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种子论文-袁祯,陈大立,罗鑫萍,杨凌杰,胡小文

硬实种子论文-袁祯,陈大立,罗鑫萍,杨凌杰,胡小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硬实种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锦鸡儿属,硬实,种子萌发,温度

硬实种子论文文献综述

袁祯,陈大立,罗鑫萍,杨凌杰,胡小文[1](2019)在《几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硬实特性及萌发对温度和水势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于温带地区的大部分豆科植物其种子普遍存在硬实特性。除种子自生遗传基础外,种子硬实特性还受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所调控,而对来自同一生境的植物种子,在属内水平系统的研究其硬实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鲜有报道。因此,以15种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硬实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势的响应。结果表明,1)参试15种锦鸡儿属植物中,除荒漠锦鸡儿(C. roborovskyi)和刺叶锦鸡儿(C. acanthophylla)硬实率分别为63%和14%外,其他13种物种硬实率均较低(<10%)或不存在硬实特性;2)室内贮藏半年(6个月)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所有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的硬实率,如荒漠锦鸡儿种子硬实率由63%显着下降至37%(P <0.05);3)参试9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均随温度上升表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其能萌发的温度范围与温度阈值因种而异,如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种子最耐高温;4)参试6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均随水势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对水势胁迫的耐受性因种而异,其中红花锦鸡儿(C. rosea)种子最耐旱。因此大部分锦鸡儿属植物种子不存在硬实特性,且室温贮藏显着影响种子硬实率的评价,以后的研究中应予以考虑。(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崔芬芬,陈亮,曹亚萍,王勇飞,乔永刚[2](2019)在《苦参种子硬实性的组织解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苦参种子由种皮、种脐及子叶等结构组成;种皮由角质层、栅栏组织、骨状石细胞、厚壁细胞以及薄壁细胞等组成,种皮结构较复杂,具有典型的豆科种皮结构特征;种脐部位由珠柄残余物和维管系统等组成;苦参子叶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栅栏组织在种皮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特征可能是造成苦参硬实的原因之一。不同发育时期苦参种子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种子硬实性的形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静静,刘谢香,于莉莉,卢一鹏,张嗣天[3](2019)在《利用BSA法发掘野生大豆种子硬实性相关QTL》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野生大豆的硬实性是大豆遗传改良利用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利用BSA法发掘与大豆种子硬实性相关的QTL,为野生大豆在大豆遗传改良中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栽培大豆中黄39与野生大豆NY27-38杂交构建F_2和F_7分离群体,从每个单株选取整齐一致的种子,取30粒种子置于铺有一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加入30 mL蒸馏水,25℃培养箱中暗处理4 h,设3次重复,分别统计每个培养皿中正常吸胀和硬实种子数。在F_2群体中,选取22个正常吸胀单株(吸胀率>90%)和16个硬实单株(吸胀率<10%);在F_7群体中,选取20个完全吸胀单株(吸胀率=100%)和20个完全硬实单株(吸胀率=0%),单株DNA等量混合,分别构建2个吸胀和2个硬实DNA池。利用259对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对吸胀和硬实DNA池进行检测,筛选在吸胀和硬实DNA池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用192个SSR标记检测F_7分离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大豆硬实相关QTL。【结果】利用F_2个体构建的吸胀和硬实DNA池,在第2染色体16.3 Mb区间和第6染色体23.4 Mb区间分别检测到10个和8个在两池间有差异的SSR标记。利用这些标记检测F_2群体,将第2染色体的QTL定位于Satt274与Sat_198间的276.0 kb区间,该区间包括已克隆的大豆硬实基因GmHs1-1,解释17.2%的表型变异。第6染色体的QTL位于标记BARCSOYSSR_06_0993与BARCSOYSSR_06_1068间,可解释17.8%的表型变异。利用F_7株系构建的吸胀和硬实DNA池,在第2(27.4 Mb区间)、6(27.8 Mb区间)和3染色体(18.2 Mb区间)分别检测到11个、9个和4个在两池间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利用F_7群体构建包括192个SSR标记、覆盖2 390.2 cM的遗传图谱,共检测到3个硬实相关QTL,其中第2染色体定位到的QTL位于标记Satt274与Sat_198间,可解释23.3%的遗传变异。第6染色体定位到的QTL位于标记Sat_402与Satt557之间,可解释20.4%的表型变异。在第3染色体标记Sat_266与Sat_236间发现一个可以解释4.9%表型变异的QTL,与BSA法检测的结果相符。【结论】利用BSA法可以检测到传统遗传作图定位的所有与硬实性相关的QTL,证明BSA法发掘大豆种子硬实性主要QTL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马嘉毅,孙步功,张克平,张鹏,董海龙[4](2019)在《一种面向种子硬实效应的机械破眠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西部高寒地区牧草种子硬实问题,实现牧草种子批量生产,设计一种机械破眠装置,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设备有效性与可行性。基于滚动摩擦力学理论设计一种可实现批量生产卧槽式研磨装置,基于该装置采用不同研磨力对种子实施分组研磨试验,实现种子破眠。去除损伤种子,对其余已研磨种子进行发芽培育,并采集相关试验数据。通过试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分析以获得最佳机械研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给予的初试压力为5.5 N时,对种子进行机械破眠的效果最好,发芽率可以提升至91.1%。通过该机械装置对具有硬实效应的种子进行机械研磨,可有效实现种子破眠,且机械研磨效率高,可解决硬实种子批量生产需求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崔芬芬,陈亮,曹亚萍,王勇飞,贺嘉欣[5](2019)在《不同种源苦参种子质量标准指标及硬实破除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来自16个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硬实率以及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等质量标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均在92%以上;千粒重除安徽亳州外,其他种源均在40g以上;含水量均不超过12%;硬实率均在85%以上;综合生活力、未处理种子、发芽率2个指标发现山西长治西河底、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的苦参种子种质较好;经破除硬实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着高于未处理,不同种源最优处理不同,其中6个种源苦参种子的3种处理之间没有显着差异,3个种源浓硫酸处理下发芽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4个种源摩擦处理发芽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还有3个种源浓硫酸与摩擦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着,但显着高于热水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9年04期)

