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合成酶论文-郑雪莲,李嘉仪,杨俊,郑国华

黄酮合成酶论文-郑雪莲,李嘉仪,杨俊,郑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酮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枇杷,黄酮醇,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基因表达量

黄酮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郑雪莲,李嘉仪,杨俊,郑国华[1](2019)在《枇杷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表达与黄酮醇积累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解放钟枇杷为材料,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基因表达与黄酮醇积累的相关性,进而探讨枇杷果实黄酮醇积累的分子机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时期枇杷果实黄酮醇含量进行测定,通过RT-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枇杷果实中以黄酮醇含量最高,其次是二氢黄酮醇。黄酮醇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55~65d)其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而二氢黄酮醇含量呈上升趋势,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黄酮醇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枇杷果实不同时期的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表达量与黄酮醇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但与二氢黄酮醇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表明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对枇杷果实黄酮醇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正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冯瑞云,田翔,程宏,王慧杰,梅超[2](2019)在《蒙古黄芪异黄酮合成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黄酮是只局限于豆科蝶形花亚科等极少数植物中的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异黄酮合成酶(IFS)是苯丙氨酸分支代谢途径——异黄酮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为了解蒙古黄芪IFS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性,采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蒙古黄芪IFS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并分别与14个物种的IFS以及模式生物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蒙古黄芪IFS基因的密码子选择偏性较弱且较偏好以A/T结尾,而物种间IFS密码子选择偏性则存在一定差异;进化树分析表明,基于IFS编码序列聚类结果比密码子使用偏性分类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结果发现,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更适用于蒙古黄芪IFS基因异源表达系统建立,而蒙古黄芪IFS基因与模式植物基因组之间密码子使用偏性差异较小,尤其拟南芥可能为该基因转基因研究最为理想的受体。(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郭晓农,柴薇薇,柏家林,马忠仁[3](2019)在《罗布麻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RT-PCR技术和RACE方法克隆了罗布麻黄酮醇合酶基因,基因全长1 212 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 008 bp,该基因被命名为AvFLS,序列分析表明其编码335个氨基酸,预估其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38.39 kD,等电点p I值为6.11,进化分析表明,AvFLS在进化关系上与马铃薯StFLS和花烟草NaFLS的亲缘关系最近,空间结构分析表明,AvFLS属于依赖2-酮戊二酸的双加氧酶家族,具有该家族蛋白保守的结构域、结合位点、活性位点及氨基酸。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由24.48%的α-螺旋、15.52%的延伸主链和60%的随机卷曲构成。不存在信号肽、跨膜区,属于一种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胞质的概率较大。(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5期)

胡晓甜[4](2018)在《不同产地叁叶青研究及黄酮、多糖合成酶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抗癌药用植物叁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为试验材料,收集不同产地(浙江、江苏、湖南、福建)的叁叶青资源,测定其生长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光合色素、相关酶活性以及总黄酮含量;同时利用定量PCR技术,探究了叁叶青不同部位(叶片和块根)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糖合成酶基因在其叶片和块根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叁叶青生长性状、可溶性物质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均存在地域性差异。江苏、浙江以及湖南产地叁叶青的茎及叶片颜色较深,福建产地则颜色较浅;随着纬度的升高,叁叶青的茎和叶片大小有变小趋势,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湖南产地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其他叁省较高,Chl a/b值则较低。(2)不同产地的叁叶青中相关黄酮合成酶活性存在差异。其中,PAL酶在叶片中的酶活性以福建产最高,块根酶活性以丽水产最高,且叶片中PAL酶活性普遍高于块根。CHS酶活性在叶片中以浙江苍南产最高,块根中以浙江台州产最高;叶片中CHI酶活性在浙江淳安产最高,块根中浙江龙泉产活性最高,另外,CHS和CHI在块根中的酶活性多数高于叶片;总黄酮含量也随产地不同而变化,其中,叶片中富阳产总黄酮含量最高,块根中以福建产含量最高。(3)对不同部位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合成酶测序后,进行定量PCR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叁叶青叶片和块根中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不同。在黄酮合成途径中,有21种酶基因表达,且大多在叶片中表达量高于块根。对于多糖化合物而言,合成酶基因在块根中表达较多。(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10-30)

