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微卫星扩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生稻,基因组,RMAPD,遗传多样性
随机微卫星扩增论文文献综述
陈觉梁,欧立军,刘平,陈良碧[1](2007)在《不同基因组野生稻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2对RMAPD引物对水稻9种类型基因组的44份材料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进行带型统计并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4份材料可分为AA基因组和其他基因组2个大组.其他基因组可分为BCD、EFG和HJ等3个小组;BCD小组聚类结果表明CC基因组与BBCC基因组关系亲缘最近,与CCDD基因组次之,而与AA基因组最远.结果同时表明,AA基因组野生稻和非AA基因组野生稻含丰富的栽培稻所没有的基因,RMAPD标记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等水稻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谢佳燕,张知彬[2](2006)在《随机扩增杂交微卫星方法在大仓鼠种群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扩增杂交微卫星(Random amplified hybridization microsatellites,RAHM)是一种复合RAPD扩增和寡核苷酸扫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从RAPD产物凝胶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具有分析方法快速,高敏感性,能检测到高水平的多态性等优点。RAHM方法通过对RAPD扩增的DNA片段进行微卫星杂交来替代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组DNA的消化,有助于揭示微卫星基因组克隆,进行微卫星引物的筛选。本文采用随机扩增杂交微卫星方法来检测小型哺乳动物大仓鼠(Techerskia triton)种群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RAHM方法能够检测到大仓鼠种群中较高的多态性以及种群间的差异,这些条带模式可能代表真核基因组中另一种多态性标记的来源,可用于检测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态性。(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蓝贤勇,陈宏,潘传英,张永德[3](2006)在《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技术分析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第1~5胎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产羔数(第1~5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和体尺指标(初生重、成年体重、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的相关性。RMAPD与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6个标记条带分别对产奶量、产羔数及初生重、体重、体高等体尺指标有显着或极显着的标记效应(P<0.05,P<0.01)。其中,23个标记条带(14个正向效应标记和9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产奶量有关,HEL1r+F09的C、D、J、K和L带对第3~5胎及平均产奶量有显着的标记效应,尤其是J带对第5胎产奶量有极显着的正向标记效应;23个标记条带(11个正向效应标记和12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产羔数有关,HEL1r+F09的J带、MFW20f+P4的H带、HEL1f+F09的E带和MFW20f+F09的A、D带对产羔数有极显着的标记效应;20个标记条带(9个正向效应标记和11个负向效应标记)与体尺指标有关,HEL1f+F09的G带、HEL1r+F09的E带对初生重有极显着的标记效应,HEL1r+OPW19的M带对胸围有极显着的标记效应(P<0.01)。(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蓝贤勇,陈宏,张永德,孙维斌,雷初朝[4](2006)在《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RMAPD电泳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实验等证明RMAPD的引物是有效的。通过与微卫星和RAPD标记比较,发现RMAPD标记在扩增引物、扩增程序和重复性等方面区别于微卫星和RAPD标记;它是RAPD标记的一种广义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RAPD标记。因此,确定RM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该方法也具有DNA标记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6年01期)
张永德,范光丽,雷初朝,孙维斌,蓝贤勇[5](2005)在《朱鹮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利用RMAPD标记对43只洋县人工饲养朱鹮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MAPD技术的稳定性与多态性比RAPD高。12对引物共扩增出2147条带纹,93条具有多态性。朱鹮的条带共享率为0.71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3.664,反映群体内个体间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多态性较低,需要加强对朱鹮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5年06期)
樊斌,刘榜,李奎[6](2002)在《随机扩增微卫星DNA多态标记(RAMPs)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扩增微卫星 DNA多态标记是在微卫星 DNA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它综合了微卫星 DNA和随机扩增多态 DNA( RAPD)两种标记的优点 ,可用来快速检测动植物群体的遗传变异及分离新的微卫星 DNA。本文介绍了随机扩增微卫星 DNA多态标记的种类及其应用。(本文来源于《黄牛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随机微卫星扩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机扩增杂交微卫星(Random amplified hybridization microsatellites,RAHM)是一种复合RAPD扩增和寡核苷酸扫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从RAPD产物凝胶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具有分析方法快速,高敏感性,能检测到高水平的多态性等优点。RAHM方法通过对RAPD扩增的DNA片段进行微卫星杂交来替代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组DNA的消化,有助于揭示微卫星基因组克隆,进行微卫星引物的筛选。本文采用随机扩增杂交微卫星方法来检测小型哺乳动物大仓鼠(Techerskia triton)种群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RAHM方法能够检测到大仓鼠种群中较高的多态性以及种群间的差异,这些条带模式可能代表真核基因组中另一种多态性标记的来源,可用于检测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微卫星扩增论文参考文献
[1].陈觉梁,欧立军,刘平,陈良碧.不同基因组野生稻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遗传分析[J].生命科学研究.2007
[2].谢佳燕,张知彬.随机扩增杂交微卫星方法在大仓鼠种群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学杂志.2006
[3].蓝贤勇,陈宏,潘传英,张永德.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J].畜牧兽医学报.2006
[4].蓝贤勇,陈宏,张永德,孙维斌,雷初朝.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J].遗传.2006
[5].张永德,范光丽,雷初朝,孙维斌,蓝贤勇.朱鹮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研究[J].遗传.2005
[6].樊斌,刘榜,李奎.随机扩增微卫星DNA多态标记(RAMPs)及其应用[J].黄牛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