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核仁油脂论文-戚向阳,曹少谦,陈伟,刘合生

杨梅核仁油脂论文-戚向阳,曹少谦,陈伟,刘合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梅核仁油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梅核仁,油脂,抗氧化活性,组成

杨梅核仁油脂论文文献综述

戚向阳,曹少谦,陈伟,刘合生[1](2014)在《超临界流体萃取杨梅核仁油脂的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C/MS及不同的抗氧化体系,探讨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仁油脂均可有效清除自由基DPPH、·OH、O2-·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且杨梅核仁油的抗氧化作用具有量效关系。GC-MS分析显示,杨梅核仁油脂以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达到84.49%。杨梅核仁油脂是1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的功能油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程海燕[2](2009)在《杨梅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核仁油脂的提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为杨梅科、杨梅属果树,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表明杨梅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花色苷、核仁油脂等。本实验以杨梅为材料,对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不同品种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分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杨梅核仁油脂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和其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建立了普通热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普通热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h,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含量为2.588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10,提取溶剂pH值为3。在最佳条件下提取,黄酮含量为3.023 mg/g。建立了杨梅黄酮柱分离的条件。在比较了5种大孔树脂的静态解吸性能的基础上,选择解吸性能较好的AB-8大孔树脂作为分离杨梅黄酮的材料,并探讨了其最佳分离条件为:径高比为1:10、树脂的动态饱和吸附量为1.889 mg/(mL树脂)、洗脱剂为pH3的60%乙醇溶液、洗脱剂用量为50 mL、洗脱速度为1.0mL/min。按最佳分离条件制备杨梅黄酮提取物,产品得率为1.73%,其总黄酮的含量为74.75%。采用聚酰胺和葡聚糖凝胶LH-20对杨梅黄酮粗提物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可得到B、C两个组分,经TLC和HPLC进行分析,组分B为单一物质,经UV、IR和HPLC-MS鉴定,组分B为杨梅素-3-鼠李糖苷;而组分C为混合物,可能为芦丁和杨梅素。采用HPLC-MS对荸荠种杨梅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莰菲醇葡萄糖苷、杨梅素葡萄糖苷、杨梅素鼠李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等黄酮类物质。采用比色法和HPLC比较了了5个品种杨梅果实中总黄酮含量,发现“荸荠”种杨梅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92 mg/g,“水晶1”、“水晶2”、“水晶3”、“粉红”中杨梅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093 mg/g、1.163 mg/g、1.287 mg/g和0.983 mg/g。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表明,“荸荠”种杨梅中芦丁和杨梅苷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030 mg/g和1.320 mg/g,而其他品种杨梅中,杨梅苷含量较高,芦丁和杨梅素含量则较低。采用不同体系研究了不同品种杨梅及其黄酮粗提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荸荠种杨梅及其黄酮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杨梅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和其黄酮的含量成正相关。通过响应面法(RSM)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杨梅核仁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出萃取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2.20℃,时间为29.68 min,压力为35.03 MPa,在此条件下所提取的油脂得率为62.35%,与理论预测值(63.07%)接近。通过GC/MS分析可知,杨梅核仁油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二十酸、二十烯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田禾[3](1991)在《杨梅综合利用的研究——杨梅核仁油脂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提出了杨梅核仁组成,核仁油理化常数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一系列数据。(本文来源于《江西林业科技》期刊1991年05期)

杨梅核仁油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为杨梅科、杨梅属果树,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表明杨梅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花色苷、核仁油脂等。本实验以杨梅为材料,对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不同品种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分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杨梅核仁油脂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和其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建立了普通热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普通热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h,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含量为2.588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10,提取溶剂pH值为3。在最佳条件下提取,黄酮含量为3.023 mg/g。建立了杨梅黄酮柱分离的条件。在比较了5种大孔树脂的静态解吸性能的基础上,选择解吸性能较好的AB-8大孔树脂作为分离杨梅黄酮的材料,并探讨了其最佳分离条件为:径高比为1:10、树脂的动态饱和吸附量为1.889 mg/(mL树脂)、洗脱剂为pH3的60%乙醇溶液、洗脱剂用量为50 mL、洗脱速度为1.0mL/min。按最佳分离条件制备杨梅黄酮提取物,产品得率为1.73%,其总黄酮的含量为74.75%。采用聚酰胺和葡聚糖凝胶LH-20对杨梅黄酮粗提物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可得到B、C两个组分,经TLC和HPLC进行分析,组分B为单一物质,经UV、IR和HPLC-MS鉴定,组分B为杨梅素-3-鼠李糖苷;而组分C为混合物,可能为芦丁和杨梅素。采用HPLC-MS对荸荠种杨梅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莰菲醇葡萄糖苷、杨梅素葡萄糖苷、杨梅素鼠李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等黄酮类物质。采用比色法和HPLC比较了了5个品种杨梅果实中总黄酮含量,发现“荸荠”种杨梅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92 mg/g,“水晶1”、“水晶2”、“水晶3”、“粉红”中杨梅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093 mg/g、1.163 mg/g、1.287 mg/g和0.983 mg/g。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表明,“荸荠”种杨梅中芦丁和杨梅苷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030 mg/g和1.320 mg/g,而其他品种杨梅中,杨梅苷含量较高,芦丁和杨梅素含量则较低。采用不同体系研究了不同品种杨梅及其黄酮粗提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荸荠种杨梅及其黄酮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杨梅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和其黄酮的含量成正相关。通过响应面法(RSM)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杨梅核仁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出萃取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2.20℃,时间为29.68 min,压力为35.03 MPa,在此条件下所提取的油脂得率为62.35%,与理论预测值(63.07%)接近。通过GC/MS分析可知,杨梅核仁油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二十酸、二十烯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梅核仁油脂论文参考文献

[1].戚向阳,曹少谦,陈伟,刘合生.超临界流体萃取杨梅核仁油脂的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4

[2].程海燕.杨梅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核仁油脂的提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

[3].田禾.杨梅综合利用的研究——杨梅核仁油脂成分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1991

标签:;  ;  ;  ;  

杨梅核仁油脂论文-戚向阳,曹少谦,陈伟,刘合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