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语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翻译,工程技术术语,标注
信息语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浩[1](2019)在《论工程技术术语的使用问题及其语用信息标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料的有机组成部分,术语在翻译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术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质量。然而,对于不少翻译工作者而言,术语在技术文档的翻译中往往只是被用于双语词典的查询和一致性检查。依据翻译实践中的两大工作模式,具体分析工程技术术语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对术语进行信息标注,特别是对语用信息展开标注。(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金沛沛[2](2019)在《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选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汉语学习词典中语用信息的问题。语用信息是词典中负载语用意义的信息,它是学习词典中的重要信息,也是促进汉语学习者进行语用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以往对学习词典语用信息选取的研究中,尚未关照到词典的使用者——学习者(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需求分析理论,试图从学习者需求视角进行语用信息选取。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结果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我们选择了若干被试进行后续访谈。调查结果显示:(1)学习者对语用目标的需求比较强烈。(2)尽管和语用目标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学习者对词典语用信息也有相当程度的需求。(3)不管是语用目标需求还是语用信息需求,其内部项目之间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并且有些差异已达到了显着程度。这提示我们在进行语用信息选取的过程中,要考虑学习者对不同语用项目的需求差异。最后,文章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考察了叁部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的处理情况,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邱雅群[3](2019)在《元语用信息在初中英语教材上的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为理解在不同文化中实施言语行为时产生的不同社会文化限制,具备关于礼貌或适当性规范的语境线索和元语用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元语用信息为聚焦,研究在中国广泛使用的两套初中英语教科书(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的元语用信息的呈现及是否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9期)
黄玮莹[4](2019)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用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外语教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机网络给语际语用学研究注入的新型网络化、信息化交际环境下的语用现象,引起语用习得研究者的关注。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创造多模态的仿真英语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准确的反映时数据,可以弥补现有语用教学与研究中的不足;网络社交的发展也为语际语用学研究开拓新领域。本文讨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语用教学模式,提高语用教学效果,促进语用教学、测评与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邱雅群[5](2019)在《语用信息在人教版初中教材和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中的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Thomas(1983)指出语用教学不仅可以为第二外语学习者提供学习和发现目标语使用者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表现的机会,也使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文化和表现,避免跨文化交际的不畅。因此,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在二语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英语教材被认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呈现语用信息以及教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语用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与形成。本研究以言语行为为聚焦,研究了在中国广泛使用的两套初中英语教科书(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的语用信息的呈现,比较了两套教科书之间言语行为呈现的异同,并从言语行为的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着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PEP教科书中提供的语用语言输入要多于BNUP教材。其次,两套教科书中言语行为的呈现不够系统,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对其呈现方式进行说明。由此,可以看出两套教材的编写并不利于系统地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第叁,在这两套教材中呈现的对话并不都能够反映课本中所设立的功能目标。第四,虽然PEP教科书和BNUP教科书都包含一些能为语用功能提供解释说明的文本注释,然而,教科书中的文本注释除非能在教学中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否则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将无济于事。此外,该研究在语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也获得了一些发现。首先,PEP教科书不仅提供了语境信息还提供了文体风格信息,而BNUP仅提供语境信息。但两套教科书中都没有提到任何文化信息。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教师如何运用外语教材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尹希欢[6](2019)在《生态翻译理论下信息型文本Red Teaming语用等效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报告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选取信息型文本《红队判研》中部分主要章节,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叁个维度,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语言的适应性转换。针对语言维词汇功能不对等、句式结构不一致问题,文化维的文化负载存差异、语义隐匿难辨析问题,以及交际维的逻辑关系较隐晦,认知理解易偏差问题,分别采用词性类别转换、杂糅拆分转换、语义归化转换、语义引申转换、隐性显化转换、语义释义转换方法作为解决方案,实现语用等效转换。通过初译和改译对比,表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信息型文本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对译本质量提升具有明显效力,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专业性及可读性,提升了专业文本的翻译质量。(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徐晓东,吴诗玉[7](2019)在《语用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语用学研究是借助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特定语境下话语产出或理解的神经机制问题。神经语用学研究方兴未艾,在一些传统的语用热点议题上,譬如,语用预设、格赖斯会话含义、语用推理、语篇回指等,已经获得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研究发现。为了让国内学者及时掌握神经语用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神经语用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发现,并从中归纳出一些初步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借助各种神经活动指标对语用学家提出的语用准则及假设的心理现实性问题进行了探究,从认知和神经机制层面增加了人们对语用现象本质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春霞[8](2019)在《信息技术展诗韵 学科融合提素养——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诗歌教学语用能力培养教学谈》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终端轻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调研平台等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诗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营造诗歌意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创生自己独特的语言智慧,习得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逐步提升语文素养。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旨在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9年08期)
陈一[9](2019)在《“包括i在内的C”的信息包装策略与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包括i在内的C"在糅合、类推、句法降级操作机制下实现构式整合。最初用于客观报道语篇,其后被赋予主观性,较多用于主观化语篇。它所表现的包含关系有临时性的、动态的、言者认为的不言不明型,也有恒常的、客观的、公认的不言而喻型。前者提供新信息且有调控注意力功能,后者则具有更强的人际互动功能。该构式行域用法具有原型性,负载信念性命题的知域和言域用法依托行域用法的"叙实性特征"运作,运用了借助语序和从句化将共同立场或共同权益预设化的信息包装策略,体现了提升可及度、可信度的传信策略和实现多重互动的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9年01期)
邵春曼[10](2018)在《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大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普遍被运用于各行各业,在教育行业当中,网络信息平台也逐渐普及。英语是大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英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十分关键,也是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首先对网络信息平台与英语语用能力进行概述,然后探究影响英语语用能力的因素以及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大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信息语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旨在研究汉语学习词典中语用信息的问题。语用信息是词典中负载语用意义的信息,它是学习词典中的重要信息,也是促进汉语学习者进行语用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以往对学习词典语用信息选取的研究中,尚未关照到词典的使用者——学习者(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需求分析理论,试图从学习者需求视角进行语用信息选取。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结果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我们选择了若干被试进行后续访谈。调查结果显示:(1)学习者对语用目标的需求比较强烈。(2)尽管和语用目标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学习者对词典语用信息也有相当程度的需求。(3)不管是语用目标需求还是语用信息需求,其内部项目之间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并且有些差异已达到了显着程度。这提示我们在进行语用信息选取的过程中,要考虑学习者对不同语用项目的需求差异。最后,文章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考察了叁部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的处理情况,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语用论文参考文献
[1].赵浩.论工程技术术语的使用问题及其语用信息标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金沛沛.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选取分析[J].辞书研究.2019
[3].邱雅群.元语用信息在初中英语教材上的呈现[J].文教资料.2019
[4].黄玮莹.现代信息技术在语用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9
[5].邱雅群.语用信息在人教版初中教材和北师大版初中教材中的呈现[D].杭州师范大学.2019
[6].尹希欢.生态翻译理论下信息型文本RedTeaming语用等效实践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19
[7].徐晓东,吴诗玉.语用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J].当代外语研究.2019
[8].李春霞.信息技术展诗韵学科融合提素养——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诗歌教学语用能力培养教学谈[J].名师在线.2019
[9].陈一.“包括i在内的C”的信息包装策略与语用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19
[10].邵春曼.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大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