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录因子叉头蛋白,干扰素调节因子,Toll样受体9,树突细胞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宣晓梅,陈立荣,林琳,石丽平,董伟兰[1](2019)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oxp3与树突状细胞TLR9、IRF-7水平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C)的转录因子叉头蛋白(forkheadbox protein 3, FOXP3)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 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ion factor, IRF-7)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12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C的TLR9、IRF-7水平、PBLC的Foxp3水平,以及PBLC的Foxp3与DC的TLR9、IRF-7水平的特征。结果疾病组患者DC的TLR9、IRF-7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疾病组复发患者DC的TLR9、IRF-7水平显着高于初发患者;疾病组PBLC的Foxp3 mRNA、PD-1、PD-L1、CD8+水平高于健康组,疾病组PBLC的RORγt mRNA、CD4+水平低于健康组,且疾病组中,复发患者的Foxp3 mRNA、PD-1、PD-L1、CD8+水平高于初发患者,RORγt mRNA、CD4+水平低于健康组,患者PBLC的Foxp3与DC的TLR9、IRF-7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oxp3与树突状细胞TLR9、IRF-7变化有关,可能共同作为刺激分子参与疾病的进展。(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李振超[2](2019)在《IL-27、树突状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L-27、树突状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且观察两组受检人员的IL-27、hs-CRP、NT-proBNP、LVEF及CD80、CD83、CD86表达率。结果:观察组IL-27、LVEF低于对照组,hs-CRP、NT-proBN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IL-27、LVEF低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而hs-CRP、NT-proBNP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0、CD83、CD8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7、树突状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随着病情的加重IL-27、树突状细胞表达呈持续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0期)
宣晓梅,林琳,石丽平,董伟兰,张国强[3](2019)在《miR-145靶向TLR4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R-145靶向TLR4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CA患者作为CA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on),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8和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CD1a、CD83和CD80的表达率以鉴定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树突状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RT-PCR检测树突状细胞中miR-145和TLR4 mRNA的表达。转染miR-145 mimics和si-TLR4至CA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后,ELISA法检测上调miR-145和敲低TLR4表达对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的影响。采用TargetScan生物学软件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和TLR4的靶向关系。转染pcDNA 3.1-TLR4载体后,观察上调TLR4表达对miR-145调控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的影响。结果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7 d后,细胞表面成熟表型CD1a、CD83和CD80表达率显着升高,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成功。与Con组相比,CA组外周血中IL-18、IL-10水平和树突状细胞中TLR4蛋白、mRNA的表达均显着升高,而miR-145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上调miR-145表达或敲低TLR4使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含量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TLR4是miR-145的靶基因。上调TLR4表达能够明显逆转miR-145对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45可通过靶向TLR4抑制CA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赵昀[4](2019)在《香烟烟雾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mTOR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危害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的发病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因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死亡的人数达600万,而我国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逾100万。在吸烟人群中,有至少25%的持续吸烟者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一部分吸烟者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mTOR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目的:探讨吸烟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p-mTO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5例吸烟肺功能正常者。同时15例不吸烟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mDCs胞内p-mTOR表达水平表型特征及mDCs表型特征;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mDCs相关细胞因子IL-6、IL-12及IL-23的浓度;采用相关性分析吸烟者mDCs胞内p-mTOR与CD86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mDCs胞内p-mTOR表达水平与血清中mDCs相关细胞因子IL-6、IL-12及IL-23的相关性。结果:(1)与不吸烟的健康人相比吸烟肺功能正常者外周mDCs表达p-mTOR及CD86明显上调。(2)与不吸烟的健康人相比,吸烟肺功能正常者血清IL-6、IL-12及IL-23浓度明显升高。(3)相关性分析发现,吸烟肺功能正常者mDCs胞内p-mTOR与CD8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mDCs的p-mTOR表达水平与血清中IL-6、IL-12、IL-2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吸烟可引起外周血mDCs活化,mTOR磷酸化可能是mDCs活化的机制之一。第二部分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单核细胞来源突状细胞(MoDCs)mTOR活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TOR活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6天后,诱导成为MoDCs,以CSE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s胞内p-mTOR表达情况及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mTOR、p-P70S6K、p-4EBP-1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IL-1β、IL-6、IL-12、TNF-α的浓度;探讨雷帕霉素对CSE刺激MoDCs成熟的影响。结果:(1)体外予CSE刺激人MoDCs,结果显示CSE能显着上调p-mTOR、p-P70S6K、p-4EBP-1蛋白表达。(2)体外予CSE刺激人MoDCs,结果显示CSE能显着上调MoDCs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表现出成熟与分化。(3)CSE能有效刺激MoDCs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4)雷帕霉素能抑制CSE诱导的MoDCs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5)雷帕霉素能抑制CSE诱导的MoDCs p-mTOR、p-P70S6K、p-4EBP-1蛋白表达。(6)雷帕霉素能抑制MoDCs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结论:在烟草烟雾暴露状态下,烟草烟雾可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MoDCs成熟与分化。(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彭文举,田德英,吴亮[5](2019)在《基因1型戊型肝炎病毒 ORF3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活化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因1型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读码框3(ORF3)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为DC。然后分别用含有ORF3的慢病毒载体以及空载载体感染DC 48h,流式细胞仪检测ORF3组、空载组和空白组细胞表面CD_(80)、CD_(83)、CD_(86)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上清中IFN-β、IL-4、IL-10和IL-12的分泌。之后再加入TNF-α进一步刺激DC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CD_(80)、CD_(83)、CD_(86)以及IFN-β、IL-4、IL-10、IL-12的表达。