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晋以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疆,魏晋以前,金银器,文化交流
晋以前论文文献综述
秦菽卿[1](2017)在《新疆考古发现魏晋以前金银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社会大多数为皇家和上层贵族所拥有的奢侈品,是东西方、特别是欧亚内陆地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在中国魏晋以前,即夏至魏晋时期,金银器的工艺、种类不断变化,以装饰品居多,生活器皿类很少;新疆这一时期考古发现金银器数量多且分布分散,独具特色,大量金银饰包含了东西文化因素,这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地区魏晋以前的社会文化、风俗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首先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新疆考古发现魏晋以前金银器情况进行整理,金器数量远多于银器,进一步分析器物年代,出土金银器年代跨度大,主要集中在秦汉、魏晋时期。其次对魏晋以前金银器进行类型及工艺的分析研究,金银器类型以首饰、衣物装饰类居多,说明当时新疆地区人们用金银美化人身的行为普遍存在,反映出他们崇尚金银的习俗;金银纹饰多以动物形象存在,包括虎、豹、鹿、鹰等,都是格里芬形象和斯基泰艺术风格的体现,说明欧亚草原文化、中亚文化在新疆的传播。接着对与新疆魏晋以前金银饰有相似性的北方地区同时期有代表性的金银器进行对比分析,其装饰类器物形制、纹饰极为相似,这与草原文化及西方文化在游牧民族不断迁徙中的变动、传播及交融有关。最后对金银器所反映的相关文化进行探讨,新疆与中原、欧亚草原及中亚地区都有交流联系,不同文化因素进入,通过新疆经丝绸之路向中国北方地区传播,新疆、北方草原地区及中原地区根据其自身地域特征,将外来文化进行融合、改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李丽丽[2](2017)在《魏晋以前西北地区羊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羊,最早在东南欧、西南亚出现家养羊。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该地区家养羊被引入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经济部门——牧羊业。人与羊形成一种密切的共生关系,并开始对羊有了崇拜心理,魏晋以前西北地区出土器物上羊形象就反映了这一点。本文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图表对比分析法、考古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将魏晋以前西北地区羊形象做出统计,梳理其特征、年代、文化属性。其次,对出土器物上的羊形象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兵器类、生活用具类、装饰品类等六大类,分析羊形象在不同器物上功能的差异性。再次,将纹饰上的羊形象按照具体造型分为群羊形、伫立形、蹲踞形、弯曲羊形、猛兽噬羊形、羊首形六类,分析不同造型的羊形象的具体特点。然后,对羊形象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材质器物上羊形象是否有特殊含义。最后,对羊形象所反映文化因素进行探讨,西北地区与欧亚草原地区、中亚地区、中原地区都有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进入西北地区,与本地文化碰撞、融合,人们有区别对其加以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羊形象。(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潘杰[3](2017)在《魏晋以前的山水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的印象中山水文学就是产生于西晋末、东晋时期的谢灵运手中,脱胎于西晋时期的玄言诗,是把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象和审美意味的文学现象,这种观点起源于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的"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1)。那么我们需要有疑问了,难道只有把某种审美客体作为独立的文学审美形象,才能把这种文学叫做某某文学吗?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这是存疑的。那么山水作为文学的独立审美形象时才能将之称为山水文学吗?先秦那些描写(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佚名[4](2015)在《魏晋以前的汉字没有脸》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其实,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其中的"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梁·简文帝《妾薄命篇十韵》"玉貌歇红脸,长颦串翠眉",还有白居易的《昭君怨》"眉(本文来源于《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5年15期)
崔倩倩[5](2015)在《基于对话语料的魏晋以前汉语道歉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魏晋以前的书面语语料为研究对象,从92部文学作品中筛选出440条语料,通过对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到秦和两汉时期的道歉语语料进行分析,总结道歉语在各个时期的道歉语类型以及标志词,研究道歉语在各个时期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脉络。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一、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歉语的种类增多,由商周时期到两汉时期由四种增至十种,这说明人们道歉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二、道歉语标志词的发展具有传承性和更替性,承认错误类道歉语作为最重要的道歉语,标志词由商周时期的“戾、愆”发展为春秋到秦时期的“罪、过、失、怨、咎、戾”,两汉时期为“罪、过、失、咎、负”。叁、“罪、过”自出现之后就使用频率就很高,并且分为:主谓式、定中式等。四、自我贬损或责罚类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不+X”格式,其中X为褒义词“明”;春秋到秦的X词汇更加丰富,发展为“才、德、仁、佞、肖”;两汉时期又增加了“祥”,在句式上也增加了“无+X”句式进行自我贬损。(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6-30)
