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谱论文-彭玲,杨渝伟,王开正

自身抗体谱论文-彭玲,杨渝伟,王开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身抗体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谱,数据挖掘,预测模型

自身抗体谱论文文献综述

彭玲,杨渝伟,王开正[1](20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谱数据的解读与疾病模型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最佳预测模型,以及自身抗体谱检测报告标准化解读数据库,以提高诊断效率。方法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首次送检自身抗体谱检测且诊断明确的受试者8 904例,其中SLE患者668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1 279例,非AID 6 957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从年龄、性别及16种自身抗体中筛选出对SLE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后,分别采用决策树、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SLE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建立其不同预测结果下的验后概率、误诊率等性能指标的扩展数据库。结果经ROC分析,年龄、性别以及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Sm)、抗干燥综合征Ro-52抗体(Ro-52)、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抗核小体抗体(Nuclesome)、抗核糖体抗P蛋白抗体(Rib·P)、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Sm抗体(Sm)、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SSB)和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均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P<0.01)。3种预测模型中,Logistic模型优于其他两种模型以及任何单项自身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谱联合性别、年龄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并根据相应地区的患病率建立预测性能指标数据库,可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5期)

彭玲,杨渝伟,王开正[2](2017)在《自身抗体谱数据挖掘及SLE预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自身抗体谱(autoantibodies,AAB)检测病例10684例,其中SLE 801例,其他AID1564例,非AID8319例,观察16种自身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差异,分析自身抗体个案聚类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其对SLE的预测价值。结果 16种自身抗体在女性中的阳性率,除外Jo-1、Scl-70、PM-Scl和PCNA,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0岁、21~49岁和≥50岁叁个年龄组的阳性率,除外Jo-1、PM-Scl、PCNA和AMA-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LE的阳性率,除外Jo-1、CENP B、Scl-70和AMA-M2,均高于其他AID和非AID两个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身抗体个案聚类与临床诊断相关(r=0.603,Kappa=0.476)。ANA(OR=2.96)和ds-DNA(OR=2.31)对SLE预测价值排前2位。Logistic模型预测SLE的Se 81.2%,Sp97.6%,LP73.5%,LN98.4%,Ac 96.4%。结论自身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自身抗体谱表达模式具有聚类特征,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性别、年龄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有助于SLE诊断。(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7年09期)

郑佳,阿祥仁[3](2017)在《高原地区1275名健康人群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健康人群中抗核抗体(AN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双链DNA抗体等自身抗体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其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 275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中ANA、PCA、SMA、AMA和抗dsDNA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NA抗体谱。结果:ANA、PCA、SMA、AMA在1 275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90%、0.31%、2.66%、1.10%,抗ds-DNA抗体全部阴性。ANA抗体谱阳性率为2.90%,其中有6例ANA抗体谱阳性但ANA荧光阴性,262例ANA荧光检测阳性但ANA抗体谱未检测出相应靶抗原。女性ANA抗体谱阳性率显着高于男性(P<0.01),ANA、SMA、PCA、AMA阳性率在男女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A在人群中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而SMA、PCA、AMA、ANA抗体谱在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无差异(P>0.05)。ANA、PCA、SMA、AMA在1 275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中<320的滴度分别占81.85%、75%、79.41%、85.71%。结论:自身抗体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人群中自身抗体有一定的阳性率,但是滴度较低,一些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可以作为某种自身免疫病的标志性抗体。应重视自身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平行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以防漏检。(本文来源于《高原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陈华宏[4](2017)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和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率,分析和研究诊治过程中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4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阳性率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其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Sp100)、抗肝细胞浆Ⅰ型抗原抗体(LC-1)]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SLA/LP、LKM-1、LC-1作为特有抗体,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AMA-M2、gp210、Sp100作为特有抗体。结论临床上对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重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的检测,有利于早期确诊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罗德梅,赵建梅,张朝霞[5](2016)在《新疆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谱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门诊和住院的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51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0例(AI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1例(PBC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和自身抗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增高,其中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患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LC-1)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及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分别为65.0%、40.0%、10.0%、5.0%、10.0%、5.0%;PBC组患者ANA、AMA及其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61.3%、100.0%和96.8%。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谱具有一定的特征,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6年19期)

