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苯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相色谱法,顶空,苯类化合物,迁移量
苯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韩陈,吴亚平,沈霞,刘峻[1](2019)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4种苯类化合物的迁移量及其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取食品模拟物5.0mL,加入适量氯化钠和50μL N,N-二甲基乙酰胺,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4种苯类化合物的迁移量。选择顶空平衡温度为80℃,顶空平衡时间为30min,采用DB-WAX色谱柱(30m×0.32mm,0.25μ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14种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均在0.005~0.500mg·kg~(-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78~1.08μg·kg~(-1),测定下限(10S/N)为2.62~3.59μ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3.1%~113%,回收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4%~9.9%。探讨了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A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食品接触材料在不同模拟物、不同模拟时间和不同模拟温度下14种苯类化合物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乙醇(模拟物)含量越高、模拟时间越长、模拟温度越高,苯类化合物越容易迁移到模拟物中。(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5期)
韩陈,孙多志,左莹,刘峻[2](2019)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4种苯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A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叁种材质)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1, 3, 5-叁甲苯、苯乙烯、异丙苯、正丙苯、仲丁苯、丁苯、1, 2, 4-叁甲苯和1, 2, 3-叁甲苯等14种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前处理和色谱条件下,测定14种苯系化合物的方法定量限为0.9~1.3 mg/kg,低、中、高不同浓度水平10, 40和80 mg/kg的混合标准溶液回收率为85.0%~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4.9~9.6%(n=6),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0,该方法具有节省溶剂、快速、重复性好、易操作等特点,实现了对食品接触产品中的14种苯类化合物常规、快速分析。对食品接触材料中14种苯类溶剂进行检测,通过试验发现PS、ABS和AS材质除含有较高的苯乙烯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甲苯、乙苯、二甲苯、丙苯、丁苯和叁甲苯等苯类化合物,存在一定风险。(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林娇华[3](2018)在《二氟甲氧桥多氟苯类化合物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TFT液晶材料是TFT-LCD的关键光电子材料之一,其性能决定了TFT-LCD器件的品质。在目前所发现的液晶材料中,主要使用含氟液晶材料和烃类液晶材料,该二类液晶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粘度,同时含氟体系具有较高的极性,通过多种单体液晶材料的混配调制,能够实现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对液晶材料的不同要求。二氟甲氧桥多氟苯类液晶材料具有高介电各向异性、极低的旋转粘度等特点,适用于面板快速响应和低电压驱动,能够降低显示器件功耗、提高混合液晶的清亮点,改善工作温度范围。本课题开发了二氟甲氧桥多氟苯类化合物及其关键中间体。以2,3,4-叁氟苯胺为原料,经溴化、还原得到3,4,5-叁氟溴苯,再经过氨化、重氮化、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3,4,5-叁氟苯酚;开发了以“一锅法”新工艺在液晶分子中引入二氟甲氧桥键(CF_2O)的新工艺,1)以甲苯和异辛醇为溶剂,将有机酸、丙二硫醇和叁氟甲烷磺酸混合,在回流状态下脱水,形成一种叁氟甲烷磺酸盐,不需要提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2)在-70℃低温下,加入叁氟苯酚,叁氟化氢叁乙胺盐,并在液溴的作用下,得到目标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郭婷婷[4](2018)在《含杂原子并苯类化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苯类化合物作为典型的有机光电材料,因其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有机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并苯类分子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差,在π-共轭体系中引入杂原子后改变了分子的电子结构,进而改变分子在固体中的堆积方式。在研究中发现:π-共轭体系分子间的非键相互作用对于设计和改进分子在材料的堆积排列方式和电子传输性质至关重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荷在分子间的有效传输,以及分子的重组能。本文以杂环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梯度密度泛函(DFT)计算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IE),筛选出合适DFT泛函和基组;同时以picene杂原子取代分子为研究对象,研究氧族原子对分子结构、晶体堆积方式、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以及分子重组能的影响,从而找出不同杂原子取代引起载流子迁移率差异的因素。文章主要内容简述如下: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有机光电材料的优点、并苯类分子研究进展,通过对并苯类分子的调研发现,将杂原子引入孤立分子的共轭主干,可以改善分子的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改变固体材料的载流子传输特性;还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能,增加分子的稳定性。同时,介绍了有机半导体的性能评估参数和杂原子取代对于分子结构、分子相互作用能、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涉及到的常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计算方法以及与电荷传输性能相关的计算方法。