苏晓敏,李绍才,孙海龙,李广辉[6](2019)在《不同热水处理方式对14种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热水浸种对14种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60℃和70℃热水处理(处理时间为10,20,30min)对14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种子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0℃、30min浸种条件为山毛豆的最佳处理方法;70℃、10min浸种处理可使车桑子萌发率最高;70℃、30min浸种处理可有效破除苦豆子、金合欢、银合欢、台湾相思和任豆种子硬实,促进其萌发。因此,热水浸种可有效解除某些硬实种子的机械休眠,在实践应用中可根据需求选择热水浸种这种经济环保的种子处理方式进行浸种催芽。(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1期)

吴丽芳,魏晓梅,陆伟东,张越[7](2018)在《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休眠解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着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静静[8](2018)在《野生大豆种子硬实相关QTL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栽培大豆起源于一年生野生大豆,与其他豆科作物一样,种子硬实是大豆驯化相关的一个重要性状。本研究利用栽培大豆中黄39与野生大豆NY27-38杂交,构建F_2、RIL分离群体,发掘与野生大豆种子硬实相关的QTL。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栽培大豆中黄39的种子处理2 h时有74.0%的种子吸水皱缩,4 h时种子100.0%充分吸胀,而野生大豆NY27-38种子12 h处理后94.0%表现硬实,因此确定4 h为群体表型鉴定处理时间。2.中黄39×NY27-38的F_1单株种子蒸馏水处理4 h后92.0%表现不吸胀,说明硬实对吸胀为显性。F_2群体中硬实单株(吸胀率≤20%)53个,中间类型单株(吸胀率介于20%-80%)155个,吸胀单株(吸胀率≥80%)93个,卡方检验不符合3:1的分离比,说明该群体中硬实性并非由单基因控制。F_7群体(203个家系),硬实的为105个(占51.7%),中间类型为45个(占22.2%),吸胀的为53个(占26.1%)。另外,种子吸胀性与种皮色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种子百粒重、粒长、粒宽均不显着相关。3.选择F_2分离群体中吸胀和硬实单株,DNA等量混合分别构建吸胀与硬实DNA池,以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的259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标记筛选DNA池。在2号和6号染色体共检测到18个SSR标记在DNA池间具有多态性,2号染色体16.3 Mb区间内检测到10个SSR标记在吸胀和硬实DNA池间存在差异,6号染色体23.4 Mb区间内检测到8个SSR标记在吸胀和硬实DNA池间存在差异。利用多态性SSR标记对F_2群体进行检测并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个主效QTL,2号染色体QTL可以解释17.2%的表型变异,位于标记Satt274与Sat_198间276.0 kb的遗传区域,包含已克隆的大豆硬实基因GmHs1-1和qHS1。6号染色体QTL位于标记BARCSOYSSR_06_1090与BARCSOYSSR_06_1339间,可以解释5.3%的表型变异。4.利用F_7群体中极端表型单株建池时,分布于3条染色体的24个SSR标记在两个DNA池间具有多态性。在2号染色体19.3 Mb区间、6号染色体27.8 Mb区间和3号染色体18.2 Mb区间分别检测到11个、9个和4个SSR标记在吸胀和硬实DNA池间存在差异。利用192个SSR标记检测F_7群体(203个家系),定位到3个大豆种子硬实QTL,分别位于2号、3号和6号染色体。