刘鹏,陈红,徐炜[6](2016)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血清自身抗体谱出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自身抗体出现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九江市中心血站HCV抗体筛查阳性献血者108例,另选取同期HCV抗体筛查阴性献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检测,分析自身抗体分布特征。结果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自身抗体Ig G阳性率为46.3%(50/108),高于对照组的3.33%(1/30),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自身抗体可在同一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中检出,但以单一抗体出现为主。五种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ANA阳性率最高30.6%(33/108),其次为SMA13.9%(15/108)、AMA11.1%(12/108)及LKM4.6%(5/108)、PCA1.9%(2/108)。结论 ANA和SMA是丙型肝炎献血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抗体出现可呈多重性。(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6年03期)

袁红,曾雪曦[7](201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性肾炎与年龄和自身抗体谱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并发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年龄和自身抗体谱特征,比较LN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患者补体C3和其它肾脏损伤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四川省人民医院LN患者和非LN的SLE患者的ANA、抗ds-DNA、抗Sm、抗SSA、抗SSB等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LN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LN、PGN患者补体C3的改变及与Urea、Cr、UA、尿蛋白、尿常规结果的关系。结果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仅抗ds-DNA抗体在LN组(48.72%)和非LN组(32%)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N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只有≥51岁的LN组(7.79%)和非LN组(1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N和PGN患者不同程度表现出补体C3下降,以LN更为明显(P<0.05),LN生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PGN(P<0.01),而两者之间尿常规异常发生率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30岁以下、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更容易发生LN,并提示肾脏功能预后较差;狼疮性肾炎患者C3下降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更为明显(P<0.05),肾功能损害程度也明显高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期刊2015年03期)

彭玲[8](2015)在《自身抗体谱检测数据挖掘与报告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自身抗体谱(autoantibodies,AAB)检测结果,探讨抗核抗体(ANA)、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Sm)、抗Sm抗体(Sm)、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抗干燥综合征Ro-52抗体(Ro-52)、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SSB)、抗拓扑异构酶Ⅰ抗体(Scl-70)、抗PM-Scl抗体(PM-Scl)、抗细胞浆组酰-tRNA合成酶抗体(Jo-1)、抗着丝点抗体B(CENP B)、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小体抗体(Nuclesome)、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P)和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等自身抗体的阳性分布趋势和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评估16种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效率,通过数据挖掘(data mining),探寻自身抗体的诊断程序,建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模型,为自身抗体谱检验报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解读以及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效率。方法: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检索并统计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共计9585份,纳入研究8904份,其中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68份,占7.5%;确诊为SLE以外的其他AID1279份,占14.4%;非AID6957份,占78.1%。共排除681份。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分析自身抗体谱在不同性别、年龄组(≤20岁组、21~49岁组、≥50岁组))和疾病组(SLE组、AID对照组、非AID对照组)中的阳性分布,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构成比(即就诊人群发病率)。采用spss17.0软件roc分析计算各自身抗体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效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项目变量和标本个案进行聚类,分析各自身抗体间内在相似程度,比较聚类分群与临床分组的一致性。分别采用决策树、log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sle和aid诊断模型并进行盲法验证,比较叁种模型的诊断效能,选择最优模型,扩展roc数据集,采用验后概率、误诊率和漏诊率解读自身抗体谱检验报告。结果1.ana、nrnp/sm、sm、ssa、ro-52、ssb、scl-70、pm-scl、jo-1、cenpb、pcna、ds-dna、nuclesome、histone、rib·p和ama-m2在8904例就诊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4%、8.4%、3.0%、16.1%、12.1%、3.5%、2.0%、2.1%、1.7%、2.3%、4.6%、4.3%、3.6%、7.6%、4.6%和3.4%。除scl-70,pm-scl,jo-1和pcna外,其余自身抗体在女性中的阳性率显着高于男性(p<0.001)。12种自身抗体(除pm-scl、jo-1、pcna和ama-m2)在叁个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le组,除jo-1、cenpb和scl-70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显着高于两个疾病对照组(p<0.05),aid对照组中所有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aid对照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sle在9595例就诊人群中发病率分别为20.3%和6.96%。2.性别、年龄和16种自身抗体对sle诊断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依次为:ana(0.889)>ssa(0.821)>nrnp/sm(0.774)>ro-52(0.735)>histone(0.704)>nuclesome(0.692)>rib·p(0.685)>ds-dna(0.662)>性别(0.640)>sm(0.638)>ssb(0.579)>ama-m2(0.537)(p<0.001),年龄指标的roc曲线在对角线参考线以下,auc为0.330(p<0.001),而scl-70、pm-scl、jo-1、cenpb和pcna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3.变量聚类中,ana、ssa、ro-52和ssb四项聚为一类;nrnp/sm、sm、ds-dna、nuclesome、Histone和Rib·P六项聚为一类;CENP B和AMA-2聚为一类;性别、年龄、Scl-70、PM-Scl、Jo-1、CENP B、PCNA和AMA-M2各为一类,分别与其他自身抗体的距离相对较远。标本聚类与临床分组的相关系数r=0.603,一致性度量Kappa=0.476,(P<0.001),二者之间具有一般相关性。4.经盲法验证,Logstic模型诊断SLE的灵敏度为81.2%,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为73.5%,阴性预测值为98.4%,准确度为96.4%,各项性能指标均略高于决策树和ANN模型。Logstic模型诊断SLE(AID)的AUC为0.963(0.872),明显高于决策树模型和ANN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优选Logstic模型作为SLE和AID最佳诊断模型,采用验后概率、漏诊率、误诊率等指标扩展Logstic预测值ROC数据集,作为临床疾病诊断和自身抗体谱报告解读的参考依据,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结论: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自身抗体谱检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将有限的数据转变为高效的诊治信息,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效率,为临床疾病诊疗、检验医师参与临床疾病诊断和开展检验信息咨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四川医科大学》期刊2015-04-01)