本文介绍了第一性方法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优缺点;分子间耦合积分的计算方法;分子的内重组能和分子外重组能常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第叁章主要以23种杂环小分子二聚体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精确计算杂环类分子的相互作用的方法和基组。结果显示,色散校正在准确描述弱的分子间力是必不可少的。在研究中考虑的20种泛函中,对于计算IE值,meta-GGA梯度加入VV10校正泛函ωB97M-V表现最好;DFT加入半经验色散校正可以准确描述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并且可以降低计算成本。通过对不同基组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杂环化合物二聚体间弱相互作用采用cc-pVTZ基组也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同时可以降低计算的成本,但是,采用cc-pVTZ基组必须加入CP校正来减少基组重迭误差。第四章主要以硫族原子取代的picene分子为研究对象,研究杂原子取代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堆积排列方式、重组能以及载流子迁移率,揭示引起载流子迁移率差异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杂原子取代picene杂环分子(DNE-W)引起分子结构变化同时改变了分子在晶体中堆积形式。从分子前线轨道能级图来看,S和Se原子掺杂后,HOMO和HOMO-1轨道近乎简并,增加了空穴传输的机率。分子的间距变化,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空穴转移积分变化。而杂原子取代后分子外重组能减小,不同分子掺杂导致分子重组能减小程度不同,引起了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邓珊霞[5](2018)在《桥联β-环糊精的制备及其对二苯类化合物的包合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环糊精(β-CD)具有特殊的内疏水、外亲水的结构,可与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包合后可以改善客体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因为β-环糊精在水中的溶解度低而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为了扩宽β-环糊精的应用范围,可以对其修饰。近些年来,单修饰β-环糊精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成熟,所以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桥联β-环糊精的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最优的特性是利用两个β-环糊精空腔疏水作用对客体分子协同包结形成更稳定的包合物。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制备新型的单修饰β-环糊精和桥联β-环糊精,并研究其对二苯类化合物的包合行为研究。本文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概述了β-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对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和包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探究,以及对测定包合比和包合稳定常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2.制备出对氨基苯磺酸-β-环糊精(ABS-β-CD)和4,4′-二氨基-二苯醚-桥联-β-环糊精(ODA-bis-β-CD)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等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合成成功,可作为下一步合成包合物的原料。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ODA-bis-β-CD/二苯甲酮和ABS-β-CD/二苯甲酮两种包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H NMR和XRD对其进行了结构讨论和表征。研究了β-环糊精衍生物对二苯甲酮的包合行为,通过热力学研究计算出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并且运用相溶解度方法探讨了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对二苯甲酮的增溶作用。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采用紫外滴定得知形成了1:1的包合物,再根据H-B方程计算出包合稳定常数K_s为215.54 L/mol和326.04L/mol。其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和ΔS~0<0,说明包合过程都是自发放热过程。随着β-环糊精衍生物浓度的增加,二苯甲酮的水溶性明显增大。在常温下时,当ABS-β-CD、ODA-bis-β-CD和β-CD的浓度1.2 mmol/L时,分别使二苯甲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5.86倍、2.48倍和1.75倍;增溶系数K_c分别为3744.64、1128.5和594.64。4.应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ODA-bis-β-CD/二苯硫脲和ABS-β-CD/二苯硫脲两种包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H NMR和XRD进行表征。研究了β-环糊精衍生物对二苯硫脲的包合行为,采用紫外滴定得知β-环糊精衍生物与二苯硫脲形成了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再根据H-B方程计算出包合稳定常数K_s为228.19 L/mol和515.78 L/mol。利用不同温度下的包合稳定常数,可计算得到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和ΔS~0<0,可证明两种包合物的包合过程都是自发放热过程。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对二苯硫脲的增溶效果采用了相溶解度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β-环糊精衍生物浓度的增加,二苯硫脲的水溶性明显增大。在常温下时,当ABS-β-CD、ODA-bis-β-CD和β-CD的浓度为1.2 mmol/L时,分别使二苯硫脲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6.36倍、2.66倍和1.21倍;增溶系数K_c分别为4567.8、1398.2和175.0。(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严正星[6](2018)在《可溶性含叔丁基的多苯类二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二胺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制备聚酰亚胺和聚酰胺的重要单体,其合成通常是对芳香二硝基化合物进行还原。