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性学习课题“渡河问题”的教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潘伟兰[1](2018)在《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运用研究 ——以雷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开端,我国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明确要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能有效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雷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城市,乡土史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如果能够把乡土课程资源运用于历史课堂,必定能给历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雷州市为例,结合雷州历史探究雷州市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与运用问题。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阐述了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关于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并界定了乡土史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明确雷州乡土史课程资源是指雷州市所具有的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第二部分主要是写了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原则和意义,开发运用乡土史课程资源意义重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家国情怀的渗透与落实,教师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开发利用校本课程等都有巨大作用。第三部分对雷州市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列出了雷州市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从文献资源、实物资源、口传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等方面介绍了雷州市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内容,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雷州市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了雷州市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资源的策略,先提出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策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着手,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提出具体的策略,如在研究性学习中挖掘乡土史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乡土史资源相结合,在历史备课与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乡土史资源等。最后提出乡土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建议。
汪洋,朱志亭[2](2018)在《例谈地理户外教学活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各类研学活动的开展,相关地理户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愈来愈受到重视。文章构建了地理户外教学活动的系统框架,并结合实际案例来佐证这一设计的有效性。
杨鹏[3](2017)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思考》文中指出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课堂时间和空间有限,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延伸,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发展探究能力的好办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与效果.下面就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选题"谈谈笔者的思考.一、科学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方向1.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在选题时,除了要顾及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和条件的完整性,也要从自己的兴趣角度来进行.假如所选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违
戴兴华[4](2016)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求和策略探析》文中提出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让这一项活动成为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延伸?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有序开展首先需要一个恰当的选题,那么怎样的选题才是恰当的;从哪里进行选题: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选题?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笔者有如下思考。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选题时,必须要注意让所选课题满足这样几个要求:1.选题要具备可行性学生在选题时,务必要从自身的兴趣特点出发,
李艳娇[5](2016)在《基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日益受到中学地理教育界的关注,在一些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已逐步展开。但发展比较曲折,且地区差异较大。为更好的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笔者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周边中学为研究对象。在广泛阅读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相关文献基础上,以研究性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地理学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访谈调查法,充分挖掘该保护区内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如何有效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中学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结构及保护区内的自然地理教学资源,梳理出保护区内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2)对保护区周边中学进行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开展调查,设计问卷,结果发现中学生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兴趣高涨,但经历十分有限。(3)针对保护区周边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现状,探讨分析了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途径、方法、策略。(4)通过对保护区实地综合考察,结合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实际,构建了基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包括:路线设计,考察点内容梳理及教学方案设计。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有效促进了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利用附近地区丰富、独特、多样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徐才君[6](2015)在《培养学生在复习课中的探究——在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中的启发》文中认为探究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如何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许多教师探索的课题,而本文通过在一节观摩教学中收集的教学案例片段,对案例进行评析和反思,探索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案例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片段一多媒体显示教师提出的问题,小明有块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三角板,AB=AC,你
常乌兰[7](2014)在《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最近几年,牙克石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环境遭到破坏以后将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发展,所以进行环境教育迫在眉睫。调查研究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寻找不足之处,对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有着很好的参考意义。本文在系统的梳理了我国初中环境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之后,就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开展情况、初中生物教学中师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情况及态度、教师和学生掌握环保知识的情况、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师生的环境保护行为和初中生物教师实施环境教育的素质如何等6个方面编制了初中生物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选取了牙克石市5所中学的238名学生和36名生物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用统计软件Excel2003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如下结论:(1)采用的环境教育课程设置主要采取课堂渗透模式,环境教育专业师资不足,缺乏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2)学校比较重视环境教育,但是管理和制度没有规范化,教师和学生对环境教育态度很积极,支持环境教育;(3)师生环境保护知识水平欠缺,学校的环境教育设施不健全。(4)教师对小环境问题比较关注,对大环境没有太多的关注;学生养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5)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很好的环境保护行为;(6)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素质有待提高。本研究将目前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结合后,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应加强对生物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学校应有明确的环境教育目标;多开展一些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让环境教育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播放影像、进行讲座和课外活动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多多关注环境问题,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直面环境问题,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一份贡献。
