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湮灭论文-梁云峰

暗物质湮灭论文-梁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暗物质湮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暗物质,Fermi-LAT,伽马射线

暗物质湮灭论文文献综述

梁云峰[1](2018)在《基于Fermi-LAT数据的暗物质湮灭线谱搜寻及悟空号的伽马射线分析软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的天体物理观测中,有许多天文现象包括星系旋转曲线、星系团的质量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角功率谱等,难以用现有模型进行解释.它们跨越多个尺度—小至星系尺度,大至整个宇宙尺度,需要在模型中额外引入一定的质量才能令观测现象得到很好的解释,而提供这些质量的"物质"却难以用通常的电磁波或中微子手段探测到.这部分物质被称为"暗物质".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它们应具有正常的引力相互作用,没有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寿命很长(显着长于宇宙的寿命).对暗物(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曹金娇[2](2017)在《暗物质s-道辐射湮灭和μ子反常磁矩》一文中研究指出暗物质和μ子反常磁矩是人们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时经常讨论的问题。当暗物质湮灭成标准模型费米子对时,容易遇到运动学的手征压低,而有文献指出通过引入一个矢量粒子,在它诱导的s-道暗物质湮灭过程中,再辐射一个Higgs粒子,就能显着改变末态粒子运动学结构,从而导致大的湮灭截面。由于该矢量粒子不带有标准模型量子数,因而不会受到目前实验的严格限制。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该暗物质辐射湮灭机制,并讨论其中的矢量粒子对μ子反常磁矩的贡献,结合目前已有的两方面实验观测数据,找到了合理的共同参数空间。(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5)

巩国栋[3](2015)在《暗物质衰变/湮灭解释AMS-2正电子比率超出》一文中研究指出暗物质的存在是现代宇宙学研究的重要发现。从1933年加州理工大学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发现暗物质的首个观测证据距今已经八十多年了,关于暗物质存在的观测证据也已经十分充分。然而除了其引力效应,关于暗物质的其他性质我们了解的却十分有限。对于暗物质粒子的具体构成以及存在形态,物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和理论上的候选者,然而对于这些模型却没有十分明确的实验证实,因此通过实验验证或证实这些模型的合理性和自洽性是现在暗物质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许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理论,给出了许多暗物质候选粒子,这些暗物质粒子会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或湮灭,产生高能正负电子对、高能gamma射线、质子或反质子流等可观测的宇宙线粒子。最近的天文观测例如ATIC、PAMELA、Fermi等均观测到了宇宙线正负电子能谱在高能端相对于传统的天体物理源预测值超出的现象,更高精度的AMS-2的观测结果也显示出这种超出。对于这部分超出,暗物质粒子衰变/湮灭产生高能正负电子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解释。本文讨论了暗物质粒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湮灭产生末态正负电子过程及其作为正负电子源对宇宙线正负电子能谱的影响,进而讨论了通过宇宙线观测数据分离出可能的暗物质湮灭/衰变信号来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的方法。本文具体分析了用暗物质衰变/湮灭产生的正负电子对来解释最近实验观测到的宇宙线正电子比率超出现象,并给出了这种解释对暗物质模型参数的限制。文章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章概述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即大爆炸宇宙学,讨论了暗物质在早期宇宙演化时期的作用。第叁章介绍了关于暗物质研究的现状,包括暗物质存在的若干观测证据、暗物质的基本性质、主流暗物质模型暗物质简介和暗物质的空间分布、物质粒子实验探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第四章为本文的主要部分,讨论了从宇宙射线的角度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在这部分中我们首先概述了关于宇宙射线的基础知识、粒子在宇宙中的传播方程和GALPROP程序模拟宇宙射线线传播,然后分析了暗物质粒子衰变/湮灭产生高能正/负电子作为宇宙线正/负电子源的过程和这部分源的特征。本文没有采用GALPROP程序来计算高能正负电子传播过程,而是通过近似方法求解传播方程来计算观测结果中暗物质产生的正负电子能谱,并给出了与此过程相关的参数集合。文章最后分析了AMS-2(阿尔法磁谱仪)最近公布的正负电子能谱观测数据和观测到的宇宙线正电子比率在高能部分相对于天体物理源的超出和超出部分的暗物质衰变/湮灭模型解释,并通过分析这部分超出,应用数值计算方法拟合出了暗物质衰变/湮灭产生正/负电子过程的模型参数,并对这种解释和对应的暗物质模型作了合理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韩家信[4](2014)在《冷暗物质子结构的数值追踪及其湮灭辐射的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对宇宙的主要观测都指向物质成分为冷暗物质主导的~CDM宇宙学.在冷暗物质的宇宙中,原初的微小扰动在引力作用下增长为位力化的团块,称为暗物质晕.小质量暗晕最先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并合形成了更大质量的暗晕.并合之后,前身暗晕在当前载晕中会以自束缚的子结构形式存活很长时间,称为子晕.在数值模拟中我们可以对子晕的形成和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这种研究为星系形成演化模型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影响了我们观测上探测暗物质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丁然[5](2010)在《暗物质湮灭对暗晕密度轮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冷暗物质(CDM)和近标度不变原初扰动的结构形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宇宙大尺度和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整体性质,已成为现代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基础。但该理论在解释宇宙的小尺度结构时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基于该理论的高精度数值模拟预言星系暗晕的密度分布在中心会有尖峰(cusp),而目前对矮星系转动曲线的观测表明星系暗晕在中心部分具有密度均匀的核结构。这一矛盾导致了一些修改标准冷暗物质模型的研究。本硕士学位论文详细讨论了暗物质粒子的湮灭,并以目前被广泛采用的NFW密度分布为例构造了暗物质湮灭的唯象模型并研究了其对暗晕密度轮廓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暗物质粒子的湮灭能够在星系暗晕中心形成密度均匀的核,这基本与目前的观测相符;2.模型中有两个自由参数,分别为暗物质粒子的质量md m和提升因子(boost factor)的指数α。低表面亮度星系(LSB)转动曲线和太阳系附近暗物质密度的观测给出的参数限制范围为100Gev≤mdm≤10Tev,1.5≤α≤1.8;3.对于特定的暗物质粒子物理模型(neutralinos),计算了其湮灭所产生的γ射线辐射流量并与当前的银河系高能宇宙线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模型所预言的辐射流量远远大于观测上限,但可以通过构造适当的粒子物理模型来避免这一矛盾。(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张梦然[6](2009)在《科学家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据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肩担PAMELA任务的意大利卫星探测到过量正电子粒子,而这种奇异的粒子形式可能是暗物质残骸的遗迹。如该发现能在进一步研究中被证实,这将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不通过万有引力而看到的暗物质证据,或可揭示暗物质的存在与构成。(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09-04-15)

