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钼矿床论文-李云强,费光春

斑岩型铜钼矿床论文-李云强,费光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斑岩型铜钼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逸度,含矿岩体,多不杂,斑岩型

斑岩型铜钼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强,费光春[1](2019)在《西藏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不杂矿床位于羌塘地块南缘、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西侧,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发现的第一个斑岩型铜(金)矿床(祝向平等,2015)。矿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由老到新有下侏罗统曲色组(J1q)、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上渐新统康托组(E3k)及第四系(Q4),其中下侏罗统曲色组(J1q)地层为矿区含矿岩体的主要围岩。矿区内主要的含矿侵入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前人对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斑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辛洪波等,2009;祝向平等,2015)。(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孙永刚,李碧乐,孙丰月,王佰义,孟凡波[2](2019)在《黑龙江小柯勒河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是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近两年新发现的小柯勒河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黑龙江省塔源镇北20 km处。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吉祥沟组海相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含碳变砂岩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中酸性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矿区周围较大的断裂为北西向大乌苏河断裂和北东向小柯勒河断裂。矿区内侵入岩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早二迭世石英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闪长斑岩,以及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脉岩。(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姜大伟,胡格吉乐吐,李泊洋,付旭,王磊[3](2019)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上打井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打井斑岩型铜钼矿床发育在中晚侏罗世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要岩性的斑杂岩基中心部位,最大矿化深度800 m;矿石呈细脉浸染状、条带状和块状构造;铜钼矿石中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钼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钛铁矿;从岩体中心向外,热液蚀变类型依次为:钾化、云英岩化、泥化、绿化;其中钾化、云英岩化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铅锌银矿化普遍发育。上打井斑岩型钼矿各成矿阶段的石英细脉中发育丰富的流体包裹体,上打井钼矿的成矿流体为以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含CO_2为特征的典型岩浆热液型流体。综合研究表明,上打井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找矿潜力巨大,该矿床成因研究为区域找矿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本文来源于《甘肃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刘俊伟,刘冰,王璇,李琼,王瑾[4](2019)在《斑岩型钼矿床的围岩蚀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型钼矿床系花岗斑岩侵入上地壳后反复演化、矿化和蚀变的结果,特别是矿化圈在形成过程中围岩蚀变同时发生。围岩蚀变首先是以细脉状的形式出现,与矿化最为密切的是辉钼矿石英细脉,其次为辉钼矿长英质细脉。围岩蚀变的另一种形式是环绕花岗斑岩岩株上部产生的的蚀变带,从内向外分别为强硅化蚀变带、强矿化蚀变带、矿化带外的边缘蚀变带3个带。主要工业矿体即产于强矿化蚀变带内。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和钾化,硅化主要产生大量的含钼石英细脉,钾化则包括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及绢云母化。蚀变阶段到强烈硅化阶段,辉钼矿几乎完全从成矿热液中沉淀出来。(本文来源于《中国钼业》期刊2019年04期)

胡鹏,张海坤,程湘[5](2019)在《印度尼西亚巴都希贾乌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都希贾乌铜金矿是坐落在印度尼西亚松巴岛西南部的世界级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产于岛弧环境。从容矿岩石、矿化、蚀变、成矿流体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该矿床的基本特征。矿床在岩浆组合、空间形态和矿化及围岩蚀变特征上均体现出了明确的斑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第一阶段的黑云母化;成矿流体为相对低温高盐度的流体,且具有由深到浅石盐溶解温度升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2019年01期)

