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间通信论文-朱奇

板间通信论文-朱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板间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RF堆迭,分布式交换机,板间通信,队列调度

板间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朱奇[1](2016)在《基于分布式交换机IRF堆迭的板间通信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规模日益扩大,为了简化网络组网难度,提升系统可靠性和网络性能,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框架)堆迭技术作为虚拟化系统的代表技术之一应运而生。虽然IRF堆迭技术的出现满足了目前网络的需求,但是IRF堆迭系统中板间通信的网络速率和容量成指数的上升。为了适应板间通信成倍增加的网络速率和容量,交换机正在朝着分布式交换机的方向发展。但是要在IRF堆迭系统中实现CPU之间的报文通信,不仅要考虑本交换机内的CPU通信即框内通信,还要考虑到交换机之间的CPU通信即跨框通信。板间通信(包括IRF堆迭系统的框内通信和跨框通信)是分布式交换机IRF堆迭系统形成的基本支撑模块,用以支持IRF堆迭系统不同单板上CPU之间报文通信。所以IRF堆迭系统中板间通信技术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H3C公司的SR88X高端分布式交换机的IRF堆迭系统中的板间通信。首先阐述了IRF堆迭的基本概念,二层转发基本原理,以及LSW(交换芯片)原理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IRF堆迭系统中板间通信的实现方案。然后从IRF堆迭系统的框内通信和跨框通信两个方面对系统中的报文通信机制进行了设计,同时,本论文还研究了队列调度,优化了IRF堆迭系统中板间通信的队列调度机制。最后,完成了IRF堆迭系统的框内通信和跨框通信的测试,并且分析测试结果,结果符合系统的测试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郭斌彬[2](2016)在《分布式路由器板间通信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来自互联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因此路由器作为重要的通信设备也需要适应复杂而多变的需求并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出现为其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处理业务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人们希望通过提高网络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来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堆迭技术提供简化的本地管理将一组通信设备逻辑性得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来管理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该技术的运用简化网络节点拓扑以便于管理,通过设备间的统一协作使得系统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本文主要研究高端路由器设备内部板间的通信,开发路由器软件系统的基本支撑模块——板间通信模块,实现高端路由器内部主控板与接口板,主控板与网板之间的通信,在物理层面看似相互独立的单板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交互,使其在各自完成不同功能的前提下又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台设备。本文研究的高端路由器采用分布式架构,即将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分开,使得主控板主要负责控制,接口板主要负责业务转发。这样让各个单板有效的完成各自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的研究与实现主要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展开,即非堆迭环境模式和堆迭环境模式。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对板间通信模块进行初始化:创建接收报文队列,申请报文内存空间,下发MAC地址都各个单板的CPU端口,对Lsw(交换芯片)进行vlan配置,对报文头部进行封装。2)在堆迭和非堆迭两种模式下,实现报文不同方式的发送,包括单播,广播和组播发送。3)报文的接收,板间通信模块调用底层网口驱动接受报文,并且按照不同的报文类型将其加入不同的队列,最后将处理好的报文转发至相应的应用模块。本文首先对实现板间通信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对模块的架构和流程分析完成了板间通信模块的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对模块进行了测试,以此验证模块的可使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15)