龙婷[6](2015)在《魏晋以前汉语感谢语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搜集魏晋以前的汉语感谢语语料,并从语用类型、句子类型、感谢语词、使用话题和场合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最终探析在不同的时段感谢语的特点的异同,寻求历史演变的脉络,并概括整个魏晋以前汉语感谢语的使用特点。整体上,将魏晋以前分为叁个时段:殷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时期、两汉时期,并在不同时段一共选定了95本代表着作进行语料搜索,最终确定了267条感谢语语料。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殷周时期还没有出现陈述事实的标记词,上古中后期的标记词主要有:赖、蒙、幸、恩及诚蒙、幸蒙、赖蒙、猥蒙、俱蒙、幸赖;二、魏晋以前直接表示感谢的词语有:对扬、拜、德、谢和谨谢;叁、殷周时期主要的感谢方式是“褒扬”、春秋战国和秦及两汉时期主要的感谢方式是“利益补偿”和“陈述事实”;四、殷周时期表达感谢的主要句型是“感叹句”,春秋战国和秦及两汉时期是“肯定句”;五、魏晋以前最主要的感谢话题是“扶助事业”、“教导劝告”和“言语感谢”;六、魏晋以前感谢语的表达方式受社会权力、社会距离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张斐,齐鹏,周胜红[7](2015)在《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检索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的古籍文献,研究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的治则治法和取穴规律。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的主要治则是补虚泻实;主要治疗方法有巨刺法、放血法、燔针劫刺法、灸法;取穴规律主要是循经取穴和分部取穴,经脉以阳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头面四肢为主。(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斐,周胜红[8](2014)在《魏晋以前医籍文献对中风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魏晋以前的医籍文献,归纳该时期各医家对中风病名演变、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等方面的认识。病名方面,《内经》时期以厥名之;汉代医家并未将中风作为病名,只表中风邪之意;宋代陈无择首次将中风作为独立病名。关于病因病机均持外因、内因两端。关于发病部位,多认为病位在头、病位在经络脏腑和病位在筋。(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9](2012)在《魏晋以前没有“脸”字》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其实,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其中的"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这里的"脸"是"颊"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没有"脸"字以前,(本文来源于《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期刊2012年11期)
陈红梅,张颖,叶卿[10](2011)在《浅谈中医文献研究中目录学知识的利用——以魏晋以前脉学文献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魏晋以前脉学文献研究实践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谈目录学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作用,认为目录学是开启科学研究大门的一把钥匙,对属于古典文献范畴的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无论是科研选题,还是科研工作的展开以及结题等,目录学均有用武之地,以此唤起学者对目录学知识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医文献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晋以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羊,最早在东南欧、西南亚出现家养羊。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该地区家养羊被引入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经济部门——牧羊业。人与羊形成一种密切的共生关系,并开始对羊有了崇拜心理,魏晋以前西北地区出土器物上羊形象就反映了这一点。本文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图表对比分析法、考古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将魏晋以前西北地区羊形象做出统计,梳理其特征、年代、文化属性。其次,对出土器物上的羊形象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兵器类、生活用具类、装饰品类等六大类,分析羊形象在不同器物上功能的差异性。再次,将纹饰上的羊形象按照具体造型分为群羊形、伫立形、蹲踞形、弯曲羊形、猛兽噬羊形、羊首形六类,分析不同造型的羊形象的具体特点。然后,对羊形象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材质器物上羊形象是否有特殊含义。最后,对羊形象所反映文化因素进行探讨,西北地区与欧亚草原地区、中亚地区、中原地区都有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进入西北地区,与本地文化碰撞、融合,人们有区别对其加以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羊形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晋以前论文参考文献
[1].秦菽卿.新疆考古发现魏晋以前金银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李丽丽.魏晋以前西北地区羊形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3].潘杰.魏晋以前的山水文学[J].文艺评论.2017
[4].佚名.魏晋以前的汉字没有脸[J].人才资源开发.2015
[5].崔倩倩.基于对话语料的魏晋以前汉语道歉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5
[6].龙婷.魏晋以前汉语感谢语考察[D].暨南大学.2015
[7].张斐,齐鹏,周胜红.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8].张斐,周胜红.魏晋以前医籍文献对中风的认识[J].山东中医杂志.2014
[9]..魏晋以前没有“脸”字[J].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12
[10].陈红梅,张颖,叶卿.浅谈中医文献研究中目录学知识的利用——以魏晋以前脉学文献研究为例[J].中医文献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