芳香二硝基化合物作为芳香二胺的前体,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合成中间体。芳香二硝基苯醚如1,3-二(4-硝基苯氧基)苯、4,4'-氧代二(硝基苯)、1,3-二(3-硝基苯氧基)苯等含有苯基的二硝基苯醚化合物的溶解性均较差,这使其纯化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溶解性能较好的芳香二硝基化合物。本学位论文以叔丁基苯为原料,通过叁步实验,将大分子基团叔丁基引入到芳香硝基化合物中,成功合成出了一种含叔丁基的多苯类二硝基化合物并且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第一部分为4-叔丁基苯乙酮的合成与表征。以叔丁基苯为原料,乙酰氯为酰化剂,通过改变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溶剂等探索了合成4-叔丁基苯乙酮的最佳条件,制成了4-叔丁基苯乙酮,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第二部分为1-(4-叔丁基苯基)-1,1-二(4-羟基)苯基乙烷的合成与表征。以4-叔丁基苯乙酮和苯酚为原料,通过亲电取代反应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实验第叁部分为1-(4-叔丁基苯基)-1,1-二[4-(4-硝基苯氧基)]苯基乙烷的合成与表征。以1-(4-叔丁基苯基)-1,1-二(4-羟基)苯基乙烷,对氯硝基苯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成功合成出了目标产物。研究了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测试了目标产物的溶解性能,并用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本实验合成出的多苯类二硝基化合物,因为叔丁基的引入,表现出不同于同类化合物的性质,其溶解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能。(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穆婉露,李肖微,王龙飞,陈永,邓凯[7](2017)在《叁氟甲磺酸铁催化新型1,3,5-叁苯基苯类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叁氟甲磺酸铁[Fe(OTf)_3]为催化剂,经自身叁聚缩合反应合成了18个1,3,5-叁苯基苯类化合物(2a~2r),其中2o~2r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溶剂、温度和反应时间对2a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Fe(OTf)_30.02eq.,甲苯为溶剂,于100℃反应4 h]下,2a产率91%。(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7年12期)
郭磊[8](2017)在《二取代苯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紫外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取代苯类化合物作为精细化学品重要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中。然而,由于二取代苯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使其吸收光谱严重重迭。目前,将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的紫外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用于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同时测定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已有报道,但这些同分异构体紫外光谱重迭严重的微观讨论却比较少见。本文利用量子化学理论从微观视角阐明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紫外光谱重迭严重的原因,必将为科学实验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量子化学作为一门理论化学的分支学科,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性能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从分子结构描述、前线轨道分析、原子电荷排布及紫外归属等多个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导致二取代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紫外光谱重迭严重的根源,为构建同时测定此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化学计量学-紫外光谱实验方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本课题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相关实验验证得出如下结论:1、紫外光谱是苯类化合物分子结构共轭体系的反映,且紫外光谱的计算基于分子的结构,即分子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同分异构体紫外光谱的差异:(1)不同种类的取代基对苯环的影响不同,由于甲氧基、甲基、羟基、氟取代基、氯取代基、溴取代基和氨基中电负性大于H的原子延σ键对苯环有诱导效应(-I),其孤对电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C),而硝基、醛基、羧基与苯环形成π-π共轭(-C),导致各化合物中苯环的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主要表现在:(1)苯环的键长不均等,甲氧基、甲基、羟基、氟取代基、醛基、羧基和氰基都可以使与其临近的苯环中的碳碳键键长值增大,而溴取代基可以使与其临近的苯环中的碳碳键键长值减小;(2)苯环的键角不均等,与取代基相连的C-C-C键角或大或小于120°;(3)氨基与苯的不对称作用导致苯环C不共平面,而邻硝基苯甲醛、邻苯二甲醛和邻羧基苯甲醛由于取代基位置相近导致苯环C不共平面;(2)同一种二取代的苯类化合物,由于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导致化合物结构不同。邻位取代化合物的两个取代基位置相近,其位阻效应或者形成的分子内氢键导致其结构有别间、对位化合物;对位取代化合物更易与苯环和另一个取代基形成共轭体系,使键平均化,能量降低,结构有别于邻、间位化合物。如:邻硝基苯甲醛、邻苯二甲醛和邻羧基苯甲醛中均存在H-O分子内氢键,导致叁者的结构有别于间、对位化合物。其苯环及两个取代基均发生旋转,使整个分子不共平面;邻氟苯胺、邻氯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和邻硝基苯胺的氟取代基、氯取代基、甲氧基和硝基的氧原子均与氨基氢形成分子内氢键,导致其氨基中的两个N-H键不等。2、化合物紫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和吸光强度变化。由于吸收峰的位置取决于电子跃迁的能级差,而能级差是由跃迁轨道间的能量差决定。同分异构体之间结构相似却有区别,同一跃迁能级的能量相近却又各不相同,因此跃迁能级差的不同,表现为紫外吸收波长的不同;而电子跃迁强度不同导致了紫外吸光强度的不同。同分异构体电子跃迁能级差和跃迁强度的不同是其紫外光谱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3、同分异构体之间结构的相似性,导致了共轭体系电子云分布的相似性,以及同一跃迁能级能量的相近。