2号染色体上QTL位于标记Satt274与标记Sat_198之间,可以解释23.3%的表型变异;3号染色体上的QTL位于标记Sat_266与标记Sat_236之间(1.5 Mb),可以解释4.9%的表型变异;6号染色体上的QTL位于标记Sat_402与标记Satt557之间(3.8 Mb),可以解释20.4%的表型变异,说明利用BSA法进行硬实相关QTL的挖掘是高效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伊风艳,王晓娟,杨鼎,邱晓,孙海莲[9](2018)在《不同处理对打破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打破锡林浩特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适宜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处理种子。结果表明:切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8.50%,硬实完全破除,砂纸打磨发芽率达到93.00%,硬实率下降到4.00%;浓硫酸处理15~50 min,发芽率均达到95%以上,硬实完全破除;100℃热水浸种对破除硬实效果显着,但发芽率(69.00%)相对较低;液氮处理5~20min,均能不同程度地打破种子硬实,提高发芽率,但幼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0.3%高锰酸钾处理1~6h对破除种子硬实效果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8年01期)

李悦煊[10](2018)在《扁蓿豆种子硬实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扁蓿豆种子的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 ,以细叶扁蓿豆为材料测定其硬实率,并采用磨破种皮和热水浸泡2种处理方法测定其种子硬实率对发芽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01期)

硬实种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苦参种子由种皮、种脐及子叶等结构组成;种皮由角质层、栅栏组织、骨状石细胞、厚壁细胞以及薄壁细胞等组成,种皮结构较复杂,具有典型的豆科种皮结构特征;种脐部位由珠柄残余物和维管系统等组成;苦参子叶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栅栏组织在种皮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特征可能是造成苦参硬实的原因之一。不同发育时期苦参种子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种子硬实性的形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硬实种子论文参考文献

[1].袁祯,陈大立,罗鑫萍,杨凌杰,胡小文.几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硬实特性及萌发对温度和水势的响应[J].草业科学.2019

[2].崔芬芬,陈亮,曹亚萍,王勇飞,乔永刚.苦参种子硬实性的组织解剖学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陈静静,刘谢香,于莉莉,卢一鹏,张嗣天.利用BSA法发掘野生大豆种子硬实性相关QTL[J].中国农业科学.2019

[4].马嘉毅,孙步功,张克平,张鹏,董海龙.一种面向种子硬实效应的机械破眠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

[5].崔芬芬,陈亮,曹亚萍,王勇飞,贺嘉欣.不同种源苦参种子质量标准指标及硬实破除方法研究[J].中国种业.2019

[6].苏晓敏,李绍才,孙海龙,李广辉.不同热水处理方式对14种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9

[7].吴丽芳,魏晓梅,陆伟东,张越.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休眠解除[J].南方农业学报.2018

[8].陈静静.野生大豆种子硬实相关QTL发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9].伊风艳,王晓娟,杨鼎,邱晓,孙海莲.不同处理对打破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J].种子.2018

[10].李悦煊.扁蓿豆种子硬实特性研究[J].现代农业.2018

标签:;  ;  ;  ;  

硬实种子论文-袁祯,陈大立,罗鑫萍,杨凌杰,胡小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