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方艳丹

浅谈云南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方艳丹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美丽的云南省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然生态地貌、特色民族风情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大省。而建筑师眼中的彩云之南,可能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云南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之上。

关键词:云南传统民居;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传统建筑发展

1、前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众多的少数民族,相互交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宗教信仰,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形地貌及特殊社会发展历史,造就了众多的建筑形式,其中以云南传统民居尤为突出。

云南的气候复杂多样,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多个温度带气候类型并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例如由昆明到玉溪至沅江一带的气温,在旅途路上不难发现温度随着的海拔变化差异显著;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以“坝子”为居,以梯田为耕,就地取材,红土、石材、草料;通过自然的馈赠、气候的雕琢、地域的限制,于是出现了干栏式、井干式、合院式、土掌房、“一颗印”等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2、云南省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2.1因地制宜,自然和谐。

云南地区各民族建筑文化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关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与地形有机整合,以建筑形式迎合居住环境。傣族竹楼、景颇族矮脚楼、哈尼族拥戈、壮族吊脚楼等,都是典型的云南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干栏]一词最早见于《魏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即底层架空,人居楼上。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山区、坝区等环境中,独立的创造出了相近的干栏建筑,却又有着各自的独特风格和建筑模式。有的依山为建、有的则以岸边陆地平起。《旧唐书》:[山有毒草及风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在既不挖掘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又可防止虫蛇猛兽,首层的架空设计有利于防潮通风。

2.2崇尚自然,审美独特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从所周知,大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其诗情画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在了民居建筑之上。大理白族民居,其斗拱重叠、屋脊和墙脊的飞檐,木雕、石雕、彩绘、青砖、花砖,精巧绝伦。建筑装饰以花鸟飞禽、山水胜景为题材,体现对自然的崇尚之意。白族建筑照壁高大,以适应多风天气,主房、厢房和门楼起到相互屏障的作用。“天井”体检了大理民居中“家”的观念,院落成为了家庭的活动中心。建筑空间、开间尺寸体现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等级思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从建筑制式上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建筑即作为生活庇护的场所,更是作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把房子作为理想的寄托,昭示了人生,也教育了后人。

2.3功能与空间的巧妙设计

“一颗印”民居是云南滇中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整体方形如印章,故称“一颗印”。民居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两厢为耳房,组成四合院,中间为一小天井,门廊又称倒座,进深为八尺,所以叫“三间两耳倒八尺”。其平面紧凑,外形封闭、坚固,利于防盗及抗风。“一颗印”民居的独院式的空间结构适合当地独家独户的生活习惯。“天井”是“一颗印”民居空间组织上有着明确的流线关系,轴线上重要的建筑主体与二房成呼应关系。有层层递进的序列给人以空间变化的感受。民居内部露天的天井为活动场所,而檐廊的设计能满足遮阳、避雨、通风等需求,是建筑形成很良好的内环境。这种开放性、兼容性、连续和过渡的设计特征给人于渗透、平衡之感。

多种的民居建筑类型,多种的建筑风格及特征,体现着云南民居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交融性。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建筑材料的选择、装饰风格的体现都源自于人们对自然感恩之心,对美好生活的最求和向往。睿智的工匠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代代传承,使云南各民族的特色建筑得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3、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案例分析

云南传统建筑除了体现出多姿多彩的建筑形态和建筑设计手法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建筑的设计思维。如何巧妙的利用地形地貌、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不同空间的组合变化、源于生活始于自然的建筑装饰,这些所有的合理性,其中都蕴含了各民族千年建筑文化传承。而就今天的现代建筑而言,如何更好的把握“新的发展”和“旧的传承”是建筑师考虑的难点。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坐落于昆明市官渡区,建筑面积54.8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在建筑设计中,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追求“功能、空间、造型”的融合统一,这恰恰是对云南传统建筑设计思维的最好诠释。设计中对场地特殊的环境条件作出了回应,

就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条件,航站楼的设计以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科技为设计重点,以减少空调能耗。考虑现场地形,建筑设计采用了顺坡降层的方案,大程度的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金色翘曲双坡顶融入了云南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造型平滑顺畅,形成轻盈的飞翔之感,七彩带与“金镶玉”体现了七彩云南的文化特色,以结构之作展建筑之美,以建筑之美提供最大的采光。建筑物整体感觉极具张力和流畅性,彰显云南建筑崇尚自然、建筑特色。云南传统建筑思维、建筑审美、建筑理念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上得到了传承。

4、云南传统建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云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重视,这也使云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得以延续。文化客栈作为新型的形式写入云南建筑的历史中。客栈除了作为旅客休憩的场所外,带给旅者更多的是新鲜的居住体验和视觉感受。大理、丽江古城一带,大多文化客栈由原始民居改造而成,通过修复和改建保留原有建筑空间和风貌,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设计元素,产生了多元的民俗建筑风格。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文化开始袭击世界每一个角落,云南的传统民居的发展与延续也面临种种问题。新建建筑如果脱离当地的人文艺术背景,就会与所在城市文化性格格格不入,而生搬硬套的使用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又会显得过犹不及。平衡有序的建筑设计成为了民族聚集地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大理、丽江等旅游城市民居逐渐趋向商业化,游人的大量涌入,促进了当地城市建设飞跃式的发展。

2012年的夏天,公司有幸接到一个丽江束河古镇的新建客栈项目,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改造有很大的区别,这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建筑形态,新的居住和发展模式,将成为旅者新的体验和感受。丽江民居以纳西族建筑为主,其建筑特色吸收了汉族、白族、藏族的建筑特色,民居依山就水,错落有致。

项目六千多平方的用地中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引入古城水系,使客栈内部也“家家流水”,形成对外私密,对内开发的院落,让人感受丽江独有安闲味道。考虑朝向现状条件及天窗设计,让旅客体验朝以雪山入景,夕与星辰作伴。“垂鱼”、封檐板、外墙等采用纳西族民居建筑风格与现代中式结合的手法,对纳西族民居的艺术符号进行了新的提炼,结合当地出产的青砖,石材,瓦当等建筑材料,设计出了富含纳西族人民人文艺术情怀的作品。即能满足游客的现代生活居住习惯所需,又能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居文化,同时建筑风格与束河古镇的整体风格有机相融,是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发展道路上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5、结语

“衣、食、住、行”的“住”是居住的住,同时也是建筑的“筑”,更是铸造的“铸”。现代的社会要求建筑师对待设计等多的是适用、经济、美观。居住生活的感受和体验需要建筑师们的“铸造”。而云南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和启发,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淳朴、热情、自然、美丽,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在提倡绿色建筑、生态节能的今天,云南传统建筑甚至是中国传统特色建筑,相信在建筑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以新的建筑科技,多元的设计方式得以保护、传承。

参考文献:

[1]赵兴伟.浅谈云南鹤庆白族民居建筑特色[J].群文天地,2012.

[2]杨大禹.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张春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J/OL].艺术科技,2014.

[5]王晓群.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EB/OL].读览天下,2015.

标签:;  ;  ;  

浅谈云南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方艳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