航运联盟兴起乃至成为趋势,航运公司为增强发展提高获利纷纷抱团,连锁反应使港口业受到冲击。文中分析了航运联盟的背景形势和属性特点以及对港口的影响。以闽台港口为例,讨论了新环境下港口联盟的模式,阐述了港口企业在航运联盟的冲击下也走向联盟的必要性以及成效展望。
许小卫,初良勇,杨薇虹[6](2014)在《基于重复博弈的闽台港口群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两岸交往的不断深入,闽台港口群的竞争与合作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首先阐述了当前闽台两地港口群运行总体情况,并对比分析了闽台两地港口群各自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所在。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了当前闽台两地港口群的竞争实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闽台港口群类"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确定合作是闽台港口群发展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最后提出闽台港口群合作发展对策及如何解决闽台港口群发展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石丽丽[7](2011)在《1842-1895年闽台航运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1842—1895年闽台航运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时期闽台航运的变化、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等,作了进一步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航运势力的侵入,古老传统的闽台航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局,外国航运势力凭借特权、雄厚资金和轮船便利,占据了压倒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帆船运输业在两岸特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仍然顽强生存,并为促进两岸人流、物流的增强,继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清朝官方与两岸商人开始兴办近代轮船航运业,不仅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闽台地区贸易与商业的发展,还促进了近代造船、电讯、邮政等相关行业的兴起。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此,台湾及澎湖列岛的航行与贸易,全被日本统治者垄断与控制。总之,1842—1895年,闽台航运所经历的是一个屈辱、动荡与自强、奋起相互交织的年代。
黄小晶[8](2011)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议案》文中研究说明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经福建省人民政府研究通过,现提请审议。省长:黄小晶2011年1月1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
龚高健[9](2010)在《厦门港与高雄港综合竞争力比较视角下的闽台港口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入手,根据评价指标对厦门港和高雄港综合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两地港口的比较中论述闽台港口合作的必要性,同时提出推进闽台港口合作的策略:要构建环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借鉴台湾港口发展经验、推进福建港口资源一体化整合;加快建设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以便对接高雄自由贸易港政策;闽台合作共建环台湾海峡港口物流体系;组建闽台港口行业协会和海峡航运交易所等。
黄俏梅[10](2009)在《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研究》文中提出在金融危机余波未消及两岸直接三通之际,从闽台两岸港口物流合作的必要性入手,分析闽台两地开展物流合作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闽台两地港口物流合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案,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二、闽台港口航运合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闽台港口航运合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海峡两岸航运合作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二、海峡两岸航运发展概况 |
(一)海峡两岸航运发展历程 |
1、第一阶段:转口运输(1979-1986)。 |
2、第二阶段:两岸三地(1986-1997)。 |
3、第三阶段:试点直航(1997-2001)。 |
4、第四阶段:小三通(2001-2008)。 |
5、第五阶段:大三通(2008至今)。 |
(二)海峡两岸直航发展概况 |
1、海峡两岸直航客货运量增速放缓 |
2、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总体呈下降趋势 |
(三)海峡两岸航运合作发展概况 |
1、两岸航运企业在集装箱班轮领域合作 |
2、两岸共同投资、经营码头业务 |
3、船代、引航、航运学术交流等领域合作 |
三、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贸易变化对两岸航运合作的新契机 |
(一)两岸贸易增长提速,带来更多航运需求 |
(二)台湾与海丝路沿线经贸联系密切,提供海外合作机会 |
四、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两岸航运合作发展建议 |
(一)两岸港口合作布局海外市场 |
1、中国港口企业海外投资 |
2、台湾港务公司海外投资布局 |
(二)促进两岸直航与中欧班列的联运 |
(2)“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意义 |
1.1.2 海洋经济深化发展是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要 |
1.1.3 海陆再平衡是新时期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2.1 “海洋经济”以及“‘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3 “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4 文献述评 |
2.2 相关概念 |
2.2.1 “一带一路” |
2.2.2 海洋经济 |
2.2.3 海洋文化 |
2.2.4 海陆再平衡 |
2.3 理论工具 |
2.3.1 空间经济学理论 |
2.3.2 产业经济理论 |
2.3.3 区域经济理论 |
2.3.4 海洋经济理论 |
2.4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
2.4.1 提出“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的政策背景 |