刘筱君[3](2014)在《H3C MSR2630路由器板间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所设计实现的板间通信系统来自于H3C公司MSR系列2630型号路由器G.BIS接口驱动开发项目。MSR2630路由器采用FREESCALE公司P1016型号CPU作为其主机CPU,内置以太控制器,内部总线为PCI总线,每秒可传送2G bit信息。G.BIS板卡采用LANTIQ公司的SOCRATES PEF24628芯片作为其PHY芯片,同时板卡上也有CPU。G.BIS协议是G.SHDSL(对称高速数据链路)协议的增强型物理层协议,通常使用ATM协议作为其链路层协议。G.BIS芯片在建立通信链路时需要长时间的协商过程,并且在正常工作时需要对链路状态做随时检测和调整,对接的G.BIS接口链路上存在大量协商报文。基于以上原因,H3C公司的G.BIS接口需要一个单独的CPU系统来专门实现对G.BIS芯片的操作,并且这个CPU要与路由器主机的CPU实现数据及控制信号的无差错传输,这就需要实现一个基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板间通信系统。在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决定设计一个具备如下两个关键特性的私有协议栈:控制报文回应和超时重传特性以及数据报文同步序列号保证特性,并将这两个特性整合到了私有协议栈的特有层次:板间通信层,下文简称为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层。IPC层的主要功能是:对需要发送的报文进行分割并添加IPC帧头,对收到的帧去除IPC头并重组为报文;源节点在发送控制报文后会检测是否收到回应报文,若等待时间耗尽仍未收到回应报文则视为发送失败,需要重新发送控制报文;目标节点在收到控制报文后会发送回应报文,在收到数据报文后会检测帧头中的同步序列号相对顺序是否正确,不正确则丢弃整个数据包。在整个通信模型实现后对G.BIS板卡做了性能测试和流量测试,测试结果达到设计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范超[4](2014)在《板间通信在交换机上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业务越来越多,使得网络规模日益庞大,业务流量急剧增加。网络设备作为互联网应用的基础设施,需要适应环境变更、满足客户需求、扩展功能和完善应用等。如今网络已经发展到开放、集成、高性能和智能化的阶段,这些网络的特征同样也体现在网络通信产品中,越来越多的通信产品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分布式体系架构,而分布式交换机就是这个大环境下的产物。对于分布式交换机来说,各个单板间都是通过板间通信进行信息交互的。由于现在通信业务量的剧增,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对于板间通信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网络设备系统中板间通信技术成为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课题工作中心是基于H3C公司的S12500交换机上实现板间通信功能。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根据板间通信相关的技术、板间通信标准文档,以及板间通信的基本原理,确定板间通信的工作机制。(2)其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板间通信进行了模块化分析,即从板间通信的发送报文模块,板间通信的接收报文模块以及板间通信的相关命令行模块入手,并且确定报文在链路中传输流程。(3)最后,建立系统测试环境,验证本系统实现的功能与项目需求一致,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实现了分布式系统的报文交互,即使在数据链路中存在大量报文的时候,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单板也不会挂死或者重启。(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2-01)

杜勇,余勋玲,熊桂兰[5](2013)在《基于动态调控的接入控制器板间通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用户群体不断增加、数据量日益增大而造成的网络AC(接入控制器)单个板卡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了一种AC板间通信方案。介绍了AC板间通信的原理,并深入分析了影响板间通信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适合AC板间通信的方法,并介绍了编程实现过程。通过对AC动态调控,关联调控网络AC各个板卡中的模块,将业务运行在相应板卡,以达到各个数据流的负载均衡;并兼顾系统中的各个板卡的性能和运行状况,以达到提高AC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项飞[6](2010)在《光传送网节点设备单板间通信机制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流量爆炸似的增长促使网络运营商寻找能提供高性能低成本海量带宽的长期演进方案。在传送平面,以波分复用技术(WDM)为基础的光传送网(OTN),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方向。在核心节点,OTN实现了大颗粒业务的灵活调度和保护,这对大容量OTN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发展和高效通信处理器的推出,再次掀起了对OTN设备的研究热潮。本论文对光传送网的网元设备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高可靠的软件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实现了版本管理模块,优化了在线下载模块。在提升单板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并实现了防冲突可恢复单板通信协议。本通信协议通过修改驱动的中断处理机制和应用层协议的报文处理流程,优化数据链路层HDLC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的交互方式,有效地解决单板间的报文阻塞问题,其设计思路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嵌入式通信网络。论文结构主要划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光传送网网元设备和构成单板软件的嵌入式系统的研究现状。第二章详细分析了OTN相关建议以及标准。第叁章对嵌入式系统做了阐述,并详细研究了OTN网元设备。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研究了单板间的通信机制,提出并实现了防冲突可恢复通信协议,最后在第六章总结技术创新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0-01-24)

