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鹿苑长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文学,人与自然,生态伦理观,《鹿苑长春》
鹿苑长春论文文献综述
赖守忠[1](2019)在《关于美国儿童文学《鹿苑长春》中生态伦理观的当代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儿童文学《鹿苑长春》是以其与生态伦理观紧密相关性而着名的,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对小男孩乔迪一家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信念丰富的描述,向每一位阅读者传递了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平等性,却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毋庸置疑的矛盾与利益取舍。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当前国内外对生态伦理观的研究现状与美国儿童文学《鹿苑长春》的主要情节对其内部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学观点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分析其对当代社会与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启发。(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9期)
邹芷琦,玛·金·罗琳斯,梅静[2](2017)在《《鹿苑长春》》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鹿苑长春》最早出版于1938年,是美国作家玛·金·罗琳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美国南北战争后,同父母生活在佛罗里达州垦荒区的男孩裘弟与一岁小鹿间的故事。裘弟非常爱他的小鹿"小旗",但小旗长大后叁番五次吃掉母亲辛苦种下的玉米苗,威胁着一家人的生存。裘弟的父亲贝尼重伤后(本文来源于《中学生天地(C版)》期刊2017年09期)
胡艳丽[3](2016)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鹿苑长春》(玛·金·罗琳斯着,梅静译,2016年5月版)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有趣的新书,该书被誉为“关于童年、勇气、亲情、梦想”的经典文学,生动描绘了一个男人的成长历程。每一个人都是在艰辛与无奈中长大的,书中塑造的那个小男孩乔迪,他与个(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6-08-27)
张冬梅[4](2015)在《文学经典《鹿苑长春》与电影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乡土女作家玛·金·罗琳斯与视觉文化一直有着诸多关联。本文拟探讨其代表作《鹿苑长春》及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之间存在的异同,结合时代文化语境分析其差异原因,重点指出这部电影在完美再现原着中成长主题、父子亲情、早期拓荒者的艰难生活、幽默乐观的性格和独特的佛罗里达中北部荒野景观的同时,缺失了作家在原小说中所着意再现的生态伦理思想,而这与当时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有紧密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5年04期)
钱红旭[5](2013)在《叙事学视角下张爱玲《鹿苑长春》译本改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才女作家,其作品多年来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学者、批评家的瞩目。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张爱玲正式步入中国官方文学史,文学成就与地位得到广泛认可,人们对她本人及其作品的关注与日俱增。然而,相对于张爱玲翻译的研究,这些“张爱玲热”或“张学”更多聚焦于其创作,张爱玲的译者身份被忽略。对于张爱玲的文学翻译研究,关注的重点又多在其自译作品以及美国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上,对其他作品关注甚少,其所译美国小说《鹿苑长春》即被冷落。本文旨在通过对张爱玲所译《鹿苑长春》这一译本的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加以补充,以期丰富张爱玲翻译研究及中国翻译文学史中的张爱玲研究。本文以叙事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张爱玲所译《鹿苑长春》加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张爱玲翻译研究的现状以及叙事学在小说翻译中的应用,而后着重通过列举典型例子,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张爱玲译本中的改编,包括整体上的删节与重组、部分及细节的改编(叙事停顿的减少、叙事视角的改变以及叙事空白上的填充),并对造成的基本叙事特征和审美效果上的影响及潜在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发现,张爱玲译本《鹿苑长春》虽然在传达原作的基本叙事特征上有所损失,但从一定程度上保持并深化了The Yearling这一儿童读物所具的叙事类型。(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04-01)
伍荣华[6](2011)在《走出爱的困惑——论《鹿苑长春》中裘弟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鹿苑长春》叙述了少年主人公裘弟所拥有的自足自满的童年世界如何一点点剥落和崩溃,而裘弟在剥落和崩溃中重新确认自我、回归爱的成长历程。裘弟与父母的矛盾冲突正是出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在历经爱和成长的困惑之后,他毅然走出自恋,走出童年,开始了自我实现的新旅途。(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1年27期)
