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氨基乙基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叁(2-氨基乙基)胺,荧光成像
叁氨基乙基胺论文文献综述
潘斐,朱勤,钱伟桥,胡爱国[1](2016)在《基于叁(2-氨基乙基)胺和6-羧基荧光素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叁(2-氨基乙基)胺(TREN)、6-羧基荧光素与溴乙酸苄酯结合而合成出多胺多羧型配体,并赋予化合物荧光成像的功能。进一步与顺磁性的六水合氯化钆(Ⅲ)反应获得兼具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光学成像功能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通过核磁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和ICP-AES表征了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_1)为3.46mM~(-1)·s~(-1),与小分子型商用造影剂如马根维显~(Gd-DTPA)接近。该配合物同时拥有66%的荧光量子产率,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明亮的绿色荧光,为以后进行生物体内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樊有恒,袁海东,项永胜,张彪,周其忠[2](2014)在《叁(2-氨基乙基)胺盐酸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乙醇胺与氯化亚砜为原料,在氯仿溶液中,经氯代反应,得叁(2-氯乙基)胺盐酸盐。然后与六次甲基四胺经Delépine反应,得标题化合物,总收率79.2%。本方法所需原料廉价、后处理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4年07期)
孟启,肖网琴,戎志峰,周长清,孙小强[3](2014)在《二(β-氨基乙基)胺型聚苯乙烯树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烯叁胺和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起始原料,通过伯胺保护、树脂胺化、脱保护等3个步骤,合成了以二(β-氨基乙基)胺为功能基的聚苯乙烯树脂,分析了该树脂的结构,研究了其对Cu2+的螯合性能。与二乙烯叁胺型树脂相比,本文合成的树脂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脱附完全,易于重复使用等优点,对Cu2+吸附量达2.42mmol/g,脱附率为99.8%,吸附-脱附3次后,活性仍达95.0%。(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4年03期)
吴江渝,黄维哲,周婷,何紫莹[4](2014)在《叁(2-氨基乙基)胺核聚酰胺胺树形分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大树形分子的表面官能团密度,降低其结构柔顺性,以叁(2-氨基乙基)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核树形分子.通过与丙烯酸甲酯在避光条件下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末端为酯基的0.5代树形分子,将得到的产物与乙二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得末端为氨基的1.0代树形分子.重复以上两个反应,合成得到1.0代到4.0代以叁(2-氨基乙基)胺为核的聚酰胺胺树形分子.反应过程中,运用薄层层析色谱检验以及观察红外光谱中酯基峰的消失与出现判断反应程度.每一步得到的粗产品采用柱层析分离的方法和乙醚沉降法进行分离提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证明了所得化合物即为目标化合物.叁(2-氨基乙基)胺的引入使得所合成的树形分子具有较小的核单元.(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林栋,赵芹,韩景田,侯桂革,郑树娜[5](2012)在《以叁(2-氨基乙基)胺为核的PAMAM与Zn~(2+)的络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2-氨基乙基)胺为核,通过发散法合成了不同代数的树状聚酰胺胺(PAMAM),并利用FT-IR、1H NMR等技术对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合成的PAM-AM具有大量的伯胺、叔胺和酰胺,可以作为Zn2+的络合剂。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AMAM与Zn2+的络合作用,探讨了PAMAM的代数、Zn2+与PAMAM的摩尔比、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络合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M的代数越高,所络合的Zn2+数目越多,且与理论值相符;随着Zn2+与PAMAM摩尔比的增加,络合形式发生变化;溶液pH值对络合体系有显着影响,强酸性条件下,PAMAM的伯胺和叔胺被质子化,H+取代Zn2+,Zn2+从络合体系中释放出来,这为PAMAM的循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反应时间和温度对PAMAM与Zn2+的络合也有一定影响,延长反应时间和升高反应温度均使络合程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张晶晶,杨天林,高敏[6](2011)在《N,N',N″-叁(3,5-二碘水杨醛)缩叁氨基乙基胺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叁脚架型席夫碱配体N,N',N″-叁(3,5-二碘水杨醛)缩叁氨基乙基胺(C27H24O3N4I6,L)及其稀土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TG-DTA和摩尔电导率的表征,确定配合物REL.H2O(RE=Tb3+、Nd3+、La3+、Sm3+)是1∶1型配位,总配位数为6。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席夫碱配合物与ct 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可与DNA发生相互作用,而且相互作用为插入方式。另外,3种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作用均高于配体。(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1年12期)