王怡秋[8](2011)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物理课程中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与核心,一直延伸到电磁学、热学和高中的近代物理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首先学习的就是力学部分。如果学生在力学部分学好了,积累了成功的学习经验,将对后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索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很有必要。本研究立足于真实的高中物理课堂,通过文献查阅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理论进行了研究。对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学知识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力学各章节教学的重难点梳理、高中物理教材中和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力学知识、近四年高考中力学知识考试情况。并结合我校物理教学的实际,结合新课程要求、大纲等各方面的要求和力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重探讨了高中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根据提出的策略,在教学中积极实施了该策略,对相关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探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总结实施经验,为高中物理力学生活化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表明,高中物理力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有一定成效的。一方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看到学生的良性变化。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看到教师专业成长。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对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做了分析。
严雪琴[9](2010)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衔接与整合》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初始,世界各国纷纷将视线重新投向物理,正视物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国内正值新课改实施阶段,本次高中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学习领域”这一概念,将彼此关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归于同一领域,力求打破学科壁垒森严的现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本文从国际背景出发,联系新课程理念,剖析了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高中实际教学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课标和教材编制、教学过程等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主要就江苏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对物理新课程的一些看法作了调查。将数学和化学教材中与物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找出了学科间内容的衔接处或脱节点;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了科目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及内容的教学情况,并结合实际教学给出建议。虽然目前在高中实施物理与相关学科的整合还有一定难度,但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将来能有更好地发展,进行知识间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左艳芳,杨朝晖[10](2007)在《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使数学这门课程充分体现出它的“有用性”。介绍了数学建模的过程、思想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在高职高专的数学课教学中灌输给学生建模的思想及数学建模的几种方法,以期通过建模这种开放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渡河问题”的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渡河问题”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运用研究 ——以雷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体现国家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2.乡土史资源开发运用状况差强人意 |
3.雷州市拥有数量可观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3.巴基斯坦最优化教学理论 |
(四)研究的重难点、创新之处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 |
1.课程资源 |
2.历史课程资源 |
3.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
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原则和意义 |
(一)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实用性原则 |
3.共享性原则 |
4.因地制宜的原则 |
5.开放性原则 |
(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意义 |
1.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增强 |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3.有利于家国情怀的渗透与落实 |
4.有利于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宽与深化 |
三、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现状分析 |
(一)雷州市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乡土课程资源 |
1.文献资源 |
2.实物资源 |
3.口传资源 |
4.非物质文化资源 |
5.人力资源 |
6.宗教文化资源 |
(二)雷州市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现状调查 |
1.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
2.对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 |
(三)雷州市开发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
1.应试教育体制下乡土史不受重视 |
2.教师开发运用乡土史课程资源的意识淡薄,缺乏专业基础知识 |
3.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在时间、经费、安全等方面存在困难 |
4.乡土教材缺乏或利用效率低 |
5.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 |
四、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发与运用的策略 |
(一)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
1.基于国家课程与乡土史资源的契合性策略 |
2.基于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的策略 |
3.基于在历史情感体验中挖掘乡土史资源的策略 |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乡土史资源相结合的策略 |
5.基于在备课与教学设计中融入乡土史资源的策略 |
6.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
(二)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 |
1.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
2.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存 |
3.开展反映家乡变迁的摄影作品展 |
4.举办历史手抄报比赛 |
5.开展乡土史知识竞赛 |
6.开展“探寻身边的历史”社会调查活动 |
7.观看影视作品或者地方戏剧 |
五、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建议与展望 |
(一)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建议 |
1.重视考试评价制度 |
2.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
3.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
4.提高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
5.开发与利用乡土史资源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 |
(二)展望 |
六、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雷州市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方向 |
1. 保证研究的可行性. |
2. 保证有研究价值. |
3. 保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
4. 保证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
二、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策略 |
1. 善于发现与寻找选题. |
2. 善于处理与优化选题. |
(5)基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现状 |
二、国外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现状 |
三、综述小结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二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开展的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 |
二、杜威研究性学习理论与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 |
三、地理学基础理论与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 |
四、环境伦理理论与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 |
第二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分析 |
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分析 |
二、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
三、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内容分类 |
四、保护区自然地理教学资源 |
五、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学情分析 |
六、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分析 |
第三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三、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一、教师、学校的问卷统计分析 |
二、学生问卷统计分析 |
三、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论与讨论 |
一、教师、学校的调查结论 |
二、学生的调查结论 |
三、讨论 |
第四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途径、方法及策略 |
第一节 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途径 |
一、课内途径 |
二、课外途径 |
第二节 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 |