申红,赵静[7](2011)在《《鹿苑长春》的生态视野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鹿苑长春》笔触优美,叙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种种故事。在生态不容乐观的今天,将其纳入生态视野,在此基础上细读作品,体味作品中完美的情与境,不仅能获得非凡的艺术洗礼,还可对当今的生态批评有诸多的观照,如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等之间的生态和伦理意识。(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1年27期)
胡靖红[8](2009)在《生态伦理批评视野中的《鹿苑长春》》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但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却因为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石油泄漏,自然灾害,沙尘暴,很多动物濒临灭绝等等,原来听都没有听过的名词,现在却用得越来越频繁,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如果我们再无视这种情况,以后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一直以来,伦理学关注的只是人的问题,忽略了和人类朝夕相处的自然环境。生态伦理学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提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和史韦兹的敬畏生命理论将动物纳入伦理学范围内,提出动物也有喜怒哀乐,人类应该尊重动物。而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则将包括土地、水、植物等等的一切事物都纳入伦理的范围,提出要有全局的意识,在一定的高度来关照整个生态系统。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超越旧人类中心主义,指出人类还是主体,不同的是人类对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以《鹿苑长春》为对象,深入分析它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美国女作家玛·金·罗琳斯的这部小说,包含着作者浓厚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及对原始丛林生活的向往。罗琳斯在小说中通过对主人公贝尼和裘弟父子丛林生活经历的描写,提出应该将动物和人类放在同一道德线上来思考,不能虐待动物,要平等地对待动物,尊重动物的生命的观点。作者认为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一切生物,是人类内在的道德要求。因为动物是人类的邻居和朋友,如果动物消失了,人类在这个孤独的世界上也很难生存下去。并且肯定地指出:“人和动物是能够和谐相处的,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空间让人和动物共同生存下来。”然而,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在生存和道德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节制欲望,崇尚朴素的生活,担负起拯救环境的责任,积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使之健康而和谐地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胡艳萍[9](2006)在《《鹿苑长春》中的生态与伦理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鹿苑长春》是美国女小说家玛·金·罗琳斯创作的一部非常有名的作品。这部小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温馨的人文情怀。罗琳斯以其细腻的笔法将美国南北战争后佛罗里达州垦荒区普通人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感人。除了迷人的自然风景的细腻描摹,这部作品中还暗含着作者潜藏的生态伦理主题——即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等之间的生态和伦理意识。(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期刊2006年02期)
付文中,胡泓[10](2006)在《从《鹿苑长春》看儿童文学的生态观培育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应运而生的生态批评便以燎原之势遍布全球,在二十世纪末成为文学批评理论的“显学”。生态文学在生态意识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人类文学有机组织中保持着最鲜活生命力的儿童文学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06年07期)
鹿苑长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鹿苑长春》最早出版于1938年,是美国作家玛·金·罗琳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美国南北战争后,同父母生活在佛罗里达州垦荒区的男孩裘弟与一岁小鹿间的故事。裘弟非常爱他的小鹿"小旗",但小旗长大后叁番五次吃掉母亲辛苦种下的玉米苗,威胁着一家人的生存。裘弟的父亲贝尼重伤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鹿苑长春论文参考文献
[1].赖守忠.关于美国儿童文学《鹿苑长春》中生态伦理观的当代思考[J].作家天地.2019
[2].邹芷琦,玛·金·罗琳斯,梅静.《鹿苑长春》[J].中学生天地(C版).2017
[3].胡艳丽.一个人成长的过程[N].云南日报.2016
[4].张冬梅.文学经典《鹿苑长春》与电影改编[J].电影文学.2015
[5].钱红旭.叙事学视角下张爱玲《鹿苑长春》译本改编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6].伍荣华.走出爱的困惑——论《鹿苑长春》中裘弟的成长[J].名作欣赏.2011
[7].申红,赵静.《鹿苑长春》的生态视野解读[J].名作欣赏.2011
[8].胡靖红.生态伦理批评视野中的《鹿苑长春》[D].西北师范大学.2009
[9].胡艳萍.《鹿苑长春》中的生态与伦理意识[J].世界文学评论.2006
[10].付文中,胡泓.从《鹿苑长春》看儿童文学的生态观培育走向[J].现代语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