毕研梅[9](2015)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情况及其相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PBC患者61例(PBC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0例患者(AIH组)和其他肝病52例患者(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血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采用ELISA法),包括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SLA抗体、抗LC1抗体、抗LKM-1抗体。结果:在PBC组中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LC1抗体、抗SLA抗体及抗LKM-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8%(56/61)、86.9%(53/61)、36.1%(22/61)、24.6%(15/61)、1.6%(1/61)、0(0/61)、1.6%(1/61);在AIH组中分别为18.0%(9/50)、6.0%(3/50)、8.0%(4/50)、14.0%(7/50)、0(0/50)、6.0%(3/50)、4.0%(2/50);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8%(3/52)、1.9%(1/52)、5.8%(3/52)、11.5%(6/52)、0(0/52)、0(0/52)、0(0/52)。AMA、AMA-M2和抗GP210抗体在PBC组中阳性率较AIH组明显增高(P<0.01)。而抗SLA抗体在AIH组阳性率较PBC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抗LC1抗体、抗SLA抗体和抗LKM-1抗体在PBC和AIH患者中的阳性率低,检测该3种抗体的意义不大;因此筛查抗GP210抗体和AMA对PB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09期)

刘佳钰,刘丹,周劲松,张杰,刘立平[10](2014)在《自身抗体谱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的系统性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的不可逆的关节的滑膜炎和骨破坏,因此早期的诊断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显得极为重要,RA的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对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自身免疫抗体谱对RA疾病诊断及病情预后的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做了2011年之前的文献系统回顾,另外还收集了(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8)

自身抗体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自身抗体谱(autoantibodies,AAB)检测病例10684例,其中SLE 801例,其他AID1564例,非AID8319例,观察16种自身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差异,分析自身抗体个案聚类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其对SLE的预测价值。结果 16种自身抗体在女性中的阳性率,除外Jo-1、Scl-70、PM-Scl和PCNA,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0岁、21~49岁和≥50岁叁个年龄组的阳性率,除外Jo-1、PM-Scl、PCNA和AMA-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LE的阳性率,除外Jo-1、CENP B、Scl-70和AMA-M2,均高于其他AID和非AID两个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身抗体个案聚类与临床诊断相关(r=0.603,Kappa=0.476)。ANA(OR=2.96)和ds-DNA(OR=2.31)对SLE预测价值排前2位。Logistic模型预测SLE的Se 81.2%,Sp97.6%,LP73.5%,LN98.4%,Ac 96.4%。结论自身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自身抗体谱表达模式具有聚类特征,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性别、年龄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有助于SLE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身抗体谱论文参考文献

[1].彭玲,杨渝伟,王开正.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谱数据的解读与疾病模型预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2].彭玲,杨渝伟,王开正.自身抗体谱数据挖掘及SLE预测模型的建立[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

[3].郑佳,阿祥仁.高原地区1275名健康人群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7

[4].陈华宏.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和临床意义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

[5].罗德梅,赵建梅,张朝霞.新疆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谱的研究分析[J].重庆医学.2016

[6].刘鹏,陈红,徐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血清自身抗体谱出现特征[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

[7].袁红,曾雪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性肾炎与年龄和自身抗体谱的相关性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5

[8].彭玲.自身抗体谱检测数据挖掘与报告解读[D].四川医科大学.2015

[9].毕研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0].刘佳钰,刘丹,周劲松,张杰,刘立平.自身抗体谱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的系统性回顾[C].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标签:;  ;  ;  ;  

自身抗体谱论文-彭玲,杨渝伟,王开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