黄琼林,卓一南,曾湘达,何瑞,詹若挺[5](2018)在《中药青天葵黄酮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中药青天葵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调控酶—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编码蛋白的功能。【方法】在前期青天葵转录组测序获得的FLS基因序列片段的基础上,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PCR)克隆FLS基因的cDNA全长及其编码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和功能分析。【结果】青天葵FLS基因cDNA全长1268 bp,其中包含99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3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预测显示,青天葵FLS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分子量约为37.3 kDa;不含有信号肽、转运肽和跨膜结构域,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具有黄酮醇合成酶保守功能域,与铁皮石斛等同科植物FLS蛋白的同源性可达82%。【结论】成功克隆了青天葵黄酮醇合成酶基因,为后续的基因功能鉴定和生物合成调控,进而提高青天葵黄酮类药效成分积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晓,路静,郝玉金,由春香[6](2018)在《苹果黄酮醇合成酶基因MdFLS1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催化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嘎拉’苹果中克隆黄酮醇合成酶基因Md FLS1全长,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表达特点和催化活性。【方法】利用RT-PCR和PCR克隆Md FLS1的全长,测序后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列进行分析,运用q RT-PCR的方法研究其表达模式,原核诱导获得Md FLS1蛋白,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催化活性。【结果】苹果Md FLS1基因包含1 014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3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48,预测分子质量为38.12 ku。苹果Md FLS1基因定位于基因组8号染色体上,属于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酶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LS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其中,苹果Md FLS1与甜樱桃Pa FLS亲缘关系最近。苹果Md FLS1蛋白整体表现为亲水性,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最大的结构元件。分析苹果Md FLS1氨基酸序列发现其不含信号肽和转运肽,没有跨膜结构域,预测其定位于细胞质中。分析Md FLS1的启动子区域发现含有激素信号、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顺式作用元件。Md FLS1在苹果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茎中表达量较低。原核诱导并纯化了MdFLS1蛋白,鉴定了Md FLS1的催化活性。【结论】Md FLS1的表达明显受高盐胁迫、低温、干旱和ABA的诱导,并且具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忠健,张鹏远,靳金粉,赵兰勇,徐宗大[7](2018)在《玫瑰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玫瑰FL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玫瑰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以玫瑰野生类型‘珲春’(Rosa rugosa‘Hunchun’)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获得了玫瑰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RrFLS。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全长1287bp,开放阅读框1005bp,编码335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式为C_(1731)H_(2681)N_(443)O_(502)S_9,相对分子质量为38018.54Da,pI=5.85,该蛋白不稳定系数为34.10,属于稳定蛋白,未检测到信号肽及剪切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玫瑰FLS与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桃、蔷薇、草莓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植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何志敏,扈麟,聂平,钟庆元,鲁双庆[8](2018)在《忍冬属黄酮合成酶基因FNSII的SN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鉴别金银花与山银花的黄酮合成酶基因(flavone synthase II gene,FNSII)SNP位点,以基源确定的5个忍冬属(忍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华南忍冬)共计12个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法从各忍冬属植物中克隆FNSII基因,分析不同忍冬属植物中的SNP位点。结果显示:克隆分离到的各忍冬属FNSII基因的同源性和相似性高达95%以上;成功克隆获得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和华南忍冬的FNSII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获得的忍冬属序列与基源鉴定结果一致;通过序列比对,从12个样本中克隆得到的20条FNSII序列中鉴定到38个SNP位点,其中19个SNP位点可用于区分各种属,依据各种属间SNP的差异进行分型,获得5种基因型。(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邓宇星[9](2018)在《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酶基因及miR828调控作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不仅在植物抗病、抗逆以及器官着色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还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功能。miR828 可通过 miR828-MYB cascade 或 miR828-ta-siRNA-MYB cascade调控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临床中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它也正成为一种模式药用植物,因此丹参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丹参的黄酮类化合物与其抗炎、抗氧化的能力相关。此外,黄酮类与酚酸类化合物拥有共同的苯丙烷代谢上游途径,它们之间的代谢存在相互影响。拟南芥miR828介导ta-siRNA调控AtMYB75/PAP1与AtMB90/PAP2的表达,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这两个MYB转录因子基因导入丹参后,丹酚酸类物质的合成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酶基因及miR828参与的调控机制,对深入理解丹参中黄酮等次生代谢物合成调控网络,提高丹参抗病、抗逆能力和有效物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丹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酶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系统鉴定了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酶基因,转基因分析了丹参miR828的功能,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鉴定、克隆和分析丹参黄酮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编码基因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预测和分子克隆,鉴定到26个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基因,其中20个基因是第一次被发现。它们分别属于9个基因家族:CHS、CHI、FNS、F3H、F3'H、F3'5'H、FLS、DFR和 ANS。通过序列特征、进化关系、表达等的分析,发现14个基因最可能参与黄酮生物合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2.鉴定并分析 149条UDP-glycosyltransferase(UGT)基因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预测,在丹参中鉴定到149个ORF完整的UGT基因。分析这149个SmUGT编码蛋白的理化特征、系统进化关系,将其分为16个Group(A-P)。基于丹参转录组数据分析SmUGT在丹参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依据GO注释以及基因共表达分析的结果,推测其中的15个SmUGT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糖苷化修饰。3.丹参miR828靶基因的鉴定、克隆与分析通过psRNATarget预测和降解组分析发现miR828的靶基因包括SmTAS4、SmMYB36、SmMYB97、SmMYB111和和SmMYB113 等。RLM-5' RACE 实验表明miR828可在结合位点的10-11位之间切割SmTAS4和SmMYB36。SmTAS4经Sm-miR828切割后生成相位siRNA(phased siRNA),其中位于负链上的第四个相位siRNA——SmTAS4-siR81(-)的丰度最高。这个siRN A可靶向切割SmMYB112和SmMYB114。此外,对本研究中新发现的MYB类基因进行了克隆、进化关系分析、蛋白序列分析以及功能预测,发现它们均属于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R2R3-MYB。4.丹参miR828的转基因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丹参miR828的功能,构建了 miR828过表达载体,叶盘法转化丹参,通过潮霉素筛选获得miR828过表达的转基因丹参植株,对转基因丹参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发现miR828影响多种黄酮、酚酸和丹参酮类物质的合成。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对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进行系统鉴定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丹参miR828在黄酮、酚酸和丹参酮等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发现 miR828 在丹参根中通过miR828-SmMYB36/SmMYB111/SmMYB113 cascade,在丹参叶片中通过miR828-TAS4-ta-siRNA-SmMYB112 cascade 或者 miR828-SmMYB111 cascade 影响黄酮、酚酸以及丹参酮类物质的合成。本研究为深入了解丹参次生代谢物的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有用信息。(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6-01)

