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分布特征论文-范锋

油藏分布特征论文-范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藏分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层对比,条带状,侧向遮挡

油藏分布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范锋[1](2019)在《开38块油藏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38块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南部,主要的含油层系沙一段地层向中央凸起超覆尖灭,沉积相属于扇叁角洲沉积,在区域构造沉积背景下形成一系列的岩性圈闭,该块为开发20年的老区块,对油藏的认识不清导致该块储量采出程度低,深入认识油藏的分布特征有利于改善区块的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马金花[2](2019)在《试论吴起油田长9油藏分布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石油地质学、油气成藏理论为基础,通过多项资料分析,论证出长9油藏的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阳[3](2019)在《断块潜山油藏圈闭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断块潜山油藏在海拉尔油田具有典型代表性,该油藏具有裂缝发育、油层连通状况好、底水能量强的特点,其无水采油期采出程度高达10.47%,之后底水上升较快,综合含水率高,老井措施增油难度大,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本文通过大量钻井、试油、录井、测井解释、油水识别、生产动态等现场资料的对比分析,结合潜山油藏构造、圈闭及控藏特征新的地质认识,明确了潜山油藏的圈闭特征、原始油水界面、计算出油水界面上升速度及潜山油藏当前水淹面状况,明确了剩余潜力方向,为开发调整提供依据,对国内外类似潜山油藏的开发有实际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7期)

于刚[4](2019)在《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潜山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的潜山油藏为中国石油乍得油气合作区重要的增储上产目标。自2013年以来,经过重新采集叁维地震数据,精心刻画成藏组合,结合单井试油成果,相继发现了Baobab、Mimosa、Phoenix、Raphia和Lanea五大潜山含油气富集带。通过对五个潜山带构造、储层及油藏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潜山油藏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潜山断块的滚动勘探开发、快速建产、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依据。潜山油藏多为构造成因,以断块油藏为主,断层分布控制着油源运移,后期的封堵条件也是潜山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潜山油藏的储层主要以裂缝为主,同时也发育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孔洞。油藏平面分布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点及规律,纵向上油气主要发育于潜山顶部300m范围内,油藏类型主要以块状及似层状为主,内幕油藏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深。(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9年08期)

乔勇[5](2019)在《优势通道分布特征研究——以文25东沙二下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势通道的形成导致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无效循环,影响油田采收率及开发效益的提高。以文25东沙二下油藏为例,在不同时期取芯井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开发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油水井,通过岩石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特征等地质因素和吸水剖面、注水强度、见效特征等动态因素分析,动静结合展开储层优势通道的形成机理研究、识别与描述,总结优势通道形成的地质、动态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对于文25东沙二下油藏叁次采油和油田堵水调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徐有杰,刘启国,王瑞,刘义成[6](2019)在《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压裂改造是提高油田产量、改善井筒附近储层物性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多段压裂体积改造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导致井筒附近形成了复杂的缝网体积,因此,加强对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试井模型的研究十分必要。基于体积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的渗流特征,建立径向复合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耦合储层与裂缝模型解求得Laplace空间井底压力半解析解,应用Duhamel原理得到考虑井储和表皮影响的Laplace空间井底压力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求得实空间井底压力,并绘制实空间压力动态特征曲线。根据压力导数曲线特征划分流动阶段,通过模型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分析了裂缝不对称、裂缝夹角、裂缝分布方式、内区半径和流度比对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不对称交错分布有助于增大裂缝控制面积,从而减少流体流入井筒的压力消耗,早期阶段对应的压力曲线也越低;内区半径越大,压裂改造效果越明显,对应压力曲线越靠下。该模型可为多段压裂水平井所形成的复杂裂缝试井资料解释和压裂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5期)

张昆山[7](2019)在《乍得BS油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应用BS1-1取心井资料进行泥岩颜色、岩石组合、沉积结构、构造、粒度分布、沉积韵律等相标志分析,对BS油藏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沉积微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BS油藏PI油层组为扇叁角洲前缘远端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分布范围有限,仅在断层附近发育,河道前端受湖浪作用改造明显,前缘席状砂发育,偶见远砂坝,河道间微相不发育。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储层类型及其展布方式和储集性能,沉积微相展布对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水下分流河道生储盖组合良好,为油气有利富集相带。(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张新勃,冯娟,宋江涛,任晓娟,王宁[8](2018)在《利用井控面积法研究ZW区块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通过对单井累计产油量分小层进行劈分,利用各小层单井地质储量核算结果减去劈分后的各小层累计产油量,得到单井剩余地质储量。通过petrel软件对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进行预测,阐明了剩余油平面和剖面分布富集层位及相应的位置,并提供了目的层段剩余油富集量及挖潜范围,为油田区块的开发调整及挖潜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李绍华,孙海航,吴佳杭,陈袁,乔霞[9](2018)在《渗流屏障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研究剩余油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是开展调整挖潜的基础。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利用岩心井资料确定了不同类型渗流屏障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定量判别模板;以渗流屏障成因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导眼段与水平段产状匹配、生产动态资料的约束进行井间渗流屏障规模及产状预测;总结出了不同渗流屏障的成因及其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东河砂岩油藏受渗流屏障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的叁种类型,并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指出有利的剩余油挖潜区,该研究的开展对整个油田的持续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期刊2018-09-18)

田梅[10](2018)在《M块沙四段砂砾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及油层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量的岩心宏观描述、化验分析资料,测井、录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针对研究区砂砾岩油藏成藏条件以及油层展布做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紧邻生烃凹陷,烃源岩厚度大;沉积类型以扇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储层发育;沙四段上段泥岩是稳定的区域盖层,生储盖组合条件良好。油藏分布在纵向上埋深在2600~3476m范围内,单井最大厚度达到61m,平面分布受沉积砂体约束,河道发育区砂体厚度最厚。(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25期)

油藏分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石油地质学、油气成藏理论为基础,通过多项资料分析,论证出长9油藏的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藏分布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范锋.开38块油藏分布特征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

[2].马金花.试论吴起油田长9油藏分布的特征[J].石化技术.2019

[3].刘阳.断块潜山油藏圈闭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4].于刚.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潜山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J].中外能源.2019

[5].乔勇.优势通道分布特征研究——以文25东沙二下油藏为例[J].石化技术.2019

[6].徐有杰,刘启国,王瑞,刘义成.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9

[7].张昆山.乍得BS油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

[8].张新勃,冯娟,宋江涛,任晓娟,王宁.利用井控面积法研究ZW区块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J].石化技术.2018

[9].李绍华,孙海航,吴佳杭,陈袁,乔霞.渗流屏障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8)论文集.2018

[10].田梅.M块沙四段砂砾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及油层分布特征[J].科技创新导报.2018

标签:;  ;  ;  

油藏分布特征论文-范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