同时,本文研究的二取代苯甲醛类化合物各自同分异构体的HOMO、HOMO-1和HOMO-2能级能量非常接近,且都在﹣8~﹣7e V的范围内(仅硝基苯甲醛为﹣8.5~﹣7.7e V),二取代苯胺类化合物各自同分异构体的LUMO和LUMO+1能级能量几乎都在﹣0.8~0e V的范围内(只有硝基苯胺相差较大,为﹣3~﹣0.6e V),而氯甲苯、氯苯酚、溴甲苯各自同分异构体的LUMO和LUMO+1能级能量均在﹣1~﹣0.5e V的范围内。由于前线占据轨道或空轨道的能量如此接近,即使化合物的跃迁类型不同,跃迁需要的能量也非常接近,从而进一步导致同分异构体的紫外光谱重迭严重。4、邻、间、对位化合物电荷分布情况的不同可以佐证叁者的紫外光谱存在差异:(1)不同种取代基使苯环上C原子的电荷减少的数值排序为:—F>—OCH3≈—OH>—Cl≈—CH_3>—NO_2>—Br>—CHO>—COOH>—CN;(2)取代基位置不同,主要导致与取代基相连的苯环C原子电荷值减少。(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朝霞[9](2017)在《含二氢吡唑杂环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液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氢吡唑化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杂环化合物,已在多种天然产物中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功能材料中。偶氮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的Π电子系统,具有良好的液晶性质。本文将二者结合,以对氨基苯乙酮为原料,经重氮化、Claisen-Schmidt醛酮缩合、缩合环化等反应合成一系列不同端基取代的含二氢吡唑偶氮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13CNMR和1HNMR)高分辨质谱(HRMS)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确定其结构,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含二茂铁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通过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光谱特征,光控条件下,这类化合物可以发生顺反异构转化。用正交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热量法(DSC)对其液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叁个芳环的化合物没有液晶性,而含有四个芳环的化合物都具有液晶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5-23)
黄聪明[10](2016)在《通过偶氮苯类化合物N=N键断裂构筑酰胺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钯催化氮氮双键断裂后与苄胺构筑新的碳氮键的反应,以合成一系列酰胺类化合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酰胺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医药、功能性材料和天然产物中,由于其普遍应用而激发了许多合成该类化合物的研究。由于文献报道的合成酰胺化合物的方法存在反应路线冗长,条件苛刻或产率低等问题,所以如何简便、快速、高效的合成酰胺化合物目前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论文开发了一种极其简单、高效的方法以合成一系列酰胺化合物。此方法以醋酸钯为催化剂,TBHP作为氧化剂,氯苯作为溶剂,以中等到高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酰胺衍生物。该反应体系简单、温和、高效并且无需添加酸、碱、配体、添加剂等(Scheme 1)。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机理验证实验结果,推测了该反应的可能机理(Scheme 2):(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4-01)
苯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A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叁种材质)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1, 3, 5-叁甲苯、苯乙烯、异丙苯、正丙苯、仲丁苯、丁苯、1, 2, 4-叁甲苯和1, 2, 3-叁甲苯等14种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前处理和色谱条件下,测定14种苯系化合物的方法定量限为0.9~1.3 mg/kg,低、中、高不同浓度水平10, 40和80 mg/kg的混合标准溶液回收率为85.0%~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4.9~9.6%(n=6),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0,该方法具有节省溶剂、快速、重复性好、易操作等特点,实现了对食品接触产品中的14种苯类化合物常规、快速分析。对食品接触材料中14种苯类溶剂进行检测,通过试验发现PS、ABS和AS材质除含有较高的苯乙烯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甲苯、乙苯、二甲苯、丙苯、丁苯和叁甲苯等苯类化合物,存在一定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韩陈,吴亚平,沈霞,刘峻.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4种苯类化合物的迁移量及其迁移规律[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2].韩陈,孙多志,左莹,刘峻.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4种苯类化合物[J].食品工业.2019
[3].林娇华.二氟甲氧桥多氟苯类化合物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合成[D].浙江工业大学.2018
[4].郭婷婷.含杂原子并苯类化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邓珊霞.桥联β-环糊精的制备及其对二苯类化合物的包合行为研究[D].南华大学.2018
[6].严正星.可溶性含叔丁基的多苯类二硝基化合物的合成[D].青海师范大学.2018
[7].穆婉露,李肖微,王龙飞,陈永,邓凯.叁氟甲磺酸铁催化新型1,3,5-叁苯基苯类化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7
[8].郭磊.二取代苯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紫外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9].李朝霞.含二氢吡唑杂环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液晶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10].黄聪明.通过偶氮苯类化合物N=N键断裂构筑酰胺化合物[D].郑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