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6](2019)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措勤县鲁尔玛铜(金)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位于中拉萨微陆块的西部,矿体主要呈脉状和不规则状产于含矿斑岩顶部和接触带,矿床形成于晚叁迭世(213 Ma)。文章通过研究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与晚叁迭世含矿斑岩体Pb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共生硫化物δ34SV-CDT值变化范围较窄(δ34SV-CDT=-2.38‰~1.75‰,极差为4.13‰,均值为-0.64‰),具有深源硫(地幔或下地壳)的特征;共生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和毒砂等)Pb同位素(n(206Pb)/n(204Pb)、n(207Pb)/n(204Pb)、n(208Pb)/n(204Pb)分别为18.450~18.903、15.602~15.669、38.637~39.424)和晚叁迭世含矿斑岩的Pb同位素(n(206Pb)/n(204Pb)、n(207Pb)/n(204Pb)、n(208Pb)/n(204Pb)分别为18.845~19.560、15.634~15.689、39.273~40.211)具有一致的线性演化曲线,显示出壳幔混合的特征,暗示鲁尔玛铜(金)矿的铅来自于晚叁迭世的岩浆活动。研究认为,鲁尔玛铜(金)矿床形成于晚叁迭世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的环境,成矿物质应源于新生地壳熔融形成的中酸性岩浆。(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张佳佳[7](2019)在《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绿帘石矿物成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铜矿床是中亚造山带东段规模较大的早古生代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贺根山-黑河断裂带西部的兴安地块东北部,是中亚斑岩铜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的典型代表之一。而绿帘石作为近年来斑岩矿床中研究的新方向,其成分特征可能对成矿指示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对多宝山和铜山斑岩铜(钼)矿床中的绿帘石的成分开展研究,探讨绿帘石在斑岩铜矿床中的成因和矿产预测中的意义。分别选取多宝山矿床和铜山矿床两个地区的蚀变带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样品中绿帘石主、微量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多宝山和铜山斑岩体内发育的绿帘石,除去褐帘石为岩浆成因,其他皆为热液蚀变成因的普通绿帘石。多宝山铜(钼)矿床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含矿样品中绿帘石具有富Al_2O_3、SiO_2,贫FeO_T的特点,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则富TiO_2;铜山矿床斑岩体的青磐岩化蚀变带中绿帘石相对富含MnO、FeO_T,贫Al_2O_3和SiO_2。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绿帘石均具有富集LREE和LILE(如Th、U、Sr、Sm),亏损HREE和HFSE(Nb、Zr、Hf)的特征,差异性表现在Eu异常上,多宝山绿帘石正Eu异常较高,近矿绿帘石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指示其可能经历过多次热液活动的影响。绿帘石Ps值(100*Fe~(3+)/(Fe~(3+)+Al))与样品的含矿性具有轻微负相关性,即含矿绿帘石的Ps值范围(14~34)较低于无矿绿帘石的Ps值范围(26~38),具有富Al贫Fe的特点,而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的Ps值多集中在26~34之间。并且多宝山含矿样品中绿帘石的平均Cu含量(5511.56×10~(-6))高于距成矿中心较远的多宝山和铜山的无矿绿帘石平均Cu含量(4.04×10~(-6)和253.96×10~(-6))。本文认为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绿帘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反映矿化热液的特征,具有指示矿化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宏军,邱瑞照,陈秀法,张潮[8](2019)在《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美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受板块持续俯冲作用影响,呈线性多条带状分布,以中安第斯段的矿床数量多、分布集中、矿床规模巨大为特征;成矿时代有晚古生代冈瓦纳造山旋回两期和中—新生代安第斯造山旋回4期,以始新世晚期—渐新世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最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张佳佳,王建,李研,李爱,郭翟蓉[9](2019)在《黑龙江多宝山—铜山斑岩铜(钼)矿床绿帘石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电子探针和LA-IPC-MS分析多宝山及铜山岩体中绿帘石的主、微量成分,结果表明多宝山铜(钼)矿床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含矿样品中绿帘石富Al_2O_3、SiO_2,贫Fe O_T,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则富TiO_2;铜山矿床斑岩体的青磐岩化蚀变带中绿帘石富含MnO、Fe O_T,贫Al_2O_3和SiO_2。多宝山斑岩体中蚀变带及铜山地区中的绿帘石均富集LREE和LILE (Th、U、Sr、Sm),亏损HREE和HFSE(Nb、Zr、Hf)。绿帘石Ps值与样品的含矿性呈负相关,即含矿绿帘石的Ps值明显低于无矿绿帘石的Ps值,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的Ps值集中在26~34之间。多宝山含矿样品中绿帘石的Cu含量高于距成矿中心较远的多宝山和铜山的无矿绿帘石Cu含量。笔者认为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绿帘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反映矿化热液的特征,具有指示矿化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胡文峰,张烨恺,刘金华,郭亮,周炼[10](2019)在《西藏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的Cu、Mo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驱龙、达布斑岩型铜钼矿及鸡公村石英脉型钼矿为研究对象,分别挑选含矿斑岩和石英脉中的黄铜矿、辉钼矿进行Cu、M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西藏冈底斯斑岩型黄铜矿的δ~(65/63)Cu介于0.01‰~0.98‰,辉钼矿的δ~(97/95)Mo介于-0.34‰~-0.15‰,热液脉型矿床中辉钼矿的δ~(97/95)Mo介于-0.35‰~-0.23‰.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后的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的Cu同位素与俯冲带产出的斑岩型矿床中的Cu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单峰分布的特征.驱龙斑岩型矿床中热液脉与含矿斑岩中的δ~(65/63)Cu具有一致性,可能反映了二者在来源上具有一致性.在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中,不同蚀变带具有不同的Cu、Mo同位素组成,自蚀变中心向外,δ~(65/63)Cu与δ~(97/95)Mo表现出负相关趋势,可能与成矿流体的性质密切相关.冈底斯石英脉型钼矿较斑岩型铜钼矿δ~(97/95)Mo相对偏负,结合两类矿床的成矿年代,可能暗示两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是同一源区连续演化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斑岩型铜钼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是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近两年新发现的小柯勒河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黑龙江省塔源镇北20 km处。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吉祥沟组海相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含碳变砂岩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中酸性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矿区周围较大的断裂为北西向大乌苏河断裂和北东向小柯勒河断裂。矿区内侵入岩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早二迭世石英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闪长斑岩,以及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脉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斑岩型铜钼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云强,费光春.西藏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孙永刚,李碧乐,孙丰月,王佰义,孟凡波.黑龙江小柯勒河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事件[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姜大伟,胡格吉乐吐,李泊洋,付旭,王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上打井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意义[J].甘肃冶金.2019

[4].刘俊伟,刘冰,王璇,李琼,王瑾.斑岩型钼矿床的围岩蚀变[J].中国钼业.2019

[5].胡鹏,张海坤,程湘.印度尼西亚巴都希贾乌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特征[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9

[6].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林奎,吕梦鸿.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J].矿床地质.2019

[7].张佳佳.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绿帘石矿物成分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赵宏军,邱瑞照,陈秀法,张潮.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时空分布特征[J].地质力学学报.2019

[9].张佳佳,王建,李研,李爱,郭翟蓉.黑龙江多宝山—铜山斑岩铜(钼)矿床绿帘石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J].世界地质.2019

[10].胡文峰,张烨恺,刘金华,郭亮,周炼.西藏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的Cu、Mo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J].地球科学.2019

标签:;  ;  ;  ;  

斑岩型铜钼矿床论文-李云强,费光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