2.4.2 海陆耦合关联分析 |
2.4.3 海陆再平衡的内涵 |
2.4.4 海陆再平衡的逻辑 |
第三章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现状与问题 |
3.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历程 |
3.1.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背景 |
3.1.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阶段 |
3.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3.2.1 福建省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
3.2.2 福建省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
3.2.3 福建省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
3.3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
3.3.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
3.3.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评价 |
4.1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海丝核心区与政策叠加效应 |
4.1.1 福建海洋经济迎来的崭新经济机遇——海丝核心区建设 |
4.1.2 “一带一路”倡议后福建海洋经济迎来政策方案密集的环境 |
4.2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分析 |
4.2.1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资源基础与条件 |
4.2.2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与条件 |
4.2.3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科研基础与条件 |
4.2.4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文化基础与条件 |
4.3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评价 |
4.3.1 海洋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 |
4.3.2 有关数据说明 |
4.3.3 实证数据与解释 |
4.3.4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
4.4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实证研究 |
4.4.1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的评价方法 |
4.4.2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式 |
4.4.3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评价的数据及解释 |
4.4.4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海陆再平衡特征分析与战略选择 |
5.1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特征分析 |
5.1.1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特征 |
5.1.2 海陆相关基础关系与海陆再平衡动因分析 |
5.2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相关要素再平衡 |
5.2.1 海陆资源要素再平衡 |
5.2.2 海陆资本要素再平衡 |
5.2.3 海陆技术要素再平衡 |
5.2.4 海陆劳动力要素再平衡 |
5.3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5.3.1 福建省与内陆地区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5.3.2 海峡两岸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5.3.3 福建省与东南亚国家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第六章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
6.1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路径 |
6.1.1 融入“一带一路” |
6.1.2 秉承两种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合作发展 |
6.2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6.2.1 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
6.2.2 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
6.2.3 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 |
6.2.4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
6.2.5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海洋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6.2.6 以创新为驱动力,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
6.2.7 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3)基于SEM模型福建沿海港口吸引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
1.3.1 论文组织结构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研究综述 |
2.1.1 港口研究综述 |
2.1.2 港口吸引力研究综述 |
2.2 SEM方法论 |
2.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
2.2.2 结构方程模型的求解 |
2.3 结构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
2.3.1 结构方程与传统统计分析法的比较 |
2.3.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
2.4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福建沿海港口发展现状 |
3.1 福建沿海主要港口概况 |
3.2 福建港口吞吐量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港口吸引力模型设计与过程 |
4.1 港口吸引力模型的构建 |
4.1.1 模型的建立 |
4.1.2 港口吸引力模型的结果判断 |