,许琦敏[7](2008)在《超 暗物质粒子湮灭的可能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许琦敏)暗物质到底是什么?这种已经被证明主宰着宇宙,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物质,终于在中、美、俄、德等7个研究单位的20多位科学家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露出了冰山一角:利用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项目(ATIC),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些不明来历的(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08-11-21)

[8](2008)在《紫台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宇宙的组成包括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探测是目前科学界最大热点之一    该项研究共有20位合作者,第一作者为紫台研究人员,国外科学主流媒体均对此进行报道    这是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于“天体”的高能粒子,“即使最后证明该‘超’(本文来源于《南京日报》期刊2008-11-21)

[9](2005)在《银河系子结构和暗物质湮灭在羊八井实验上的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星系的图像和星系形成暗物质的分布N体模拟是最有效的研究手段暗物质结构(profile)可以用‘一致’(universal)的形式描述,比如NFW: Moore:在大尺度有相同的行为,但在r很小时分别趋于和2s()1()ρχ r = rrs ??? +ρ(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5-01)

暗物质湮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暗物质和μ子反常磁矩是人们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时经常讨论的问题。当暗物质湮灭成标准模型费米子对时,容易遇到运动学的手征压低,而有文献指出通过引入一个矢量粒子,在它诱导的s-道暗物质湮灭过程中,再辐射一个Higgs粒子,就能显着改变末态粒子运动学结构,从而导致大的湮灭截面。由于该矢量粒子不带有标准模型量子数,因而不会受到目前实验的严格限制。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该暗物质辐射湮灭机制,并讨论其中的矢量粒子对μ子反常磁矩的贡献,结合目前已有的两方面实验观测数据,找到了合理的共同参数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暗物质湮灭论文参考文献

[1].梁云峰.基于Fermi-LAT数据的暗物质湮灭线谱搜寻及悟空号的伽马射线分析软件开发[J].天文学报.2018

[2].曹金娇.暗物质s-道辐射湮灭和μ子反常磁矩[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巩国栋.暗物质衰变/湮灭解释AMS-2正电子比率超出[D].吉林大学.2015

[4].韩家信.冷暗物质子结构的数值追踪及其湮灭辐射的观测[J].天文学报.2014

[5].丁然.暗物质湮灭对暗晕密度轮廓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

[6].张梦然.科学家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证据[N].科技日报.2009

[7].,许琦敏.超暗物质粒子湮灭的可能证据[N].文汇报.2008

[8]..紫台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证据[N].南京日报.2008

[9]..银河系子结构和暗物质湮灭在羊八井实验上的观测[C].第九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标签:;  ;  ;  

暗物质湮灭论文-梁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