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上通道安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上通道安全,海盗,海上恐怖主义,刑事合作机制
海上通道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阎二鹏[1](2018)在《海上通道安全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模式选择与制度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作为海洋大国及严重依赖国际海洋运输的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直接关乎我国的经济命脉,目前对于海上通道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了全球性与区域性的国际合作框架;既有全球性国际合作机制是以国际条约为法理基础形成的,由于国际条约的妥协与折中性、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犯罪的条文漏洞以及签署国的有限性制约了其适用效果;在全球化的今天,区域性司法合作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亦与我国之现实需求相合,在合作范围及合作机制内容的设定上应秉持从易到难、从部分到全面的逐步过渡原则。(本文来源于《海峡法学》期刊2018年04期)
吕靖,蒋美芝[2](2018)在《交通强国背景下我国国际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交通强国背景下影响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构建了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利用国际海事组织数据库中海上突发事件的实际数据,构建网络结构,训练模型参数,对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盗、恐怖主义、风浪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为保障我国国际海上通道安全和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4期)
高天航[3](2018)在《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及应急综合效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几乎每一个国家都与其他国家存在着货物贸易的往来,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活动。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有超过80%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实现的,而作为海洋运输的承运载体,海上通道也成为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所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考虑到对于我国而言,海上通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活动交流的重要生命线,海上通道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下学者们最为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在这其中,海峡和运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特点,被视为海上通道中的关键节点,这些关键节点的安全状况的优劣,往往可以直接对其所在的海上通道的安全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针对性的掌握各个关键节点的综合安全状况,从而提前做出应对,本文针对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及应急综合效率评价问题展开研究。在对海峡和运河的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系统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系统的运作流程进行充分分析,确定了安全保障及应急综合效率评价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了考虑负投入产出变量的单阶段和两阶段DEA评价模型,以及虚拟包络面和TOPSIS理论等对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系统及应急系统进行了综合的多角度的效率评价。首先,根据国际海运航线及船舶分布的实际情况,筛选出本文所要进行安全保障及应急综合效率评价的关键节点。接着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确定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及应急综合效率评价指标,得出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系统及应急系统的投入产出变量。其次,根据结合虚拟包络面及TOPSIS理论的DEA模型构建了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及应急单阶段效率评价模型,得到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系统两者各自的效率值,并进行了效率值排序。然后,在总结分析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系统的联系之后,引入考虑政府决策者偏好的两阶段DEA模型,将安全保障工作和应急工作看为一个整体,对其总效率进行评价,得到不同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及应急两阶段效率值。最后,在注意到上一阶段的海安全保障及应急两阶段效率值的评价结果中,有效单元的效率值具有无差异性且无法进行完全排序的特点,将虚拟包络面和TOPSIS理论与考虑政府决策者偏好的两阶段DEA模型进行结合,进行了一定的转化,从而计算出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及应急两阶段差异化效率值。所有构建的模型都采用了筛选出的海上通道关键节点进行实例分析,并结合我国海上通道实际情况进行结果分析,最终对比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验证了模型构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及应急综合效率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3-01)
高天航,吕靖[4](2017)在《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在两阶段DEA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负投入产出变量、决策者对于2种不同效率的偏好差异及效率分解,构建了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效率与应急效率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16个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评价中.研究结果显示,龙目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效率始终是非有效的,且随着α值的增加,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和望加锡海峡也会转变成非有效单元.除此之外,朝鲜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英吉利海峡3个关键节点的子系统效率值波动不明显,安全保障系统占据主体,而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2个单元的子系统效率值存在部分不规律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7年06期)
李晶,吕靖,蒋永雷,李宝德[5](2017)在《我国海上通道安全评价及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评价海上通道安全是海上通道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海上通道安全威胁特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因子分析-双因素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状况。结果显示美非通道和欧洲通道较为脆弱,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海上通道主要安全威胁来自通道外部环境。进而提出了保障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李承奕[6](2016)在《浅析海上通道安全国际执法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这对我国在重要海上通道加强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则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1]如今恐怖主义、海盗、国际犯罪、自然灾害等因素严重危机海上通道安全,各国开展执法合作符合共同利益。今后我国可以考虑完善我国海洋法体系、借鉴他国先进执法经验、改革执法机构、海军协助执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25期)
张芷凡[7](2016)在《论“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中的安全风险与法律应对——以构建海上通道安全合作机制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倡导与周边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建立和平、开放的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以安全的海上通道环境为前提。现有海上通道面临多样态的安全挑战,我国与沿岸各国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共同利益诉求是构建海上通道安全合作机制的内在要求。在合作机制建设中应遵守国际法规则,尊重沿线国家意志,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本文来源于《南海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朱乐群,吕靖,李晶[8](2016)在《基于高维突变模型的海上通道安全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海上通道突发事件发生前给出可能的危险等级,减少海上通道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提高海上通道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本文针对海上通道安全突发事件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历史案例分析与高维突变级数相结合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对历史突发事件案例的统计分析,得出海上通道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因素,并由此建立了海上通道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其次,将突变级数法在高维指标应用方面进行了推广,建立海上通道安全预警模型,并根据历史案例数据计算模型的预警阈值。最后,选取了实际案例对预警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对海上通道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曹文振,毕龙翔[9](2016)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视域下的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噪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迭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季刊》期刊2016年02期)
钟明池[10](2016)在《中国与东盟间的海上通道安全合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是国际关系永恒的主题,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海洋安全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洋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等严重依赖于海上运输,可以说海上战略通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海上生命线”,其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人民生活保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我国的海上战略通道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广大海域。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这片海域并不安全。本文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探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海上通道安全合作研究。本文主要有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通道”、“海上通道”、“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概述了“安全”的相关理论成果,进一步剖析了选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第叁部分主要描述了中国与东盟之间海上通道的概况,包括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等海上战略通道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极其战略意义。第四部分主要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海上通道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指出该海域不仅面临主权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还面临着海盗、海上恐怖主义、海上犯罪和海上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第五部分主要基于不同海上通道面临的安全威胁因素的不同,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海上通道安全探究,如针对台湾海峡通道安全主要面临“台独”势力和美国介入两大威胁因素,本文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避免两岸发生战争,从而维护通道安全。另外还要处理好与中美关系,管控分歧,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针对南中国海的通道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构建安全机制和排除域外大国干预探究解决途径。东南亚海上通道安全既面临传统安全因素威胁,同时也面临非传统安全因素如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的威胁,笔者相应提出构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安全机制和在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问题上加强合作等方面的合作探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海上通道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交通强国背景下影响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构建了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利用国际海事组织数据库中海上突发事件的实际数据,构建网络结构,训练模型参数,对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盗、恐怖主义、风浪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为保障我国国际海上通道安全和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上通道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阎二鹏.海上通道安全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模式选择与制度构想[J].海峡法学.2018
[2].吕靖,蒋美芝.交通强国背景下我国国际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3].高天航.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及应急综合效率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8
[4].高天航,吕靖.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评价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
[5].李晶,吕靖,蒋永雷,李宝德.我国海上通道安全评价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7
[6].李承奕.浅析海上通道安全国际执法合作[J].法制博览.2016
[7].张芷凡.论“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中的安全风险与法律应对——以构建海上通道安全合作机制为视角[J].南海学刊.2016
[8].朱乐群,吕靖,李晶.基于高维突变模型的海上通道安全预警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6
[9].曹文振,毕龙翔.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视域下的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J].南亚研究季刊.2016
[10].钟明池.中国与东盟间的海上通道安全合作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