杨总应,蒋向辉[10](2018)在《金银花黄酮合成酶LjFN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首次从金银花中克隆得到LjFNS的基因组全长序列,并根据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得到LjFNS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简称CDS)。LjFNS基因全长为1 701 bp,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编码序列长1 593 bp,编码530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金银花LjFNS基因编码的CDS序列与拟南芥LOC9307309基因CDS序列相似度达89%。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jFNS基因编码蛋白中含有亚铁血红素配合基结合位点,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蛋白含有跨膜结构域。LjFNS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分析结果显示,LjFNS在金银花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与时间特异性,在白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花的发育紧密相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黄酮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黄酮是只局限于豆科蝶形花亚科等极少数植物中的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异黄酮合成酶(IFS)是苯丙氨酸分支代谢途径——异黄酮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为了解蒙古黄芪IFS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性,采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蒙古黄芪IFS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并分别与14个物种的IFS以及模式生物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蒙古黄芪IFS基因的密码子选择偏性较弱且较偏好以A/T结尾,而物种间IFS密码子选择偏性则存在一定差异;进化树分析表明,基于IFS编码序列聚类结果比密码子使用偏性分类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结果发现,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更适用于蒙古黄芪IFS基因异源表达系统建立,而蒙古黄芪IFS基因与模式植物基因组之间密码子使用偏性差异较小,尤其拟南芥可能为该基因转基因研究最为理想的受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酮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郑雪莲,李嘉仪,杨俊,郑国华.枇杷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表达与黄酮醇积累的相关性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9

[2].冯瑞云,田翔,程宏,王慧杰,梅超.蒙古黄芪异黄酮合成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郭晓农,柴薇薇,柏家林,马忠仁.罗布麻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胡晓甜.不同产地叁叶青研究及黄酮、多糖合成酶基因表达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8

[5].黄琼林,卓一南,曾湘达,何瑞,詹若挺.中药青天葵黄酮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8

[6].刘晓,路静,郝玉金,由春香.苹果黄酮醇合成酶基因MdFLS1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催化活性鉴定[J].果树学报.2018

[7].李忠健,张鹏远,靳金粉,赵兰勇,徐宗大.玫瑰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18

[8].何志敏,扈麟,聂平,钟庆元,鲁双庆.忍冬属黄酮合成酶基因FNSII的SNP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邓宇星.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酶基因及miR828调控作用的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10].杨总应,蒋向辉.金银花黄酮合成酶LjFN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黄酮合成酶论文-郑雪莲,李嘉仪,杨俊,郑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