王维建,蒋杰[7](2008)在《基于LVDS和SPI技术的板间通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同步串行接口)技术适用于与各种外围器件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采用叁线连接,具有连线少、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于短距离板内信号传输。SPI本身并不适合长距离、跨板信号传输。本文把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技术和SPI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多板之间的长距离信号传输。(本文来源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8学术年会第二届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陈凡,李从飞,鲁雅斌,张金贵[8](2008)在《基于FPGA的微机保护板间通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微机保护装置板间交互信息越来越多,而并行通信抗干扰能力差、硬件成本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编程实现的微机保护装置板间通信技术。制定了微机保护板间通信技术的通信协议,进行了软件仿真,采用该技术的实际装置已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08年18期)

周茜,刘锦高,祝贵根[9](2006)在《一种ATCA3.1系统节点板间通信机制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ATCA3.1系统中各个节点板间的管理平面数据的交换问题,开发了节点间通信模块。该模块通过消息的方式完成不同节点间数据的交换,根据BSD套接字接口,以地址侦听方式设计通信机制,封装底层通信通道。在Linux系统下编程实现了通信机制,证明了该机制可以解决通信阻塞问题,具有较高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6年11期)

张剑伟,唐斌,刘毅[10](2006)在《基于HDLC协议的高速SDH传输系统板间通信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DH传输系统板间通信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介绍一种采用HDLC协议进行设计的新方法,并在MPC852T型嵌入式微处理器上得以实现。严格的验证证明其在可靠性和传输速率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元器件》期刊2006年03期)

板间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来自互联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因此路由器作为重要的通信设备也需要适应复杂而多变的需求并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出现为其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处理业务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人们希望通过提高网络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来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堆迭技术提供简化的本地管理将一组通信设备逻辑性得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来管理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该技术的运用简化网络节点拓扑以便于管理,通过设备间的统一协作使得系统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本文主要研究高端路由器设备内部板间的通信,开发路由器软件系统的基本支撑模块——板间通信模块,实现高端路由器内部主控板与接口板,主控板与网板之间的通信,在物理层面看似相互独立的单板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交互,使其在各自完成不同功能的前提下又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台设备。本文研究的高端路由器采用分布式架构,即将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分开,使得主控板主要负责控制,接口板主要负责业务转发。这样让各个单板有效的完成各自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的研究与实现主要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展开,即非堆迭环境模式和堆迭环境模式。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对板间通信模块进行初始化:创建接收报文队列,申请报文内存空间,下发MAC地址都各个单板的CPU端口,对Lsw(交换芯片)进行vlan配置,对报文头部进行封装。2)在堆迭和非堆迭两种模式下,实现报文不同方式的发送,包括单播,广播和组播发送。3)报文的接收,板间通信模块调用底层网口驱动接受报文,并且按照不同的报文类型将其加入不同的队列,最后将处理好的报文转发至相应的应用模块。本文首先对实现板间通信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对模块的架构和流程分析完成了板间通信模块的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对模块进行了测试,以此验证模块的可使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板间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朱奇.基于分布式交换机IRF堆迭的板间通信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6

[2].郭斌彬.分布式路由器板间通信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

[3].刘筱君.H3CMSR2630路由器板间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4].范超.板间通信在交换机上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4

[5].杜勇,余勋玲,熊桂兰.基于动态调控的接入控制器板间通信策略[J].光通信研究.2013

[6].项飞.光传送网节点设备单板间通信机制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

[7].王维建,蒋杰.基于LVDS和SPI技术的板间通信设计[C].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8学术年会第二届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

[8].陈凡,李从飞,鲁雅斌,张金贵.基于FPGA的微机保护板间通信技术[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

[9].周茜,刘锦高,祝贵根.一种ATCA3.1系统节点板间通信机制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2006

[10].张剑伟,唐斌,刘毅.基于HDLC协议的高速SDH传输系统板间通信的设计与实现[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

标签:;  ;  ;  ;  

板间通信论文-朱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