最后将DC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含有ORF3组的DC与空载组相比,加入TNF前后,其细胞表面CD_(80)、CD_(83)、CD_(86)以及细胞上清中IFN-β、IL-4、IL-10和IL-12的表达都明显较低(P<0.05)。ORF3组与空载组相比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也较弱(P<0.05)。结论:基因1型HEV ORF3可以抑制人外周血来源DC的成熟,抑制其分泌IFN-β、IL-4、IL-10和IL-12等细胞因子,抑制D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作用,从而削弱机体对HEV的免疫反应,实现免疫逃逸,可能是导致戊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文影,姜一峰,虞凌雪,赵款,朱豪杰[6](2019)在《猪外周血及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猪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化条件进行了摸索,通过对试验猪只日龄的选择、刺激物浓度和刺激时间的比较以及DC表面分子标记的选择,确定了猪外周血和骨髓源DC的分化条件。静脉采集15日龄猪只抗凝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贴壁12 h后,用终浓度80 ng/mL的GM-CSF和40 ng/mL的IL-4共同刺激7 d,用CD152作为DC的表面分子标志,试验结果显示:贴壁的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共同刺激下,7 d后能够将超过60%的单核细胞刺激分化为CD152~+的DC。取15日龄猪只的股骨和胫骨并冲洗骨髓腔,参考外周血来源DC的分化方法,结果显示:可以获得约63%的骨髓源单核细胞刺激分化为CD152~+的DC。本研究建立的DC分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感染后猪体建立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奠定了平台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伍玉南,李秀,张冬,邓松华,王若宇[7](2019)在《鳖龙软肝汤含药血浆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鳖龙软肝汤含药血浆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肝病研究所HBV相关性肝癌、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患者分别采集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使DCs增殖,培养第五天(D5)采用大鼠鳖龙软肝汤含药血浆低、中剂量进行干预24 h、48 h、72 h,并设立空白血浆组,通过CCK-8试剂、酶标仪检测干预的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OD值)。结果:鳖龙软肝汤含药血浆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4 h低剂量组5%、10%、20%,48 h低剂量组5%、10%、20%,72 h低剂量组20%的含药血浆与相对应空白血浆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0. 01),其中48 h低剂量20%含药血浆组对树突状细胞的增殖最明显(P <0. 01)。结论:鳖龙软肝汤能刺激HBV相关性肝癌、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患者外周血DCs的增殖,而以低剂量20%的含药血浆干预48 h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马晓静,尚梅,尹启超,马婕,熊华[8](2019)在《泡型肝包虫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成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泡型肝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成熟度,探究DC在AE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并经病理证实为A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0+细胞、CD86+细胞、CD83+细胞及(CD80%+CD83%+CD86%)/CD14%比值。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该院初诊并经病理证实为A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3、CD86、CD80表达率。结果 AE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检测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CD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细胞表达(7.94±1.32)较对照组低(P<0.05)。AE组外周血单核源性培养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水平(41.71±8.16、39.69±8.05、50.79±7.72)均低于对照组(62.27±5.94、56.37±7.33、72.00±7.36)(P均<0.05)。结论 AE患者外周血DC成熟度比健康对照组低,存在成熟障碍,可能会导致宿主抗原提呈功能下降,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从而促进了多房棘球蚴感染的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瑶尧,黄荣师,郭晋宏,潘剑,陈承晓[9](2019)在《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重组慢病毒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肝癌相关抗原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生成DC,用流式细胞术对DC进行鉴定。将DC随机分为SMP30慢病毒组、空载慢病毒组,分别用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重组慢病毒和空载慢病毒进行体外转染,另设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以判断DC的转染效率;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MP30蛋白表达; ELISA法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NF-γ)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SMP30慢病毒组和空载慢病毒组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而空白对照组DC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与空载慢病毒组、空白对照组比较,SMP30慢病毒组SMP30表达高,IL-12、INF-γ分泌量高,CD80、CD86表达率高(P均<0. 05)。结论体外转染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慢病毒可促进人外周血DC的成熟。(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魏延民,刘军,高志刚[10](2018)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采集量与细胞活性,及这2个因素对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5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每种血细胞分离机作为1组,每组12人,共计60例。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采集的PBMC产品进行分析,使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对培养前PBMC进行凋亡比例检测,同时使用显微镜进行活性观察。结果 60例PBMC中单个核细胞计数n<2×10~9共计有12例,PBMC活性<95%共计12例,体外(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IL-27、树突状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且观察两组受检人员的IL-27、hs-CRP、NT-proBNP、LVEF及CD80、CD83、CD86表达率。结果:观察组IL-27、LVEF低于对照组,hs-CRP、NT-proBN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IL-27、LVEF低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而hs-CRP、NT-proBNP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0、CD83、CD8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7、树突状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随着病情的加重IL-27、树突状细胞表达呈持续下降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宣晓梅,陈立荣,林琳,石丽平,董伟兰.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oxp3与树突状细胞TLR9、IRF-7水平变化特征[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2].李振超.IL-27、树突状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宣晓梅,林琳,石丽平,董伟兰,张国强.miR-145靶向TLR4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泌IL-18和IL-10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4].赵昀.香烟烟雾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mTOR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9
[5].彭文举,田德英,吴亮.基因1型戊型肝炎病毒ORF3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活化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6].赵文影,姜一峰,虞凌雪,赵款,朱豪杰.猪外周血及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
[7].伍玉南,李秀,张冬,邓松华,王若宇.鳖龙软肝汤含药血浆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
[8].马晓静,尚梅,尹启超,马婕,熊华.泡型肝包虫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成熟度[J].中国热带医学.2019
[9].张瑶尧,黄荣师,郭晋宏,潘剑,陈承晓.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重组慢病毒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
[10].魏延民,刘军,高志刚.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效果初探[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