4.2 港口吸引力指标的选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福建沿海港口吸引力评价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内生变量——港口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2 外生变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3 主观变量——港口声誉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相关关系分析 |
5.2.1 组内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
5.2.2 组间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
5.3 SEM结构方程分析 |
5.3.1 模型的设定 |
5.3.2 模型的检验 |
5.4 港口吸引力排名 |
5.4.1 厦门港、青岛港、大连港排名分析 |
5.4.2 福州港排名分析 |
5.4.3 泉州港排名分析 |
5.4.4 莆田港排名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提升福建沿海港口吸引力的措施 |
6.1 提升福建港口吸引力的硬件设施措施 |
6.2 提升福建港口吸引力的软件服务措施 |
6.3 提升福建港口吸引力的综合性措施 |
6.3.1 规划建设高水平陆地港网络,积极拓展港口经济腹地 |
6.3.2 加强闽台港航交流,促进形成跨海峡港口群 |
6.4 结论与展望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重复博弈的闽台港口群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发展现状 |
(一) 闽台港口群合作必要性分析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博弈分析 |
(一) 闽台港口群竞争力分析 |
(二) 闽台港口群博弈模型假设 |
(三) 闽台港口群博弈模型分析 |
1. 闽台港口群博弈过程分析———重复博弈。 |
2. 闽台港口群博弈收益分析。 |
四、合作着力点分析 |
(7)1842-1895年闽台航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一、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和现状 |
二、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一章 闽台航运管理体制 |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签订对闽台对渡政策的冲击 |
第二节 闽台航运管理机构 |
第三节 闽台航运政策 |
第二章 外国航运势力对闽台航运的侵夺 |
第一节 外国航运业对闽台传统帆船业的挑战 |
第二节 外国航运势力控制闽台航线 |
第三章 闽台两岸帆船运输业艰难维系 |
第一节 闽台两岸帆船运输遭到冲击 |
第二节 闽台两岸的帆船运输贸易 |
第三节 闽台两地传统航运得以持续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闽台官方与民间轮船运输业的兴起 |
第一节 船政局建成开启官方闽台航运 |
第二节 招商局轮船行驶闽台航线 |
第三节 闽台民间兴起航运业 |
第五章 闽台两岸客流物流分析 |
第一节 闽台之间客流分析 |
第二节 贸易变化中的货物运输 |
第三节 闽台两岸公文邮政运输 |
第六章 闽台两岸运输商人分析 |
第一节 外商介入闽台贸易运输 |
第二节 福建商人经营闽台贸易运输 |
第三节 郊商从事闽台贸易营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厦门港与高雄港综合竞争力比较视角下的闽台港口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
二、厦门港与高雄港综合竞争力的比较 |
(一) 地理区位条件 |
(二) 腹地货源条件 |
(三) 硬件设施条件 |
(四) 软环境条件 |
(五) 营运条件 |
(六) 现代化管理水平 |
(七) 整体发展水平 |
三、从两地港口比较看闽台港口合作的必要性 |
(一) 闽台港口资源互补的需要 |
(二) 抵御周边港口竞争的需要 |
(三) 闽台两地经贸发展的需要 |
(四) 闽台两地产业发展的需要 |
四、加快推进闽台港口合作的策略分析 |
(一) 闽台合力构建环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 |
(二) 借鉴台湾港口发展经验、推进福建港口资源一体化整合 |
(三) 加快建设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以便对接高雄自由贸易港政策 |
(四) 闽台合作共建环台湾海峡港口物流体系。 |
(五) 组建闽台港口行业协会和海峡航运交易所 |
(10)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的必要性 |
1.1 金融危机的影响 |
1.2 激烈的港口竞争 |
1.3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
2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的基础 |
2.1 丰富的港口资源 |
2.2 优越的地理位置 |
2.3 中国大陆日益增长的经济与贸易 |
2.4 紧密相连的五缘优势 |
2.5 宏观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
2.6 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的强互补优势 |
3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初探 |
3.1 定位 |
3.2 区域港口布局 |
3.3 建立港口同盟提高整体竞争力 |
3.4 合作建立台湾海峡物流中心 |
3.5 加快闽台临港产业的对接,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 |
3.6 合作构建港航管理体系 |
3.7 合作培养港口物流人才 |
四、闽台港口航运合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海峡两岸航运合作发展研究[J]. 霍伟伟,刘伟. 台湾研究, 2020(02)
- [2]“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D]. 吴丹洁. 西北大学, 2019(07)
- [3]基于SEM模型福建沿海港口吸引力研究[D]. 舒梦瑶.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3)
- [4]基于两岸自贸区对接视角的闽台物流竞合策略研究[J]. 陈言国,王法垠. 物流科技, 2017(01)
- [5]航运联盟背景下港口的生存与发展之道[J]. 汤鹏宇.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03)
- [6]基于重复博弈的闽台港口群发展策略[J]. 许小卫,初良勇,杨薇虹.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7]1842-1895年闽台航运研究[D]. 石丽丽.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 [8]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议案[J]. 黄小晶.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1(01)
- [9]厦门港与高雄港综合竞争力比较视角下的闽台港口合作研究[J]. 龚高健. 综合竞争力, 2010(05)
- [10]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研究[J]. 黄俏梅. 科技和产业,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