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晋江市妇幼保健院福建晋江3622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方法:选择晋江市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2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疾病预防等相关经验。结果: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1岁以下患儿54.36%,1到2岁患儿34.23%,2岁以上患儿11.41%;轻度贫血患儿95.09%,中度贫血患儿4.75%,重度贫血患儿0.16%。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喂养方式、育儿指导、居住情况、添加辅食时间等。结论: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较为多发,年龄小的患儿发生率高,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应加强科学喂养和健康知识教育,适时添加辅食,强化喂养指导和营养保健,以预防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贫血,主要是由于儿童体内缺少铁元素,血红蛋白合成量降低,患儿在临床上体现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等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对患儿的不良影响较大。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患儿消化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异食癖)、神经系统的症状(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心率增快)、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长发育都是十分不利的[1]。对此,应当分析明确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发育。基于此,选择晋江市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262例,研究了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特点及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晋江市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262例,其中男患儿731例,女患儿531例,年龄在6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为(1.4±0.2)岁。纳入标准:均符合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重症肺炎、慢性肺炎、慢性腹泻等慢性重症疾病的患儿,合并地中海贫血、溶血、白血病等其它血液疾病的患儿,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缺陷疾病、其它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所选患儿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伴随上呼吸道反复感染598例,伴随迁延性腹泻443例,伴随异食癖221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疾病预防等相关经验。利用医院自制问卷,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儿及家属进行调查研究[2]。问卷内容包括喂养方式,接受育儿指导情况,患儿家庭居住情况,辅食添加时间等。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小儿内科分册为诊断依据,利用血红蛋白水平判定患儿贫血程度。每升90到110克为轻度贫血,每升60到90克为中度贫血,每升30到60克为重度贫血。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1岁以下患儿54.36%,1到2岁患儿34.23%,2岁以上患儿11.41%;轻度贫血患儿95.09%,中度贫血患儿4.75%,重度贫血患儿0.16%。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喂养方式、育儿指导、居住情况、添加辅食时间等。

3讨论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原因是患儿体内缺少足够的铁元素,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量下降,该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该病主要的临床特点是血清铁蛋白减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采用铁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该病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其中轻度贫血症状一般难以及时发觉。年龄较小的患儿易出现食欲不佳、脸色苍白等症状,年龄较大的患儿则具有烦躁不安、无精打采的表现[3]。该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先天储铁不足、铁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因素、铁吸收障碍、铁流失过多等,发病机制主要是缺铁对血液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造成影响所致。对于该病的治疗及预防,临床上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去除病因、铁剂治疗、输红细胞等,日常饮食中则适当多食用精肉、血、内脏、鱼等。

本文选取了1262例儿童营养型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龄方面,1岁以下患儿54.36%,1到2岁患儿34.23%,2岁以上患儿11.41%。轻在贫血程度方面,度贫血患儿95.09%,中度贫血患儿4.75%,重度贫血患儿0.16%。从疾病的危险因素上来看,没有接受母乳喂养,没有接受育儿指导,患儿居住不固定,辅食添加时间过早或过晚等,都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临床上,对于已经患病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相关对症治疗,积极促进患儿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恢复。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患儿的生长发具有十分不良的影响,轻度患儿可能出现体重不增、睡眠不佳、发育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组织缺氧、系统损害等情况。新生儿发生此类疾病,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喂养。大量研究证实,新生儿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婴幼儿在出生后,接受半年左右的母乳喂养,对于儿童终身成长发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在器官功能发育方面明显更具优势,患上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大大降低[4]。另外,在本文研究当中还发现,在儿童营养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喂养中,纯母乳喂养的比例较低,人工喂养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而也增加了儿童患病的几率。此外,未接受育儿指导、流动人口、辅食添加时间不适宜等因素,也会增加小儿患病几率。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重在预防,应针对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在产妇孕后期,要注重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铁元素。加强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优势等进行积极宣传,鼓励和指导产妇采取母乳喂养。在产后做好访视和随访工作,科学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喂养。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添加辅食,注意补充动物铁、植物铁,增加瘦肉、鱼肉、动物肝脏等食物的摄入。当患儿临床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应及时对发病原因进行检查,并给予补铁治疗。对患儿饮食结构加以调整,优化喂养方式,改善饮食状况[5]。积极使用铁剂治疗,连续用药至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的8周,治疗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在治疗的同时,不但需要纠正患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也要注意对备用铁元素的储存,避免患儿治疗后发生病情反复。

综上所述,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较为多发,年龄小的患儿发生率高,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应加强科学喂养和健康知识教育,适时添加辅食,强化喂养知道和营养保健,以预防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浩,贾莉英.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246例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5):525-527.

[2]卢良军,贾华芬.黄石市铁山区小学6~12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调查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4):836-839.

[3]沙洁.金双歧活性菌联合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553-554.

[4]姜艳,谢桂芳,李艳萍,等.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与喂养指导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7):626-627.

[5]许伟红,吴昕杰,罗敏涛.探讨营养素补充对6~12月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3):69-71.

标签:;  ;  ;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