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者权利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者权利,中更,技术进步,劳动法律关系,用人单位,隐私权,人工智能,劳动权利,劳动者权益,用工形式
劳动者权利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林嘉[1](2019)在《在技术进步中更好保护劳动者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又一次飞跃,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个人权益保护的担忧。在劳动法领域,人们担忧最多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否会对劳动权、劳动就业、劳动者隐私权等造成侵(本文来源于《山西法制报》期刊2019-07-08)
师军惠[2](2017)在《疏通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契约主体、劳动者、劳动叁者的关系界定不清,导致法律保护对象错位。劳动关系中的劳资双方主体地位平等,不需要以提升"弱者"地位为由而倾斜性保护劳动者。劳动关系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相应权利的逻辑结构应区分为劳动权利和劳动者权利。以平等、价格为前提的"劳动权利"具有经济属性,应与市场其他财产权的地位相同;公民身份随劳动关系转入劳动场所的"劳动者权利"具有社会属性,没有价格又不可交易的人身权区别于财产权。市场保护社会性劳动者权利失灵,必须由劳动立法给予倾斜性保护。(本文来源于《华北国土资源》期刊2017年06期)
岳强[3](2017)在《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劳动者大多是通过劳动派遣的方式就业的,而我国当下的劳务派遣劳动纠纷事件越来越多,很多企业为了规避劳动法规定的雇主责任而利用劳动派遣方式,为了保护劳务派遣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3期)
乔新生[4](2016)在《保护劳动者权利需法律有效对接》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把责任推卸给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终身雇佣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职工,那么,最终很可能会导致用人单位减少工作岗位兰州交通大学的一位教师因患病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3条和第48条的规定,判决恢(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6-08-23)
张晓霞[5](2015)在《劳资权力均衡视角下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距离和谐状态仍有一段距离,劳资纠纷及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由劳资双方权力长期失衡所致,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导致其基本权利屡遭受资方的侵害。从劳资主体的权力角度来看,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关键在于实现劳资双方权力的均衡。鉴于此,我们将重点着眼于:转变和更新理念,把劳资权力的均衡作为调整劳资关系的终极方向及目标;把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作为劳资权力均衡的法律保障;提高劳动者的经济能力、组织化能力与集体谈判能力;规范雇主组织的行业自律和公平性;加强维权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障;改革工会的职能与代表权的构成机制;提升政府部门的调控效力等,真正实现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维护,体现和谐社会应有的正义与公平。(本文来源于《China Legal Science》期刊2015年05期)
何佳文[6](2015)在《浅析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的第20年,20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及权益保障于我国的劳动者权利的保护问题。并且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5年15期)
汪新蓉[7](2015)在《劳资关系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路径研究——以利益组织化为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表达分散、工会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导致劳动者权益经常受到资方的不法侵害。从利益组织化的角度来看,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就是要实现劳动者的利益组织化。为此,应当在更新观念的前提下,优化劳动法律制度设计和安排,重点着力于:规范工会组织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完善工会代表权的构成与实现机制,促进雇主组织的行业性规范和自律,构建工会与雇主组织之间理性博弈、协商民主的劳资关系,健全劳工维权的司法和行政执法保障制度等,真正实现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陈轩禹[8](2014)在《劳动者权利保护——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利益的区别和对立性使劳动争议成为每个国家都会产生的社会现象,简洁高效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有助于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方法采用"一调一裁两审"的制度(即调解、仲裁、诉讼)也显露出弊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走访调查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理论性探索,总结劳动争议的实际案例介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4年34期)
刘成思[9](2014)在《企业并购中劳动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并购浪潮迭起,并呈愈演愈烈之势。然而,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企业在并购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侵害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利,并购中的劳资纠纷也愈来愈多,且纠纷向多样、上升的趋势发展:企业并购中资方对劳动者权利侵害的表现既有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又有拟制解雇;劳动者的利益诉求既有合法要求,如要求保留原有劳动条件,又有于法无据的要求,如要求买断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罢工方式既有暴力滋事,又有温和怠工……我国当前立法和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多集中在企业并购中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权利问题,如企业资产、股东利益等的保护,疏忽了对被并购企业劳动者的权利的保护。现行法律对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合同继承的规定过于原则,也没有涵盖企业并购的全部情形,企业的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无法承担起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职责,解雇保护制度也很不完善。实践中纠纷的多样化、多发化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企业并购中不能很好的保障劳动者权利。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并购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在借鉴立法和实践经验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本文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并尝试性的给出了具体建议:第一,亟需保护劳动者在企业并购前的知情权和企业并购中的参与权;第《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合同继承的规定不能涵盖公司并购的所有情形,需要将股权控制和营业转让的情形纳入其中,并细化解雇保护制度的条件和具体规定;第叁,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应能为企业并购中的劳动者提供有力保护,并积极提升维权水平;第四,政府应当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公权力的有力作用,为劳动者提供切实有力的保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相对于企业,劳动者仍属于弱势一方,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对企业的平稳过渡,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最大意义。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利益的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的工程,从长期来看,除了法律制度,还有许多配套制度也有待完善。(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6-01)
刘继承[10](2014)在《被派遣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由于派遣岗位具有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特征以及劳动关系与用工关系相分离的特点,导致在判定某些权利义务时产生不少争议。劳务派遣的特性决定了被派遣员工的权利保护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也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法治论坛》期刊2014年01期)
劳动者权利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劳动契约主体、劳动者、劳动叁者的关系界定不清,导致法律保护对象错位。劳动关系中的劳资双方主体地位平等,不需要以提升"弱者"地位为由而倾斜性保护劳动者。劳动关系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相应权利的逻辑结构应区分为劳动权利和劳动者权利。以平等、价格为前提的"劳动权利"具有经济属性,应与市场其他财产权的地位相同;公民身份随劳动关系转入劳动场所的"劳动者权利"具有社会属性,没有价格又不可交易的人身权区别于财产权。市场保护社会性劳动者权利失灵,必须由劳动立法给予倾斜性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者权利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林嘉.在技术进步中更好保护劳动者权利[N].山西法制报.2019
[2].师军惠.疏通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路径[J].华北国土资源.2017
[3].岳强.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J].山西青年.2017
[4].乔新生.保护劳动者权利需法律有效对接[N].法制日报.2016
[5].张晓霞.劳资权力均衡视角下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英文)[J].ChinaLegalScience.2015
[6].何佳文.浅析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J].青春岁月.2015
[7].汪新蓉.劳资关系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路径研究——以利益组织化为分析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5
[8].陈轩禹.劳动者权利保护——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
[9].刘成思.企业并购中劳动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10].刘继承.被派遣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J].法治论坛.2014
标签:劳动者权利; 中更; 技术进步; 劳动法律关系; 用人单位; 隐私权; 人工智能; 劳动权利; 劳动者权益; 用工形式;