张晶晶,杨天林,高敏[7](2010)在《叁[(5-亚甲基-8-羟基喹啉)氨基乙基]胺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与DNA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叁爪结构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的配位状态及与DNA的作用方式,合成了新型叁爪结构配体——叁[(5-亚甲基-8-羟基喹啉)氨基乙基]胺及其5种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光谱和TG-DTA方法分析了该类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UV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REL(NO3)2]NO3.4 H2O(RE=Eu,Tb,Nd,La,Ce),其中2个硝酸根以双齿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总配位数为10;配合物与CT DNA之间存在着插入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吴伟,张晓云,康寿兴[8](2010)在《叁(2-氨基乙基)胺合成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标题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用叁乙醇胺与二氯亚砜在氯仿中反应制备叁(2-氯乙基)胺盐酸盐,然后与邻苯二甲酰亚胺钾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最后在甲醇中用氢氧化钾中和得到标题化合物。总收率65.4%。(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0年11期)
钱保华,马卫兴[9](2007)在《四氟硼酸氯·[叁(2-氨基乙基)胺]合锌(Ⅱ)的合成和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氯化锌、叁(2-氨基乙基)胺及四氟硼酸钠在甲醇介质中反应,合成单核锌配合物{[(tren)ZnCl]BF4},用IR和1H NMR等手段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单晶x衍射法测得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为a=1.068 0(3)nm,b=1.153 2(3)nm,c=1.103 4(3)nm,α=90.00°,β=102.453°,γ=90.00°,V=1.327 0(7)nm3,Dc=1.671 g/cm3,Z=4,F(000)=680,μ=2.083 mm-1.(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许同桃,许兴友,高健,倪帅帅,王大奇[10](2007)在《叁(2-氨基乙基)胺-镉(Ⅱ)-2-甲基咪唑叁元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抗微生物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complex [Cd(tren)(meim)](ClO4)2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m with a=0.786 8(2) nm, b=0.834 2(2) nm, c=1.496 2(4) nm, Mr=538.64, Z=2, F(000)=542, Dc=1.822 g·cm-3, T=298(2) K, μ=1.435 mm-1 and λ=0.071 073 nm.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R=0.045 8 and wR=0.123 1 for 1 489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e complex was valued for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l strands using the agar diffusion method. It was found to be active against the four test bacterial organisms. CCDC: 600198.(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叁氨基乙基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叁乙醇胺与氯化亚砜为原料,在氯仿溶液中,经氯代反应,得叁(2-氯乙基)胺盐酸盐。然后与六次甲基四胺经Delépine反应,得标题化合物,总收率79.2%。本方法所需原料廉价、后处理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氨基乙基胺论文参考文献
[1].潘斐,朱勤,钱伟桥,胡爱国.基于叁(2-氨基乙基)胺和6-羧基荧光素的双模式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樊有恒,袁海东,项永胜,张彪,周其忠.叁(2-氨基乙基)胺盐酸盐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4
[3].孟启,肖网琴,戎志峰,周长清,孙小强.二(β-氨基乙基)胺型聚苯乙烯树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4
[4].吴江渝,黄维哲,周婷,何紫莹.叁(2-氨基乙基)胺核聚酰胺胺树形分子的合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4
[5].林栋,赵芹,韩景田,侯桂革,郑树娜.以叁(2-氨基乙基)胺为核的PAMAM与Zn~(2+)的络合作用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2
[6].张晶晶,杨天林,高敏.N,N',N″-叁(3,5-二碘水杨醛)缩叁氨基乙基胺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抑菌活性[J].化学试剂.2011
[7].张晶晶,杨天林,高敏.叁[(5-亚甲基-8-羟基喹啉)氨基乙基]胺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与DNA的作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吴伟,张晓云,康寿兴.叁(2-氨基乙基)胺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2010
[9].钱保华,马卫兴.四氟硼酸氯·[叁(2-氨基乙基)胺]合锌(Ⅱ)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
[10].许同桃,许兴友,高健,倪帅帅,王大奇.叁(2-氨基乙基)胺-镉(Ⅱ)-2-甲基咪唑叁元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抗微生物活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7
标签:核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叁(2-氨基乙基)胺; 荧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