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西晋时期论文-杨勇

曹魏西晋时期论文-杨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曹魏西晋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尊号奏,受禅表

曹魏西晋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1](2013)在《浅谈曹魏西晋时期的书体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2世纪末,东汉王朝在经历"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的剧烈冲击之后终于轰然倒塌。东汉朝廷维持了近200年的"名教"政治和统一格局顷刻土崩瓦解。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度混乱和对(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3年05期)

郭可悫[2](2012)在《汉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的音乐舞蹈百戏》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作为都城,人文荟萃。当地除了盛行一般的歌舞,还盛行百戏。百戏指杂技、魔术、武术、游戏之类,又称为散乐。这些活动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以及审美愉悦功能。(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叶德荣[3](2010)在《都邑的“市”、胡人聚落与佛教——以东汉魏西晋时期都城洛阳为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佛教僧团主体的民族属性,提出胡族佛教和汉族佛教两个概念,进而构建了汉地佛教史的理论框架:以胡族僧团为主导的"前史"和以汉族僧团为主导的"正史"。在此框架内,考证、审视了属于汉地佛教"前史"范围内汉魏西晋时期都城洛阳的"市"、胡人聚落与佛教的关系,认为可以将该时期的佛教行事大致限定在胡人从事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聚落空间内。(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刘玉宏[4](2009)在《曹魏西晋时期洛阳商业经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战乱,洛阳的商业经济遭到了彻底的毁灭。曹操掌握政权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和发展。曹魏建立以后,继续充实洛阳的人口,建立了叁大市场,降低关津税,有力地促进了洛阳商业经济的发展。西晋建立以后,减免税收,发展生产,扩建市场,洛阳的商业经济继续得到了发展。曹魏西晋时期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适应了大乱之后自然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对商业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这一时期洛阳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洛阳的对外商业交往也日渐增多。西晋平定东吴以后,天下太平,裁减军备,发展经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商品自由流通,不受阻碍。洛阳通往南方的道路,连接了海上丝绸之路,使洛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这有力地促进了西晋时期洛阳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八王之乱使洛阳商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西晋灭亡后,北部中国则陷入了长期的大混战,直到北魏建都洛阳后,洛阳的商业经济才再度繁荣。(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09-12-01)

陈侃理[5](2008)在《赵李据蜀与天师道在曹魏西晋时期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晋末年,益州刺史赵廞据蜀叛乱,利用先世同为张鲁旧民并信奉天师道的关陇流民为羽翼。但其合作很快破裂,赵廞旋即败亡。其后不久,以李雄为首的关陇流民与同奉天师道的范长生集团合作,却成功地割据巴蜀,建立了成汉政权。本文通过考察曹魏西晋时期天师道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和分化,指出赵废所信仰的天师道不同于关陇流民,不再具有张鲁时期整合夷夏贵贱,结成政教合一共同体的能力,这是促成赵、李据蜀一成一败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北大史学》期刊2008年00期)

山口,正晃[6](2003)在《曹魏西晋时期的都督与将军》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魏晋时期的都督诸军事,中日两国学者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但双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学者主要研讨都督制度运作的实态及其意义;日本学者则侧重于研究其制度层面,关注其与四征将军之间的关系。不过,笔者以为,前贤有关制度层面的研究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本稿力图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并兼及其实际运用情况,以期(本文来源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期刊2003年00期)

黄惠贤[7](1980)在《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讨论曹魏西晋民屯和军屯租率时,往往有引用晋傅玄奏疏作为依据的。其实,傅玄上疏在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而民屯早已在魏咸熙元年(264)和晋泰始二年(266)由当时政府下诏废止;而且,奏疏中明确指出,屯田的对象是"兵"、"士"、"佃兵"或"兵作"。因此,傅玄疏中讨论的田租率,显然不是指民屯。傅玄谈的是否是一般军屯的租率?看来也值得怀疑。由于问题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弄清一般所认为的"军屯"的含义。《晋书》卷26《食货志》载应詹表疏有云:(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0年04期)

吕名中[8](1965)在《试论汉魏西晋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各民族长期交错杂居是我国民族关系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民族迁徙有密切关系。各族大规模的移动是从汉代开始的,当时北方边境各族不断向内郡移徙,中原汉族也陆续迁往边区。到晋代所谓"五胡之乱"以前,各族交错杂居的形势已由边境发展到当时我国的腹心地区黄河中、下游各地。(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1965年06期)

金宝祥[9](1956)在《汉魏西晋时期北方各少数族的内徙》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南北匈奴的分裂和北匈奴的西迁东汉初年,分布在北方边陲的草原部落和部族,一为蒙古高原的匈奴,一为辽河两岸的乌桓、鲜卑,一为甘陇一带的氐、羌。其中以已经进入奴隶制阶段的匈奴最为强大,至于尚在氏族制阶段的乌桓、鲜卑、氐、羌,还不免要受到匈奴势力的威胁,有的还只是匈奴的附庸。匈奴的统治阶级为了增殖自己的财富,经常带领乌桓、鲜卑的武装,向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进行寇掠。后汉书卷一百二十鲜卑传“光武初,匈奴(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期刊1956年11期)

曹魏西晋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作为都城,人文荟萃。当地除了盛行一般的歌舞,还盛行百戏。百戏指杂技、魔术、武术、游戏之类,又称为散乐。这些活动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以及审美愉悦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曹魏西晋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杨勇.浅谈曹魏西晋时期的书体演变[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

[2].郭可悫.汉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的音乐舞蹈百戏[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3].叶德荣.都邑的“市”、胡人聚落与佛教——以东汉魏西晋时期都城洛阳为实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0

[4].刘玉宏.曹魏西晋时期洛阳商业经济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

[5].陈侃理.赵李据蜀与天师道在曹魏西晋时期的发展[J].北大史学.2008

[6].山口,正晃.曹魏西晋时期的都督与将军[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3

[7].黄惠贤.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

[8].吕名中.试论汉魏西晋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J].历史研究.1965

[9].金宝祥.汉魏西晋时期北方各少数族的内徙[J].历史教学.1956

标签:;  ;  

曹魏西晋时期论文-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