一、实地观测方法 |
二、实地勘测方法 |
三、访谈调查法 |
四、地图法 |
五、地理实验法 |
第三节 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专家、教师 |
二、学生 |
三、学校 |
四、家长 |
第五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 |
第一节 线路设计及考察点教学资源分布 |
一、路线 1:主要自然地理要素考察 |
二、路线 2:保护区典型地质地貌考察 |
三、路线 3:保护区铜矿、冻土地貌考察 |
第二节 以路线1为例的教学方案设计 |
一、准备工作 |
二、教学方案设计 |
第六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培养学生在复习课中的探究——在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中的启发(论文提纲范文)
片段一 |
片段二 |
片段三 |
(7)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2 环境教育的概述 |
2.1 环境 |
2.2 环境教育的概念 |
2.3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 |
2.3.1 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
2.3.2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环保行为 |
2.4 我国初中环境教育的发展 |
3 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3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3.3.1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开展情况分析 |
3.3.2 师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
3.3.3 师生掌握环境知识的情况调查分析 |
3.3.4 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分析 |
3.3.5 师生的环境保护行为调查分析 |
3.3.6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实施环境教育素质情况调查分析 |
3.3.7 结论 |
4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科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
5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
5.1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原则 |
5.1.1 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原则 |
5.1.2 现实性原则 |
5.1.3 道德性原则 |
5.1.4 实践性原则 |
5.1.5 探究性原则 |
5.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
5.2.1 结合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
5.2.2 利用专题中心式互动教学方法开展环境教育 |
5.2.3 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
5.2.4 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来实施环境教育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初中生物教师环境意识问卷调查(教师卷) |
附录 2 初中生环境教育现状问卷调查(学生卷) |
致谢 |
(8)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课题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国外研究概况 |
1.1.3 国内研究概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概念 |
2.1 “生活化” |
2.2 “教学生活化” |
2.3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3.1 基本原则 |
3.2 基本方法 |
第四章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研究 |
4.1 力学知识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
4.1.1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
4.1.2 从高中物理的课程体系来看,力学学习对其他部分有很强的奠基作用 |
4.2 力学知识论析 |
4.2.1 力学各章节教学的重难点梳理 |
4.2.2 高中物理教材中和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力学知识 |
4.3 高考中力学知识考试情况 |
第五章 高中力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
5.1 高中力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
5.1.1 运用生活化的素材,开发力学教学资源 |
5.1.2 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彰显物理活力 |
5.1.3 提出生活化的力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
5.1.4 将力学实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
5.1.5 在力学教学中融合STS 教育内容 |
5.1.6 在力学教学中引入原始力学问题 |
5.2 高中力学课后延伸生活化的策略 |
5.2.1 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5.2.2 布置生活化的物理作业 |
第六章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
6.1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实施 |
6.1.1 高中力学知识诊断测试 |
6.1.2 教学实践对象 |
6.1.3 实践课程与时间 |
6.1.4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案例 |
6.2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效果 |
6.2.1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6.2.2 力学知识测试效果及分析 |
6.2.3 力学知识理解调查研究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
7.2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主要研究工作与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表A 高中力学诊断测试 |
附录B:实验班和对照班物理成绩数据表 |
致谢 |
(9)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衔接与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一) 国际发展的形势 |
(二) 国内新课程改革 |
二、研究的现状 |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 |
四、研究的计划与内容 |
第一章 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涵义 |
一、课程整合的涵义 |
(一) “整合”的界定 |
(二) 课程整合的涵义 |
二、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内涵 |
(一) 学科课程整合的涵义 |
(二) 学科课程整合与课程整合、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 |
(三) 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内涵 |
第二章 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
一、整合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的必然要求 |
(一) 科学发展的综合与分化 |
(二) 学科间课程整合是时代呼唤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
二、物理与相关学科的整合是新课程的要求 |
(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介绍 |
(二) 江苏省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需要学科间的整合 |
(三) 加强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的整合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
第三章 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
一、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 |
(一) 系统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现实基础 |
(一) 物理学与数学的相互促进 |
(二) 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渗透由来已久 |
(三) 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四) 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在科学研究方法上有共通之处 |
第四章 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 |
一、物理知识在相关学科的新课程教材中呈现状况的调查研究 |
(一) 高中物理知识在数学的新课程教材中的呈现情况 |
(二) 高中物理知识在化学的新课程教材中的呈现情况 |
二、高中学生对物理实施新课程的看法调查 |
三、高中物理教师与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建议 |
一、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前提 |
二、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具体建议 |
(一) 实施整合前的准备 |
(二) 课内教学建议 |
(三) 课外教学建议 |
(四) 整合时的注意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 |
致谢 |
(10)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
2 开设数学建模课的必要性 |
3 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
1) 数学论文。 |
2) 课堂问答。 |
3) 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教学还有很多更具体的方法。 |
4 实例 |
四、研究性学习课题“渡河问题”的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运用研究 ——以雷州市为例[D]. 潘伟兰. 广西师范大学, 2018(10)
- [2]例谈地理户外教学活动设计[J]. 汪洋,朱志亭.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05)
- [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思考[J]. 杨鹏.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10)
- [4]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求和策略探析[J]. 戴兴华. 湖南中学物理, 2016(06)
- [5]基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 李艳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6]培养学生在复习课中的探究——在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中的启发[J]. 徐才君. 学苑教育, 2015(11)
- [7]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 常乌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12)
- [8]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D]. 王怡秋. 苏州大学, 2011(06)
- [9]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衔接与整合[D]. 严雪琴. 苏州大学, 2010(07)
- [10]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左艳芳,杨朝晖.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